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子_无为而治_政治思想的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以民为本 这也是前面提到的少私寡欲在君民关系方面的体 现。尽管老子 不 是 普 通 民 众 的 代 言 人,但 他 对 普 通 民 众予以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并为他们大声疾与呼,在他 的政治思想中,“民”、“百姓”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老 子告诫统治 者,民 众 虽 然 卑 贱,但 却 是 王 侯、国 家 赖 以 存在的根本和根基,根基不稳或者不复存在,君主也就
如何才能 少 私 寡 欲,最 重 要 的 是 心 灵 的 “致 虚 守 静”,“虚”是心智作用的消解,形容不带成见、心灵空明 的状态。“虚”、“静”“形容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 私欲的活动与外界的扰动,而使得心灵闭塞不安,所以 必须时时做 ‘致 虚’、‘守 静’的 工 夫,以 恢 复 心 灵 的 清 明”[1]124,即“致虚极,守 静 笃”。 君 主 若 是 致 虚 守 静 到 极 高的境界,就不会出现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1]171的 现象,就能保 持 清 静 无 为,做 到 坚 定 不 移,祛 除 智 巧 贪 欲,才能巩固自身的统治。
行将不存,“故 贵 以 贱 为 本,高 以 下 为 基。 是 以 候 王 自 称孤、寡、不 谷。此 非 以 贱 为 本 邪?”[1]218 因 此 统 治 者 要 有深切的民本情怀。统治者还要以谦下的姿态面对民 众,“是以圣 人 欲 上 民,必 以 言 下 之;欲 先 民,必 以 身 后 之”[1]316。君主对民卑下,承担屈 辱,反 而 具 有 坚 强 的 力 量,能够保 持 高 高 在 上 的 地 位。 “受 国 之 垢,是 谓 社 稷 主;受国不祥,是为 天 下 王。”[1]350 圣 明 的 君 主 治 理 天 下, 没有自己的意志,而以百姓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从百 姓的利益和 需 要 出 发 来 施 政,“圣 人 常 无 心,以 百 姓 之 心为心”[1]253。在此情况下,有道的 君 主 虽 然 地 位 居 于 人民之上,而 人 民 并 不 感 到 负 担 沉 重;居 于 人 民 之 前, 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 到厌倦。因为 他 不 与 人 民 相 争,所 以 天 下 没 有 人 能 和 他相争。
2011 年 3 月
内 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
Mar.,2011
第 24卷 第 3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Vol.24 No.3
老子讲 “寡 欲”(或 “无 欲”),并 非 抑 制 高 尚 欲 望 或 正常的生理 欲 望,而 是 节 制、减 少 不 合 理 的、不 正 当 的 或过分的物欲、感官享乐之欲。圣明的君主“不贵难得 之货,不见可欲”[1]71,以免心为物役,身为物累,“不欲以 静,天下将自定”[1]106。圣 明 的 君 主 是 尚 俭 崇 啬 的,“圣 人去甚、去奢、去 泰”[1]183,凡 是 属 于 基 本 条 件 之 外 的 极 端的、奢 侈 的、过 度 的 贪 欲 都 是 需 要 摒 弃 的。这 里 的 “俭”指节 俭、俭 朴,既 包 含 行 为 上 珍 惜 劳 动 成 果,又 包 含观念上崇尚生活俭朴简 约,是 老 子 “持 而 保 之”,用 来 实现社会理想的三宝之一。
关 键 词 : 老 子 ;道 德 经 ;无 为 而 治 中图分类号: 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11)03-0062-03
作为中华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基于“大 道”的哲学理论和历史的深刻经验教训,形成了独特而 深邃的“无 为 而 治”的 政 治 思 想,对 中 国 乃 至 世 界 都 具 有十分重要 的 影 响,至 今,仍 闪 烁 着 充 满 智 慧 的 光 芒。 进一步梳 理 和 分 析 老 子 的 “无 为 而 治”政 治 思 想,不 仅 有 助 于 正 确 理 解 老 子 的 伟 大 智 慧,而 且 对 于 当 下 中 国 政治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解析
