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中考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潘保元威远县越溪镇中心学校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考历史试题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对一线教师教学起到了导向作用,因此,加强对中考试题的分析,把握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在基本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从而采取相应复习策略,提高历史复习效果,提高学生应考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2007年中考历史试卷范围
07年中考历史试题考察的内容,其中选择题部分,有5个题考察了中国史部分,涉及秦朝的统一、明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一个五年计划等问题;有10个题考察了世界史部分,涉及新航路的开辟、西欧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战、联合国的成立、二战、冷战的开始、巴黎和会二战后西欧的振兴等问题;非选择题部分,有9个题考察中国史部分,涉及秦朝的统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张骞通西域、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近代化的起步、全面内战的爆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等问题,有4个题考察世界史部分,涉及古代文明的交融、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等问题。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六册书共有41个学习主题,2007年中考历史考纲中要求学生掌握20个学习主题,而在试题中涉及到了17个学习主题,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古代的宗教及苏联的社会主义的探索三个学习主题没有涉及。

二、试题特点
1、试题的知识点的覆盖面相当宽,各题目的分值分布也严格安照了考纲的要求。

2、历史试题都比较注重能力立意,因此2007年中考历史试卷与2006年中考历史试卷相比,无太大不同,当是平稳中求变化,除具有考查重点知识,体现时事热点,突出时代性、难度降低等特点外,还有以下的几个特点:(1)、紧扣热点问题,反映现实成就。

试题的设置对教学有一定导向作用。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如:07年第四大题,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系列问题(10分)。

(2)、试题注重基础,从基础处显能力,注重双基考查。

考生都能够通过对教材的熟练把握得出答案,注重了基础的考察。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以后的中考复习,应该有信心给学生减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杜绝题海战术。

三、问题与反思
通过对我校07年中考学生历史答题情况的调查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基础知识不扎实。

审题是回答问题的关键一步,这一步正确与否,关系重大,题审对了,意味着迈出了正确的一步;审错了,满盘皆输。

应该说探究历史的那个大题的香港回归题和关于英国发展过程中的填表题得分率应该是较高的。

其中对“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和“请谈谈你对该事件的感受”,应当说这个题在平时的练习中,绝大多数老师可能总结过,港澳回归毕竟是是个周年纪念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它是一个热点中的热点问题。

而且“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P96课后作业,但据了解,该题的总体得分相当低,究其原因,很多学生不会审题,或者是不认真审题,课本知识掌握不到位,所以学生回答出来的答案,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2、整合提取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不足。

应该说,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应该是不断深化的,更应该与现实联系在一起,随着现实的不断发展,也在演绎成历史,那么,我们对新的问题就应该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认真分析,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出现新问题的时候,整合和归纳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中考选择12题“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这段话中‘我’是下列哪国人:A、德国 B、英国 C、奥地利D、捷克斯洛伐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这一问很明确地告诉学生,要根据材料进行分析,所以,能够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再审好材料并结合材料的基础上回答,应该没有问题的,主要就应该从“1938年欧洲某国”、“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和“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上去考虑。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学生没有找到回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问题倒是看到了,可给的材料却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之后便不再关注或根本就读不懂,于是,答案就胡乱地猜了一个。

实际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然后归纳整理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有效信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实际上,发现一些问题或许是好事,它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总结出来,不要大包大揽,不要包办代替;学生也要注意平时多搜集相关信息,学会提炼、归纳信息和材料的方法,不要张着小嘴等着天上掉馅饼,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与学的过程中,关注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理解、分析能力欠缺。

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给人智慧。

不是说我们学习历史了,历史就给了我们这些。

学习历史,需要我们用心去悟,用脑去想,这样,才可以理解历史,理解因此而派生出来的相关问题。

同样是香港回归题的第三问:“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和“请谈谈你对该事件的感受”,该题的巧妙之处就在
于没有直接设问,这样学生首先就要读懂问题,然后理解了问题,回答起来就简单了。

可是很多同学失分就失在了这里,人家告诉你要回答的是“根本原因”和“自己的感受”,结果学生理解没有到位,说什么一国两制的方针好、邓小平的英明决策等等,根本就不能上升到祖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上来,导致失去了遗憾的分数。

这道题的设置,提示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也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历史的复习策略
针对07年中考历史学科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在08年的初三历史教学及复习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注重课本,夯实基础,学会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和拓展知识;
2、打破教材体系,强化专题复习,落实主体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比较强化,理清知识脉络;如。

俄国、日本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的相同点的比较。

英国、法国革命、美国的两次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排序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二战等;
3,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形成“大历史”观;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指导和训练;
4、让学生学会应试:
(1)、考试时胆要大,心要静,坚定必胜信念,这是至关重要的。

(2)、仔细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解题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要正确理解题意和要求,将试题有效信息反馈到课本中,然后正确作答。

最怕答非所问,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劳而无功,丢掉不应丢失的考分。

(3)、合理分配时间,要控制好各类试题的答题时间。

(4)、规范答题,落实“一齐四化”,“一齐”即书写左对齐;“四化”即要点化、层次化、提示化、序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