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天下》蓬皮杜中心的前世今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皮杜中心的前世今生
解说:在巴黎,无论你是爱它还是恨它,你都不能忽视它。
在巴黎的建筑群中,它就是一个怪胎。
但同时也是一个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和生活空间。
一个有着独特空间,和环境的建筑,却始于一个人的改革野心。
如何将蓬皮杜总统,一个有着保守政治观点的,人的现代品味,附加在当代艺术上呢。
周瑛琦:你好,欢迎收看筑梦天下。
我是周瑛琦。
欧洲杯结束了,但是我们这期节目呢,还得从法国足球说起。
不知道大家在欧洲杯期间,有没有看到这么一个旧闻,这么一副照片,又被翻出来炒热。
那是四年前,在法国久负盛名的,蓬皮杜中心门口,展览了这么一尊雕塑,是法国齐达内,头顶意大利的马特拉齐。
没错,关键时刻呢,这位法国队长就这么样的,被红牌罚下。
对于法国,全世界的球迷,以及齐达内本人来说,这都是难以抹去的一幕。
很多人认为,因为齐达内这个动作,就让法国,将2006年世界杯冠军,输给了意大利。
对于这样一个展览出现的,各种声音,蓬皮杜中心展览馆的负责人,就出来表示。
你这样的批评呢,是对艺术家,对艺术创造力的一种指责。
其实就是因为有了,蓬皮杜中心的包容,才会造就了这么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创作。
其实对于蓬皮杜中心的新闻,最近还有一条跟中国,是有关系的。
根据外媒的报道,巴黎蓬皮杜中心预计将,分别在2017年以及2018年,在首尔和中国,开设新的临时展览空间。
而中国的场馆很有可能选址,落在上海。
这已经不是蓬皮杜
中心,第一次试图进入中国了。
早在2005年,蓬皮杜中心就与美国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发起过一个合作项目。
准备在香港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建造一个文化设施中心。
但是可惜的是,这个计划最终没有能实现。
解说:有人以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和巴黎圣母院为基点,分别划出了巴黎的中心,空间中心,版图中心和精神中心。
但无论如何,巴黎第四区都不该被忽视。
行走巴黎,第四区是一个必到之处。
那里数百年历史的街巷,密如网布,会让每一个到此一游的人,迷失在中世纪的幻境中。
但在古老而沉闷的建筑群中,却赫然矗立着一座色彩鲜艳,肌理脉络裸露着的建筑,蓬皮杜中心。
作为20世纪建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蓬皮杜中心被看作是,建筑使命和灵感的升华。
1977年2月1日,蓬皮杜艺术中心,敞开大门向公众开放。
吸引眼球的新奇建筑,第一天就来了35000人,远远超出3000人的预期。
周瑛琦:巴黎建都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而城市自身的历史,也已经有了2000多年。
当你站在埃菲尔铁塔,放眼望去,老城一片黄墙青瓦,全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建筑风格。
其实拆除重建的话,你知道吗,也要保存原有的建筑风格。
所以很多人都说,巴黎既古老又沉闷。
而色彩鲜艳的,蓬皮杜中心的出现,似乎给巴黎增添了一丝活力。
作为建筑物,在巴黎城的那些动不动就是,几百年的建筑面前,它实在是小辈中的小辈。
但是它的名气非常之大,尤其对于时尚之都巴黎来说,它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秀场,所以很多
大型的时尚秀,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
如果说卢浮宫博物馆代表了,法兰西的古代文明,那么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便是当代巴黎的象征。
解说:蓬皮杜中心,即便搬离巴黎,安放到纽约、上海等大都市,也算是一个很新奇,并且很激进的建筑方案。
但上世纪70年代的设计,到现在随便怎么看,也都不落伍。
Daniel Abadie:人们看到在巴黎市中心,有这么一个神圣的建筑,大家都来参观一下。
而且当时也有很多的,记者和媒体参与了报道,所以影响很大。
解说:蓝色代表水,绿色代表空气,黄色代表电力,电梯的动力系统,装在这些红色的大箱子里。
来自空调系统的水,则由这些蘑菇形白色管道,来复原。
看上去,的确很像一座工业大工厂。
