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中国财政收入模型

案例分析—中国财政收入模型
案例分析—中国财政收入模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6/14 Time: 19:41 Sample: 1978 2012 Included observations: 35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3348.918 848.4344 -3.947174 0.0004 X

0.214508

0.004706

45.57942

0.0000

R-squared

0.984364 Mean dependent var 21015.69 Adjusted R-squared 0.983890 S.D. dependent var 30709.83 S.E. of regression 3897.85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9.42969 Sum squared resid 5.01E+08 Schwarz criterion 19.51856 Log likelihood -338.0195 F-statistic 2077.483 Durbin-Watson stat 0.122825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图1 回归结果

?3348.9180.214508i i

Y X =-+ ( 3.9472)t =- (45.5794

20.9844R = 20.9838R = 2077.483F = 0.1228

DW =

图2 剩余项、实际值、拟合值图形

图3 散点图

图4 趋势图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10.08252 Probability 0.000402 Obs*R-squared 13.52968 Probability 0.001154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6/14 Time: 19:49

Sample: 1978 2012

Included observations: 35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3121967 3129007. 4.193653 0.0002

X -67.36311 47.03735 -1.432119 0.1618 X^2

0.000272

0.000102

2.661806

0.0121

R-squared

0.386562 Mean dependent var 14325106 Adjusted R-squared 0.348223 S.D. dependent var 14715600 S.E. of regression 11880307 Akaike info criterion 35.50048 Sum squared resid 4.52E+15 Schwarz criterion 35.63379 Log likelihood -618.2584 F-statistic 10.08252 Durbin-Watson stat 0.689279 Prob(F-statistic)

0.000402

图5 White 检验结果

由图5可知,当取0.05α=时,220.0513.52968

(2) 5.9915nR χ==,由于

22

0.0513.52968(2) 5.9915nR χ=>=,同时p 值为0.001154,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

模型中存在异方差性。

表1 国内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 单位:亿元

年 份 财政收入 Y 国内生产总值 X

1978 1132.26 3645.20 1979 1146.38 4062.60 1980 1159.93 4545.60 1081 1175.79 4891.60 1082 1212.33 5323.40 1983 1366.95 5962.70 1984 1642.86 7208.10 1985 2004.82 9016.00 1986 2122.01 10275.17 1987 2199.35 12058.61 1988 2357.24 15042.82 1989 2664.90 16992.32 1990 2937.10 18667.82 1991 3149.48 21781.49 1992 3483.37 26923.47 1993 4348.95 35333.92 1994 5218.10 48197.85 1995 6242.20 60793.72 1996 7407.99 71176.59 1997 8651.14 78973.03 1998

9875.95

84402.27

1999 11444.08 89677.05

2000 13395.23 99214.55

2001 16386.04 109655.17

2002 18903.64 120332.68

2003 21715.25 135822.75

2004 26396.47 159878.33

2005 31649.29 184937.40

2006 38760.20 216314.40

2007 51321.78 265810.30

2008 61330.35 314045.40

2009 68518.30 340902.80

2010 83101.51 401512.80

2011 103874.43 473104.00

2012 117253.52 518942.1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散点图:scat x y

趋势图:plot y x

生成数据:data y x

回归:ls y c x

scat x y

plot y x

我国财政收入现状及规范

财政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财政收入现状及规范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工程班级:1401 学生姓名:洪锡顺学号:2120140451 完成日期:2016.12.20

我国财政收入现状及规范 摘要:我国的财政收入是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收入体制改革的反映和结果。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收入的构成主要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和税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要求税收成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同时还要成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在经过多次改革后,税收取代了利润上缴成为财政收入的主导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国富民强之路,但同时,百姓收入差距也日渐扩大,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非常悬殊。究其原因,很大一方面是由于收入分配改革滞后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当前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 关键词:财政收入背景,财政收入现状及其规范,财政改革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其实质是反映了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劳务或者一部分经济资源的支配使用权由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手中转移给政府的经济关系。财政是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国家凭 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接下来将从我国近年财政收入背景,财政收入分配现状及其原因,并给出规范建议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国财政收入相关问题。 (一)我国近年财政收入背景 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次突破10万亿。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

