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比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明确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课标中对中、高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

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在教材中,为了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在每个单元中设计了单元导语。

如:三年级上第一单元就有这样的导语:“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生活中的丰富多彩。

”这段优美的文字,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示了阅读内容、方法、要求等。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之间安排了“连接语”。

教师要善于对单元导语和“连接语”进行解读,透析内容,以确定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

1、略读教学做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你的印象特别深刻”。

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课后的问题中,而略读课文的重点则放在前面的连接语中。

一般来讲,略读课文要做的是以下几点:
(1)、把握大意。

把握大意涉及很多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训练。

比如说:初读课文后,先抽生说说文章大意,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好后同桌或小组交流交流。

(2)、交流感受。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连接语中的内容,把握主要倾向,多角度地感受文章内容。

(3)、重点赏读。

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点,最好是提一些能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品读,这样会让学生印象深刻,久不能忘。

2、略读课文教学不做什么。

(1)、生字认识就行,词义大致理解即可。

(2)、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3)、一般不做仿写的练习。

3、略读教学有哪些程序。

略读课文中一般要设计“三读”:一读知大意;二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

比如:以《槐乡的孩子》为例,分三步读:
第一步: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第二步: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第三步: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略读课文教学可设计哪些练习。

我觉得可以设计写大意,写感受,写自己对内容或者语言的看法;也可以在设计选择、判断、填空等题型;还可以设计拓展阅读。

虽然略读课文教学有一定模式,但一定要避免模式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文和学情,灵活机动地进行处理。

三、拓展延伸。

略读课文十分重视课内外的拓展延伸,如:积累语言、感悟写法、文本补白、情感升华、课外阅读等。

学生在自读自悟和交流汇报中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描写的精彩绝妙,感受文本呈现的生动形象,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也培养了学习的基本能力。

意味深长的略读课文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写写学了课文的感受。

学诗歌类的略读课文如《听听,秋的声音》等可采用“朗读法”进行强化和理解;对那些图文结合比较好的略读课文,如《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等,可以采用“图文结合法”,让学生看图想象,开展交流,进行对比,深入感悟。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延伸。

略读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在教师指导下的半独立阅读走向全独立阅读。

2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一
一、紧扣提示,把握重点
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要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达到训练阅读的效果。

如何抓?从哪里抓?其实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如五年级下册《打电话》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

浏览下面这个相声,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如果有兴趣,可以和同学试着说一说,或者再找几个相声听一听。

这段提示语简洁明了,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对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

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三个方面:
其一,读相声想想说的是什么事,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

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就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相声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能丰富我们的生活的。

其二,说说这段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这点则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说话办事都得言简意赅,提高办事效率。

其三,如果有兴趣,可以和学生试着说一说,或者再找几段相声听一听。

学生终归是学生,尽管对课文有所理解,但如何表达还是受到学生本身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让孩子们直接观看《班班通》课件里的相声表演,帮助他们区别相声与课文朗读,之后再让他们演一演,虽然不可能有演员的水平,但至少对学生有所启发。

这样对提示语进行三次解读,既有助于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开展略读教学。

二、注重预习,培养自主
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放到学生的预习中。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略读课文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采用抓重点句段的方法,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再通过课堂的讨论,以取长补短。

比如在教学《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充分预习文章的第二部分内容(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的行为、神情、心理等),通过自主阅读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

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能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明白“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在这些互动交流之后再读重点句:“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想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让学生再一次地自读自悟母亲的肺腑之言。

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学习就会水到渠成,自学能力也
会增强,久而久之将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对于略读课的教学来说是一种良策。

三、教师引导,简化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在略读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大多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

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的顺序自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他人交流,不仅了解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又如六年级下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重点可放在“感悟写法”上,也可组织学生自学。

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个体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组织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提出疑难,全班解决。

这样自主学习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四、略中显精,学习写法
新课标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可见略读只是一种与精读和浏览并列的阅读方法。

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一种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提供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略读的载体。

略读课文并不排斥精读,笔者认为略读课文中可以略中显精,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课文的方法。

(一)比较法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因此,运用比较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略读课文。

四年级上册《母鸡》一课,笔者通过文中第一次对比提问:“母鸡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接着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第二次“作者感情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经过这两次对比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也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质疑法
学贵有疑。

质疑法既是教法,又是学法,师生通过质疑、思疑、辨疑的方法,拓展思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略读课中值得一用。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一文,笔者
首先出示课题,然后让学生对这个课题提出疑问。

学生对机器人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心理,看到课题马上就产生质疑:果园机器人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果园机器人能干什么?这是本文的重点,而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自主地展开阅读,相信这节课很快就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

(三)交流法
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教师在略读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让学生畅谈感受,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唤起他们的心理体验,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例如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笔者让学生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针对“乌塔这样做好不好”这个话题,再次展开阅读,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有自己的阅读见解,而且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四)迁移法
1.学科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文后,笔者要求有兴趣的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插图和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山水画。

学生纷纷提起画,低头构思起来,不一会儿一幅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跃然纸上。

虽然大同小异,但都能看出是江南水乡图,而且很有创意。

2.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

读为写服务,读能促进写,所以略读教学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比如人教版四(下)《麦哨》一课的第3小节关于夏季农作物颜色、形态的描写颇具特色:选用典型的夏季农作物,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方法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

这种写法和这些语言是值得学生巩固和迁移的。

又如四(下)第七单元中略读课文《全神贯注》和《父亲的菜园》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非常细致,学生以读学写,在进行单元习作《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时就能达到巩固和掌握写作方法的目的。

五、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叶圣陶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先读相关文章。