蓬皮杜中心,以钢柱为骨架,正面的外墙覆盖玻璃,既反映又吸收巴黎的市容。
其余架构全部敞开,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工地。
建筑师把通常设在,内部的功能部分,全部设在建筑外面。
每一层面向前院的方位,都设有宽阔的人行走廊。
外层有电梯,通过半透明的大管道,参观者能够上到顶楼,就像是在骑游乐场的木马。
走过宽敞的走廊,就像在街头散步,通透的玻璃,送来充足的阳光,。
稀奇古怪的现代艺术品,和四周满布的室内植物,也把它装点得生气十足。
里边还有餐馆咖啡厅,如果不是晚上十点闭馆,在里边呆上几天,都不会感到无聊。
这座怪房子就像人们常用的,一样工具,带给人亲切和实用感,同时又充满了趣味。
广场上经常有各种杂耍,民间艺人和小丑表演。
蓬皮杜艺术
中心的前院,占去了总建筑面积的一半。
这座被喻为意大利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的广场,正全面展示着巴黎人的,城市生活。
只是在这平静祥和的背后,又有谁能猜想到,蓬皮杜当年改革的野心,和他曾遭遇的抨击呢。
下节回来筑梦天下,精彩继续。
周瑛琦:巴黎是公认的浪漫之都,也有人把它说为艺术之城。
而法兰西民族似乎就是一个,天生崇尚艺术的民族。
就连他们的政界,也是多才多艺者层出不穷。
从喜爱歌剧的拿破仑,到著作甚多的密特朗,到建造艺术文化艺术中的蓬皮杜,都对文化艺术钟爱有加。
在政治上蓬皮杜是个中间派,但是在文化上却绝对是开明派。
文化部的下属都说他,特别让我们吃惊,我们提出什么,他就同意什么。
而他个人也是极富这个,个人魅力的。
同时他也爱好诗歌,写过专栏,结交现代派的艺术家,也欣赏大胆前卫的艺术品。
就是这么样一位总统,他对文化中心的招标要求就是,打破传统设计框架,敞开文化大门,吸引大众,激发兴趣,鼓励辩论等待。
显然雄心壮志的蓬皮杜,想修建一座大型的文化中心,将他的改革野心,巴黎现代化的梦想,统统装在里面。
解说:1968年5月,巴黎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学生运动。
学生们垒起了路障,警察则封锁了街区,大批工人和群众以罢工的方式,加入到支持学生的阵营。
整个法国都发出了抗议的呐喊,史称五月风暴。
学生们反对政治上的保守主义,现实生活的平庸无奇,人口膨胀和面临失业的,惨淡前景。
尽管运动最终被当局平息,一年之后,戴高乐将军的修宪公
投,被民众否决,黯然退出政治舞台。
他的老部下蓬皮杜,以58%的高票,当选新一届法国总统。
一上台,蓬皮杜就针对戴高乐的旧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涵盖政治、经济乃至文化。
Francois Barre:蓬皮杜是一个政治上保守的人,在艺术上他有很强的创造感。
他说艺术是一种自我修养,他的意思是艺术中有能量,能使我们伸展出去,突破一些束缚。
虽然有一些,并不一定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但是这将是唤醒我们,另一种生活状态的方式。
解说:他很快就做出决定,要在巴黎修建一座文化中心。
它将由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工艺创造中心,和现代音乐研究所,四个部分组成。
1974年法国总统蓬皮杜,于任内去世。
他去世后的第三年,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型文化中心落成。
这所建筑也和这位,独具个人魅力的政治家一样,个性十足。
人们投向它的嘘声和喝彩,直到今天都没有断绝过,它就像是蓬皮杜,留在人间的使者,将他的理想,他的万花筒文化,以及那整整一个时代,静静地展示给世人,听任后人评说。
蓬皮杜在留下了,公认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他的文化举措,也在法国留下了深刻印记。
从文化艺术到生活方式,这位元首的选择和决断,总让人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周瑛琦:其实不单是蓬皮杜中心,与中国有关系,连蓬皮杜本人也是跟中国,有一定的关系。
1973年9月11日,蓬皮杜总统应邀,到中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
他的到来可不
得了,是创造了历史。
蓬皮杜总统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国家元首,也是西方国家元首,访华的第一人。
而且这一次中国之旅,完成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在北京会见毛泽东主席。