○ 李厚刚
(华中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在中 国 乃 至 世 界 思 想 史 上 都 具 有 十 分
重要的地位,但历来对它的理解争议颇多,甚至诸多误解和曲解。因此,有必要进 一 步 梳 理 和 分 析 以 深 刻 而 全 面 理 解 它 的 含 义 ,并 指 导 现 实 的 政 治 生 活 。
一、“无为而治”的概念解读
老子生活在 礼 崩 乐 坏、王 室 既 衰、诸 侯 力 政、动 荡 不安的春秋末期,当时诸多思想家都在思考救世方略, 儒家主张礼治、德 治、仁 政,墨 家 提 出 尚 贤、尚 同、兼 爱、 非攻,法家 则 主 耕 战 厉 法。 与 前 面 诸 家 的 “有 为 而 治 ” 不同,老子 推 崇 “无 为 而 治”。 作 过 多 年 周 王 室 史 官 的 老 子 洞 悉 成 败 存 亡 祸 福 古 今 之 道,鉴 于 对 历 史 经 验 的 深刻理解、对社会现状的深入反思、对现实政治的深入 考察和对统 治 者 的 严 厉 批 判,他 认 为,天 下 动 乱、民 不 聊生、危机四伏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贪婪、伪善、残暴、 妄为、淫逸,“民之 难 治,以 其 上 之 有 为,是 以 难 治 ”[1]339。 从“道法 自 然”的 天 道 观 出 发,老 子 提 出 “无 为 而 治 ”的 政治主张,忠告、君 主“爱 民 治 国,能 无 为 乎?”[1]96“道 常 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 能 守 之,万 物 将 自 化”[1]209。“无 为”的内涵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 敢 为”[1]309,即 顺 任 事 物 自 身 的 状 况 去 自 由 发 展,而 不 以 外 在 的 强 制 力 量 去约束它,它 并 非 无 所 作 为,而 是 不 要 不 必 要 的 作 为,
更不要强 作 妄 为,因 为 “为 者 败 之,执 者 失 之。 是 以 圣 人无为故无败,无 执 故 无 失”[1]309。 因 此,“无 为”从 正 面 讲,是因物之性,以辅自然,即“顺自然”;从反面讲,是不 敢妄为,恐妨自然,即“不妄为”。当统治者坚持无为原 则,“为无 为,事 无 事”[1]306,行 不 言 之 教 时,人 民 就 会 自 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成其功,人民自然平安富足,天下 自然大治,“为 无 为,则 无 不 治。”[1]71。 老 子 用 一 个 生 动 的比喻来 说 明 “无 为”与 “无 不 为”之 间 的 辩 证 关 系,就 是非常有名的“治大国,若烹小鲜”[1]298。统治者治理国 家,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要常常翻弄,才能烹好鱼,否则 就会把鱼 煎 烂。“我 无 为,而 民 自 化;我 好 静,而 民 自 正;我无事,而 民 自 富;我 无 欲,而 民 自 朴。”[1]284 老 子 这 种“无为”观,是 为 统 治 者 立 言,为 其 设 计 了 以 退 求 进, 以无为求有为的高明策略,旨在消解政府、管理者对民 众 的 生 产 生 活 的 不 应 有 的 干 预,批 评 那 些 不 尊 重 客 观 规律的 强 作 妄 为,“将 欲 取 天 下 而 为 之,吾 见 其 不 得 已”[1]183。
以民为本落实到具体,还要求轻徭薄赋,切实减轻 百姓负担,少 私 寡 欲 的 君 主 必 然 会 善 待 百 姓、取 民 有 制,让人民休养生息。当时租税之重、徭役之繁让人民 苦不堪言,他 尖 锐 地 指 出:“民 之 饥,以 其 上 食 税 之 多, 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 之 有 为,是 以 难 治。 民 之 轻 死,以 其 上 求 生 之 厚,是 以 轻 死。”[1]341 老 子 猛 烈 抨 击 那 些不顾 人 民 死 活,作 威 作 福 的 统 治 者,“朝 甚 除,田 甚 芜,仓其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 货 有 余。是 谓 盗竽,非道也哉!”[1]268老子称他们是强盗头子。