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美国高校教育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10-12

作者简介:夏莉艳(1965-),女,江苏扬州市人,扬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1年1月Vol.10No.1

20世纪初,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其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权力,成为教育理论中“学生中心论”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基础上开创了现代教育理论。这种新的教育理论与美国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相结合,形成了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政府拨款的锐减,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获得优质的生源或者是足够的生源,培养优秀人才,各个高校都努力贴近学生的需要,大学教育越来越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其中的道理,

正如耶鲁大学斯密特德校长对学生所说:“你们就是大学!”①

今天,尽管美国各类大学的办学条件和学

校定位有所不同,然而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贯穿于各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是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之中。

一、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招生制度

美国高校招生与我国相比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学生不会因一次考试失误或申请失误而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首先,从入学考试来看,美国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但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

“学业能力评估考试”(简称SAT )和“美国大学测评考试”(简称ACT )。SAT 和ACT 是一个常年不断的标准化考试,

每年有7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任何一次甚至每一次考试,选取最好的一次成绩报送申请的大学。

为什么这样选取和计算分数呢?美国大学认为:你所考得的那个最高的分数,表明你有这个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

你不可能考出这个成绩。而其他那些低的考分,可能是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你参加了1月份、3月份和6月份的3次SAT 考试,3月份的英语考得最好,证明你具备这个能力,1月份和6月份的相对低分,

可能是因为你身体不适、学校的英语课有太多的考试和作业,

使得你正好处在英语的低潮,或者甚至是其他什么偶然因素所致。由于每年可以考7次“高考”,如果觉得不够,还可以继续考,直到你认为所得的分数代表了你的水平为止。因此,

考生心态相对正常,各次考试的分数基本起伏不大。不像中国的

“高考”,一考定终身,甚至是一分定终身,考生的心理压力特别大,因而患得患失,平时什么“一摸”、“二摸”、“三摸”,都考得好,偏偏是“高考”考不好。原因何在?就像是让你站在一张桌子上,你不会摔下来。把桌子升高50米,你可能还不会摔下来,但再把桌子升高到100米,你可能就摔下来了。桌子的面积没有变化,为什么会摔下来?完全是心理作用!而多次考试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得考试成绩的可信度增加,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机会。

其次,从学校申请来看,美国学生可以申请的学校数量没有限制,多申请多交申请费,除了提前申请中的“提前决定”外,学生申请的学校没有志愿排名的先后次序,其结果是许多学生被多所学校同时录取。使学生由于申请学校失误导致不能被理想高校录取的概率降到最低。提前申请中的“提前决定”(early dicision )是捆绑式的,学生申请这一计划,就意味着对大学做了某种承诺,一旦录取,便有义务进入该校,且要缴纳一定的入学保证金,同时撤销已提交的其他学校的同类申请,否则便是违规。由于许多学生都申请多所学校而最终只能选择一所就读,

无疑增加了高校录取的工作量,大量学生放弃已成功申请的学校,致使哈佛大学的报到率也未达到

以学生为本的美国高校教育制度

———兼与我国高校的比较

夏莉艳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在美国,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中心。

从高校的招生制度、学生的专业选择、学分制度、课程安排、课堂教学和大学生就读调查等方面比较中美两国大学教育体制的差异,

论述美国大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键词:美国高校;学生为本;制度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1)01-0078-04

