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结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结构分析
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行了界定,并对高等教育市场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性、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市场结构,从而为我国教育的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高等教育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全球化高等教育市场结构
高等教育市场的界定
高等教育市场是从事高等教育的机构根据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状况,进行高等教育服务的生产和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与其他产业的市场相比,高等教育市场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是产品不同。其他产业市场流通的产品一般为物品,企业要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生产出产品再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完成交换活动。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产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而是特殊的产品—学生。高校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将学生加工成人才产品再进入社会。
二是高等教育市场的“产品”独立性。如果一种产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化,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化,则这两种产品是替代品或互补品。我国与国外的高等教育“产品”替代性很差,从这个角度可以界定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是国内市场,也就是说国内高等教育市场的“产品”与国外的高等教育的“产品”是独立的。
三是高等教育是特殊产业。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产业,它既有为全民共同享用的公共性,也有投入-产出、追求效益的商品属性。因此,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引入市场机制,使高等教育运行具有市场性。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高等教育市场化下的定义是:“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
高等教育市场的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特定的市场中企业数目与企业规模分布以及市场力量的分化程度。依据经济学理论,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通常可以通过对某一市场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性、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分析来判断该市场的市场结构。下面将据此逐一分析。
(一)高等教育市场集中度分析
分析市场集中度通常采用绝对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
本文采用最常用的绝对集中度计算方法。公式如下:
其中:n-企业数;Xi-居于市场第i位企业的某指标数值;X-市场中所有企业的某指标数值。
在计算高等教育市场集中度时,显然“某种指标”应选择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考虑到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分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五个层次,所以,在计算在校生规模时根据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文件精神,统一折算成标准生,即:
标准生数=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1.5+博士生×2+留学生×3
依据市场集中度判定市场结构通常有两种标准,贝恩标准和谢伯德标准。根据贝恩划分标准,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结构属于原子型市场结构;而根据谢伯德划分标准,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结构属于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是研究市场结构的一个方面,要准确地判断某个产业的市场结构还须进一步分析该市场的产品差异性、进入与退出壁垒等方面。
(二)高等教育市场的产品差异性分析
产品差异性又称产品分化,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因素。所谓产品差异性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间替代的不完全性的状况。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越大,企业因此获得的市场权力越大,不同企业之间产品的可替代性越差。
高校学生的质量差异从接受高等教育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因为在每年的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各省市、地区成绩优异的学生报考的院校都是我国的一流学府。各省、市的前几名都是报考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成绩稍低的学生报考的院校实力也相对差一些,并以此类推。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产品差异的形成在学生入学时就已经存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的高校招收最高分数段的学生,实力稍差一些的院校招收的学生成绩也相对低一些,即不同层次的高校招收不同
成绩段的学生。一流的高校垄断了高分段的学生。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对高校培养水平和声誉的检验,同时也能反映出毕业生的质量高低。不同层次的高校其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差异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部分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情况总体上反映了毕业生的质量差异与就业率之间的正比关系,这进一步证实了学生质量差异的存在。
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产品差异性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的高等教育产品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且差异性的程度比较高。
(三)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
所谓“进入”是指一个企业开始生产某一特定市场上原有产品的替代品。新企业要想进入某一产业,就会与该产业内已经存在的企业产生竞争,并会遇到许多相对于自己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会成为阻止新企业进入的障碍。这些阻止新企业进入的因素或障碍就是进入壁垒。进入壁垒包括:
1.相对成本壁垒。高等教育产业是资金、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先进入的高校通过多年的积累,其办学成本、资金投入相对合理,即效率较高。在培养同等规模学生的情况下,支出较少的成本,对潜在进入者形成一定的进入障碍。
2.固定成本壁垒。固定成本越大,对潜在进入者的障碍越大。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中要求,一所高校的组建,需要有足够的土地、校舍、图书、仪器、基本建设投资、教育事业费等等。除了固定投资,还要组建师资、管理和科研队伍,这些高额的必要资本投入对潜在的进入者都形成了很大的进入障碍。
3.规模经济壁垒。新进入企业在市场中未取得足够高的市场份额之前,由于不能充分发挥规模的经济性,相对于产业内现有的企业,其生产成本较高,这就是规模经济壁垒。
4.政策性壁垒。《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申请设立高等学校的,应提交相关材料向审批机关报批。设立高等学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其中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经国务院授权,也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可见,政策性壁垒是存在的。
退出壁垒也对新企业的进入产生障碍。所谓退出就是企业不再作为某种产品的供给者,而从有关的市场中退出来。如果出现企业经营业绩不佳,但又难以退出的情况,就表明存在退出壁垒。最主要的退出壁垒是沉没成本。因此,退出壁垒与进入壁垒一样都起着阻止作用。就高等教育产业而言,高校投资时所购买的土地、兴建的房屋均可以再利用。但是,教学用的一些配套设备的使用寿命较长,且专用性很强,在停止使用后很难收回残值,因此,存在一定的退出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