一旦人 民不畏惧死亡而进行反抗,为求生存而暴动,统治者的 日子就会 难 以 为 继。 老 子 坚 决 反 对 重 税,要 求 统 治 者 遵循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些宝贵的惠民思想, 蕴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民为本还要求宽政 务、省刑 罚。“天 下 多 忌 讳,而 民 弥 贫”[1]284,政 务 苛 繁, 环节复杂,朝 令 夕 改,就 会 让 百 姓 疲 于 应 付,增 加 国 家 机器及社会运转成本;法令过于苛刻繁多,就会限制人 民的自由,并让人民无所适从。
(三)以“愚”治国 老子的这一思想在现实中容易被统治集团故意扭 曲利用,因此常被人们指责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教唆统 治者实施愚民政策,被后世诟病颇多,这其实是对老子 的真实思想缺乏充分的理解甚至误读的体现。老子有 感于心机智巧对人类素朴本性的破坏以及导致的重重 社会问题,提出其以“愚”治国思想,“古之善为道者,非 以明民,将以愚 之”[1]312。 老 子 所 谓 “愚”,并 非 欺 骗 和 愚 弄,是指消 解 心 智 后 的 混 沌 未 开 的 淳 真 素 朴。 老 子 认 为 人 们 之 所 以 难 于 统 治,乃 是 因 为 统 治 者 使 用 太 多 的 智巧心机,用 智 巧 心 机 治 理 国 家,就 必 然 会 危 害 国 家, 不用智巧 心 机 治 理 国 家,才 是 国 家 的 幸 福,因 此 他 提 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 利,盗贼无有。”① 当人尤其是统治者怀抱原始天然的素 朴本性净 化 自 己 的 灵 魂 与 人 格,“自 然 而 然”地 保 育 和 涵 养 人 自 身 中 的 自 然 本 性,就 可 以 形 成 良 好 的 民 风 政 风,社会就会 安 宁 而 和 谐;如 果 统 治 者 机 巧 黠 滑,就 会
为 公 共 管 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 6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 厚 刚/对 老 子 “无 为 而 治 ”政 治 思 想 的 解 析
剑。在老子看来,色欲伤目,声欲伤耳,味欲伤口,情欲 伤心,物欲伤身。老子反对不负责任的纵欲,人如果过 于关注自我,对 欲 望 过 分 执 著、贪 得 无 厌,就 会 引 发 心 理失衡,不但 无 益 于 生 命,反 而 伤 生 害 性,破 坏 人 际 和 谐和社会安宁。老子指出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 最大的罪 过 莫 过 于 贪 得 无 厌。 欲 望 有 度,才 能 使 自 己 长生,天下 长 久。 如 果 统 治 者 穷 奢 极 欲、贪 得 无 厌,将 会是国家 的 悲 剧 和 灾 难,因 此 老 子 提 出 “少 私 寡 欲”的 主张,它首先是指向君主的。
二、“无为而治”的内容分析
“无为而 治”作 为 治 国 安 邦 的 指 导 思 想 和 治 国 宝 典,蕴涵着十 分 丰 富 的 内 容,概 括 来 讲,主 要 包 括 以 下 四个方面。
(一)少私寡欲 人生在世,有私心合乎常理,有声色货利等欲望自 然而正常,老子对此并不反对。但私心、欲望都是双刃
收 稿 日 期 : 2010-10-27 作者简介: 李厚刚(1977-),男,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博士研 究 生,主 要 研 究 方 向
“少私”即人应效 法 天 地 之 无 私,天 地 之 所 以 天 长 地久,以 其 “生 之 畜 之,生 而 不 有,为 而 不 恃,长 而 不 宰”[1]106,“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1]87。英明的统治者会 减少私心,顺应自然而生存,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 其创始,有所 施 为,但 不 加 自 己 的 倾 向,功 成 业 就 而 不 自居,不仅 可 以 保 全 自 身,还 可 长 久 统 治。 “是 以 圣 人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1]87。君主还应超越世俗的人伦关系的局限,超越 亲疏、利害、贵 贱 等 世 俗 的 范 畴,以 开 阔 的 心 胸 与 公 正 的心境对待百姓,“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 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 贵”[1]280。如此,君主从而为天下 所 尊 贵,天 下 便 可 以 大 治。
