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教学大纲(第7版)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第7版)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第7版)

妇产科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

妇产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包括产科学和妇科学两大部分。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少而精”的原则,把妇产科常见疾病深入浅出,扼要地向学生讲述,密切结合临床,适当介绍国内外本专业进展。为配合理论授课,特制定大纲。

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教学时数72学时,讲授40学时,实验(见习)32学时。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自习)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女性骨盆的形态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二)熟悉女性外、内生殖器官解剖及邻近器官的关系

(三)了解盆腔血管,淋巴及神经的分布

(四)了解骨盆底的解剖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正常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特点

(二)详细讲解骨盆的组成:平面、倾斜度、骨盆轴、骨盆的四种类型(女性、男性、类人猿型、扁平型)。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管、淋巴及神经,骨盆底的解剖

(三)一般介绍女性生殖器邻近器官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熟悉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卵巢功能及周期变化、女性生殖轴的相互关系

(三)、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临床表现及体内各种内分泌腺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女性生殖生理特点、卵巢功能、女性激素周期变化及生殖轴的关系(二)、详细讲解女性各阶段生理的临床表现、女性生殖轴的神经内分泌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他内分泌腺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三)、一般介绍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

第四章妊娠生理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胎盘功能

(二)熟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三)了解卵子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过程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胎盘功能

(二)详细讲解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变化

(三)一般介绍卵子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过程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第五章妊娠诊断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早、中、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定义

(二)熟悉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诊断要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早、中、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及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定义

(二)详细讲解综合诊断早期妊娠的意义及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正确判断

第六章产前保健(自习)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产前检查和围产医学的重要意义和内容

(二)了解产科病志的书写,孕产期系统的保健管理

(三)熟悉产科检查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产科检查方法,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外测量和内测量)、阴道检查,肛诊。绘制产程图,讲解胎心变异图

(二)、详细讲解围产医学的概念。产科病志的书写,孕产期系统的保健管理

(三)、一般介绍孕期监护的意义及孕期

第七章正常分娩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影响分娩的四要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二)熟悉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要点

(三)了解产程图的分期及临床意义及分娩机转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影响分娩四因素中的产力与产道与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二)详细讲解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和处理

(三)一般介绍产程图的分期及临床意义

第八章正常产褥(自习)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产褥期母体变化,特别是生殖系统,乳房等的生理变化

(二)掌握产褥期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产褥期的处理和保健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子宫的复旧,恶露的分类、性状和时间

(二)、详细讲解产褥期母体生殖系统,子宫、乳房的生理变化及产褥期处理

(三)、一般介绍产褥期保健

第九章妊娠时限异常

第一节自然流产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流产的病理经过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流产各种类型的诊断及处理,流产的鉴别诊断及流产感染的处理

(三)了解流产的病因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流产的病理经过及临床类型、流产各种类型的发展及处理

(二)详细讲解各种流产类型的鉴别诊断及流产感染的处理及特殊类型的定义

(三)一般介绍流产的病因

第二节早产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早产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二)熟悉早产的病因

(三)了解早产的预防

二、教学内容(1学时)

(一)重点讲解早产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二)详细讲解发病常见原因

(三)一般介绍早产的预防

第三节过期妊娠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过期妊娠的定义、诊断

(二)熟悉过期妊娠的处理

(三)了解过期妊娠的病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过期妊娠的定义和诊断及胎盘功能的检测

(二)详细讲解过期妊娠的产科处理

(三)一般介绍过期妊娠的病理

第十章妊娠特有疾病

第一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分类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好发因素、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说、好发因素及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二)详细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

(三)一般介绍病因学说、好发因素及预防

第二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ICP的诊断

(二)熟悉ICP的治疗

(三)了解ICP的病因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ICP的诊断

(二)详细讲解ICP的治疗

(三)一般介绍病因学说

第三节妊娠剧吐(自习)

一、目的要求

掌握妊娠剧吐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妊娠剧吐的定义、病因,诊断

(二)一般讲解妊娠剧吐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十一章异位妊娠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输卵管妊娠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输卵管妊娠的病因、鉴别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输卵管妊娠的病理、临床表现、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术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的指征(二)详细讲解输卵管妊娠的病因,与流产、急性输卵管炎、黄体破裂、急性阑尾炎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的鉴别

(三)了解其他部位妊娠

第十二章妊娠晚期出血

第一节胎盘早剥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胎盘早剥的定义、类型、诊断

(二)熟悉:胎盘早剥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并发症

(三)了解:胎盘早剥的病理变化、病因、预防及对母儿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胎盘早剥的定义、类型及诊断

