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森林

东北大森林
东北大森林

第一课时

课题:读文、识字、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一)板书:“大”、“森”、“林”,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大森林”,引出课题,并通过指导朗读课题让学生去感受东北大森林的大。

(二)汇报自己上网查到的有关东北大森林的资料。

二、自学提示:

⑴读文,勾画出生字词和不懂得句子,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⑵利用字典、工具书理解字、词、句意,有不懂得画出来。

三、学生自学

学生读文,识字,解词

四、交流研讨

1、小组交流:读文识字解词

2、全班交流

⑴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⑵认读生字: 纠正字音

指导书写:“鹿”;“鼠”字上半部

分;“酿”字“酉”不要少一横。区分“密”和“蜜”;

⑶说说理解不了的词、句子:解词

⑷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练习

练习册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学习了《东北大森林》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了冬季的东北大森林是个白雪的海洋,它让我们沉浸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中,让我们再一次置身于这奇妙的海洋之中,去感受东北大森林各个季节不同的美。

二自学提示

1、东北四季的大森林各是一个怎样奇妙的海洋?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读一读。

2、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三学生自学

学生自读、自画、写感受

四交流研讨

1、小组交流: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

预设:

(一)欣赏“冬”之美。

1、教师配乐朗读。

2、全班交流:冬天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提出要求:这段中有没有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

课件出示描写冬天的精彩语句及冬天景色的图片。

预设学生感受的精彩句子:

(1)“枞树上,压满了软绵绵的白雪”,写出了东北的雪大,还从侧面反映出森林的密密层层。

(2)落叶松“粗大的枝干,像一根根支撑天空的圆柱”,传神描绘出冬日里松树的坚强和伟岸。

(3)“飞舞”的妙处和比喻句的作用:“西北风呼呼地刮过,雪花便从树上飞舞下来。”

“飞舞”描绘了雪花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雪花飘落,作者联想到了彩蝶飞舞的情景。用“飞舞”而不用“飘落”,既表现了雪花随着北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出了一种欢快的情感,给冬日寂寥的森林增添了一分情趣。而“飘落”只表示雪花往下落的动态。

5、各种形式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冬天的大森林的奇妙。

6.课件出示:

冬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补充句子。

五、总结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一)先读课文,感受到了东北大森林的冬天的美丽、奇妙。

(二)抓住了作者所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进行理解。

(三)通过感情朗读,再次体会东北大森林冬天的美丽。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过渡:上节课学习了《东北大森林》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了冬季的东北大森林是个白雪的海洋,它让我们沉浸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中,让我们再一次置身于这奇妙的海洋之中,去感受东北大森林各个季节不同的美。

二、感悟文本,欣赏大森林之美。

(一)复习感悟冬天语段的方法:

1、先读课文,感受到了东北大森林的冬天的美丽、奇妙。

2、抓住了作者所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进行理解。

3、通过感情朗读,再次体会东北大森林冬天的美丽。

(二)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学习春季、夏季、秋季的东北大森林。

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你还喜欢哪个季节,把它读一读。

2、说一说,东北大森林这个季节的特点。

3、议一议,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描写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4、想一想,置身这样的景色之中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三、集体交流,感悟春、夏、秋大森林之美。

(一)欣赏“春”之美。

1、说说东北大森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热闹的、活跃的、充满生机、美丽的)

2、作者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东北大森林的勃勃生机。

预设: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明确作者抓住了树木、小溪野花和小动物体现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的。

3、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随机出示东北大森林的图片。

预设提问:

(1)“野草的叶尖从积雪下面冒出来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里“冒”和“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得准确,为什么?

