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身体叙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身体叙事
——以张艺谋的电影为例
广播电视编导 0801B 0826140153 魏妍摘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现象,一起独特而深刻的是叫阐述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张艺谋的作品虽为中国的电影提供了一个艺术与商业组合的成功经验,但在他的主流思想中,女性意识依然遮蔽在男权话语之中,影片仍然未逃脱女性被放逐、被看的传统模式。
本文主要以张艺谋若干部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为例分析女性在电影中一直以来都是被拒绝,被囚禁,被命名,被放逐,被拯救的形象,并就女性如何走出这种“被”的角色和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如今媚俗现状做一次讨论。
关键词:张艺谋女性身体叙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影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从女性身体叙事的多个维度来思考新时期电影。
一些电影中,女性立场往往会被男性视角取而代之,甚至以传统的男性视角来随意地剪裁着女性的精神世界。
男权社会的无意识构成了电影中女性身体的叙事,女性在电影中表现为强烈的视觉感,具有相当程度的被看的内涵。
女性形象是没有自我的、主体性的、从属的、被动的,只是作为客体目标而存在。
影视作品中女性的描述对女性身体扭曲异化,把女性圣体进行随意更改,在获得美丽的同时其实也是对女性身体的的一种压迫和扭曲。
女性文化与与电影关系非常紧密,女性身体作为文化叙事的手段和载体,被电影导演充分利用,一些电影中女性意识明显被隐藏在男性话语背后,女性身体成为被讲述的对象。
在男权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影视作品更过的给人感官刺激,对女性身体进行大量、过度描述,而丧失了女性文化的尺度,为了实现男女平等,维护女性的利益,应该呵护女性的身体,把女性身体叙事从传统的影视叙事中脱离出来,对女性身体文化进行合理理性引导,从而避免对女性身体文化的过度描述。
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除了对女性身体的描述,也应该更多的发掘女性的真实形象,体现女性的真实生活。
整个文章结构中的第二、三节基本上走对了方向,但第一节问题很大。
第一节中的1、封建制度下的女性形象。
这个题目应该是封建制度下什么女性形象——乱伦?敢于和封建礼教做斗争???而不是把“封建制度下得女性形象”作为题目来进行研究,这样你下面的内容就得调整分析角度。
同理“男权下得女性形象”也是同一毛病。
后面“浓妆艳抹”和“华丽形象”有雷同的东西。
如何才能提炼出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共同特征,你再思想一下。
一、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特征分析
1、封建制度下的女性形象
《菊豆》以女性及其女性欲望展示了独特的东方风情,其中古老的染坊中,菊豆和青天的乱伦,菊豆因丈夫性无能而主动投入青天怀抱,影片中菊豆身体的大量暴露虽然显现了她的生命力,是一种被压抑的人性觉醒,但其中也大量充斥着满足男性视觉之享。
在封建制度的影响下,女性难以以独立、自由的形象展示女性的艺术形象。
张艺谋塑造的菊豆是个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女性。
菊豆的反抗意识很强烈, 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敢于面对面地进行抗争。
当她不能忍受杨金山的虐待时,她敢大声疾呼:“你叔可算个人?我实在受不了! ”随后,菊豆公开勾引天青,并怀上天青的孩子, 当“老东西”瘫痪后,菊豆更是公然与天青调情,并敢当面骂他:“臭瘫子,你还想欺侮我。
“还有,当菊豆发现老东西要掐死自己与天青的儿子天白时,她更是怒不可遏,对天青说:“毁了他,毁了他老不死的!”这样一个具有叛逆意识的妇女, 对封建宗法制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可是,在旧社会里, 她又是多么孤单, 就连自己的情人也对她不理解, 她的反抗只能以悲剧结局。
在旧社会里, 像这种惨绝人寰的悲剧又岂止发生在菊豆一人身上?可见,张艺谋在菊豆身上所渗透的那种女性冲不出封建制度的忧愤意识,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意识对女性的压抑与迫害之深。
