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认知语境与语篇理解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文性、认知语境与语篇理解研究
摘要: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篇发生的互文关系,是语篇理解的一个先决条件。

同时,语篇理解是一个以人类认知的关联性取向为基础的动态认知过程。

互文性与认知语境相互作用有助于确认语篇主题,实现语篇意图和建立语篇连贯从而达到对语篇的最大程度的理解。

关键词:互文性;认知语境;语篇理解
受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的符号理论(.semiotic.s)和俄国社会文化理论家Bakhtin的对话理论(dialogism)的影响,法国的符号学家和后结构主义批评家Julia Kristeva(1969)首次提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这一术语,认为“任何语篇都是通过引文的镶嵌来创造的,任何的语篇都是其他语篇的转换和同化的结果”。

随后互文性被作为一种文本理论广泛应用于文学批评及文化研究中。

直到近20年来,西方Beaugrande和Dre.s.sler(1981)等语言学家把它用于语篇分析,并赋予互文性以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他们主要是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和社会认知角度探讨互文性对语篇生成和理解的影响,代表人物主要有van Dijk, Norman Fairclough和Michael Halliday。

在国内,从互文性视角对语篇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不多。

辛斌从话语批评的角度对互文性做了大量语用分析,胡曙中在《语篇语言学》一书中把互文性概括为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刘金明从语篇语言学视角对互文性进行了研究探讨,韩金龙探讨了广告语篇中的互文性,武建国和秦秀
白进行了对篇际互文性的顺应性分析,刘琳等对英语新闻语篇中的互文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但是对于互文性怎样作为语篇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有助于语篇理解的论述较少。

语篇理解是一个以人类认知的关联性取向为基础的动态认知过程。

也就是说,人们对语篇的理解,应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主动发现和语言在特定语境中意义的合理推断,其推理能力来自于对世界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即认知语境。

本文拟从语篇理解的角度探讨互文性与认知语境的关系,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以达到确认语篇主题、实现语篇意图和建立语篇连贯等目的从而得到对语篇的最大理解。

一互文性与认知语境
一个语篇之所以能发挥交际功能是由于它能满足这七个标准:衔接、连贯、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

其中,互文性指的是“一个语篇的使用依赖于使用者对其他语篇的知识”。

它体现了语篇间关系的复杂性,认为语篇是一个由来自多种文化中心的引语交织而成的网络。

但这并不是说各种互文语篇就是乱拼凑,模仿抄袭,而是由一定的语境决定的。

任何语篇都是一定语境的产物。

具体来说,互文性就是一个语篇对以前语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继承和发展,当前语篇以以前语篇作为语篇生成的语境因素之一,本身又作为以后语篇生成的一种语境因素。

实际上,认知语境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在交际过程中不断被主体激活与创造,时时处在交际主体的不断选取中,完全可以被建构,是一个随交际的展开不断被创造的动
态网络系统4。

正如Halliday和Ha.san所指出的:“语篇和语境是一种辨证的关系:语境创造语篇,语篇也创造语境。

……任何语篇都有一部分是由以前的语篇构成的,那些语篇被认为是所有参与者理所当然应共有的。

”因此,在语篇理解过程中,语篇的互文性成了认知语境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下,借用语篇的互文性才能使我们使用的语言产生真实的效果,实现预期的交际目标。

例如,写有“Re.sumeSpeed”的交通标示只有在已提到过司机减速的标示基础上才有意义,这里的交通标示是已经内在化的认知语境。

可见,“互文性”与“认知语境”不仅具有共同的动态特征和网络结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表征的是同一现象。

在语篇的世界里,语篇与语篇间的互文关系其实也是语境的关系。

因为其他语篇对某一语篇而言就是其认知语境的组成部分,如果其他语篇作历史、文化等广义语篇理解,那么它们就是这一语篇的认知语境了。

另一方面,认知语境也是一种语篇,语境与语境之间因而也是互文的关系。

“一切语境,无论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心理学的、历史的或神学的,都变成了互文语篇”。

二互文性和认知语境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
荷兰语言学家Van Dijk明确指出,“要全面描写语篇,就不能把它看成孤立的、抽象的语言变体,而应将语篇和语境联系起来分析。

语篇是一种交际双方互动的形式”。

在阅读中,读者往往运用已有的
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传递的信息,就不能真正理解英语篇章的内涵,有时甚至可能产生误解。

而互文性强调任何语篇都不可能脱离其他语篇而存在,每个语篇的意义产生于它跟其他语篇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是无止境的,并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语篇意义得以确定。

互文性有助于把语篇放到一个更大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从而更加完整而准确地理解语篇的意义。

具体来说,在语篇理解中,互文性与认知语境相互作用可以帮助确认语篇主题,语篇意图和建立语篇的连贯。

(一)确认语篇主题
任何语篇都有主题,语篇主题指一个语篇信息片断的基本谈论对象,即整个语篇的主旨。

对于任何一个语篇,它只有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可以得到完整的理解,主题都是语篇接受者在语篇所表达内容的基础之上主动建立起来的关于语篇主要内容的表征。