国家财政 教学案例

《国家财政》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课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容。第七课学生学习了个人财富的分配,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不能全部由个个支配,为了使政府能够顺利地承担自己的各项职能、政府必须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在介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后,这一课教材侧重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即有关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一般知识,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了解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具体用到哪里,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可见本框在本单元中起承前启后作用。 【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核心理念,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探究,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师生互动。使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和从单一机械的课堂到让学生回归自然、社会实际的两大教育理念上的转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以活动为线索的统一。 【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对于本框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略有所闻,但是没有深入的、全面的、理性的认识,如果学生只是看教材容,会觉得比较枯燥。基于学生对本框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本框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2: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大胆重组教材,以“年初政府的4万亿拨款救市”的例子作为情境材料,1)采取漫画、视频、小组讨论、引导分析、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学习过程过观看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他们对本学习容有比较直观的了解。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国家财政的含义、作用以及它的来源和用处。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来解决社会生活的问题,使教材中抽象难懂的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易于理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1、知识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获取渠道;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4)懂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 要手段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财政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财政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一是税收(主要是属于“直接税”的若干税种);二是补贴和转移支付支出(主要是政府救济、扶贫、补贴、社会保障、实施义务教育等等)。 一税收 1、完善现有税收征管体系。一方面,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堵塞税收漏洞,增加财政收入,增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必须逐步确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保障、以其它税种为补充的个人收入税收调控体系,对个人收入实行动态的全过程监控。 2、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除了给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外,在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化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将是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问题的工作重点。 3、逐步完善财产税,调整收入分配存量。财产税就是包括土地增值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等针对财产的税种。财产税是对社会财富存量的调节,是所得税的有益补充。 4、适时开征新税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诸如遗产税和社会保障税等税种在征收上的条件尚不成熟。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在适当的时候开征新税种。以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 5、完善消费税制,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除对烟、酒、珠宝制品和小汽车等产品继续征税外,还应当对其他的高档商品征收相应的消费税。通过一种价格歧视的方式来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 6、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收入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 7、调整间接税与直接税的比例,完善税制结构。建立国地税完善的税制结构入手,降低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税税率,减轻低收入阶层的流转税负担,缩小贫富差距。 二补贴和转移支付支出 1、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当调整县乡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的力度,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以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为突破口,逐步实现社会统筹,使之惠及全体人民;建立包括各类企业的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普遍建立企业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将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农村,逐步建立以家庭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障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途径,妥善解决农转非人口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3、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加强教育关键是要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状况,增加其受教育机会,提高其人均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增强其就业和收入竞争力。从源头上提高低收入者的机会把握能力和收入获取能力,从根本上体现

