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文∕朱万

一、引言

人类在创造自身文明的同时,因发展和消费引发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已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列为四大文明之一,青海省首次提出了 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关于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的新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建设要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走一条建设美丽草原与发展经济双赢之路,是青海 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的必然选择。

二、生态保护的战略地位

青藏高原称为世界 第三极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面积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寒湿地、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强化了降水,起着各江河水系循环的初始推动作用,不仅对我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气环流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我国气候的形成和演变。而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其出境水量占黄河总水量的近一半,占长江、澜沧江总水量的25%和15%。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高原动植物资源种类,是高寒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要地,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但是,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严寒气候也决定了青海草原生态环境的极度脆弱,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青海占国土面积50.49%的3645万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腹地,是涵养水资源和各类动植物资源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实施生态效益为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草原生态保护战略,不仅是我省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重大问题。大范围治理和保护我省草原生态,不但体现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三、青海草原生态的现状

青海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省份,草地畜牧业是70万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近几年来,可利用的3161万公顷天然草原, 90%以上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草地退化引发的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青海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对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诸多隐患。目前,草原生态的现状和主要特征是:

地域辽阔,地势高亢,高寒干旱,气

14

候恶劣,特别是气温普遍低,风大且多,自然灾害频繁,牧草生长缓慢,再生周期长,草原生产力比较低。

多数草原水资源贫乏,降水分布地区差异大,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增。水资源缺乏对原草地植被的生长保护、种草种树、荒漠治理等都带来很多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态十分脆弱,被破坏了的植被恢复周期很长,一些地方至今恢复不了,造成生态失调,恶性循环。

因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整个青藏高原还在极其缓慢的抬升,大小湖泊萎缩和干枯,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草原退化面积扩大,抗灾能力减弱。中度以上草原退化面积1633万公顷,占全省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1.7%,其中重度退化草地面积为436万公顷;鼠害发生面积973万公顷;虫害发生面积240万公顷。退化草原主要分布在对我国生态和水资源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三江源地区,并呈逐年加剧的趋势。草地逐年退化导致了草地生产力下降,其承载能力也随之下降。

草原沙化趋势加剧。目前,青海草地荒漠化面积达1916.6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达3340万公顷,分别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26.7%和46%。

随着三江源和环青海湖区域的生态保护、退耕还草工程项目的实施,部分地区草原生态趋于好转,但由于管理保护工作未到位,导致部分草原生态保护效果巩固难。

四、主要问题和生态恶化的原因

(一)主要问题

青海省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生态环境保护难度大,加上我省地方财力困难、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存在的问题仍较多,突出表现在七个方面:

草原草场退化严重,草地超载,草畜矛盾突出。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青海农牧区牲畜总头数达到1976万头只,而草原草地面积却由于乱开垦和草地退化、沙化等原因在不断减少。目前,日益增长的牧区人口和不断增加的牲畜头数对草地的承载力形成了巨大压力,致使草地多年来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现有草地尤其是冬春草地承担着巨大的放牧压力,重度超载放牧现象严重,超载达到56.4%。由于严重超载放牧,草地植被得不到休养生息,优良牧草减少,植被覆盖度、生产力下降。由于生活生产等原因,牲畜总量降不下来,使草畜矛盾陷入恶性循环怪圈。

无序开垦草地,滥采乱挖导致草原生态破坏。修路、采矿、垦田、中草药采集等人为因素,对牧区草地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青海草地上生长有冬虫夏草、雪莲、藏茵陈等多种价值较高的药用及食用植物,还有黄金等多种矿产物种,多年来无节制的滥采乱挖,使草原 伤痕斑斑 、 面目全非 ,不仅使草地遭受毁灭性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加速了周围草地荒漠化。

物种生存条件恶化,生物保护受到威胁。青藏高原原有的温带山地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高寒灌丛、高寒草原、草甸、湿地植物等植物资源出现退化,许多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动物物种如藏羚羊、藏野牦牛、野驴、黑颈鹤、雪豹等数量下降,种类遭到破坏。目前,全省受到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类数的20%左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退化、冰川退缩、水源干涸等,造成生态物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