如果离开了语篇接受者的阅读和理解,语篇主题本身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然而,对一个语篇的理解和使用需要依赖于语篇使用者对其他语篇的知识即互文性。

因此,作为语篇性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文性与认知语境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分析某个语篇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如何通过语言的使用得到实现,它所表达的思想与其他具有相关思想的语篇之间有何联系,即确定语篇主题。

例如:We got him.这是2003年12月13日美国驻伊拉克最高文职长官Paul Bremer在美军抓获在逃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后举行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讲的第一句话。

单从纯语言
来看,这句话的重点在“him”上,而him可指代除发言人和听众外的任何一个男人,但在场的听众一听到him,便爆发除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说明他们都知道him指的是萨达姆。

他们在听到这句话时,立即把这句话与以前听到的传闻联系起来,再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加工即借用互文性,并通过对动态语境的把握,从而确认语篇的主题,获得正确理解。

(二)实现语篇意图
语篇意图是语篇生产者的主观态度,指的是语篇生产者有目的地为实现一个计划的目标而创造一个衔接与连贯的语篇,只有当语篇接受者领会了语篇生产者的意图时才算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在处理语篇时,语篇生产者和接受者双方大多依赖(Jrlce的合作原则,但生产者的意图可以使得他们违反规约,人们得通过“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来追寻没有明言的目标。

但在语篇语言学里,人们能够用更直接的可操作的方式来探索行为与语篇的关系,因为,在语篇交际中,语篇生产者总是希望其语篇来完成他计划的目标,成功的交际清楚地要求语篇接受者能够觉察或推断语篇生产者的目的。

同样,语篇生产者必须能够预测语篇接受者的反应。

此外,Sperber和Wilson也认为在语篇交际过程中,语篇生产者通过明示刺激即语篇表达自己的意图,语篇接受者依据所收到的刺激,结合当时的认知语境假设,寻找出最佳关联的解读,在此过程中,互文性又成为了认知语境的一部分。

因此,互文性与认知语境相互作用可以帮助
实现语篇意图,并且分析如何表达意图以及是否表达了意图。

例如:
(1) XX,“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
(2)默默无“蚊”的奉献(某蚊香广告);
(3)请勿“痘”留(化妆品广告)。

上述实例都属于广告语篇,它们短小精悍,短短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本身就紧紧围绕产品,通过谐音达到它们的目的。

它们分别是对“其乐无穷”、“默默无闻”和“请勿逗留”等受众所熟悉的词语的偏离或变异,能唤醒受众心中对这些词语的潜在记忆,通过当前语篇与过去经验世界中的语篇产生互文,构建新的认知语境,从而引人注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达到宣传的目的。

谐音的使用不仅没有破坏语篇的完整和连贯,反而很好地帮助实现语篇的意图。

(三)建立语篇的连贯性
连贯指的是语篇世界的组成成分互相影响和互相关联的方式。

在Beaugrande和Dressler看来,语篇世界是潜藏于表层语篇背后的语义网络,它不仅仅是语篇的一个特征,更是语篇使用者之间认知过程的结果。

可见,语篇在交际功能上的连贯有赖于语篇生产时的语境知识和语篇使用者的语用知识。

但是,由于语言使用的效率原则,语篇的表面语句时常是不连贯的或不很连贯的,这样依靠篇内互文性并借助认知语境的推理才能使他的连贯性显示出来。

Brown&Yule提出运
用邻近原则和类比原则建构一个认知语境,来理解语篇。

(4)a. The baby cried.
b. The mommy picked iL up.
(5)a. John´s brother has been Lo Amerlca.
b. Peter studies laws there.
从表面看,例(4)中a描述一个婴儿哭的事件,b是另一个事件的陈述(被界定为“母亲”的人有可能是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拾起一把椅子),表面上看两个句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然而,邻近原则帮助我们建构一个语境:“母亲”是上句中提到的“婴儿”的母亲,而“it”指的正是上句中提到的“婴儿”。

这样通过篇内互文即词的前指就使得整个语篇有了连贯性。

例(5)中,根据邻近原则,我们也可以建构这样的语境:b句中Peter指的就是a句中的John´s brother,而“there”指的就是a句中的美国“Amerlca”。

这样,语篇内事件的发生可以在邻近的时间和空间里去理解,从而帮助确定所指并且建立了语篇的连贯性。

三结语
互文性强调任何语篇都不可能脱离其他语篇而存在,每个语篇的
意义产生于它跟其他语篇的相互作用之中,并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语篇意义得以确定。

互文性是所有语篇理解的一个先决条件。

而语篇理解是一个语篇接受者基于语篇自身规定性对语境不断做出选择,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认知机制对语篇生产者意欲信息进行推理的动态认知过程。

因此,互文性与认知语境相互作用能更有效地促进语篇理解,以较小的交际力获得较大的交际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