教学中启发学生准确理解上述关键词语的意思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来比较,再让学生说说书上用的词语好在哪里。如,把“抽出”换成“长出”,把“封”换成“盖”等,从比较中让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与贴切。

明确:“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

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冒”在这里也由此用意,写出了春日里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的情态。

(2)草地上,到处开着红的、黄的、白的野花,有野玫瑰、野百合,还有许多你连名字也叫不出来的花。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斑斓和勃勃的生机。

4、展开想象:置身于这样热闹、活跃的森林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5、指导配乐朗读:体会读出东北大森林春天万物生机勃勃。

6、学生感悟:此时你又沉浸在一个什么样的海洋里呢?

出示:

春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二)欣赏“夏”之美。

1、师生交流夏季的东北大森林是茂密的、浓雾缭绕的、郁郁葱葱。明确抓住了树木的枝叶和浓雾以及阳光来描写的。

2、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3、教师随机出示夏季东北大森林的图片。

预设提问:

(1)“一层又一层的树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

....。”带点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哪个词用得准确?为什么?

明确:“封”可换成“盖”。“封”是什么意思?换成“盖”行不行?哪个好?好在哪儿?“封”是盖的意思,换成盖可以,但不如封好,封字既形象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葱郁蓬勃。)(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奶白色的浓雾里。”

一个贴切的“浸”字,传神地写出了早晨整个森林浓雾弥漫。

(3)“太阳出来了……像利剑一样穿透浓雾……”在这样浓雾缭绕林海之中,抬头是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整个森林封得严严实实,阳光照射进来容易吗?在这里作者把阳光比作了利剑。

4、如果此时你进入东北大森林,你会有何感受?学生畅谈。

5、有感情地朗读,配乐朗读。

6、学生感悟:此时你又沉浸在一个什么样的海洋里呢?

出示:

夏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三)欣赏“秋”之美。

1、师生交流:秋天的东北大森林是绚丽多彩的。明确作者抓住了叶子的颜

色、秋风和各种山果来描写的。

2、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3、教师随机出示秋季东北大森林的图片。

交流预设:

(1)“秋天,许多树的叶子变成了黄色,有的却变得火一样红。这时,松柏显得更加苍翠了。”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秋天色彩的绚丽。

(2)“秋风吹拂着树林,发出哗哗的声响,就像海边的浪涛。”

这句话恰当地运用了比喻,不仅展现了秋风飒爽的情景,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松鼠忙起来了,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

体现了秋天的丰收与忙碌,和第二自然段遥相呼应,感受文章结构的严谨。

4、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感悟:此时你又沉浸在一个什么样的海洋里呢?

出示:

夏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四、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

(一)回顾《颐和园》的写作顺序。

(二)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师总结点拨:

写景的文章采用什么写作顺序是由景物本身决定的。一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按照时间的顺序描绘景物的;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中心把景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三)出示习作方法。

1、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围绕一个中心把景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2、仔细观察描写对象,观察要准确,要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例如形状、色彩、声音、动态、静态等方面的特征。

观察景物要多角度观察。

3、时间的顺序描绘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4、展开合理的想象。

五小练笔

六练习

练习册3、4题

七板书

17 东北大森林

冬春夏秋

奇妙的海洋

八反思

备于:月日授于:月日累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2.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的大体特征概况。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所看视频,了解东北地区黑山白水、林海雪原的含义?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欣赏、景观欣赏等形式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东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了解了东北三省自然、人文的总体概况,带着老师提出来的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过程1:东北印象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

形,“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的含义 根据老师所标的东北三省的范围,知道东北三省的大致纬度范围,并在东北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出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 经度在120°E至130°E之间,纬度在40°N至50°N之间。东北三省指的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 发现东北之美:我们游览的顺序是辽河平原、长白上、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松嫩平原。经过的河流主要有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 通过游览东北地区的大山大河,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山脉、平原、江河。从这些地形区的分布来看,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是一个怎么样的特征。 首先,山脉的排列主要有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这些山脉的排列,像一个马蹄形的存在。平原镶嵌其中,河流环绕四周。因此,我们可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同学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总体地形之后,下面我们走进东北,了解东北的气候特征,进入第二个学习过程: 过程2 走进东北 自主探究,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 合作探究,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为湿冷的气候。其原因