在《秋菊打官司》中秋菊不满于代表着权力的村长的不公, 她腆着大肚子一次次踢开政府的大门,她公然向男权专制秩序和乡土礼制秩序发出挑战, 秋菊每次找村长说理都不卑不亢, 但是, 在影片最后, 当警车带走后来成为恩人的村长后, 画面上秋菊那茫然若失的定格, 却展示了农村妇女自相矛盾的软弱性格。
是她内心被情与法、情与理的矛盾强烈撕扯, 她“对无视个体生命中情感部分的法律提出了有力的质疑”。
同时她对自己的反抗也充满了质疑, 她充满矛盾的反抗和呐喊给我们的心灵强烈的震撼。
秋菊这个女性值得我们进行深刻文化反思和历史反思。
两部电影中虽都表现了女性对传统观念束缚的反抗,但其中刻画的封建制度下的女性,难免给人一种压抑、限制、束缚、悲惨的形象。
2、男权下的女性形象
众多导演围绕着男权中心意识下中国女性的形象和心理的刻画,男性具有拯救心态,银幕上基本上都是男尊女卑,在男权的影响下大多数女性只不过是男性的陪衬,被剥夺话语权。
《十面埋伏》中描述了两个捕快和一位盲妓的感情纠葛,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不惜用身体和感情做筹码,影片刚开始小妹衣服被金捕头撕扯、被侵犯,以及后面的裸露半身洗澡,她明知道金捕头在后面窥视,仍装作若无其事,无论是片中与金捕头的心甘情愿的缠绵,还是和刘捕快的勉强的激情戏,小妹的自我陶醉神情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女性的角色在男权思想的遮盖下完全淹没了独立意识,成为男性叙事的陪衬和牺牲品。
女性命运的描述更深深体现了在男权思想中,女权处于从属和压迫的地位。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 以颂莲为代表的女人们, 无法摆脱旧的礼仪秩序对命运的安排, 无一例外地默认了那一盏盏高挂的红灯笼在陈家宅院里的意义。
她们相互勾心斗角, 争风吃醋, 既让我们为她们作为玩物的悲惨命运而悲哀, 又为她们作为美丽女人的妩媚娇柔而心动; 既看到她们不甘沉溺于命运、勇于抗争的一面, 也看清了她们在争宠过程中的自私、妒忌和残忍的异化状态。
连颂莲这样一个具有反叛意识的妇女也逐渐转变为封建男权制度的囚徒, 深刻说明了一个封建大家庭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表达了张艺谋对中国女性的深刻思索, 女性能冲破这个牢笼吗? 老爷陈佐千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主脑,他掌管着这个家庭的生杀大权, 对于妻妾他严加管束, 一切按照老规矩办,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男权思想, 而妻妾们却为着哪院掌灯而明争暗斗,在无谓的争斗中不自觉的臣服于封建礼教, 从而耗尽了生命的活力, 而结尾五姨太的出现, 又意味着新一轮争斗角逐的悲剧又将重演。
影片通过对这一种悲剧人生的表现, 在
对封建家族生存的历史批判中, 显示了张艺谋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而颂莲个性的丧失,尤能体现这一点。
从影片第一个镜头颂莲直视观众说出自己出嫁当妾的无奈,到对着迎亲花轿的轻蔑一笑; 从对桀骜不驯的丫环燕儿来个下马威,到洞房花烛夜老爷被唤走的淡然置之; 从次日领教陈宅老规矩的不屑不恭(对祖宗牌位立而不拜),到受到梅珊的冷落后的拂袖而去, 颂莲还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
而后点灯受宠的虚荣,点菜捶脚的享受,使她于压迫之中渐生希望的梦幻,不自觉汇入争宠夺爱、日渐炽烈的权力斗争中。
以毒攻毒来寻求自我保护,不动声色地接受了封建男权制度的精神摧残,并变本加厉地成为这种制度的坚决维护者:她借着点灯受宠而在妻妾中提高地位,执意把饭叫到卧房里吃; 为固宠不惜铤而走险,假装怀孕骗得红灯笼常挂,真相被揭穿,又逼迫燕儿走入绝境,如此等等。
与陈宅其他几位女性的争风吃醋同出一辙,原因只在深陷封建制度樊笼的颂莲不过以一种挣扎的形式不自觉地因袭着游戏规则,这是悲剧, 自身不自觉意识的悲剧。
颂莲个性的逐渐丧失和逐步沦为封建男权制度的囚徒,不但没有冲出封建制度的禁锢, 反而成了拥护者, 这充分说明了封建宗法礼教同化力量的强大和积重难返,也显示了张艺谋对封建宗法制度冷峻而深刻的认识。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性格上的逐渐改变正是在封建男权下女性寻求权利、寻求宠幸、寻求男权庇护的一种体现。
深刻的反映了男权下的女性是何种形象。
3、浓妆艳抹的女性形象
对于这类楚楚动人、风姿卓越的女人的塑造上,这类女性形象的刻画往往是以苗条的身材、淡雅的服饰以及一尘不染的超凡脱俗的姿态出现的,这样的形象都是以中国传统妇女形象为依托来进行打造,从男性审美的角度来进行女性形象设置,从她们的身体来看,可以描述出她们是一类要么默默地为男性付出的角色,要么是在男性的强权下自我矮化的角色,在《金陵十三钗》中,血腥暴力充斥着整个影片,片中日本人对女学生的强暴,女学生的死,深刻反映了女性的卑微,在那个时代,在那样的场景,女性只是一种发泄工具,特别是“处女”二字更是敏感兴奋的字眼。
处女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欲望对象,妓女则升华为勇者,去替女学生接受强奸。
