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低血糖症36例临床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性低血糖症36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低血糖药物性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收治发生降糖药物所致的低血糖症患者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25~81岁,平均53岁。确诊为糖尿病35例,其中1型糖尿病7例,2型糖尿病27例。未能诊断为糖尿病2例。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所致16例,磺脲类加双胍类药物所致8例,胰岛素所致9例,磺脲类加胰岛素所致3例。低血糖症发作时,出现急性低血糖反应者34例,无明显急性低血糖反应3例。表现为昏睡或昏迷19例。发作时血糖≤2.8mmol/l者34例,血糖>

2.8mmol/l者2例。

方法:拟诊或确诊低血糖症时,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ml。对反复发作低血糖患者,予以延长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治疗。

结果

26例症状迅速缓解,10例低血糖反复发作。3例10%葡萄糖溶液滴注期间,仍反复有低血糖发作,改用25%葡萄糖溶液滴注后,症状缓解。1例使用了地塞米松治疗。本组死亡3例(8.3%),其中1例直接死于低血糖昏迷,2例死于长时间低血糖昏迷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讨论

药物性低血糖症是降糖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通过本组分析可以观察到,导致药物性低血糖症的经验教训有以下几方面:①未

严格掌握降糖药物的适应证,包括诊断未明确轻易给予降糖药物;新近诊断的2型糖尿病,急于投用降糖药物,容易造成低血糖症;肾功能不全,造成降糖药物的积蓄而发生药物性低血糖症;老年是发生药物性低血糖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肾脏功能不同程度减退,且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反应障碍,容易发生低血糖或影响低血糖的恢复。②胰岛素过量:胰岛素过量是药物性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胰岛素强化治疗时,但偶尔也见于误用超量胰岛素。③热量摄入不足或用药与进餐时间不相配合:本组部分患者合并各种感染、心力衰竭、氮质血症,食欲下降,进食减少。个别患者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状况恶化,糖原储备减少,容易诱发低血糖。④用药与进餐时间不相配合也可产生低血糖症:因此,在糖尿病诊断过程中,应做好宣传工作,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用药的基本知识,进食减少或营养欠佳时,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用药后一定要按时进餐。

及时诊断低血糖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认为,急性低血糖反应并不是由血糖绝对值减低决定的,而是与血糖下降速度及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有关。应当根据不同药物引起的低血糖症,分别给予有效的抗低血糖治疗。长期应用胰岛素的患者,体内胰高血糖素反应减弱或缺如。对于胰岛素所致的重症低血糖,应及时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老年人或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若低血糖反复发作,须延长葡萄糖滴注时间。本组2例老年患者,经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清醒。但无继续维持滴注,数小时后再次发生

低血糖而死亡。一般认为,磺脲类药物致低血糖昏迷,需维持输注1~14天,平均2~3天,维持血糖在5.5mmol/l以上。本组救治成功的病例,维持滴注葡萄糖最长达7天,血糖保持在8mmol/l以上。本组1例顽固性低血糖患者应用地塞米松后,血糖恢复稳定。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

11.1mmol/l即可,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量。选用安全性高的药物。如阿卡波糖(拜唐苹),作用于肠道,很少吸收进血液,单独使用不产生低血糖。联合应用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情况往往是常规血糖检测的盲区,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夜间低血糖造成反应性清晨高血糖即“苏木杰”现象的发生。确诊“苏木杰”现象后,应减少夜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消灭夜间低血糖,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总的来说,药物性低血糖症多为医源性因素所致。在临床工作中,必须严格掌握降糖药物的适应证和剂量,严禁滥用药物;对已发生的低血糖症,应给予有力的抗低血糖治疗,方可减少其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