东北大森林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下册 17 东北大森林 抚宁县榆关镇大刘庄小学 耿红桥 二0一一年五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与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相呼应,行文中亦处处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情感。 在文中,作者起笔就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走进东北的大森林,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沉浸在奇妙的海洋里。”这也是品读全文的两条线索:一是行文线索——东北大森林美丽的景色如瑰丽多变的“奇妙的海洋”,那是林海一年四季独特的风光与魅力;二是情感线索——无论何时的景物,它都会让你“沉浸”其中。 随后,作者紧扣此基调,用准确贴切、清新活泼的语言像我们介绍了东北大森林四季美丽的景色:作者在描写四季之景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的特色,而且还紧紧围绕了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来写。这样,就和题目、第一自然段的总述相承相应。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思路: 以读为主,通过自由读、小组合作读、默读、抓住重点词语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领略东北大森林的奇妙的意境美,习得文章表达方式的结构美,赏析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猜动物的谜语,接动物诗句,说含有动物的成语,看图片说四季成语。 第一课时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说了这么多,都是关于动物的,如果把这些动物找一个家,哪里最合适? (森林。) 对了,是森林,而且应该是一片大森林。 在我国东北就有这样一片大森林,读读资料,了解一下。 【出示图片,自读资料。】 东北大森林林区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约6500万公顷,林中繁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1000余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目前森林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已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结构的独具特色的森林景观,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教学设计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2 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 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并描述地形特征 2. 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3.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 理解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 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重点与难点】 重点:1.说出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难点: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学习效果评测】 表现评定、项目评定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东北三省包括哪三个省?下面我们将跟随航拍中国摄制组

来一场东北三省的航拍之旅,马上开启东北三省航拍旅程的第一站,在此次旅行结束后分享一下你印象最深的是?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旅程一:感受北境雪国气质——气候 展示微课,感受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问:本次旅程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冰雪世界、雾凇等)这些景观济南能看到吗?(不能)这些景象只有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下面大家结合材料自主学习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资料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1、结合学案资料,自主学习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效果。 2、气候影响人们的生活,结合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适宜当地气候的住房。 (进行星级评定,其他同学的回答都能理解,请打五分)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东北大森林教案设计冀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东北大森林教案设计冀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时,采用了与《颐和园》一课进行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小组合作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教学难点: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关于东北大森林的图片和资料,赞美田园风光的钢琴曲。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东北大森林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东北大森林》,谁想和大 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东北大森林的资料? 2..观看有关东北大森林四季的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东北大森林的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流利。 2.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纠正错误。 3.出示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黑熊松鼠玫瑰酿蜜小鹿一缕阳光 一把剑叽叽喳喳 4.自学生字。 三、整体感知。 师: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学得特别认真,读得也非常投入。从东北大森林回来,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从整体来谈对东北大森林的印象。(预设:东北大通过查阅资料帮助学生了 解课文内容,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课前观看图片,为文章的教学做好感性铺垫。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让学生从整体来谈对东北大森林的印象,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经济特征等区域概况。 2.了解东北地区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背景及过程,知道东三省农业发展现状。 3.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了解其资源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东三省的气候特点;东三省的工业、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 分析和理解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 2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东北“二人转”、东北大豆油、长白山人参、哈尔滨冰雕等。 二、新课讲授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东北印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东北三省的范围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空阔坦荡的东北平原。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东北三省的气候总体特征:气候冷湿 产生原因: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凉爽的冬季风源地 详尽体现: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暖;大兴安岭北部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储,以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3)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简易发生低温冻害。