如何才能 少 私 寡 欲,最 重 要 的 是 心 灵 的 “致 虚 守 静”,“虚”是心智作用的消解,形容不带成见、心灵空明 的状态。“虚”、“静”“形容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 私欲的活动与外界的扰动,而使得心灵闭塞不安,所以 必须时时做 ‘致 虚’、‘守 静’的 工 夫,以 恢 复 心 灵 的 清 明”[1]124,即“致虚极,守 静 笃”。 君 主 若 是 致 虚 守 静 到 极 高的境界,就不会出现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1]171的 现象,就能保 持 清 静 无 为,做 到 坚 定 不 移,祛 除 智 巧 贪 欲,才能巩固自身的统治。
行将不存,“故 贵 以 贱 为 本,高 以 下 为 基。 是 以 候 王 自 称孤、寡、不 谷。此 非 以 贱 为 本 邪?”[1]218 因 此 统 治 者 要 有深切的民本情怀。统治者还要以谦下的姿态面对民 众,“是以圣 人 欲 上 民,必 以 言 下 之;欲 先 民,必 以 身 后 之”[1]316。君主对民卑下,承担屈 辱,反 而 具 有 坚 强 的 力 量,能够保 持 高 高 在 上 的 地 位。 “受 国 之 垢,是 谓 社 稷 主;受国不祥,是为 天 下 王。”[1]350 圣 明 的 君 主 治 理 天 下, 没有自己的意志,而以百姓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从百 姓的利益和 需 要 出 发 来 施 政,“圣 人 常 无 心,以 百 姓 之 心为心”[1]253。在此情况下,有道的 君 主 虽 然 地 位 居 于 人民之上,而 人 民 并 不 感 到 负 担 沉 重;居 于 人 民 之 前, 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 到厌倦。因为 他 不 与 人 民 相 争,所 以 天 下 没 有 人 能 和 他相争。
2011 年 3 月
内 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
Mar.,2011
第 24卷 第 3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Vol.24 No.3
老子讲 “寡 欲”(或 “无 欲”),并 非 抑 制 高 尚 欲 望 或 正常的生理 欲 望,而 是 节 制、减 少 不 合 理 的、不 正 当 的 或过分的物欲、感官享乐之欲。圣明的君主“不贵难得 之货,不见可欲”[1]71,以免心为物役,身为物累,“不欲以 静,天下将自定”[1]106。圣 明 的 君 主 是 尚 俭 崇 啬 的,“圣 人去甚、去奢、去 泰”[1]183,凡 是 属 于 基 本 条 件 之 外 的 极 端的、奢 侈 的、过 度 的 贪 欲 都 是 需 要 摒 弃 的。这 里 的 “俭”指节 俭、俭 朴,既 包 含 行 为 上 珍 惜 劳 动 成 果,又 包 含观念上崇尚生活俭朴简 约,是 老 子 “持 而 保 之”,用 来 实现社会理想的三宝之一。
关 键 词 : 老 子 ;道 德 经 ;无 为 而 治 中图分类号: 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11)03-0062-03
作为中华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基于“大 道”的哲学理论和历史的深刻经验教训,形成了独特而 深邃的“无 为 而 治”的 政 治 思 想,对 中 国 乃 至 世 界 都 具 有十分重要 的 影 响,至 今,仍 闪 烁 着 充 满 智 慧 的 光 芒。 进一步梳 理 和 分 析 老 子 的 “无 为 而 治”政 治 思 想,不 仅 有 助 于 正 确 理 解 老 子 的 伟 大 智 慧,而 且 对 于 当 下 中 国 政治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解析
○ 李厚刚
(华中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在中 国 乃 至 世 界 思 想 史 上 都 具 有 十 分
