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如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工科院校如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2011-12-10 15:53:44作者:社科网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还要有先进的文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达,才能真正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提供丰富知识和发挥教化作用。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始终秉承着“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致力于打造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建设大学。因此,如何保持工科优势和主体地位,大力推进管理、经济和人文等学科发展,着力提升我校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实现我校科研水平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十一五”期间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十一五”以来,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整体的科研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国家级科研项目不断增多,科研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我们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十五”期间相比,论文发表数、项目数及项目经费等方面都明显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年共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39篇,比“十一五”初期增长了63%,与“十五”期间46%的增幅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在科研经费方面,“十一五”末期全校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科研拨入经费达900多万元,与“十一五”初期相比,增长了167%。“十一五”期间,我校共承担的科研项目总数为220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65项,而“十五”期间承担的项目数仅为88项,国家级项目更是屈指可数。

二、当前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瓶颈与问题分析

虽然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说,进步还不够显著,与国内高水平大学相比,甚至是与上海市部分兄弟院校的发展速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不足主要表现在:

1.研究成果档次不高。学术论文的数量不少,但高水平论文所占的比例不高,尤其是缺乏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此外,有较大学术影响或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研究报告等标志性成果偏少。科研项目总数不少,但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立项数每年都保持在个位数,没有明显增长。

2.学科实力不均,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我校文科的学科分布大致分为管理与经济、社会科学、外语文学、高教研究以及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其中,管理与经济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教研究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具有较扎实的学科基础,但社科、外语及艺术类的科研基础相对较弱。另外,学科交叉研究能力以及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能力也有待加强。

3.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拔尖人才缺乏,团队建设不力,尤其是高水平领军人才缺乏,还不能为高水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平台和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上还没有形成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科研团队,学术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方面与国内知名高校还存在较大差距。

分析上述种种不足,归根结底,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主要在于尚未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学科建设涉及到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目的不仅是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以目前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为基础,如何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人才队伍培养、平台基地建设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为切入点,进一步增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值得深思。

三、“十二五”期间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是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是上海理工大学——这所上海市属重点建设大学优化学科布局,文理科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大力扶持软科学研究、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关键时期。

1.加强管理体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按照教育部要求和学校人文社科发展情况,设立单独的文科管理机构(文科处),以根据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特点来更好地管理。保持和发扬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的传统优势,制定并推行更适合我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管理政策和激励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人文社科研究的积极性,在以理工科为主体的科研环境内创造人文社科研究的良好氛围,促进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展人才培养资源。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建设理念,落实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加大对发展趋势良好的人才和对学科发展

特需人才的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落实优惠加激励的人才引进措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我校工作。

3.加强学科交叉,推进平台和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理工科为主的高校的学科优势,重点加强文理学科交叉平台的建设,以文理学科的交融弥补人文社科学科基础相对薄弱的不足,培育1-2个上海市教委的人文社科基地,并争取冲击教育部的人文社科基地。扶持和建成1-2个具有上海理工传统研究特色的人文社科研究中心或社会调研中心,长期跟踪研究某一社会现象,掌握第一手资料,积累相关数据,寻找其发展规律。注重实效,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为地方建设服务。

4.加强人文社科研究工作,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国家社科项目数量在“十一五”基础上翻番。在成果数量增长的同时,注重提高人文社科成果的质量。人文社科论文在CSSCI数据库中的数量比“十一五”翻番。人文社科获奖数要大幅度增加,每年争取获得省部级人文社科奖1-2项,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获得省部级人文社科一等奖。

对上海理工大学整体发展而言,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发展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校将进一步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在“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基础上,在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明确定位,积极探索,努力开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发展的新篇章。

(原标题为:理工科院校如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