东北大森林

《东北大森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北大森林》,它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用准确贴切、清新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东北大森林四季美丽的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在描写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的特色,而且还紧紧围绕了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来写。这样就和题目、第一自然段的总述相承相应。本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行文中亦处处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情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到东北大森林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3、重难点分析: 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本课选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三、说流程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顺序,理解统领全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第二自然段。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过渡:上节课学习了《东北大森林》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了冬季的东北大森林是个白雪的海洋,它让我们沉浸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中,让我们再一次置身于这奇妙的海洋之中,去感受东北大森林各个季节不同的美。 二、感悟文本,欣赏大森林之美。 (一)复习感悟冬天语段的方法: 1、先读课文,感受到了东北大森林的冬天的美丽、奇妙。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东北大森林练习卷.doc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东北大森林练习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1 . 按拼音写词语。 沉jìn(___)迟dùn(___)玫guī(___)苍cuì(___) tiǎn(___)着松shǔ(___) nèn(___)叶吹fú(___) 2 . 按要求填空。 “觅”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意思:______组词______ 。 3 . 形近字组词 绵(______)难(_______)躲(_______)舔(_______)钝(________) 棉(______)滩(_______)射(_______)添(_______)吨(________) 4 . 多音字组词 涨zhǎng_____zhàng_____ 藏cáng_____ zàng_____ 5 .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的海洋(_____)的树干(_____)的白雪 (_____)的季节(_____)的脚掌(_____)的浓雾里 6 . 照样子写词语 严严实实: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湿漉漉: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7 . 按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从南方飞来了,野草的叶尖从积雪下面(_____)出来了,树木(_____)出了新的枝条,(_____)出 了嫩叶。春天来了!森林里一切都活跃起来。小溪里(_____)了春水,哗哗地(_____)。草地上,到处 开着(_____)、(_____)、(_____)野花,有野玫瑰、野百合,还有许多你连名字也叫不出来的花。小 蚂蚁出来(_____)了,蜜蜂忙着(_____)了,黑熊(_____),想着法子找(_____)偷蜜吃。 8 .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给大家说一条消息:三毛来电,要奶奶稍微准备一下,明天到城里住一阵子。这下可叫奶奶犯愁了:我这 把年纪还到城里住?这大车小车许许多多,安全吗?这东西南北辨不出,往哪里跑?那些电器不会使,怎么办? 成天蹲在城里吃闲饭……一点儿不习惯。一句话,我不能去城里。第二天,三毛还是用车子把奶奶接到城 里了。三毛派来奶奶的重孙女(放假在家),让她伺侯奶奶。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条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犯愁的理由(每条不超过5个字)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3】奶奶为什么心里乐开了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认识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能归纳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3.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4.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2.通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1.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 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回顾:根据北方地图,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的气候: 三大地形区: 土壤类型: 耕作类型: 农业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教师小结: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 征以及农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看看 里面的环境跟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提问:什么是白山、黑水?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说到东北三省,大家想到什么,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包括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学生:小组通过观察、归纳,小组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 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 2.

东北大森林教案

17 东北大森林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东北大森林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个月在这里刘老师带领大家游览了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孟老师将带着大家去一个新的自然风景区:首先请大家来欣赏几张图片(PPT出示大森林图片),看过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预设: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奇妙,它是动植物的乐园。学生可能还会谈对某个季节的喜爱。)东北大森林不仅风景优美,森林覆盖面积大,而且在森林中还繁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1000余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宝库。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那里去看看吧!(板书:17 东北大森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请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先看看大家预习的怎么样。(出示PPT 上生字词),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等生读完)有不认识的字吗?(没有),好,咱们再来齐读一遍。(生齐读)