公共财政收入案例讨论材料

课堂讨论资料 (一)网民热议“月饼税”—征税应不应该盯住工薪阶层? 据《经济参考报》2011年8月29日报道,近日,媒体报道称,据北京市地税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各公司中中秋节所发放的月饼在缴税范围内,需将月饼的市场价值加入到员工的工资内,然后按照工资标准的个税进行扣除。除月饼外,单位所发的大部分福利都需缴税,如果有公司违规没有缴税,若有人举报,会进行相应处罚。 不少网民指出,公司给员工发放月饼等福利,已经包含消费税、增值税等税费,再把它算入工资扣除,不免有重复征税的嫌疑。有网民指出,“房产加名税”、“月饼税”等税收的出现,其实反映出税收见缝插针的趋势,而且这种征税的对象是普通民众。 署名“周俊生”的博客指出,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我国个税征收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资本利得税长期处于“暂不征收”状态,灰色收入更是由于技术上的困难长期无法从税收上建立管理机制。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导致工薪阶层成了个税的主力,而一部分收入渠道广泛的富人却心安理得处于个人征收的边缘。因此,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更重要的是堵住这方面的漏洞,而不是盯住普通百姓口袋的“蝇头小利”。(王宝梅)2011 思考提示: 1.理论切入点——税收作用、征税原则 2.税收的收入与调节作用 3.征税公平与效率原则 4.两种观点冲撞——该征与不该征,说明理由 (二)要不要开征房产税—92.9%的人表示房产税将影响自己的购房或住 房计划 “开征房产税”成为不少地方“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对全国3158名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7.7%的人关注有关开征房产税的新闻,其中37.1%的人表示“非常关注”。 在公众看来,目前开征房产税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此次调查发现,认为这会“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的人占了55.4%,但是担心“增加住房成本”的人也多达48.6%。两者仅相差6.8个百分点。 如果特意询问中国“开征房产税对抑制投机炒房、稳定房价的作用大吗”,调查显示,认为作用较大或非常大的受访者占35.2%,认为作用“一般”的占32.0%,认为没什么作用的占21.2%,其余11.6%的人表示“不好说”。 尽管公众对房产税抑制投机,稳定房价的信心不明显,但开征房产税对公众的未来购房计划却影响明显。调查发现,92.9%的人表示房产税将影响自己的购房或住房计划。其中,45.9%的人表示会“暂缓购房”,24.9%的有房者将“不再买房”,12.1%的无房者“会买面积更小的房子”,10.0%的无房者“会租房住”。 思考提示: 1.理论切入点——税收原则与税种作用

项目经济评价案例

工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某拟建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案例 学习目的 通过本案例掌握工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包括费用与效益估算、资金来源与使用计划、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特别是熟练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所要求的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财务分析内容,掌握项目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中编制财务报表与指标的方法。 案例资料 一、概述 (一)项目概况 该拟建投资项目是新建项目,且其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即完成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规模选择,工艺技术方案,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环境保护,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以及项目设施规划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并确定了最佳方案)进行的。 该拟建投资项目生产的产品是在国内外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产品,且该项目投产后可以产顶进(替代进口)。 该项目拟占地(农田)250亩,且交通较为便利。其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的供应均有保证,该拟建投资项目主要设施包括生产车间,与工艺生产相适应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以及有关的管理、生活福利设施。 该拟建投资项目的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3万件。 (二)编制依据 本经济评价的编制依据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技术方案、产品方案、建设条件、建设工期、《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国家现行财税政策、会计制度与相关法规。 (三)计算期 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该拟建投资项目的建设期为3年,从第4年开始投产,其中第4年的达产率为80%,第5年的达产率为90%,第6年以后均为100%,项目的生产经营期为15年,则项目计算期为18年。 二、费用与效益估算 (一)总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额估算是根据概算指标估算法进行的。根据概算指标估算法估算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0200万元。 (2)建设期利息按投资借款计划及估算公式估算为4650万元。即: 建设期第一年的投资借款利息=10000÷2×10%=500(万元) 建设期第二年的投资借款利息=(10500+9000÷2)×10%=1500(万元)

财政学案例分析(精选.)

财政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谁来填补养老金缺口 案例来源:根据2013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编写 案例内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从2006年中国对社会保障建设提出“覆盖城乡”的要求,到2013年在较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全覆盖。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目前,养老金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0001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18.39%。总支出为1556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1.91%。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看,全国总计达到了62.85%,比上一年提高了7.91个百分点,上海高达96.05%。而这种支出收入比上升的趋势会影响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 自2013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 但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学者,均回避了当前个人账户巨额空账的偿还问题。个人账户空账带来了巨额隐性债务问题。目前,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以及记账利率过低等问题,致使养老保险的部分积累功能的设计初衷无从实现,已成为事实上的现收现付制。 根据人社部2013年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近2.4万亿元,但与官方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缺口的持续扩大。 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3941.31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纯企业单位、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有5602亿元的缺口,与上一年相比,这一缺口扩大了大约240亿元。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财政收支状况 目录 一、引言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 三、中国的财政收支结构 四、中国财政收支平衡的变化 五、参考文献