而周恩来总理作为中方的代表,全程陪同了蓬皮杜总统。
而且他们中间还有,这么一个令人难忘的瞬间。
当蓬皮杜总统结束访华,准备从上海乘专机回国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到了机场送行。
当时还是下着大雨,机场上也安排了欢送的群众,冒着雨列队站在那。
但是蓬皮总统一看这个情况,他也没有打开伞,他就冒着大雨登机了。
当警卫人员准备给周总理,撑伞的时候,周总理相当生气地说,法国总统没有打伞,我们就为什么不能像群众,那样呢?而这一幕也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解说:蓬皮杜极富个人魅力,具有教师学衔,爱好诗歌,写过专栏,结交现代派艺术家,也欣赏大胆前卫,最富挑衅性的艺术品,还向法国的年轻夫妇们,大力推荐过,法国的六大文学著作。
其实他的澎湃激情,不仅局限于艺术,对现代化的热情,也是丝毫不差。
他梦想将巴黎变成,塞纳河上的曼哈顿。
为此他就拆掉了许多历史建筑,四处派遣推土机,扒平土地,建商场,盖大楼,建设再建设。
法国必须要迎头赶上,这是萦绕他心头的唯一想法。
他热衷于一切现代化的成果,他想让凯旋门的后面,出现林立的摩天大楼。
而且他酷爱汽车,想把圣马丁运河填了,然后建成一个高速公路,好让这些汽车,能够直接开到塞纳河。
而且即便是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对汽车也是念念不忘。
就是这样一位总统,一
心要让巴黎,拥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现代艺术文化中心。
乔治·蓬皮杜:从本质上讲,艺术或多或少,是一种质疑事情的方式。
如果简单的说,是,干得好,或这是令人钦佩的,这将是很无聊的。
艺术必须讨论,是的,必须讨论,必须提出一些抗议,这才是肯定的。
解说:1971年,罗杰斯和皮亚诺设计的图纸,从681个方案中脱颖而出时,全法国都傻眼了。
这个严重破坏巴黎天际线的,钢铁怪物,大大激怒了高傲的巴黎市民。
他们怒斥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畸形建筑。
一意孤行的蓬皮杜总统,之所以选择了当时默默无闻,才30刚出头的罗杰斯和皮亚诺,是因为他想做一个,大胆的建筑表达。
而皮亚诺和罗杰斯的设计,满足了他的心愿,甚至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然而艺术之都的人们,似乎没有他们总统这样的,超前意识,中标方案一公布,整个法国就炸开了锅。
在蓬皮杜鲜明的个性之下,在他执政期间,法国简直就像一个,偌大的万花筒一样,林林总总,什么都有。
而蓬皮杜艺术中心,是否也是他极端主义,城市规划下的一个产物呢?下节回来,筑梦天下,精彩继续。
拥有明亮色彩金属外壳的,蓬皮杜中心,在老巴黎的中心区格外显眼。
有人说它鹤立鸡群,但它绝对是一个异类。
它有别于法国传统的,混泥土建筑,通体采用金属架构。
钢柱、接点、金属管道、透明玻璃、骨骼、内脏、肌理、血肉,里里外外就这么赤裸裸地,袒露着。
像一个未完工的建筑工地,又像是一个庞大的组合玩具。
一套大型建筑积木,这个
严重破坏了巴黎天际线的,钢铁怪物,大大激怒了高傲的巴黎市民。
责难和侮辱,直指它的两位外国设计师。
英国人罗杰斯,和意大利人皮亚诺。
在巴黎,建筑都以混泥土为主。
法国文化不容两个外国佬,盲目侵犯。
于是,两位设计师,俨然高卢雄鸡鸡爪下的小爬虫。
他们所受到的质疑和压力,一点也不亚于当年建造铁塔的,埃菲尔。
Renzo Piano:我们决定做的第一件事,是让这个东西,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而是一个永久的系统。
要知道,东西是可以被自由的修改,或者装饰的,可以根据情况和时间而改变。
蓬皮杜中心的目的,就是一个永久性的,纪念碑式建筑。
周瑛琦:1977年落成的时候,蓬皮杜中心大胆的,外骨骼设计,被认为和周围的老房子,构成严重的冲突。
公众认为这座文化中心的,激进工业主义风格,是对巴黎历史沉淀的,一次袭击。
说到袭击呢,当时就有一位巴黎女子,在知道Richard Rogers,这位外国佬,设计了这座建筑之后,她竟然抄起了这个雨伞,准备敲打他的脑袋。
可见巴黎人对这两位,老外建筑师,Renzo Piano,还有Richard Rogers的憎恨。
其实对于这样一个叛逆的,后现代主义的作品,肯定有人觉得很好玩,有人觉得很丑陋。
但是在我看来,我觉得它挺讨喜的。
它有点像一个,调皮又有灵气的孩子,浑身就通透着一种捣蛋的精神。
巨大的电梯、管道、通风管,丝毫不害怕自己长得美,还是丑,全部都穿上了最鲜艳的颜色,参加嘉年华一样地,快乐、真诚、热情地,呈现给人们。
我觉得任何建筑,如果做到了好用,那就是成功了。
但是如果
好用的基础上,再加上了好玩,那么就更了不起的设计吗?
