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幸福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工作,创意乐园 打破传统产业园区的局限性,导入休憩、 生态、快乐的乐活式工作环境
17
2.生产性服务区
物联网企业的第四发展空间
为物联网创新型企业提供研发、办公的科技产业大厦建筑群,为科技、管理人才提供工作、休闲的配 套设施等,融合研发、产品展、轻型生产、商务办公等功能,为广大创新型企业专属一站式成长服务平台,
产业:优先积聚高附加值的高 科技产业,且向产业链两端拓展, 带动区域的经济增长 功能:产业、居住、商贸、商 业、教育、科研等多元功能相互 融合,注重土地的功能混合与绿色 11 环保
第三代产业园具有产业价值裂变,多元化功能融合促进发展, 从而带动项目经济效益的特点
行政首位优势 高附加值活力产业,并拓展上下 游产业和诣发展,从而产生产业 价值的裂变
体现优质的产业制造和产业服务环境、良好好商务环境、舒适的居 住环境的,完善的生活商业配套 从而促进企业高速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提升园 区竞争力
24小时的乐活生活
现代的建筑空间
多样化的配套功能
13
幸福城的微型城市自我循环构想
成都物联网幸福城
公寓、酒店、餐饮中心、 24小时便利店、Mini mall park
法规、以及操作流程。 国家级物联网研究学院:与等国内著名大学联合,创办幸福城物联网研究院。该院既是研发的地方,又是信息 技术应用推广最接近市场的窗口。另一方面,研究院亦是广义的、泛产业的RFID技术应用检测实验室,将是一个 射频检测的公共服务平台。 金融服务平台: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产业汇聚,通过与各类风投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合作为园区企业提供资本动 力和企业发展的种子资金。 商务酒店Ctiy
高级人才引入等优惠政策。详见附件1(《中共双流县委文件双委发〔2011〕37号文》)。
4
三、天府新区发展分析
天府新区 ▪ 产业智慧城
1.功能定位
•功能:立足成都、面向西南,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物联网产业为基础,复合科技研发、旅游休 闲、商业娱乐、创智产业、现代物流及生态居住等功能,打造中国西南片区的智慧新城 •定位:天府新区产城合一、精敏式增长的最佳示范区;规模化制造与应用型创新并举的实力型枢 纽区;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与战略新兴产业孵化的主导承接区 2.规划目标 • 符合成都市天府新城建设国家级新区的发展需要 • 打造高度复合化的”产城合一”的智慧新城 • 打造中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传统制造业优势
传统产 业园
第代三 产业园
居住、商业和商务等 配套元素注入
项目自身区域、交通等优势
现代建筑空间的营造 产业、居住、商务和商业在不同阶段为主导对土地价值
商业 商务 第三代产业园城 市功能价值模型 项目 价值
3
产生作用
产业和商务的良好规划会对环境有提升作用,同时产业
带来的人口增加会对居住和商业产生需求 商务、居住、商业的完善同时也会带动产业的进一步发 生活 环境 展和升级
万亿元级产业
目前,由于物联网发展已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RFID产业面
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2009年8 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作出
了要加大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的指示。2009 年11 月底,温总 理视察南京三宝集团,作出了进一步攻克和掌握RFID关键技术、一定 要在降低电子标签的成本上再下功夫的指示。高层领导的重视,反映了
是物联网企业的第四发展空间。
18
体验展示平台: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使参观者充分体验物联网的神奇魅力。构筑起企业 与市场对话的专属通道。 科技服务平台:建立园区高新科技服务平台,为物联网技术的转移、出让提供服务平台,帮助入住企业进行科
技项目的孵化、运作、咨询、对接等技术平台。建立立体化的服务体系,让企业能够全方位获知技术信息、政策
幸福城的微 型城市自我 循环体系
酒店式公寓服务
文体娱乐医疗 等配套服务 酒店服务
15
1.产业制造区
乐活式物联网产业园
突破传统工业产业园区诸如建筑围合式布局,建筑立面呆板,绿化少缺少生气等设计弊端,取而代 之的是以人为本的科技现代感强,开放的、生态的、休憩式的现代都市产业园区,为人们创造一种轻松 而愉乐的生产环境。 乐活式生产力 中心广场、室外休憩区域与各产业生产区的内庭院园林构成一个广泛的生态休憩网络平台。物联 网产业的科技精英们在这里聚集、休憩、交流,让他们在此时此刻卸下工作压力的包袱,转化成为轻
8
五、项目背景分析总结及发展战略 1宏观产业优越
物联网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政府将给予企业扶持政策;
2区位优势 项目位于成都政府重点打造的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核心区位。该园区将成为国家级产 业园,产业规模达500亿,高科技物联网企业200家,从业人员10万人; 3.开发企业具有物联网上下游整合优势 4.交通优势 紧临城市主干道物联系大道,地块周边交通通达性好; 5.地形优势 地形方正易于规划设计。 6.配套 项目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足,而成都(物联网产业园)尚未对园区内的居住、酒店、商业等 生活设施进行规划。一方面,项目前期需要为企业员工建设一定的生活配套。另一方面,也给项 目商业、居住物业产品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家对物联网和RFID的发展持非常积极的态度。这将极大地促进RFID
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将极大地推进RFID核心技术突破的实现。 2.万亿元产业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到2012
年将达2500亿元,到2020年将达10000亿。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
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识别、定
• 体现”世界田园城市”城市风貌要求
• 达到”九化”设计导则的城市设计要求
以物联网、电子信息等产业为基础的田园式复合型国家级新区
5
四、项目区位及区域发展 1.项目区位 本项目位于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园区内核心,紧邻园区内城市主干道物联网大道。 2.项目规划指标 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约:200亩 代征道路面积:25.97亩(不参与各项目指标计算)
网产业项目26个,协议总投资326.86亿元,感知物联网(成都) 有限公司、嘉实科技、嘉纳海威、雷电微晶等十余家企业已开 工建设。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网络运营商IDC数据中
心以及感知物联网中国成都中心等产业项目也将进驻该园区开 工建设,双流也将成为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重要支撑极,以及 国家重要的物联网产业基地。