一、引言 自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国财政收支规模由小到大不断壮大,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财政收支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将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收支规模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并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的方式来揭示我们的主题。 二、中国的财政收支规模 (一)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 1.财政收入各阶段的发展情况 财政收入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繁荣的直接体现。从增长速度来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0—1977年为第一阶段,财政收入长期保持在百亿元的水平。1978—1998年为第二阶段,财政收入走上了千亿元的台阶。l999—2007年为第三阶段,财政收入跃上了万亿元新高。其中1994-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最快,是我国财政发展的黄金时代(见表l)。 在第一阶段中,1950年是开国的第二年,由于经济还处在战火之中,因此是新中国历史上财政收入最低的一年,总收入只有65.19亿元。1951和1952年由于长期衰败的经济开始得到恢复,财政收入上升到了l00多亿元。之后在逐渐增加,长期保持在200亿元~800亿元之间,最高的是1977年的874.46亿元。 在第二阶段中,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财政收入从几百亿元跃上了千亿元大关。l978—1984年,财政收入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最多是l984年的1642.86亿元;1985—1998年,财政收入保持在2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其中1978—1984年为l000亿元左右,1985—1990年为2000亿元左右,1991—1997年为3000亿元—9000亿元之间,最多是l998年的9875.95亿元。 第三个阶段从l999年开始,全国财政收入迈上了万亿元的新台阶,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思路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思路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任何社会公平的实现都是必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系转向市场经济体系,相应地收入分配制度从单一的按劳分配也调整适应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国家的政策也在支持和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民富裕。取得的成效是卓越的,但居民收入的差距却在这样繁荣的环境中进一步拉大,贫富悬殊。中国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等,且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缺失公平机制,极其容易聚焦社会矛盾和社会失衡,无疑对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有阻碍作用的。根据大部分学者的观点,城乡收入差距是现今影响最大的收入差距,也是影响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的收入不公问题的解决,或许很大程度上首先依赖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但总体而言,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的存在是多层面的,且极具有结构性特征。 对在收入分配差距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城乡收入差距需要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其次会涉及地区和行业差距的相关解析,最后会对现状和出路问题做一个概述。引起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及造成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发展过程中本身产生收入差距;国家长期以来失衡的城乡发展政策和因此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劳动力市场存在着高度的市场分割状态等等。经济结构调整、群体结构划分及出于整个国家经济战略的角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随之而来的是城乡政策不平衡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城乡二元化,农村的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如果说城乡分割

财政收入的多元回归分析

财政收入的多元回归分析定量分析案例 析分回归收入的多元定量分析案例:财政 介简一、 财政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凭借政府的特殊权力,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取得的各种形式的总和,包括税收、企事业收入规矩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财政收入水平高低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入国民生产总值大小、社会从业人员数的多少、税收规模的大小、税率高低等。 计析的设二、分 在本案例中,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水平的高低、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其他收入的多少,是决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影素。。因此本案例只取这三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它们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 来源数据三、 》,数本案例的样本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出版社的有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1案例数据如下(见表1978-1995 年,据时限为 1表 财政收入等四项指标观测数据 其他收入X3 X2 税收国民生产总值年份 Y 财政收入 X1 T 40.99 3624.1 519.28 1978 1132.62 113.53 537.82 1146.38 1979 4038.2 152.99 517.7 1980 1159.93 4517.8 192.22 629.89 1175.79 4860.3 1981 215.84 5301.8 1212.33 700.02 1982 257.84 5957.1 755.59 1983 1866.95 296.29 947.35 1984 1642.86 7206.7 280.51 2040.79 2004.82 8989.1 1985 156.95 2090.73 10201.4 1986 2122.01 212.3811954.5 2140.36 2199.35 1987 1. 财政收入的多元回归分析定量分析案例 176.18 2357.24 14922.3 2390.47 1988 179.41 2664.9 16917.8 1989 2727.4 299.53 2937.1 2821.86 1990 18598.4 240.1 3149.48 1991 21662.5 2990.17