2看来生字没有难倒大家,相信课文大家也一定读熟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正式进入课文,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一人一个自然段,注意请读的正确流利。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生每读一段,师都要做简要点评。好,请坐,很流利;声音很洪亮;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读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每一个字,读准字音。) 3读完了课文,刚才老师提的问题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找生回答,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xxx的看法吗?(同意),嗯,那我们就来走进第一自然段! 4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了什么?(生齐说,奇妙的海洋) 你从这段中读出了作者对大森林怎样的感情?(找生回答:喜爱,赞美)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沉浸:沉浸是什么意思?两个字都是什么部首?三点水。所以和水有关,浸泡,泡在水里,在这里是指全神贯注于,陶醉在东北大森林的风景里,可见大森林之美。奇妙:奇妙是什么意思?稀奇巧妙。那么说明大森林里肯定有稀奇美妙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好,那你能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再读一下这一自然段吗? 谁再来表达一下对大森林的喜爱和赞美?(找2—3个学生读)嗯,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大森林的喜爱! 5那东北大森林是奇妙的海洋,它奇妙在哪里呢?为什么会让人沉浸在其中?下面我们就赶快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冬天的大森林看一看吧!(板书:冬天)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冬天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一句感受到的呢?请你边读边勾画相关的句子。(师巡视) 6 谁来说一说冬天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美)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1)枞树上,压满了软绵绵的白雪。(从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树上“压满”了白雪,压满两字写出了雪下的非常大;还从侧面反映出森林的密密层层。那你能把雪大的感觉读出来吗?(让生再读) 谁对这句还有不同的理解? a(如果有学生回答:生说,师引导)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b(如果没有学生回答)看来你们从这句话都是感受到雪下的很大呀。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气候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 【师】我国东北三省主要为什么气候 【师】我国东北三省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我们以漠河、齐齐哈尔和大连为例,认 识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师】降雪也是降水的一部分,东北三 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请同学们完成P16活动,认识东北三省 冷湿的气候。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 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 2.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的积雪厚度, 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 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 因。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坡度大、墙 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 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温带季风气候 【生】观察低于0℃的月份,说 明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20℃的月份,说 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生】 1.雪期由北向南足见变短 2.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 因是延吉有长白山脉阻挡;漠河 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漠 河的纬度高。 3.坡度大是因为夏季降水多,墙 体厚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窗户 小也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 土壤【师】东北三省主要是什么土壤 【师】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 了肥沃的黑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 为“黑土地”。 【生】黑土地 农业【展示】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 大仓”的变化图片或视频 【师】如何将“北大荒”变成“北大 仓” 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地形: 河流: 气候: 地形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 作 河流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 长;气候冷湿,农作物一年一 熟,易发生低温冻害。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2课时)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名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这重要的地位。本节系统讲述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标题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北三省》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的问题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阅读材料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习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 用事例说明东北三省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东北三省城市分布、工业布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知道为什么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归纳其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2.通过阅读教材材料,知道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了解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总结出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交通上说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东北大森林

17 东北大森林 四营乡冯三番小学范立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本课的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4、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5、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过程方法: 1、学生经历自由读、小组合作读、默读、抓住重点词语品读等方式,领略东北大森林的奇妙的意境美,习得文章表达方式的结构美,赏析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2、情感态度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其中12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本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本课难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板书“东北”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们会想到什么? 学生谈印象。冷、雪、森林密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到东北大森林走一走,逛一逛。 学生读资料,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指导“沉浸”“飞舞”的意思。 (二)检查朗读 学生分段朗读,正音 学生交流:“野玫瑰”和“榛子”读轻声 三、感知内容,理清顺序。 1、交流本文写了东北大森林的什么 学生交流:东北大森林的美丽景色。

