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感知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感知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信号采样是联系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息的桥梁.人们对信息的巨量需求
造成了信号采样、传输和存储的巨大压力. 如何缓解这种压力又能有效提取承载在信号中的有用信息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国际上出现的压缩感知理论(Compressed Sensing,CS)为缓解这些压力提供了解决方法. 本文综述了CS 理论框架及关键技术问题, 并介绍了仿真实例、应用前景, 评述了其中的公开问题,对研究中现存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CS技术做了一下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压缩感知;稀疏表示;观测矩阵;编码;解码
Advance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ompressed
Sensing
Abstract:Sampling is the bridge between analog source signal and digital signal.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he demands for information are increasing dramatically. So the existing systems are very difficult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high speed sampling, large volume data transmission and storage. How to acquire information in signal efficiently is an urgent problem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ields. In recent year s, an emerging theory of signal acquirement. compressed sensing(CS) provides a golden opportunity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of compressed sensing and introduce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of signal sparse representation, design of measurement matrix an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Then this paper also reviews several open problems in CS theory and discusses the existing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end,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compressed sensing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compressed sensing;sparse representation; the observation matrix; coding;decoding
一、引言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几乎支配着所有的信号或图像等
的获取、处理、存储以及传输。它要求采样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信号带宽的两倍,才能不失真的重构原始信号。在许多实际应用中,例如高分辨率的数码装置及超带宽信号处理,高速采样产生了庞大的数据,为了降低存储,处理或传输成本,只保留其中少量的重要数据。由于采样后得到的大部分数据都被丢弃了,所以这种方式造成了采样资源的严重浪费。设想如果在采样的同时直接
提取信号的少量重要信息,就可以大大降低采样频率,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而且仍能够精确重构原始信号或图像。这就是Donoho、Candes以及Tao等人提出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ompressive Sampling或Compressive Sensing,CS)理论的主要思想。压缩感知理论指出:如果信号在某个变换域是稀疏的或可压缩的,就可以利用一个与变换基不相关的观测矩阵将变换所得的高维信号投影到一个低维空间上,根据这些少量的观测值,通过求解凸优化问题就可以实现信号的精确重构。
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信号X 的编解码过程如图1 所示:编码端首先获得X 的N 点采样值,经变换后只保留其中K 个最大的投影系数并对它们的幅度和位置编码,最后将编得的码值进行存储或传输。解压缩仅是编码过程的逆变换。实际上,采样得到的大部分数据都是不重要的,即K 值很小,但由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限制,采样点数N可能会非常大,采样后的压缩是造成资源浪费的根本所在。
CS 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信号的采样、压缩及编码合并在了同一步骤中,不经过N 点采样的中间过程而直接得到信号的表示,其编解码过程如图2 所示。可压缩信号X 通过一个线性观测过程获得M个观测值后直接进行存储或传输。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接收端可以根据这M 个观测值通过一个非线性优化过程恢复出原信号X。
二、压缩感知的基本理论及核心问题
假设有一信号)(N R f f ∈,长度为N ,基向量为),...,2,1(N i i =ψ,对信号进行变换:
αψψ==∑=f a f i N
i i 或1
显然f 是信号在时域的表示,α是信号在ψ域的表示。信号是否具有稀疏性或者近似稀疏性是运用压缩感知理论的关键问题,若(1)式中的α只有K 个是非零值)(K N >>者仅经排序后按指数级衰减并趋近于零,可认为信号是稀疏的。信号的可稀疏表示是压缩感知的先验条件。在已知信号是可压缩的前提下,压缩感知过程可分为两步:
(1)设计一个与变换基不相关的)(N M N M <<⨯维测量矩阵对信号进行观测,得到M 维的测量向量。
(2)由M 维的测量向量重构信号。
2.1信号的稀疏表示
文献[4]给出稀疏的数学定义:信号X 在正交基ψ下的变换系数向量为X T ψ=Θ,假如对于20<
R ,这些系数满足:
R p p i
i p ≤≡Θ∑/1)||(||||θ
则说明系数向量Θ在某种意义下是稀疏的.文献[1]给出另一种定义:如果变换系数
>ψ=
最近几年,对稀疏表示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是信号在冗余字典下的稀疏分解.这是一种全新的信号表示理论:用超完备的冗余函数库取代基函数,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