十三钗一个个大红的唇色,精细修剪的眉形,画得挑起的眼角,蓬松又规整的卷发,斑斓的丝绸旗袍……特别是玉墨妖娆的走姿,扭动的翘臀,
吸引着男主角甚至男学生女学生的眼球,而后的更衣场景以及玉墨知道自己将一去不复返,与约翰进行最后的缠绵,用身体诠释着自己的心中感受。
梅洛·庞蒂说:“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
”影片通过女性身体,通过被蹂躏的身体,通过冲突和战争中女性特有的身体恐惧和惊栗,去见证那段屈辱和苦难。
”
4、华丽外表下的女性形象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 张艺谋将皇后的形象塑造的华丽、雍容华贵,但皇后仍摆脱不了陷身于残酷的摧残与压迫之中,在其悲剧性的一生中,一直苦苦挣扎在残酷的精神与肉体的压迫之中。
本是梁国公主, 却不幸成为一桩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20年中, 她从未在丈夫那里品尝到真正的爱情。
但身份高贵的王后也有追求自由爱情与幸福生活的欲望。
在孤单寂寞中,她与继子发生了不伦之恋。
后来继子移情别恋, 而他俩的私情也被国王发现, 于是国王密谋毒害她, 逼她吃下会让她一步步接近死亡的毒药。
父子两人双重的伤害, 让这个女人决定铤而走险进行反抗, 寄希望用一场宫廷政变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像她对太子说的:“这一切都可以改变。
”但在这个戒备森严的皇宫中, 她能够改变吗?这个表面上文治武功, 仪表堂堂, 实则道貌岸然、冷酷无情的国王, 是一个彻底被王权异化的人, 他牢牢地掌控着他的王权, 是不会给她任何改变的机会的。
所以最后不可避免地落入可悲境地。
在强大的封建专制王权的欺压下,她显得是那么弱小。
一切秩序都没有改变, 还搭上了自己的儿子杰王子, 她还得日复一日地吃下让她一点点死去的药水, 直到死去。
中国专制王权的力量和传统社会意识对女性的压抑与迫害之深,即便是王后也在所难逃, 中国女性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二、女性形象为何被如此定位
1、男权的社会主导地位导致女性话语权的逐渐流失
现代语言学大师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由符号链组成的一个抽象体系,每一符号所包含的指意物和所指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后来一些女性主义者和语言学家们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基础上指出,语言不是自发的,不是透明的,不是客观的;语言不仅反映社会现实,而且参与建构社会现实。
而后现代主义又进一步指出,语言不仅建构了社会现实,就连说话主体也是被建构的,是被语言的再
现建构的。
因此,语言作为传递思想的工具和媒介,不可避免地会带有社会传统文化的烙印,女性话语权的缺失是整个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产物,是长期驻扎在人们思想中的定势思维,反映出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态度。
电视传媒为了吸引受众,以社会主导文化价值标准和象征性的手法对社会现象加以表现,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关于性别角色的印象被电视传媒所接受,并且作为假设的前提,这就导致文化生产和电视传媒中,属于女性范畴的形象符号,向来是被忽略、扭曲或受到排斥的,而这就是对女性的“象征性的歼灭”。
在电视媒体中女性频道、女性新闻、女性节目的比例偏少,并且电视传媒中一直复制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分工角色模式和“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传统角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女性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女性的发展和两性的和谐则将进步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但是,当下电视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和传播,仍存在男性话语霸权的环境特征,并表现出女性角色的传统化和商品化倾向,以及评判视角的刻板模式化,因此,电视传媒在宣传女性形象时,并没有让她们获得应有的话语权,她们的主体位置依然被书写进了父权话语的体系之中,这样,对女性的价值体现及自身发展有极大影响。
一是贤妻良母类的形象塑造。