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2、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并标出表示写作顺序的词语。 3、板书:冬、春、夏、秋。 四、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组织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指导朗读。 2、范读第三段。 五、细读课文,把握结构。 1、初步领略了东北大森林的美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用原文回答。 指名回答“沉浸在奇妙的海洋” 2、细读课文,以“冬天是------的海洋”的格式,完成本文结构。 学生交流:冬天是雪的海洋 春天是花的海洋、绿色的海洋 夏天是雾的海洋 秋天是色彩的海洋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并介绍了东北大森林是奇妙的森林,至于如何奇妙,我们下节课再来领略。七、作业:熟读词句积累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1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1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地图描述和归纳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本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3.了解东北三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 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2.难点: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等景观图片,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读图6.11,结合“中国政区图”,观察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等。 2.在图中找出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黑龙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 3.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形容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读图6.13,分析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可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来分析) (1)东北三省主要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较充沛。但降水集中在夏季。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气温很低,降雪较多。 (3)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小部分位于寒温带、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5.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课本16页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6.教师巡视,释疑。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学生自读课本17页的内容,了解标题中的“北大荒”和“北大仓”的含义。 2.学生自主归纳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教师补充,共同总结。 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在春秋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发生低温冻害。 3.了解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以及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4.拓展:东北三省除了分布有广阔的平原,还有大面积的山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可展示图片,介绍东北的林区及林产品。) 5.学生自读课本18页内容,了解东北的湿地、生态危机及国家的相关保护措施。 6.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18页至19页的活动,再次明确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师生共同总结其形成条件。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下节课将要了解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 四、布置作业 敬请使用《新学案同步导与练》“课后作业”部分 第2课时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教学目标 1.知道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知道东北三省的矿产资源分布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工业部门。 3.能够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及此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7. 东北大森林》教学设计_26

东北大森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用准确贴切、清新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东北大森林四季美丽的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在描写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景物的特色,而且还紧紧围绕了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来写。这样就和题目、第一自然段的总述相承相应。本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行文中亦处处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情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到东北大森林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东北大森林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四、课前准备:相关的四季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自然界中,有由水汇集而成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有由人组成的人山人海,还有另外一种海,它由许多高大的树木组成,那就是林海,也就是森林。它具有与水的海洋、人山人海绝然不同的别样景色,我们大家一起去欣赏。(出示森林)在我国的东北,就有这样大面积的、古老的原始森林,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一起走进奇妙无比的东北大森林。揭题:东北大森林(出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听。我还要看一看谁听得最入神。 在文中,作者起笔便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走进东北的大森林,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沉浸在奇妙的海洋里。”(出示)齐读。东北大森林如何奇妙?怎么“奇”?怎么“妙”?奇在哪里?妙在何处?要想知道,那你就到东北大森林里游览、体验一番。(出示四季)(打开课本,默读课文,展开想象,用心品味) (2)、刚才我发现大家读得非常投入,教室里静极了,有的同学还对某些部分反复品读,说明你们被大森林的美景陶醉了,真的沉浸在这奇妙的海洋里了。 3、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欣赏“春”之美(第三自然段) 师:读课文,说说东北大森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热闹的、活跃的、充满生机、美丽的) 师:作者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的勃勃生机。画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明确作者抓住了树木、小溪野花和小动物体现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随机出示东北大森林的图片。 例:1、设问:“野草的叶尖从积雪下面冒出来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里“冒”和“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冒”在这里也由此用意,写出了春日里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的情态。) 2、草地上,到处开着红的、黄的、白的野花,有野玫瑰、野百合,还有许多你连名字也叫不出来的花。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斑斓和勃勃的生机。) 师:置身于这样热闹、活跃的森林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东北大森林的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是那样的美丽,你能把这种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配乐朗读)

2020新人教版八下地理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设计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加深认识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能归纳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 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3. 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4. 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2. 通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 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1.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 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回顾:根据北方地图,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的气候: 三大地形区: 土壤类型: 耕作类型: 农业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教师小结: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 自然特征以及农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

北三省,看看里面的环境跟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挖掘元素,建立模型] 提问:什么是白山、黑水?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说到东北三省,大家想到什么,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包括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学生:小组通过观察、归纳,小组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 2. 3.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多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了解了东北的概况,下面来看屏幕,欣赏东北的自然特征。 [思维发散,探索求解] 课堂活动:通过大家小组的探讨以及汇报,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归纳,相信大家基本对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有了深刻了解,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完成16页活动题: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教师:简单解释雪期始期和终期以及雪厚数据)。学生:观察地图,根据活动题目,发表小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提问:根据小组的共同学习以及活动探讨,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我们基本能掌握,下面我们思考: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对东北三省穿、住等特点。 [强化训练,精点评析] 课堂练习:巩固课堂知识。 [回归应用] 课堂小结: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分享 ※作业布置

