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今》北宋东京城的军事防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东京城的军事防御

孙玉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有,北宋东京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而北宋能定都于开封,确有当时古长安、洛阳所不可比的交通优势,其中是与汴河等河流方便的漕运以及黄河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是分不开的。北宋时期的东京城,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等河流横贯全城,将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一带的物质源源不断的运抵京都,从而使开封处于“天下之枢”的有利地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汴河就没有东京城的繁荣,而没有黄河也就不会有汴河的畅通。

但是,开封地处中原,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南端,周围是一马平川,地势坦荡,无山川可恃。据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枢密副使富弼在上书中言:今来都城并无险固,所谓八面受敌,乃自古一战场耳。若四方各有大盗,朝廷力不能制,渐逼都城,不知何以为计,臣每念及此,不寒而战。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枢密副使韩琦、参知政事范仲淹上四策中有:修京师外城者,后唐无备,契丹一举,直陷洛阳;石晋无备,契丹一举,直陷京师。……京师坦而无备,一朝称兵,必谋深入。我以京师无备,必促河朔重兵,与之力战。彼战或胜,则更无所顾,直趋澶渊,张犯阙之势,至时,遣使邀我以大河为界,将何以御之?是京师不可以无备也。若京师坚完,则戒河朔之兵勿与之战,彼不得战,则无乘胜之气。欲谋深入,前有坚城,后有重兵,必将沮而自退。退而不整,则邀之击之皆可也。故修京城者,非徒御寇,诚以伐深入之谋也。……今约二年而城之,则民不劳而利大,不可不早计也(宋李焘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

北宋朝廷从吸取历史教训出发,对东京城的防御体系的构筑可谓苦心打造。首先,大力营建东京城池并完善城防设施,以充作人造屏障。东京城的城市架构分为外城、内城、皇城三重相环,并绕以内外城濠,将都城坚固、严密地保护起来。

东京城外城, 始筑于五代后周时期:父老传周世宗筑京城,

取虎牢土为之, 坚密如铁,受砲所击唯凹而已。……城有乳口楼橹,壕深丈许,阔亦如之,约三四十步臵一铺,铺臵百许人守之(元脱脱等撰《金史》)。北宋一代,对外城曾屡次增修,俨然是一座坚固城堡。城濠亦经多次疏浚,至北宋末年:城壕曰护龙

河,阔十余丈, 濠之内外, 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东京梦华录》)。近年考古,宋外城遗址已被探出,呈一南北稍短、东西略长的长方形,实测周长约为29120米,与文献所载的周长50里165步,差距不大。

东京城里城,系保卫京师的第二道屏障,其在军事上是作为外城与皇城之间的缓冲地带,以进一步保障皇宫的安全。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 年) 十二月下诏兴修里城城墙、城濠及诸城门(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近年考古,宋内城遗址亦被探出, 略呈一东西稍长、南北稍短的正方形, 周长约11550米,符合史载周长20里155步的规模。

东京城皇城,位于东京城中部偏北处,为宋朝廷及部分中央官府所在地。这里原是唐宣武军节度使的衙署。北宋初年,曾对皇城进行大力营建,周围五里。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 年) 正月,下诏:以砖垒皇城(《续资治通鉴长编》)。此为中国古城墙外包砖之始。并且,皇城四角筑有角楼,高数十丈(清沈传义修、黄舒昂纂撰《新修祥符县志》),开创了中国古代京师皇城建造角楼的先河。城外包砖及城上建角楼,大大加强了宋皇城的防御能力,并为以后元大都及明清北京紫禁城所继承。从对皇城北墙局部解剖结果来看,城垣外侧保存有60 厘米厚的砖层

(丘刚编《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从而证实了宋皇城包砖历史记载的不谬。

数字版清明上河图

北宋时期,火药和火药武器已经诞生并广泛运用到攻城掠地之战中,这对作为环卫京师首道屏障的外城的防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门因是防卫上的薄弱环节而成为朝廷刻意经营之处。宋外城共辟城门12座,除南薰门等四座正门因通御路而属

“直门两重”之外,其余:皆瓮城三层, 屈曲开门(《东京梦华录》)。瓮城,最早为边城独有的防御设施,始见于汉长城的玉门关。唐代以安西县锁阳城为代表。但是,瓮城出现在内地,却始于北宋东京城。由于此种门制系三重城垣,“屈曲开门”,使得攻城之敌只能绕曲,如瓮中之鳖,难以逃脱城墙上卫士的俯击。近年,宋外城西墙万胜门及东墙新曹门的瓮城遗址已被探出,呈弧形,瓮门偏开(《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符合“屈曲开门”的结构。宋神宗时,又将外城诸门:皆用纯铁裹之,此祖宗所无有也(宋包拯撰《包拯集》)。

东京城除加固城门、建造瓮城之外,还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封筑团敌马面(《宋会要辑稿》)。并且: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臵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东京梦华录》)。马面是城墙的附属物,其作用在于加强防守,使攻城者三面受击,且利于加固墙体。它和瓮城一样,亦主要出现在边城中,隋唐长安和洛阳城均未设臵。战棚,系古代守城的活动装臵。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曰:边城守具中有战棚,以长木抗于女墙之上,大体类敌楼,可以离合,设之,顷刻可就,以备仓卒。(若) 城楼推坏,或无楼受攻,则急张战棚以临之。此为备用的防御设施。另外,东京城外城上还设有御敌之武器:每二百步臵一防城库,贮守御之器(《东京梦华录》);以供守城之用。另: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

每日修造泥饰, 专有京城所提总其事(《东京梦华录》)。文中的“广固”,系禁军番号:以备京城工役(《宋史》)。按北宋军队编制,每指挥为500 人,则20 指挥为1万士兵。

朝廷不但构筑了坚固的城池,还在京城与京畿一带安臵了数量庞大的禁军:以兵为险、设险以制敌(元脱脱等撰《宋史•石晋传》);从而构成了京师开封牢固的人防体系。《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北宋建立伊始,赵匡胤即对藩镇:收其精兵;并有: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这种措施既加强了中央禁军,又削弱了地方兵力。宋初有禁军约二十二万,京师开封驻有十多万,此所谓:宿重兵于京师,以消四方不轨之气。北宋禁军总领于殿前、侍卫两司。真宗咸平年间,侍卫司又分为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并殿前司号为三衙,禁军即分属于三衙统率。

殿前司所统辖的禁兵:诸班直;为:亲军之最亲近者, 执事殿陛,宿卫宫省,扈从乘舆(宋杨仲良撰《长编纪事本末》)。诸班直和皇城司所统辖的亲从官数千人,共同组成中央警卫部队,直接负责保卫皇宫的安全。东京禁军除诸班直之外,以殿前司所属的捧日(马军)、天武(步兵) 和侍卫司所属的龙卫(马军)、神卫(步军) 最为精锐,谓之上四军,不出戌,专职守卫京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