重要的地位,但历来对它的理解争议颇多,甚至诸多误解和曲解。因此,有必要进 一 步 梳 理 和 分 析 以 深 刻 而 全 面 理 解 它 的 含 义 ,并 指 导 现 实 的 政 治 生 活 。
一、“无为而治”的概念解读
老子生活在 礼 崩 乐 坏、王 室 既 衰、诸 侯 力 政、动 荡 不安的春秋末期,当时诸多思想家都在思考救世方略, 儒家主张礼治、德 治、仁 政,墨 家 提 出 尚 贤、尚 同、兼 爱、 非攻,法家 则 主 耕 战 厉 法。 与 前 面 诸 家 的 “有 为 而 治 ” 不同,老子 推 崇 “无 为 而 治”。 作 过 多 年 周 王 室 史 官 的 老 子 洞 悉 成 败 存 亡 祸 福 古 今 之 道,鉴 于 对 历 史 经 验 的 深刻理解、对社会现状的深入反思、对现实政治的深入 考察和对统 治 者 的 严 厉 批 判,他 认 为,天 下 动 乱、民 不 聊生、危机四伏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贪婪、伪善、残暴、 妄为、淫逸,“民之 难 治,以 其 上 之 有 为,是 以 难 治 ”[1]339。 从“道法 自 然”的 天 道 观 出 发,老 子 提 出 “无 为 而 治 ”的 政治主张,忠告、君 主“爱 民 治 国,能 无 为 乎?”[1]96“道 常 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 能 守 之,万 物 将 自 化”[1]209。“无 为”的内涵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 敢 为”[1]309,即 顺 任 事 物 自 身 的 状 况 去 自 由 发 展,而 不 以 外 在 的 强 制 力 量 去约束它,它 并 非 无 所 作 为,而 是 不 要 不 必 要 的 作 为,
更不要强 作 妄 为,因 为 “为 者 败 之,执 者 失 之。 是 以 圣 人无为故无败,无 执 故 无 失”[1]309。 因 此,“无 为”从 正 面 讲,是因物之性,以辅自然,即“顺自然”;从反面讲,是不 敢妄为,恐妨自然,即“不妄为”。当统治者坚持无为原 则,“为无 为,事 无 事”[1]306,行 不 言 之 教 时,人 民 就 会 自 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成其功,人民自然平安富足,天下 自然大治,“为 无 为,则 无 不 治。”[1]71。 老 子 用 一 个 生 动 的比喻来 说 明 “无 为”与 “无 不 为”之 间 的 辩 证 关 系,就 是非常有名的“治大国,若烹小鲜”[1]298。统治者治理国 家,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要常常翻弄,才能烹好鱼,否则 就会把鱼 煎 烂。“我 无 为,而 民 自 化;我 好 静,而 民 自 正;我无事,而 民 自 富;我 无 欲,而 民 自 朴。”[1]284 老 子 这 种“无为”观,是 为 统 治 者 立 言,为 其 设 计 了 以 退 求 进, 以无为求有为的高明策略,旨在消解政府、管理者对民 众 的 生 产 生 活 的 不 应 有 的 干 预,批 评 那 些 不 尊 重 客 观 规律的 强 作 妄 为,“将 欲 取 天 下 而 为 之,吾 见 其 不 得 已”[1]183。
以民为本落实到具体,还要求轻徭薄赋,切实减轻 百姓负担,少 私 寡 欲 的 君 主 必 然 会 善 待 百 姓、取 民 有 制,让人民休养生息。当时租税之重、徭役之繁让人民 苦不堪言,他 尖 锐 地 指 出:“民 之 饥,以 其 上 食 税 之 多, 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 之 有 为,是 以 难 治。 民 之 轻 死,以 其 上 求 生 之 厚,是 以 轻 死。”[1]341 老 子 猛 烈 抨 击 那 些不顾 人 民 死 活,作 威 作 福 的 统 治 者,“朝 甚 除,田 甚 芜,仓其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 货 有 余。是 谓 盗竽,非道也哉!”[1]268老子称他们是强盗头子。一旦人 民不畏惧死亡而进行反抗,为求生存而暴动,统治者的 日子就会 难 以 为 继。 老 子 坚 决 反 对 重 税,要 求 统 治 者 遵循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些宝贵的惠民思想, 蕴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民为本还要求宽政 务、省刑 罚。“天 下 多 忌 讳,而 民 弥 贫”[1]284,政 务 苛 繁, 环节复杂,朝 令 夕 改,就 会 让 百 姓 疲 于 应 付,增 加 国 家 机器及社会运转成本;法令过于苛刻繁多,就会限制人 民的自由,并让人民无所适从。