17《东北大森林》

《东北大森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沉浸、迟钝、觅食、苍翠”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4、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5、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增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教学难点】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沉浸、迟钝、觅食、苍翠”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人去过东北的大森林吗?能跟大家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东北大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吗?(也可以汇报网上查到的有关东北大森林的资料)生汇报资料。今天,让我们去走进东北大森林,看看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们吧! 二、朗读课文。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纠正错误。 三、学习生字生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学完后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学习效果。(出示生字课件) 3、提醒易错字。“踱”读duó,不读dù;“瑰”读guī,不读guì。“酿”的左部里面不要少写一横。 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浏览课文,思考: 1、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什么? (文中第一段,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奇妙的海洋。) 2、作者对大森林是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对大森林的喜爱。) 3、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 (相机点拨"沉浸"、"奇妙"的意思。) 总结:东北大森林是奇妙的海洋,它奇妙在哪里呢?为什么会让人沉 浸其中?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王海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 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家乡、熟悉家乡、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工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天老师将利用这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 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的两段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问题1:你能说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吗?

问题2:你能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 问题3:你能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 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老师想重点纠正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同学把东北三省的范围等同于东北平原的范围,其实我们看图,图中红线以内部分大致是东北三省的范围,蓝线以内大致是东北平原的范围,同学们能看出不同,在描述中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师友之间再进行交流,主要是学习较差的乙同 学把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向学习较好的甲同学阐述一遍,甲同 学对于乙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师友互助的这种合作 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师徒结对,让学困生也有机会、有兴趣 参与到问题情景下的学习活动中来。 (承转)同学们,如果我们冬天“闯关东”,一定要带足什么呢!对,衣服。对于东北的气候特征,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过不少,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文本内容及图,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基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东北三省气候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你能归纳出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吗?影响这种分布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东北大森林》课件【三篇】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东北大森林》课件【三篇】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 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 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 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东北大森林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老 师将带着大家去一个新的自然风景区:东北大森林。(大屏幕出示大 森林的配乐图片)东北大森林不但森林覆盖面积大,而且在森林中繁 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1000余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的一个巨大 的宝库。今天,让我们去走进东北大森林,看看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们吧! 二、欣赏大森林的美景。 (出示课件中的“课文初读”,让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从东北大森林回来,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从整体来谈对东北大森林的印象。(预设: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奇妙,它是动植物的乐园。学生也许还会谈对某个季节的喜爱……) 师:东北大森林真是太美、太奇妙了,下面我们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到那里去看一看吧! 三、检查预习 1.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2.在检查读课文的过程中,针对一些生词,找生解释,或共同解决。 3.同桌交流学习识字方法 4.检查学习效果。(出示生字课件) 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 思考: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什么? 问题引导: 1.这句话在哪一段?(齐读第一段) 2.你从这段中读出了作者对大森林什么样的感情? 3.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相机点拨“沉浸”、“奇妙”的意思。) 五、总结:

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已有的知识,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原因及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种田情节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气候很冷,那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人,顶风冒雪地非要“闯关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 教师: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互议的方式,共同回顾一下,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同学:同桌相互交流,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教师:同学们刚才回顾了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从我的观察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下面同学们读一下课本“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这一个框题的课文及相关地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的作物熟制?在春秋季节,容易发生的灾害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从自然条件上说出原因是什么? 3.东北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是什么? 4.东北平原要停止开荒建立保护区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老师要重点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时候,无论有何种需要都尽可能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学生: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师友之间再进行交流,主要是学习较差的乙同学把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向学习较好的甲同学阐述一遍,甲同学对于乙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师友互助的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师徒结对,让学困生也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问题情景下的学习活动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