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战速决
孙武:“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久则钝兵挫锐”。
集中兵力
《白豪子》:“兵之贵合也。合则势张,合则力强,合则气旺,合则 心坚。”认为作战最重要的是集中兵力。
出敌不意
孙武:“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奇正互变
孙武:“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 竭如江河”。
3、这一时期发生的多次大规模战争,如秦灭六国之
战、楚汉之战、赤壁之战等,把政治斗争、军事 斗争、战争指挥艺术都提高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4、宋至清朝前期
• 从总体上看,军事思想在这个阶段是走下 坡路的,这同中国封建社会及其文化从宋 开始走下坡路并日益保收是吻合的。
• 当然,这期间也有例外就是成吉思汗及蒙 元统治者的远征,但战争经验未能得到总 结并形成有价值的兵书。
四、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 1、变革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对 华侵略的加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受到西方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越来越大的挑战,发生了 此消彼长或互相融合的历史性演变,导致了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以典型人物及其思想为例
(1) 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 之士,首先放眼世界,主张严修武 备,坚决抵抗外来侵略。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战略思 想,“以守为战”的战略防御思想, 以及“器良、技熟、胆壮、心齐” 的建军思想。这些思想已发出了变 革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信号,并标 示着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方 向。

• • •
6、《军事教训》——毛奇[德国]
7、《战争指导》——富勒[英国] 人之一。 8、《军事战略》——索科洛夫[苏联] 9、《机械化战争》——戴高乐[法国]
德国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元帅。
英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装甲战理论的创始 苏联元帅。 法国将军、总统。

10、《制胜的科学》——苏沃洛夫[俄国] 俄国大元帅,俄国军事学术奠基人之一。
宋至清朝前期的军事特点 1、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2、军队编制和战法出现显著变化,已具备 近代雏形。
3、军事思想实用性鲜明,哲理方面探讨相 对减少。
宋至清朝前期的军事理论著作
• 《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尉 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兵书,成书于宋仁宗 四年。 • 《武备志》:明朝茅元仪著,被称为“军事学百科全书”。 • 《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明朝戚继光著。
中国古代军事家。
2、《战争论》——克劳塞维茨[普鲁士]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土将军。 3、《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马汉 美国海军理论家和海军历史学家。 4、《制空权》——朱利奥杜黑[意大利] 意大利军事理论家,制主权理论的倡导者。 5、《论持久战》——毛泽东[中国] 军事家、政治家、理论家。
(五)治军理论
• 重视将帅修养。《六韬》认为:“得贤将者,兵强国盛 。”孙武把选将的标准归纳为:“智信仁勇严”,即多 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 • 强调以治为胜。不仅在与军队数量多少,更重要的是提 高军队战斗力。治指两个方面:一是立定法制;二是赏 罚分明。
• 主张教诫为先。反对“不教而使民战”,教是指军事技 能训练,诫是指明死生荣辱之道。
林则徐 (1785-1850)
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
(2)曾国藩、李鸿章
曾国藩系湖南湘乡人,曾任兵部侍郎、两江 总督等要职。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有: 第一,以勤王忠君和捍卫封建礼教为建军的 根本宗旨。重视军队思想教育。 第二,在组建军队方面。以将为亲选,兵必 自招,层层节制的原则编组军队。以“忠义血性” 儒生为将,以“朴实少心窍”的山民为兵。 第三,在激励士气方面。厚给薪饷、滥施保 举,有利于巩固部队和提高战斗力。
《尉缭子》:“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武为表,文为里。”
(三)战争与经济
《孙子》:“举兵十万,日费千金。”
管仲: “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 战之费,累代之功尽。”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 慎战思想和“因粮于敌”、“务食于敌” 的补给原则。
(四) 战争的指导思想
先发制人
《尉缭子》所言:“故兵贵先,胜于此,则胜彼矣”。
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
《孙子兵法》是我国和世界军 事史上最早的最有价值、最有影响 的军事理论专著,被誉为“世界古 代第一兵书”。 明朝茅元仪以一句话总结了 《孙子兵法》的影响,“前孙子者, 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 子”。
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
拓展知识
世界十大军事著作

