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的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需求,是培养人才的规

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P45

2、课程--------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发展体系。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P115

3、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P157

4、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5、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

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P138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P141

8、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158

9、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P170

10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情况制约着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同样,身体的发展,也要受到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所以身心发展过程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P28 11、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学生(儿童)中心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以生活中学生(儿童)的主体活动的经验为中心,围绕学生(儿童)

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组织的课程。P120

12、教育的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并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P42

13、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的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p131

14、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论主张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重视能力培养、学习方法和教学过程,注意和重视学生的认知需要与情感需要的整合。p34

15、“三中心”教育主张--------------传统教育派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以教材为中心,即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以课堂为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教学形式。现代教育派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中心,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堂;以经验为中心,即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二、简答题

1、课程的主要类型---------根据课程的内容属性与组织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

程;根据课程的核心组织,可分为核心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

或影响学生的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

的主体来区分,课程可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根据课程的管

理方式不同,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P120

2、指出综合课程的优缺点-------------优点:①克服了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比较容易

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②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和拓宽了学习内容的

内涵和外延。③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缺点:①教材编

写问题,通晓各学科的人才稀少,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难度。②师资问题,受专

业细分的影响,学科教师难以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p223、

3、课程的基本含义------------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

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

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教育大辞典》将课程定义为:(1)为

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2)泛指课业的进程(3)学科的

同义语,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P115

4、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①科学性与思想统一的原则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③因

材施教原则④直观性原则⑤启发性原则p156

5、指出教育价值的基本取向-----------认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都重要,教育的根本

价值是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满足社会需要。马克思吸收了以往任何时代关于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论观点,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历史地考察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的观点。-p49 6、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其特点是以人为本、突出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关注终身发展。p71

7、阐述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教学内容正确、充实。

抓住重点、难点、关键;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语言规范、板书整洁;

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师生双方积极性高。\\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7条\\(1)目标明确,完成任务(2)内容科学,要点突出(3)方法适合、善“启”善“导”(4)组织合理,教学机智(5)语言清晰,富于感染(6)效果优异、态度积极(7)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8、说明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

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9、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0、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教师素质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

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它是教育履行职责所必备的,在教

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的

身心特点的总和:(1)职业道德(2)知识基础: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概括为以

下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科知识,即教师对所教科目的

理解与掌握;二是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三是

实践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或更具体地说,

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3)教学能力(4)身心素质p76

三、论述题

1、论述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

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就当代教学新观念谈谈你的看法-----------------当代教育正从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