电视传媒在对这类女性形象的具体演绎时将她们的价值仅仅限定在容貌、年龄、体形上;她们的兴趣主要在化妆品、服装和首饰上;生存空间限于家庭,生存的意义局限在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上;同男性的关系界定在依顺、服从、服务、性吸引上;智力限定在追求时尚、爱情和享受上。
这样的定位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传统价值观念是相吻合的,显然也包涵着对女性明显的性别歧视倾向。
二是贞女类的形象塑造。
有形的贞洁牌坊虽然被破四旧时砸了,无形的碑坊仍然还在人们的心中。
所以电视媒体对暴力的受害者女性报道中,往往暴力受害者被写成了贞女,所用的词汇也是非常封建的。
比如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样的报道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压迫,这种精神压迫使很多女性感到了巨大的社会压力。
有个最典型的报道,是关于个四川女孩唐胜利的报道。
这个报道出来以后,有人做过统计,大概又有22 个女性仿效她跳楼,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清白。
这是媒介报道对社会的一个非常负面的影响,把这样一个妇女受暴、妇女人权问题
变成了一个个人是不是能保住自己的清白,自己能否成为贞女这样一个非常私人化的问题。
三是成功女性类的形象塑造。
电视媒体谈到成功女性,就是“女强人”。
“女强人”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一方面是赞赏女性的独立进取、她的那种奋斗或者在事业上的成功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它也暗示了女强人缺少女人味。
因此,记者不光报道你在事业上的成功,也报道你有女人味,那么,它实际上还是强调私人领域中的家庭角色,尽管这是公共领域中的事业型或者成功女性。
比如在很多对成功女性的报道中,记者肯定要提问,你事业上这么成功,那你是不是个好妻子?很多女性会自然而然地谈到自己歉疚,比如对丈夫照顾得不够多,对孩子照顾得不够多或者家务承担得不够多等等。
尤其是对一些公众人物的采访,记者肯定会问,你事业这么成功,如果让你在事业和家庭中做一个选择,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一般的成功女性或者公众女性都会回答,如果非要我做选择,我会回到家庭。
这样她保留了女人味,得到一个被社会认可的形象。
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电视媒体表达了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和女性化的种种期待,比如“什么才是男人最喜欢的女性”、“男人眼中的女人味是什么”,对女人的要求是既要具备贤妻良母的素质,又要自强自立,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就是说要做一个优秀的全面的女人。
这体现了男性话语对女性一厢情愿的想象和叙述,以及男权话语对女性形象的侵犯和强暴。
以上的这些事实都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当今社会普遍的一种意识形态,那就是男性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女性话语权逐渐丧失。
2、女性自身需求与商业利益需求
电影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性的文化,这就导致电影必须被带上利益的帽子,既然要从电影中获得利益,那么无论是导演还是电影制片公司都必须能够为电影找到一些有商业价值的看点。
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迎合观众的需求与口味无疑是电影获得利益的最好最快的途径,那么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的塑造就成为首选,因为女性角色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
另外,女性角色本身的需求也是导致她们被如此定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女性角色在萤幕上更容易给观众带来视觉快感,并且用身体叙事比用文字叙事更为
直接。
电影的商业化是众多女艺人不得不放弃传统礼教观念的束缚,努力将自己的形象变的更美,甚至在荧幕上不惜牺牲自己的肉体,以此来获得导演与观众的关注,从而打开自己在电影行业上的道路。
3、审美文化的迷失
很多影视中“美”的女性形象是:大眼睛、高鼻梁、个高、苗条、乳房丰满、年轻、性感、性格忽而天真的像个孩子,忽而充满母性。
这类模式化的“美”只强调女性身材的性感,强调性格符合男性意识当中的顺从和被动,女性的美丽和顺从是为满足男权文化而存在。
这是对女性独立人格、独立存在价值的否定。
在审美中突出的不是女性的智慧和思想中的闪光点,而是她们的年轻漂亮和顺从,其实质依然是男性的附庸。