某新建工业项目财务评价案例

某新建工业项目财务评价案例 一、项目概况 某新建项目,其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案、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环境保护、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以及项目实施规划诸方面的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项目财务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基准折现率为12%,基准投资回收期为8.3年。 二、基础数据 (1)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生产规模为年产1.2万吨某工业原料。产品方案为A型及B型两种,以A型为主。 (2)实施进度。项目拟两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70%,第四年达到90%,第五年达到100%。生产期按8年计算,计算期为10年。 (3)建设投资估算。建设投资估算见表1。其中外汇按1美元兑换8.30人民币计算。 (4)流动资金估算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进行估算,估算总额为3111.02万元。流动资金借款为2302.7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见表2。 (5)资金来源。项目资本金为7121.43万元,其中用于流动资金808.32万元,其余为借款。资本金由甲、乙两个投资方出资,其中甲方出资3000万元,从还完建设投资长期借款年开始,每年分红按出资额的20%进行,经营期末收回投资。外汇全部通过中国银行向国外借款,年利率为9%;人民币建设投资部分由中国建设银行提供贷款,年利率为6.2%;流动资金由中国工商银行提供贷款,年利率5.94%。投资分年使用计划按第一年60%,第二年40%的比例分配。资金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见表3。 (6)工资及福利费估算。全厂定员500人,工资及福利费按每人每年8000元估算,全年工资及福利费估算为400万元(其中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算)。 (7)年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售价以市场价格为基础,预测到生产期初的市场价格,每吨出厂价按15850元计算(不含增值税)。产品增值税税率为17%。本项目采用价外计税方式考虑增值税。城市维护和建设税按增值税的7%计算,教育费附加按增值税的3%计算。年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见表4。 (8)产品成本估算。总成本费用估算见表5。成本估算说明如下: ①固定资产原值中除工程费用外还包括建设期利息、预备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中的土地费用。固定资产原值为19524.29万元,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折旧年限为8年,残值率为5%,折旧率为11.88%,年折旧额为2318.51万元。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见表6。 ②其他费用中其余部分均作为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无形资产为368.90万元,按8年摊销,年摊销额为46.11万元。递延资产为400万元,按5年摊销,年摊销额为80万元。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计算见表7。 ③修理费计算。修理费按年折旧额的50%提取,每年1159.25万元。 ④借款利息计算。流动资金年应计利息为136.78万元,长期借款利息计算见表8-21。生产经营期间应计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⑤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包含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动力费以及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固定成本包含总成本费用中除可变成本外的费用。 (9)损益和利润分配。损益和利润分配表见表11。利润总额正常年为3617.36万元。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33%计取,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计取。 三、财务评价 (1)全部资金财务现金流量表,见表8。根据该表计算的评价指标为:全部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为17.62%,全部资金财务净现值(i c=12%时)为4781.34万元。全部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说明盈利能力满足了行业最低要求,全部资金财务净现

财政学案例分析

1.1我国垄断行业:坚冰渐融 1.2食品不安全信息不对称 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1.6: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1.7:医改、教改背后的公共物品供给缺位 1.8:公共物品供给越位 1.9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1.10:弥补市场缺陷,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 1.11:我国收入调节政策取向应该是“促富治贫” 1.12:2007年宏观政策重心:激活内需增长动力 2.1:财政花钱当量力而行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8月7日 2.2: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 2.4:公平与效率,漏桶里的水? 2.5:财政支出面临扩张压力 9.1:2006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9.2:建复式预算体系用制度管住干部 9.3:我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9.4: 看好13亿人的“钱袋子” 9.5:全国人大财经委拟通过《2004年中央决算(草案)》 9.6:摘自: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潘承祥 9.8:“国库集中支付”反腐作用有多大? 9.9:政府采购:谨防腐败转移 10.1:日本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10.2: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10.3:分税制10年 10.5: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实践 11.1:我国财政赤字计算 11.2:格林斯潘警告美财政赤字危及经济前景 12.2: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2005-06中华工商时报 12.1:促进财政政策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 12.2: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历程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案例分析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案例分析