78

90%,而杜克这类顶级学府竟有半数被录取者没有如期报到,使得校方发录取通知书时,一个班要建两个班的编制。

再次,从录取的标准来看,美国大学录取排斥简单粗暴,注重人的成长过程与全面发展,尊重教育本身的规律性,录取标准多样且人性。尽管绝大多数大学很看重SAT或ACT成绩,但他们同时也要考量学生高中历年的考试成绩、班级排名、个人特长、社会工作经历、推荐信及课外活动等。为了更加全面考察学生,各高校还要求学生提供一些命题文章,试图从中发现学生的思想、挖掘学生的潜质……一些名校还安排面试,与学生充分地沟通、交流,弥补书面材料的不足。此外,考生生源的多样性也是高校招生时一个录取标准要素。这一方面是从学校的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角度作出的考虑。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碰撞中,各自的家庭影响、文化以及个性能够起到一种互补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教育公平理念与受教育权利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一些州的法律也规定要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因此,高校往往在整体上要对生源的种族、性别、家庭背景作出一定的规定。很多名校将生活艰辛和环境恶劣作为招生的一个考量因素,如单亲家庭、吸毒家庭成绩比较好的孩子,比中产家庭出身的学生有更大的机会被名校录取,有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原来学习很差的女孩,她父母都进了监狱,一度没有住所,只能天天在地铁里逗留。在困境中她发生了很大转变,学业成绩提高很快。SAT考试达到2000分,最终被哈佛以全额奖学金录取。在哈佛看来,这样的学生SAT考2000分比顺境下的学生考满分2400分有更高的含金量,因为在这个分数里反映了个人奋斗、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1]

美国高校之所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和时间深入审阅学生的申请材料,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是因为美国高校的人才标准是富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所以学业成绩不是百分之百的起作用,不是唯一的重要要素。显然,这种多角度考量的录取标准与我国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衡量要素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专业选择制度

与我国相比,就读美国高校的最大益处就是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专业、转换专业。在我国,学生选择喜欢的高校和专业是要凭高考成绩的,我国很多考生为了确保可以上大学,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同意调剂专业,所以相当比例的学生所读的专业并非是自己感兴趣的,只是在入学门槛前不得不做的一种选择。一份基于“搜狐教育—麦可思—2009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的研究报告显示,2009级我国大学新生有37%现在就读的大学不是高考第一志愿,42%现在就读的专业不是第一志愿。即便在高考成绩排名本省/市/自治区前25%的新生中,也有23%未能如愿就读第一志愿大学,38%未能就读第一志愿专业。分数能提供选择边界,却无法提供大学、专业的“最优解”,志愿填报是高考胜出的关键一役。另外,截止2010年4月15日,2009级新生对就读大学的满意度为35%,对专业的满意度为44%,本学期较上学期满意度有所上升。现在就读大学和专业均为第一志愿者对大学和专业满意度最高,但满意度也仅为50%和57%。②由此可见,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都自愿或不自愿地在他们不喜欢或不是最满意的专业学习,而且专业一经确定,很少有改变的机会,由此造成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就业情况不好,严重过剩的专业,为了维持高校的招生,或这些专业教师的工作,仍然在扩招,导致学生的就业困难,浪费了学生家庭的钱财和他们宝贵的4年时光。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在选择专业这一起点上,就已开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

在美国学生有充分地选择专业、转换专业的权利。对学生而言,确定专业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也是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之一。然而对许多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其实他们并不清楚自已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填报专业是很盲目的,而美国大学这种开放式的管理给学生纠正的机会,事实上美国很多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专业是没有确定的,有超过一半学生换过专业,很多学生转过两次以上的专业。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修2~3个专业,这一制度设计的可贵之处在于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把选择专业的权利交给学生,体现了以生为本,既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尊重,也会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情。

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完全学分制度

美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即学生在学习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学校只强调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数,不明确规定休学年限。这种学分制教学计划弹性较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休学计划,并允许随时改变专业。美国的职业流动性大,学生选修有利于专业课程的转化进而有利于就业;完全学分制使学生半工半读、工读交替成为可能,有利于积累工作经验。

与我国的学年制和学分学年制不同,学分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体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学年制和学分学年制不足以反映个体的偏好,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时间的安排和学习能力也都有很大的不同。强行推行整齐划一的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无疑会抹杀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和兴趣,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在:必修课多、专业不分流、不能自由转换专业、不实施学分认证、课堂教学实施大班上课、学生上课时间统一、修学年限和毕业时间统一等。这种管理体制显然是基于管理者的方便,而不是基于被管理者利益的考虑。学分制正好与学年制相反,它抛弃了管理本位的思想,基于为广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考虑,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和差异性视为教育的基础,以个人和谐、自由的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学分制的基础是选课制,选课制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体现了课程学习的选择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选课制从软件来看,要求有足够的师资,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大的选购学分的市场;从硬件来看,高密度的课时安排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和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分制给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的自由,学分制不存在严格的年级和学习年限,便于在职人员的学习,也便于有特殊情况必须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学习。学生个体也因此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能够得到充分提高。

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