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下寓言两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叶公好龙》、《守株待兔》、《南辕北辙》等,读后有什么收获?
五、指导写字:
先范写,再描红。
六、布置作业
急于求成一事无成
教后记
课题
24、寓言两则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设计(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鹬蚌相争》。
2、学会本寓言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图)其中,秦国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一直在等待着机会。一回,赵国和燕国有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求见赵王,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读准字音)释题,认识鹬、蚌(图片)。
二、初读故事,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生字词朗读,读准字音,认清自形。
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4)让学生观看插图。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为什么“筋疲力尽”却还是“兴致勃勃”?
(6)指名读第四段:农夫辛苦工作了一天,结果怎样?(理解“纳闷”)
3、理解寓意:
(1)讨论交流: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种田人错在哪儿?
4、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故事,理解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鹬蚌是怎样互不相让的?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出示鹬蚌相争时的语言,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重点指导: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2、朗读课文,了解意思。查找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3、自学生字词。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2、归纳解释:寓言是用虚构、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3.学习“寓”字:“寓”是“寄托”的意思。记忆字形。
(2)小结:这个庄稼人采用拔苗的方法,想让禾苗长得快些,这种做法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太急于求成,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口头练习说。)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导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了解寓言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寓言两则宋国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枯死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指名读故事,读通顺课文,并说一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课题
24、寓言两则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1)体会“毫不示弱”,读出语气。
(2)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
(3)区分“豪”“毫”。
演一演,体会两者的互不相让。想一想,这样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样的?(两败俱伤;被人捉走)
4、鹬蚌相争的结果怎样?(指名回答,指导朗读)当鹬蚌被装在渔夫的网中的时候,它们会怎么想?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寓言。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
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揠苗助长》。
2、学会本寓言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的道理。
师生活动
备注
预习任务:
1、搜集寓言故事,读一读,想一想道理。
三、学习故事,揭示寓意
1、学生自由读故事,然后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并交流:“巴望”是什么意思?
比较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农夫“焦急”什么?从哪儿看出他很“焦急”?他心里会怎么想?
(2)读出农夫的焦急。
(3)指名读第二、第三段。农夫想到什么办法?(理解“筋疲力尽”)
1、理解课文
《揠苗助长》的农夫错就错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开导他:。
《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傻就傻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开导它们:。
2、你曾经读过的课外寓言故事:其中你最喜欢读,因为这则寓言。
3、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4、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战国策·燕策二》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4)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劝告他?
四、指导识字写字
1、读生字。记忆字型,分析难写字
2、师范写,学生书空
3、书写生字
附:“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拔帮助生长
惠王曰:“善!”乃止。
板书设计
鹬蚌
相争
互不相让两败俱伤
渔翁得利
教后记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候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相处也是这样,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当初苏代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你会怎么想?
6、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