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案例分析 一、虚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 项目申请单位获取财政专项资金要符合相关的规定且要履行法定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各单位必须要以真实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和其他相关情况作为申领财政资金的依据。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采用虚构事实或歪曲事实的手段,非法谋取不应当得到的财政资金。 案例: 定性依据: 1、《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各部门、各单位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依据:(一)法律、法规;(二)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三)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四)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五)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 2、《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及结果。 3、《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第十条: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和结果。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五)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预算或其他财政制度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财政资金,未经法定程序报请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改变资金用途,以切实保证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以及保证相关事业正常发展。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预算支出科目之间会发生有的资金结余,有的资金不足的情况,为了保证完成各项事业计划,在必要时可以在各科目之间进行必要的调剂,但这种调剂要按规定的程序向有关部门报告,得到批准方可实施,未报告或报告未批准的,不得实施。 (一)截留应拨财政资金,挪作他用。在财政支出管理过程中,截留财政资金只是一种具体的手法,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某种手法,达到挪用财政资金的目的,所以,截留的本质还是挪用。从现行财政体制来看,国家机关对于其下属单位或具体用款项目单位,具有财政资金再分配职能。国家机关履行这项职能,必须严格根据预算安排和拨款计划下拨资金,保证相关事业正常运行,国家机关不能以虚列支出等手段,将应下拨下级单位或具体用款项目单位的财政资金截留在本级,挪作他用。 审计发现,部分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擅自截留中央项目资金,用于其他支出款项;无依据按一定比例提取消名管理费。 (二)挪用财政专项经费,支付基建工程款。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违规进行基建项目,开工资金不到位,基建资金来源又没有保障,就挪用财政专项资金支付基建工程款,以此来支撑基建项目的进行。 (三)挪用财政专项经费,弥补人员经费或用于其他活动。项目单位未按专项经费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而是将资金另行分配使用,将部分资金或全部资金用于弥补本单位事业费或其他经费不足,主要包括:购车修车、支付房租、住宅供暖、物业费;支付所属单位人员工资、医药费、补贴,购置资产。 (四)挪用财政资金,将财政资金用于对外借款。项目单位与其

财政收入多元化线性回归分析

案例08 财政收入多元化线性回归分析 一、案例简析 本案例来自作者主持,参与的财政部“九五”科研课题《我国财政收支决定因素的统计分析》(该课题现已通过接题鉴定),作者从中选取了财政收入线性回归分析问题进行提炼,归纳,形成了本案例。我们试图通过对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从教学上来说明 如何利用多元回归分析这一常用的统计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证分析过程。 财政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凭借政府的特殊权力,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取得的各种形式收入的总和,包括税收,企事业收入,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财政收入水平高低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国民生产总值大小,社会从业人数多少,税收规模大小,税率高低等。在本案例中,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税收水平高低,国民生产总值规模的大小,社会从业人数多少,其他收入的多少,是决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案例数据的描述 本案例的样本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有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改革开放十七年的中国地区经济》,数据时限为1978-1995年。案例数据如表8-1。 表8-1的数据已经制成数据文件存入磁盘。该文件数据在磁盘中的位置是:人数多少a:\case08\data1.txt数据的排列格式及其变量名与表8-1相同。 本案例的数据可以使用TSP软件,SPSS软件和SAS软件进行分析。我门建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用SPSS forWIN.7.5软件读取本案例数据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用OPEN 命令打开软件中的数据文件a:\case08\data1.txt,杂SPSS句法编辑器(SPSS Synax Editor)中观察文件中的数据结构,包括变量名,变量数,

