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示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种群和群落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从研究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个体——种群到研究生活在同一地点的所有生物个体——群落,研究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所要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于不同的群落,区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生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情况。
推进新课
师一般来说,不同的群落所含的物种的数目是不同的,也就是物种的丰富度是不同的。所以研究物种的丰富度是我们认识不同的群落的基础。怎样来调查物种的丰富度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课本75页到76页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阅读完后,回答屏幕上的问题。
课件展示:
1.用什么方法采集、调查土壤中的动物?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3.整个丰富度的调查过程分了哪些步骤?
4.采集小动物的方法有哪些?
5.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6.如果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结果会相同吗?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7.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生1 常用取样器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的动物。也就是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地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生2 丰富度的调查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生3 整个调查过程主要分为: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和统计分析五个步骤。生4 采集小动物的方法:一可以把取来的样本放置在放有金属网的去底花盆中,利用诱虫器来采集;二可以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找出体型较大的动物,较小的动物用吸虫器采集这样简易的采集法。
生5 调查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同时不能破坏环境;在取样的塑料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采集小动物过程中,要防止小动物逃走。
生6 不同。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和土壤的肥力、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种类等因素有关。
生7 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要改成能盛水的容器,取样方法也不同,采集小动物的方法也要改进,比如,可以通过纱布、滤纸等把水滤去,再用放大镜找相对个体较大的小动物,对于个体小的动物,可以通过把水滴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我们对这个实验的大概步骤有所了解了,在大家进行调查之前,还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第一,各小组先要确定探究的问题。例如,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之间的差异;第二,每一组要制定探究计划,而且要有研究计划表,表格的形式参考75页上的表格。这两件事完成后,就到学校旁的小树林中去取样。观察和分类时可以利用桌上的小动物名册,实在对不上号的,可记为“待鉴定”,并记下它的特征。
(学生实验,教师予以指导)
师请根据前面介绍的丰富度统计方法,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老师也要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如,不能鉴定的小动物种类等)
课堂小结
师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在学会调查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同时,还要能够通过比对调查的结果来分析原因,从而能从本质上理解不同的群落之间的差异,以及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
板书设计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物种组成,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群落的分布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四、种间关系
1.捕食
2.竞争
3.寄生
4.互利共生
五、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活动与探究
主题:“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习题详解
一、基础题(课本P77)
1.解析: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包括鸟类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P74
答案:B
2.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 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二、拓展题(课本P77)
1.提示:大致步骤:(1)选择的植物(一般用草本植物)应能适应同一环境,植株大小基本一致。最好查阅有关资料搞清楚植物名称与生活习性等;(2)实验前要做必要的观察记录,如植株的(尤其是根)生长情况;(3)设立对照组(单独种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实验组(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并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也可进一步从不同的植株间距来设计实验;(4)通过比较分析根系的长势,论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5)解释实验结果。
2.蜾蠃捕食螟蛉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