”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换句话说,课外书该作为一种教材,一种略读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阅读的拓展延伸。

(一)阅读拓展
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年级的“神话故事”单元后,笔者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让其了解到更多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年级“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笔者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在教学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后,笔者建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积累拓展
大部分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积累起来,用于写作是很好的。

如陆定一写的《金色的鱼钩》这课的开头:“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于是笔者顺势点拨: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开门见山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笔者及时点评:“对,这是写事的文章常用的一种写法。

”学生经笔者这么一说,纷纷在写作时争相模仿。

另外,从三年级起,笔者就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好词佳句”,组织学生每周摘录课外读物中的好词佳句,并经常检查、督促学生,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让略读课上练就的本领能够持久地帮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营养。

(三)实践延伸
学完了课文,积累了语言后,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小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笔者就让学生学着就某个问题采访周围的同学,比如《改变班级的卫生状况,你有什么好点子?》,以采访稿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学《难忘的一课》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难忘的一课,把人物的活动和内心都细细描述下来,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

另外,如《半截蜡烛》《打电话》等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笔者就组织学生演一演;教学《彩色的非洲》则让学生搜集当地的旅游资料进行介绍(江山镇是一个风景名胜区),当一回小导游;教学《用心灵去倾听》后,则组织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真情故事。

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略读课带来的乐趣,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3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二
一、采取单元教学,精略读课文一同学习
在教材的编排上,我们发现,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整个单元的内容表现出很大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

这样我们就可以采取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有利于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有利于各文章之间的对比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这个整体中体会到文章联系和差别。

尤其在这一教学方法下的略读课文,能够与精读课文成为一个体系,从而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

尤其是对于略读课文来说,能够让学生有明确的感受。

在略读课文的感受中,我们都强调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联系前面的内容进行对比。

将这些内容放在一个时间范围内,这些感受会更加强烈,更加令学生记忆深刻。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时候,单元教学这种巧妙的组织形式,既简化了教学,又让学生对通过环境和心理描写抒发感情的方法有了清晰的
认识。

二、强调自主学习,略读课文成为学习检测
略读课文应该是学生对于精读课文学习的检测,要将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迁移过来。

略读课文的学习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应该强调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精读课文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某种学习方法,形成某种学习习惯,或者是拓展某种阅读思维。

这些在精读课文中所要求的内容学生是否掌握了,是否能够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我们就应该在略读的课文中对这些加以检测。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对课文进行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学习提纲,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积累,要注重抒发自己的感想。

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及时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样长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将课内学习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教师引导,切忌放任自流
学生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加以适当的指导。

在学生略读课文的时候,不必要求学生学习所有的内容,而是精选内容让学生进行详细的学习。

这样做,一方面是从时间上考虑,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够抓住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文眼提出问题,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层次地阅读课文。

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尤其是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无所事事,而是要参与到学习中,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给学生引导,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

与学生积极地互动也能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虽然略读课文的引导不能像精读课文那么详细,但是,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是要尽可能地给予解答,尤其是大众化的问题要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进行详细的讲解。

略读课文学习的课堂其实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课堂。

四、引导学生感受,沉淀学习所得
在略读课文学习完成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的感受。

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些课的目标是否达成,都蕴含在学生的体会中。

学生在交流感受的时候其实也是一场学习汇报,会清晰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提高与欠缺。

感受就是这些课文学习的总结与延伸。

学生将自身的感受讲出来,与学生分享,也是一次对知识的内化,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说明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

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体会不一样,这样的表述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的机会。

这种感受的碰撞能够延伸出更大的效果来。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强化学生的这些感受,促进这些感受转化为能力,能够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和课外的阅读中,对于语文学习是有重大意义的。

4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三
一、注重删繁就简,培养学生快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来讲,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获取文本信息,加强自身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需依据教学内容,明确并抓住文章主线,删繁就简,使学生掌握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以培养其快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提高其阅读水平。

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可从“文章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先自行浏览和阅读文本内容,有目的性地要求其找出文章中的关键性人物、地点、时间、背景与故事情节等,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有所了解。

其次,教师可依据教材中的“阅读提示”,要求班级学生根据“提示”阅读课文内容,与此同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采用扫读、朗读、自由读或默读的形式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以便梳理文章主线及其脉络,以增强学生的文本阅读感受与情感共鸣,培养其良好的略读课文阅读习惯。

再次,教师也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出发阅读文本内容,要求其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整合整篇文章,进行全文理解和掌握,使其充分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其阅读速度,提高其阅读水平。

二、实施动静结合阅读,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动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同时配合自身肢体动作,促进其阅读思考。

现阶段,在我国许多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较为常用的动静结合阅读形式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略读课文内容,引导和组织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课堂采访活动,并要求其通过采访稿的形式完整记录活动过程。

同时,教师还可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阅读情景,为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其能够快速融入到阅读状态中去,以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金色的鱼钩》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之后,为其创设问题课堂情境,如:现在“金色的鱼钩”被妥善保存在博物馆中,假设你是一名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们介绍这枚鱼钩的来历?利用此种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其结合所学知识在课堂中富有感情的讲述“鱼钩”的故事,使其充分体会和感受“鱼钩”的重要意义,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三、重视并加强课内外联系,促进课堂教学延伸
对于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来讲,其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较强,若仅仅依靠既定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形式与学生阅读方法等开展阅读教学,教学效率较低,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

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需适当拓展延伸,重视并加强课内外联系,如文本补白、语言积累、情感升华以及课外阅读等,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和感悟过程中准确感知文本内容与人物或事物形象,体会精妙的语言描写,培养其基本写作方法与综合学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