这歪曲了美的含义,使审美标准越来越表面化。
美转变成了“裸露”,越是暴露就越是“美”,越是“国际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成影视作品中多以女性身体为叙事切入点,误将“暴露”当做一种美来欣赏。
三、中国电影市场如何走出如今媚俗现状
首先,纵观中国电影市场的媚俗现状,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群思想认识不够,消费群的思想认识如果一直停留在一个低俗的水平上,那么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永远也无法改变。
我们都知道,消费的需求决定市场的供给,有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就会用什么样的电影。
所以消费群思想认识必须提高,只有让消费者提高自我思想认识,减少窥视欲望心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影市场的这种性文化泛滥现状,最终实现男女平等。
摆正心态对待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代中国文化上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观众的思想观念也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为了迎合更多西方观众的审美需求不惜挑战所谓的“大尺度”,结果失去了传播和交流文化的意义,也失去了自身文化传统中的那种含蓄美。
影片为了打入国际市场进行一些调整也是理所应当,但是不应该没有一个“度”的限制。
正确对待女性美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西方油画中常常表现出人体的美,他们视人体为纯洁、真诚,美的化身;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则是把人体当做情欲的表现。
古诗词中不乏对女性描写的作品,但是这类描写女性美的诗词
往往被看成难登大雅之堂的“香词艳曲”。
正是这样的观念使得一直以来的女性的美的展现处于一种被歪曲了的地位。
而且女性的美并不在于暴露,女性的美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诗经》“硕人”中就描写了女性的美,它给人的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享受,而不是视觉或是心理上的刺激。
注重对女性的尊重,对女性解放的正确把握。
很多影片中都以女性的身体为主要叙事对象,将女性作为一种愉悦大众的事物。
并不是女性敢于赤裸裸的展示自己就是女性的解放。
所以影片在表现女性解放的时候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展现,而不单单是将女性刻画成穿着暴露,举止轻佻的形象。
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快节奏文化取代了原始的缓慢的平和文化心态。
心态的浮躁,使人变得麻木,人们不停的寻找着刺激和新鲜感。
这样也使文化变得浮躁。
一些制片方看什么赚钱就跟什么风,什么吸引人就拿什么做“噱头”。
在浮躁的心态下,人迷失了自己,拍出来的作品也只会遭人诟病。
只有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根植于自己的文化,自己当好自己,才能拍出真正的好戏。
注重道德控制和公共意识。
影视文化作为面对公众的一种文化,需要一定的公共意识和道德控制。
影视作品中对欲望、人性恶等进行的毫无反思的展示和渲染,模糊了人们对于“不道德”和“过度道德”的分辨。
因此需要重新唤起公共意识。
其次,编剧也应该扩大题材的多样性。
编剧可以写些其他题材的剧本,减少女性身体叙事的内容。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生活就像是一张大网,包罗万象。
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应该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题材,寻找更加贴近民众现实生活的话题。
而不应该局限于某一方面。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导机制,通过呈现多元的文化特征,来描述女性的真实形象。
影视作品作为视觉艺术应该重新回归女性的形象,让女性作为真实的自我而存在,而不是作为一种陪衬。
在女性身体的描述中应该反映女性真实的自我,反映女性的真实生活,不以片面的追求或刻画女性生活中的局部,以多样化的性格去描述,减少对女性身体的叙述。
更加深刻的去发掘女性的艺术形象。
建立辨证的女性主体观,对女性的主体意识及其自我认同进行深层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