(三)以“愚”治国 老子的这一思想在现实中容易被统治集团故意扭 曲利用,因此常被人们指责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教唆统 治者实施愚民政策,被后世诟病颇多,这其实是对老子 的真实思想缺乏充分的理解甚至误读的体现。老子有 感于心机智巧对人类素朴本性的破坏以及导致的重重 社会问题,提出其以“愚”治国思想,“古之善为道者,非 以明民,将以愚 之”[1]312。 老 子 所 谓 “愚”,并 非 欺 骗 和 愚 弄,是指消 解 心 智 后 的 混 沌 未 开 的 淳 真 素 朴。 老 子 认 为 人 们 之 所 以 难 于 统 治,乃 是 因 为 统 治 者 使 用 太 多 的 智巧心机,用 智 巧 心 机 治 理 国 家,就 必 然 会 危 害 国 家, 不用智巧 心 机 治 理 国 家,才 是 国 家 的 幸 福,因 此 他 提 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 利,盗贼无有。”① 当人尤其是统治者怀抱原始天然的素 朴本性净 化 自 己 的 灵 魂 与 人 格,“自 然 而 然”地 保 育 和 涵 养 人 自 身 中 的 自 然 本 性,就 可 以 形 成 良 好 的 民 风 政 风,社会就会 安 宁 而 和 谐;如 果 统 治 者 机 巧 黠 滑,就 会
为 公 共 管 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 6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 厚 刚/对 老 子 “无 为 而 治 ”政 治 思 想 的 解 析
剑。在老子看来,色欲伤目,声欲伤耳,味欲伤口,情欲 伤心,物欲伤身。老子反对不负责任的纵欲,人如果过 于关注自我,对 欲 望 过 分 执 著、贪 得 无 厌,就 会 引 发 心 理失衡,不但 无 益 于 生 命,反 而 伤 生 害 性,破 坏 人 际 和 谐和社会安宁。老子指出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 最大的罪 过 莫 过 于 贪 得 无 厌。 欲 望 有 度,才 能 使 自 己 长生,天下 长 久。 如 果 统 治 者 穷 奢 极 欲、贪 得 无 厌,将 会是国家 的 悲 剧 和 灾 难,因 此 老 子 提 出 “少 私 寡 欲”的 主张,它首先是指向君主的。
二、“无为而治”的内容分析
“无为而 治”作 为 治 国 安 邦 的 指 导 思 想 和 治 国 宝 典,蕴涵着十 分 丰 富 的 内 容,概 括 来 讲,主 要 包 括 以 下 四个方面。
(一)少私寡欲 人生在世,有私心合乎常理,有声色货利等欲望自 然而正常,老子对此并不反对。但私心、欲望都是双刃
收 稿 日 期 : 2010-10-27 作者简介: 李厚刚(1977-),男,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博士研 究 生,主 要 研 究 方 向
“少私”即人应效 法 天 地 之 无 私,天 地 之 所 以 天 长 地久,以 其 “生 之 畜 之,生 而 不 有,为 而 不 恃,长 而 不 宰”[1]106,“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1]87。英明的统治者会 减少私心,顺应自然而生存,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 其创始,有所 施 为,但 不 加 自 己 的 倾 向,功 成 业 就 而 不 自居,不仅 可 以 保 全 自 身,还 可 长 久 统 治。 “是 以 圣 人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1]87。君主还应超越世俗的人伦关系的局限,超越 亲疏、利害、贵 贱 等 世 俗 的 范 畴,以 开 阔 的 心 胸 与 公 正 的心境对待百姓,“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 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 贵”[1]280。如此,君主从而为天下 所 尊 贵,天 下 便 可 以 大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