投资项目评估案例共16页

投资项目评估报告 一、项目概况 以一个制造业的样板项目,给出一定的数据,然后通过财务分析,使用相关的分析方法判断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具体见相关报表的基础数据如下。 二、相关报表 本样板项目的基础数据及相关内容如下: 计算期10年,建设期2年(投资比例6:4),投产期1年(生产负荷为80%),达产期7个月。 设备10类,每类10台套,没台套1万元,设备安装费率均为2%,每类设备均从第三年起第十年止平均折旧,残值率为5%。每类设备的修理费均按其折旧的2%计提。 建筑物10类,每类10单位,每单位1万元,每类建筑物均从第三年起第十年止平均折旧,残值率为5%。每类设备的修理费均按其折旧的5%计提。 无形资产10类,每类10项,每项一万元,每类无形资产均从第三年起第七年止平均摊销。 原材料10类,每类消耗10吨,每吨1万元,每类原材料进项税率为17%。 燃料动力10类,每类消耗10吨,每吨1万元,每类进项税率为17%。 劳动力10个工种,每工种10人,每人每年工资1万元,各工种的福利费均为14%。 流动资金按详细估算法计算,各周转速度为—— 管理费和销售费均按销售收入的1%计算。 基本预算费率和涨价预备费率均按2%计算。 产品10类,每类50吨,每吨1万元,每类产品的流转税率为1%,城建税率1%,教育附加费率3%。(城建税、教育附加税,以基本流转税为依据。)项目所得税率25%。 第一年建设贷款为50万元,年利息率为6%,按“自第三年起在5年内平均还本的模式”,还本付息,第二年建设贷款为40万,年利息率6%,按“自第三年起在5年内平均还本的模式”,还本付息,第三年30万流动资金贷款,年利息率5%,周转使用,第十年一次性还本付息。(利息均按每年计算一次处理) (一)建设期投资估算 1、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物费用:建筑物10类,每类10单位,每单位1万元,总费用为100万元。 (2)、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设备10类,每类10台套,每套1万元,设备安装费率为2%,总费用为102万元。

财政与金融-市场失灵案例

分析:市场失灵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达到社会资源的配臵的最佳状态,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而信息不充分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不具有充分的市场信息,必将产生由于住处不充分而导致的市场失灵。信息拥有量较多的一方有可能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与对方的交易中充分运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使另一方受到损害。 本案例中食品生产者与食品消费者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作为商品交易的一方无法观测和得知商品交易另一方即食品生产者的相应信息,也不了解食品提供者为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不利于消费者的行为。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不仅影响市场配臵来源的效率,而且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选择和决策。 信息不充分导致市场失灵决定了政府应当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涉。食品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也需要政府进行干涉。首先应当通过相关法律建立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制生产商对所提供的食品披露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例如近年来政府对转基因食品要求必须进行明示就是例证。第二组织必要的认证制度,按标准对特定食品如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进行认证,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第三对利用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故意提供不安全食品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处。 (二)案例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分析:本案例是典型的负外部效应的案例。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主体的行为对其它主体产生影响,却不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或享受应得的权益。外部效应有正负两个方面。如果某一主体的行为使其他主体获得了利益,而其他主体并不为这种利益支付代价则称为正的外部效应。而某一主体的行为使其他主体受到了利益上的损失,而这种利益损失得不到补偿则称为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的存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在本案例中,野生动物的保护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上海,首博新馆的建设对也小区居民带来了明显的负外部效应。从理论上讲,经济主体不太愿意从事具有正外部效应的活动,如提供路灯照明,虽然自身受益,但其他主体跟着受益却须自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docx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知识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课本58 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我国为什么实行这一分配制度 (1)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 (2)直接原因: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知识点二: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性质和含义(课本59 页第一段) (1)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 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课本59 页第二段和第三段) ( 1)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 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 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 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以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 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劳分配的地位 (1)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在所有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知识点三:多种分配方式(即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课本60 页)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 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

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doc

一、案例介绍 财政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凭借政府权力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种形式收入的总和,包含税收、企事业收入、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财政收入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受到许多因素影响。例如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社会从业人员的多少,税收规模大小、税率高低因素等。本案例选择四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某地区18年数据资料如下表,请分析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说明拟合效果,并对未来三年进行预测。 表1-1 财政收入及相关因素的原始数据

