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存货”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及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存货”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及完善摘要:由于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重,存货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零存货”的提出可以解决存货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企业通过实现零存货管理,可以降低库存管理的成本,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
零存货管理方式在日本、美国广泛推广,其应用足迹也遍布欧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
“零存货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存货管理方式,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得到应用,知名的格兰仕集团和海信公司都从这种管理方法中受益匪浅。
但是实施“零存货”管理并不是容易的事,它要求企业必须实现均衡生产,企业供、产、销各部门必须实行统一计划、精心安排和合理配置。
目前情况下,零存货模式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
关键词:“零存货”模式;财务管理;库存管理;储存成本;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109-02
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科技的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平台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不用再储备材料准备生产、储备库存商品等待销售,甚至可以不储备库存以减少由于库存带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因此,“零存货”管理模式也就成为了企业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一、零存货管理模式的概述
1.零存货管理模式的内涵及实质。
“零存货”模式是指在物资有充分社会储备保证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供给方式。
它并不是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存货控制策略,尽可能实现存货量的最小化。
其管理核心在于有效的利用库存料,快速生产产品,并需要有反应迅速的营销系统与之配合,将生产、销售周期压至最短,力求避免无效库存。
因而,零存货状态的控制核心在于增加企业、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存货管理的影响,增加存货管理决策信息的透明度、可靠性和实时性。
零存货的提出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企业通过实现零存货管理,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
2.实施零存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零存货管理模式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库存,从而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大资金的利用率。
其次,采用零存货模式后,由于加大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并且需要与供应商长期频繁订货,所以零存货管理降低了物资采购的价格。
再次,零存货管理模式降低了企业存货的储存成本,减少相应管理费用的支出。
另外,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都是依靠事后检验来保证质量的,但是当库存很低甚至是零时,假如前面某道工序出现质量问题而没有检验出来,则会生产出大量的不合格产品。
因此,加强了质量管理,废品就可以减少很多,相应地就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利润,进而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零存货管理”必须要注重企业的质量管理,注重企业的
质量管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二、“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委托保管方式。
企业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库存物资交给专业物流公司管理,并向物流公司支付相应的代管费用。
物流公司接受用户的委托后,利用专业库存管理知识、高水平的管理技能、较低的库存管理费用代为管理用户委托的物资,从而使用户不再设有仓库,从而实现零存货。
这种方式使受托方能以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也可以使委托方能够集中精力和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但是这种库存方式实质上是库存位置的移动,并未减少社会总库存。
这是目前国内企业发展零存货的主要趋势。
作为中国最大的物流企业的中国储运集团公司就是内外委托单位提供便利、高效、专业的物流服务。
2.实施配套生产和协作分包方式。
也就是应用在日本的“下请”方式和美国的“sub-con”方式。
主要是应用在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生产企业通过与其上游的供应商之间建立紧密稳固的配套生产关系,形成稳定的供货渠道。
供货渠道稳定后,就可以免除生产企业在后勤保障工作上存在的后顾之忧,进而可使其减少物资库存总量,甚至可以取消供应品库存,实现零存货。
3.采用“看板供货”方式。
看板方式是准时方式中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最早出现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主要应用于零组件的管理上。
指在企业内部各工序之间,或在建立了供求关系的企业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由下一环节根据自己的生产节奏向上一
个环节提出供货要求,看板上记载着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运往何地等作业指令,上一环节则根据卡片上指定的供应数量、品种等及时组织供货,以此为前提,每一个工序按照看板的指示向先行工序一次索取组件,然后向后续工序送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减看板数量的方式来控制库存量。
4.按订单生产方式。
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实行采购、制造、配送的,仓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储存物资的仓库,而是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枢纽”,是物流作业中的一个站点。