成都物联网幸福城 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 园其他园区
14
代表城市最高级的产业结构
微型城市循环体系的幸福之城是适应城市 功能和都市经济发展,发挥都市优势,服务于 园区自身并辐射周边地区繁荣发展的产业 模式 它与都市生活、都市环境和科持产业经济 发展紧密共同发展,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紧密结合的产物,是集生产、流通、消费为 一体的复合型发展模式
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幸福城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6: Part 7:
项目背景分析 项目定位及产品组合 项目规划设计 项目经济价值分析 项目财务分析 附件
2
Part 5: 项目开发计划
一、物联网产业概况
新兴产业园
国家战略
1.国家战略层面
两集群: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构建物联网感知产业集群和物联网服务产业集群;
四体系:建成以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国家级公共服务 平台为支撑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以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为标志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和以中小型物 联网企业为主要目标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7
5.2.区域交通及市政配套
本项目是集生产研发、商务流通、消费居住等为一体的 产业集群,是发挥都市功能优势的最佳产业结构组合
生产制造
物联网科技研发
物联网商务交易
金融等产业服务
体现都市功能优势的产业组
微型城市循环体系的幸福之城开发模式不 仅显示都市经济在科技产业上的支持,也 是在产业生产中发挥都市功能优势的最佳 组合方式 商业服务
9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Part 6: Part 7:
项目背景分析 项目定位及产品组合 项目规划设计 项目经济价值分析 项目财务分析 附件
10
Part 5: 项目开发计划
一、项目定位 1.产业导向的新城发展路径
从工业园群落到复合产业新城的嬗变
第一代产业园 第二代产业园 第三代产业园
本项目一方面将成为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 园区入驻企业的直接消费场所,另一方面也必 将成为可以有效吸纳项目周城镇居民的一个日 常消费场所和活力重心
厂房、日常办公、研发 中心、研究学院、企业 服务 随着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逐渐成为新的生产、交易展 示中心,必将带动商务活动,而商务活动引导出的消费需求 将直接支撑起本案配套功能的有效运营;而进驻企业10万名 员工则自然将成为本案配套的另一个直接消费圈层,同时还 包括未来外部城镇居民对于商业的需求
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内城市主干道(工业大道、物
联网大道、华阳迎宾大道延伸线等)已建成通车,区域交通网 络已形成。 5.3区域入驻企业分析
入驻企业正如火如荼开展工程建设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网络运营商IDC 数据中心以及感知物联网中国成都中心将入驻园区 国家重级产业园区
截至今年4月,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已签约引进物联
只重生产,不重生活
产业园雏形,单一功能
宜业宜居,形成自我生长体系 复合型产业新城,功能多元融合
1
工业园群落
2
城市型产业园
3
复合产业新城
产业:一定数量的工业园在 空间上形成集聚 功能:生产配套比较齐全, 生活配套仅满足基本商业需求
产业:实现产业聚集,完善 产业链的构建 功能:生产研发功能完善, 生活居住配套相对齐全
1
产业
2
产业园区域成熟的最终表现是产业、居住、商务和商业
的完美结合
12
二、项目定位
我们的项目应该是一个
微型城市循环体系的幸福之城
创造复合功能价值,服务于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区
提供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让人享受幸福的工作和生活
可满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10万 名高科技人员的居住、商业和商务需, 以及完善周城镇居民的商业配套体系 集产业链融合、生产性服务、商贸 商务、生活商业等四位一体的现代 科技产业园运作平台
代征绿地38.5亩(不参与各项目指标计算)
用地使用性质:一类工业 用地使用强度 容积率≥1.5,建筑密度≥50%
详见附件2.附件3
3.地形地貌 地形方式,地块与城市主干道物联网大道约有3米高差。 4.配套
项目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足。
6
5.区域发展
5.1.区域发展目标
“一园区、两集群、四体系”的国家级产业园区 产业规模达500亿,高科技物联网企业200家,从业人员10万人
《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成都(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区力争在2015年
规模达500亿元,培育企业200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产业面积1000万平方米,努力打造国内一 流物联网产业基地,将双流物联网产业打造成为“一园区、两集群、四体系”。 一园区:将双流物联网产业园打造为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园;
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3
二、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感知成都,智慧之都”1.发展现状 成都全市现有182家物联网企业。统计显示,2011年全市物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10亿元,实现 产业增加值106亿元,提前1年实现《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确定的目标。 2.未来规划目标 成都政府提出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为2011年的3倍,年均增长40%。 3.产业促进优惠政策 成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入驻成都的物联网企业给予企业税收减免、产业资金扶持、
松自在工作动力加油站。
16
开放性规划
步道路和园区的车行道路与周边城市无缝连接,将园区广场和庭院向城市开放性地连接,
体现出园区的开放、包容、与城市融汇的都市化特性。 生态的自然景观环境 建筑的魅力不仅来自于环境优美的室外空间,还借助于丰富的室内空间,把室内的安定拓 展到室外,同时把室外的自然景观和特征引入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