二、案例分析 1.请分析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说明拟合效果。 以“财政收入”为y变量,“税收”、“国民生产总值”、“其他收入”、“社会从业人数”为x变量做多变量回归统计分析,如表2-1四个变量的回归统计分析数据表所示,由于置信度取95%,即(α=0.05),而“其他收入”、“社会从业人数”两变量的P 值均大于0.05,说明这两个变量与“财政收入”相关度极低,所以四个变量中只有“税收”、“国民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有显著影响。 表2-1 四个变量的回归统计分析数据表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96601 R Square 0.993213 Adjusted R Square 0.991124 标准误差138.7964 观测值18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4 36648178 9162044 475.5934 6.00459E-14 残差13 250437.8 19264.45 总计17 36898615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 Intercept 767.9963692 241.2594929 3.18327938 0.007195527 税收(亿元)0.054249138 0.013198424 4.110274052 0.001229258 国民生产总值(亿元)0.368077795 0.135285288 2.720752563 0.017487774 其他收入(亿元) 1.103775041 0.627427253 1.759207995 0.102040001 社会从业人数(万人)-0.003664976 0.006835364 -0.536178634 0.60088982 去除相关度极低的“其他收入”、“社会从业人数”两变量重新做多变量回归统计分析(α=0.05),结果如表2-2两个变量的回归统计分析数据表所示,Adjusted R Square 值为0.99说明“税收”、“国民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的相关度极高,拟合效果

2020年(财务管理案例)财务评价案例

(财务管理案例)财务评价 案例

[案例一] 背景: 某公司拟建设一个工业生产性项目,以生产国内急需的一种工业产品。该项目的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为10年。这一建设项目的基础数据如下: 1.建设期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800万元,全部形成固定资产。运营期期末残值为50万元,按照直线法折旧。 2.项目第二年投产,投入流动资金200万元。 3.该公司投入的资本金总额为600万元。 4.运营期中,正常年份每年的销售收入为600万元,经营成本为250万元,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为6%,所得税税率为33%,年总成本费用为325万元,行业基准收益率为10%。 5.投产的第1年生产能力仅仅为设计生产能力的60%,所以这一年的销售收入与经营成本都按照正常年份的60%计算。这一年的总成本费用为225万元。投产的第2年及以后各年均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问题: 1.在表1-1中填入基础数据并计算所得税。 2.计算项目的静态、动态投资回收期。 3.计算项目的财务净现值。 4.计算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5.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拟建项目的可行性。 表1-1某拟建项目的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答案: 问题1: 解:根据给出的基础数据和以下计算得到的数据,填写表1-1,得到数据见表1-2。表中: 1.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 2.所得税=(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总成本费用)*所得税税率 表1-2某拟建项目的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解:根据表1-2中的数据,按以下公式计算项目的动态、静态投资回收期。 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出现正值年份上年累计折现净 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当年的折现净现金流量) =(8-1)+(31.17/109.69)=7.28年(含1年建设期) 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出现正值年份上年累计净现金流 量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当年的净现金流量) =(6-1)+(143.63/235.13)=5.61年(含1年建设期) 问题3: 解:根据表1-2中的数据,可求出项目的净现值=438.92万元 问题4: 解:采用试算法求出拟建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计算过程如下: 1.分别以r1=19%,r2=20%作为设定的折现率,计算各年的净现值和累计净现值,从而求得NPV1和NPV2,见表1-2。 2.如果试算结果满足试算条件,则可以采用内插法计算拟建项目得内部收益率IRR。即:IRR=r1+(r2-r1)NPV1/(NPV1+∣NPV2∣)=19%+1%*21.33/(21.33+∣-8.81∣)=19.71% 问题5: 解:因为:项目的净现值=438.82万元>0;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19.71%>行业基准收益率10%; 所以:从财务评价得角度,分析和评价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