苏东坡与中国美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与中国美食文化
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他那纵横奔放的文章,飘逸豪放的诗词,以及与黄庭坚、蔡襄齐名的书法,至今为国内外人民所敬仰。他不仅文学造诣极深,对烹饪技艺也颇有研究,还善于把饮食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道独特的美食文化风景线,是位登峰造极的美食家。
苏东坡祖籍四川眉山,历仕江浙、中州、南粤各地,尝遍了各地的肴馔,写过许多反映各地佳肴名馔的诗文,如《菜羹》、《食猪肉诗》、《豆粥》、《鳆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他在自己的诗作中以老馋嘴自居,这生动地反映了他对烹调的浓厚兴趣和品尝佳肴美味的丰富经验,堪称中国古代美食家。
苏东坡除善于品尝外还经常自己动手烹饪佳肴。据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苏东坡贬到黄冈时,不时下厨劳作,他见当地猪肉价贱,而人们较少吃它,便带头烹调猪肉并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兴起,还作了首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
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这首诗传了出去,人们争相仿效如法炮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数百年过去了,“东坡肉”的制作方法不断改进,流传至今。
苏东坡烹制鱼羹颇为在行,并自称在家乡时亲自烹鱼以待客,客未尝不称善。他的素食也做得不错,曾用莱菔白米为糁做过“玉糁羹”,自称其味之佳可与西天的醍醐媲美。他还用山芋做过“山芋羹”,据说是色香味皆为奇绝的少有佳品。正因为苏东坡与饮食有如此的缘分,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芹菜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大凡诗人多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苏东坡的诗词中涉及酒的也不少,如有名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他在这首词的序言中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东坡不仅喜爱品尝美酒,还是位酿酒高手。在惠州时,他曾写过一首《寓居合江楼》:“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
浮春。”唐人多称酒为“春”,什么“窟春”、“石冻春”、“烧春”等,五花八门,宋人也多袭唐人旧习。因惠州有座罗浮山,苏东坡怕别人误以为“罗浮春”是本地酒,便在给这首诗作画时特地写明是“予家酿酒,名罗浮春”。他还亲自酿造过另一种叫“万家春”的酒,并对此津津乐道,多次在诗文中提及。在《和乙酉岁九月九日》诗中有“持我万家春,一酹五柳陶”。在一首《浣溪纱》中有”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在这首词的序文中他干脆点明“余近酿酒,名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我们可以想见,当苏东坡手舞足蹈地写上“盖岭南万户酒也”时,作为一个美食家是何等地快意啊!
“东坡鱼”的由来
“五柳鱼”是浙江杭州西湖的一道名菜,其味道鲜美,喷香诱人,深为人们所喜食。人们在享用时,又常把“五柳鱼”叫做“东坡鱼”,这是为什么呢?苏东坡是中国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传,有一次,他让厨师做道鱼来尝尝鲜。厨师送来后,只见这菜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东坡食欲大开,正欲举筷子品尝忽见窗外闪过一人影,原来是好友佛印和尚来了。东坡心想:“好个赶饭
的和尚,我偏不让你吃,看怎么办?”于是顺手将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印和尚其实早已看见,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来请教一个字?”“何字?”“姓苏的‘苏’怎么写?”苏东坡知道佛印学问好,这里面一定有名堂,做出认真的样子回答:“‘苏’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边左是‘鱼’,右是‘禾’字。”佛印又问:“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那还念‘苏’啊。”“那么鱼搁在草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说:“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还要吃他的那盘五柳鱼。
后来有一次,佛印听说苏东坡要来,就照样蒸了一盘五柳鱼,心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日我也难难你。于是就顺手将鱼放在旁的馨里。不料苏东坡早已看见,只是装着不知道。说道:“有件事请教: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写好了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
“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听完,佯装惊叹道:“高才,高才!”原来你的罄(庆)里有鱼(余)呀!快拿出来一同分享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但他还想“戏弄”一下,苏东坡一看,一条清蒸的西湖鲜鱼,身上划了5刀。于是,他便笑咪咪地说:“五柳鱼呗。”佛印笑笑回答说:“这条‘五柳鱼’算给你‘钓’到了,不如叫‘东坡鱼’算了。”从此以后,人们把“五柳鱼”又叫“东坡鱼”,而且这道西湖名菜名气也越来越大,一直流传到今天。
苏东坡与东坡肉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中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
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四年,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