物资是按订单信息要求而流动的,因此,剔除了呆滞物资,从而也就消灭了“库存”。
5.jit配送方式。
jit配送是属于定时配送的一种,它强调准时,即在客户规定的时间,将合适的产品按准确的数量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
jit配送多采用小批量、多频次的送货方式,目的是为了降低库存,减少浪费,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6.水龙头方式。
用户随时提出购入要求,采取需要多少就购入多少的方式,供货者依靠自身拥有的物流设备,以自己的库存和有效的供应系统,通过多种方式配送,保证及时供应,从而使用户实现零存货。
但是,这种方法给供应商带来一定的库存,因为供应商要想满足用户随时的购入要求,就要做好完全的准备,随时响应用户需求,而且社会的物资总量并没有减少。
三、实施零存货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用零存货管理模式。
关于零存货的可行
性问题,大家众说不一。
是否能够实现零存货以及能否应用在日常经营中,实际上需要全面的考虑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综合考虑衡量要付出的成本以及所能带来的收益。
因此,实施“零存货管理”,必须坚持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思路出发。
这是企业引进“零存货”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
2.零存货化需要良好的管理环境来支撑。
实施“零存货管理”,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环境等。
这是零存货模式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库存管理及其他经营活动的速度都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现代库存管理面临更大量的信息处理,也就对速度和准备独有更高的要求。
要进行购、存、供、产、销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整合,要实现存货管理系统的综合管理,必须有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等高科技手段,否则难以实现。
同时,要采用包括vmi管理系统、联住投入管理、以及按订单采购、制造、配送等先进的供应链库技术与方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原材料采购管理、日常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必须管理全局的思想作指导。
要想实现零存货,只有很好的“软件”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硬件”设施做支撑。
3.零存货管理模式容易受周围某些因素的影响。
零存货的成功实施需要有稳定和理想的客观环境作保障。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零存货也暴露出这样一个问题:当周围某些与之相关的因素突然发生变化时,零存货便会在短期突然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前显得不堪一
击。
因此,必须防范周围相关因素的突变性。
市场因素方面,生产型企业所面对的市场包括物资资料采购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这两个市场影响的因素是不一样的。
对于销售市场,产品就是它所面对的终端,它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
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
“零存货”管理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
4.实施“零存货管理”,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在国内,也有很多企业积极地实施零存货管理,并进行不断的创新。
一些制造企业的个别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在部分零部件上实现零存货。
例如:唐钢的设备机动部结合自身的特点,并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制定了《设备材料、备品备件零存货管理办法》,在公司范围内大力推行零存货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将已实现集中管理的设备材料部分物资,具有一定通用性、用量较大的备品备件,各单位专业性较强、有一定用量或占用资金较多且周转天数较长的备品备件,如轧机轴承、液压缸阀门、减速机等,作为零存货推进工作的重点。
科学的存货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零存货是当今企业存货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企业综合管理实力的体现。
零库存的成功实施是建立在稳定和理想的客观环境基础之上的。
在实际操作中,零库存也暴露出这样一个隐患:当周围某些与之相关的因素突然发生变化时,零库存便会在短期内突然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但是,对于“零存货”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才能够很好的实施,实现零存货需要供应、生产、销售等众多环节的紧密
配合。
企业必须努力做到投入小于产出,因为企业总是要有盈利才能够生存。
总之,企业在进行零存货管理时,应该以务实求真的态度,权衡建设成本、管理成本与库存节约成本,提高库存管理能力,积极地思考,不断的改善,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实践,争取最大的收益,逐步向“零存货”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 彭胜平.“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34):131-132.
[2] 刘建青.“零”目标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新理念[j].发展,2007,(10):107-108.
[3] 刘建青.“零”的追求——企业财务管理新理念[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1):90-93.
[4] 殷俊明.现代财务管理中的“零理念”[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6):2-3.
[5] 易青峰,曹湘平.试论存货零存货管理的优越性[j].经济师,2007,(1):198-200.
[6] 刘建英,覃小芳.实施”零存货”的设想[j].上海会计,2002,(6):18-19.
[7] 王佳林.零存货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j].冶金财会,2010,(3):31-32.
[8] 向美英.企业零存货管理浅析[j].中国市场,2009,(45):27-28.
[9] 张家善,张彦,王世明.浅析”零存货”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9):38-39.
[10] 雷荣瑞.以会计的视角看企业“零存货”管理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8):140-141.
[责任编辑仲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