解说:因为通道和功能设施都在外面,这台庞大的蓬皮杜机器,制造出超级宽敞的内部空间。
每一层都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没有柱子,没有管道,没有楼梯,也没有墙。
除了法律规定的防火帘,必要时可以从天花板降下。
唯一有墙环绕的地方,只是卫生间和办公室,而他们都是可以移动的。
Francois Barre: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建筑,每一层都是开放式的,这是建筑师最初的原则。
这是说我们为您提供的,是一个特别的博物馆,一个全新的空间,你在里面可以不受限制地活动,就像你在露天广场那样。
Alain Seban:这是灵活性的选择,它们可能适于被作为,尚未真正定义的空间。
蓬皮杜中心的方案,就是释放室内空间。
把所有的技术基础设施,全都隐藏到外部。
解说:整座大厦看上去,犹如一座被五颜六色的,管道和钢筋,缠绕起来的庞大化工厂。
在那一条条巨形透明的,圆筒管道中,自动电梯忙碌地将参观者,迎来送往。
在那里设计师赋予了人们,最大的自由度,所有设施都对参观者开放,没有任何传统文化中心的,禁忌规条,所有人都能各取所需。
把内部的设施搬到外面,空出大量的空间,设计师也许是想通过,这样的设计,去实现蓬皮杜的理想。
打破传统,敞开大门。
不仅不同形式的艺术品,可以在这里和平地共处,参观者也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现代艺术。
许多法国民众,或许始终无法理解,他们多才多艺的总统,为什么会选这样一种,严重破坏巴黎老城风貌的,钢铁怪物。
悄悄的让它进
驻在,静谧流淌的塞纳河边。
为什么那些丑陋的钢柱和管子,一定要赤裸裸地袒露在,巴黎的苍穹之下。
但可能有一点他们没有发觉,蓬皮杜中心,不是安静肃穆的传统文化殿堂,必须要屏声息气的走路,咳嗽一声,都要向旁边看一下的样子。
那种怡然自得,愉快喧嚣的集市,那才是它想要营造的氛围。
周瑛琦:不管之前法国人,有多么不喜欢蓬皮杜中心,但是40多年之后的今天,这里成就了一个传奇。
蓬皮杜艺术中心,不仅是成为了巴黎人,享受午后阳光的地方。
它也和埃菲尔铁塔,卢浮宫一样,成为全世界游客旅游清单上,难以舍去的一处建筑。
而且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建筑范畴。
普利兹克奖评委说,蓬皮杜中心是对,石堆博物馆设计的一次革命。
将博物馆纪念碑式的形象,转变为社会和文化交流的,流行点。
其实在蓬皮杜中心之后,越来越多的钢铁怪物,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有业内人士就撰文指出呢,正是蓬皮杜中心,促使了高技派的突飞猛进。
以Renzo Piano,Richard Rogers,和诺曼·福斯特为代表的,高技派,在20世纪末迅速地占领了,建筑领域的最高点。
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也就升华为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