• • • •
1、《孙子兵法》——孙武[中国]
《孙子兵法》-----东方兵学鼻祖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代表人物:孙武,著《孙子兵法》。 历经2500年而不衰,称东方的兵家圣典。它的出现,标志着我 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作者简介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
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因齐国四 姓田、鲍、栾、高争权内乱孙 武出奔到吴国,以《孙子兵法》 13篇受到了吴王阖闾的赏识, 并被委以重任。
孙武
《孙子兵法》5000余字,有《计篇》、《作战篇》、 《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 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 《火攻篇》、《用间篇》,共十三篇。十三篇既自成一体, 相互连贯,构成了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孙子兵法摘录
• 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始计第一】 • 2.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 【始计第一】 • 3.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始计第一】 • 4.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每战必败。 【谋攻第三】 • 5.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第三】 • 6.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故兵 无常势,水无常形。 【虚实第六】
《孙子兵法》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
《孙子兵法》一书理论上有巨大的创见,而且具有普遍性。 (1) 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 孙武把修明政治看作是战争制胜的最重要的条件,揭示了 战争的本质。 (2) 揭示了“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 并进一步明确:在了解敌我双方的基础上,找出行动的规 律,并按照这一规律去确定自己的行动,以战胜敌人。
在战争的实践中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将帅和军事著作,《孙子兵 法》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春秋至秦时期军事特点
一是军队编成和作战样式有了较大改变。骑兵、弩兵。 二是兵器有了较大改进。铁兵器出现 。
三是战略战术更加丰富完善。上兵伐谋、奇正相间。
四是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拓展知识
春秋至秦时期著名统帅和战将
西周时期:《军志》、《军政》这两部中国历史上最 早的兵书,也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夏、商、西周时期的军事特点
出现了常备军---西六师、东八师。 军事思想比较简单---天命观 作战样式比较单纯---车战
拓展知识
典型的中国古代战车,成员包括一个使用长兵器 的武士,一名射手和一名御手。
拓展知识
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
(3) 提出了以谋略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孙武提出 “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力求以 谋略胜敌,而不单以力取胜。
(4) 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 孙武反对天命观,主张无神论,认为战争很大程度上 是由人来决定的。还看到了战争运动中一系列矛盾现象, 攻防、强弱、劳佚、奇正、虚实、利害、远近等,而且它 们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先轸,即原轸(?—前627年),春秋时晋 国卿大夫。先轸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将 领,以谋略见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 元帅头衔并有着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城 璞之战胜楚国,奠定了晋国春秋第一强国 的地位 。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 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 名的军事家、统帅。 长平之战,消灭赵军 45万。与李牧(赵)、王翦(秦)、廉颇 (赵)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车战的基本单位:“乘”,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 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常有根据诸侯国的兵力将各国 称为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皇帝也因此而常被称为“万乘之尊”。
2、春秋至秦时期(迅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荡、争战时间最长的时期,也 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迅速发展的时期。
第四次反围剿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在奴隶社会作为独立的 意识形态开始出现的,它是中国古代战争经 验的总结。《孙子兵法》就是其中最杰出的 代表作之一。
• 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发 展与战国至清朝前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夏商西周时期(产生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涿鹿之战(4600年前)。 夏商时期: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处于萌芽状态。甲骨文 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6月,中央红 军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粉碎了敌人的 三次“围剿”。此时,赣南、闽西根据地 连成了一片,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人口 250万,红军军力达到10万以上,成为中 央苏区的全盛时期。
2013-8-27
而在第五次反围剿时,王明“左”倾 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 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 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 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 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 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一、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1、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2、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
3、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
局性指导。
红军在正确的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三次 反围剿的巨大胜利
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敌进我退、敌退我 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战的作战原则。红军 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战术, 不断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实战中的运用:红军三次反围剿)
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
敌军兵力14个师,10万人;我军兵力约4万人
1931年1月3日,歼敌 半个师,俘敌3千余人
第 一 次 反 围 剿 示 意 图
12月30日歼敌9千余人, 师长张辉瓒被歼
2013-8-27 6
• 张辉瓒,字石侯。湖南长沙人。留学日 本士官学校。辛亥革命后,历任湘军游 击司令、兵站总监、第九师师长、第二 军第四师师长等职务。在任南昌卫戍司 令期间,杀人如麻,是个杀人不眨眼的 刽子手,南昌市民称其为“张屠夫”。 • 自张辉瓒被杀后,红军开始采取了一系 列相应措施。“不虐待俘虏”、“缴枪 不杀”、“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等条 款逐渐明晰,并被制度化,最后收进了 伴随共产党军队日益发展壮大的著名的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 。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
1、起因: 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 曰内乱,五曰因饥。 2、性质: 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 曰暴兵,五曰逆兵。 3、作用: 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
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
(二)战争与政治
《孙子兵法》:“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故能为胜败正”。“道”就是政治,就是 作
3、秦至唐、五代时期(丰富和提高阶段)
秦以后,我国历经了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 朝、隋、唐和五代十国,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 段,其中汉唐两代素称“盛世”,反映在军事上则是“开 疆拓土”的鼎盛时期。
秦至唐、五代时期的军事特点
1、东汉后,铁兵器完全取代了铜兵器。 2、以骑兵为主要的作战力量。汉匈百年大战中的大 骑兵集团;魏晋南北朝和隋代的装甲骑兵;唐朝 的轻骑兵,都是当时军队的主要突击力量。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多媒体课件
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
本 章 要 点
1、理解军事思想对军事活动的指导意义。
2、了解中外军事思想发展的大致过程和主 要军事思想家的著作观点。 3、掌握我国不同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 的理性认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国家 和政治集团,有着不同内容和表现形式。军事思 想研究的问题,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 题的方法论及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