(二)详细讲解:胎盘早剥的鉴别诊断、并发症及处理

(三)一般介绍:胎盘早剥的病因、病理预防及对母儿的影响

第二节前置胎盘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前置胎盘定义、分类、诊断、处理原则

(二)熟悉:前置胎盘鉴别诊断,对母儿影响

(三)了解:前置胎盘病因及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前置胎盘的诊断、分类及处理

(二)详细讲解: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的鉴别

(三)一般介绍:前置胎盘病因、病理

第十三章多胎妊娠与巨大胎儿

第一节多胎妊娠(自习)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双胎妊娠的诊断及临床处理

(二)熟悉双胎妊娠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并发症

(三)了解双胎妊娠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双胎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二)详细讲解双胎妊娠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并发症

(三)一般介绍双胎妊娠的分类

第二节巨大胎儿(自习)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巨大胎儿的诊断及对母儿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一般讲解巨大胎儿的诊断及对母儿的影响

第十四章羊水量异常

第一节羊水过多(自习)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羊水过多的诊断

(二)了解羊水过多的处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述羊水过多的诊断要点

(二)、一般讲述急、慢性羊水过多的处理原则

第二节羊水过少(自习)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羊水过少的诊断方法及对母儿的影响

(二)了解羊水过少的处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讲解羊水过少的临床意义及诊断方法

(二)了解羊水过少的处理

第十五章胎儿发育异常及死胎(自习)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病因、分类、诊断及处理

(二)熟悉胎儿先天畸形(无脑儿、脊柱裂、脑积水及联体儿)的宫内诊断及处理(三)熟悉死胎的病因、诊断及处理

二、教学内容

(一)了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病因、分类、诊断及处理

(二)了解先天畸形的宫内诊断

(三)了解死胎的病因、诊断及处理

第十六章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第一节胎儿窘迫(自习)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概念、原因、病理生理

(二)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急性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二)详细讲解胎儿窘迫概念、原因、病理生理变化

(三)一般介绍目前研究的新进展,及时处理对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的意义

第二节胎膜早破(自习)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胎膜早破的定义、诊断和处理原则

(二)熟悉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对母儿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胎膜早破的定义、诊断及处理原则

(二)详细讲解胎膜早破的临床表现

(三)一般介绍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对母儿的影响

第十七章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第一节妊娠合并心脏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耐受能力的判断及心衰的早期诊断

(二)熟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三)了解妊娠和分娩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及母儿危害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耐受能力的判断及心衰的早期诊断

(二)详细讲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及对母儿的影响

(三)一般介绍妊娠和分娩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及母儿危害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自习)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产科处理原则

(二)熟悉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妊娠、分娩、产褥期和肝炎的相互影响及母儿预后

(三)了解妊娠与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变化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产科处理原则

(二)详细讲解妊娠、分娩、产褥期和肝炎的相互影响及孕期乙型肝炎的预防

(三)一般介绍妊娠肝炎的母体病理生理变化

第三节糖尿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定义、筛查和实验室诊断

(二)熟悉妊娠期糖尿病产科处理原则

(三)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定义、筛查与实验室诊断依据

(二)详细讲解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尤其是产前监护和产科处理时机及方式

(三)一般介绍妊娠糖尿病对母儿围产期的不良影响

第四节贫血(自习)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妊娠妊娠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对妊娠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妊娠贫血的诊断标准

(二)详细讲解贫血的种类及各类妊娠贫血的治疗,尤其是产前监护和产科处理时机及方式(三)一般介绍各类贫血对母儿围产期的不良影响

第五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学)

第十八章妊娠合并外科疾病(自习)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和胆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了解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病的特点及诊治

第十九章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诊断

(二)熟悉妊娠合并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三)了解疾病对胎儿、新生儿、婴幼儿的相互影响、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诊断

(二)详细讲解妊娠合并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三)一般介绍两病对胎儿新生儿、婴幼儿的影响、治疗及预防

第二十章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自习)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意义

(二)了解遗传咨询、遗传筛查及产前诊断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遗传咨询的步骤、遗传病危险率的推算。婚前咨询及产前咨询的范畴

(二)讲解、遗传筛查及产前诊断的方法

第二十一章异常分娩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产力异常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二)熟悉骨盆异常的诊断、狭窄骨盆对母儿的影响及其处理原则

(三)了解胎位异常(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诊断;臀先露的分类、诊断及其对母儿的影响和处理原则及分析异常分娩中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内容(6学时)

产力异常

(一)重点讲解产力异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和防治

(二)详细讲解产力异常在异常分娩中的重要性

(三)一般介绍产力异常对母儿影响

产道异常

(一)重点讲解骨产道异常的临床分类、狭窄骨盆(如扁平骨盆、漏斗骨盆、均

小骨盆)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二)详细讲解骨产道异常对母儿的影响

胎位异常

(一)重点讲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表现和防治要点

(二)详细讲解臀先露的分类、诊断及其对母儿的影响和处理原则

(三)一般介绍前不均称、肩先露的定义及严重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第二十二章分娩期并发症

第一节产后出血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产后出血的分类和各类的临床表现及失血性休克程度的估计

(二)熟悉产后出血的处理、抢救原则及各种预防措施,尤其对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

(三)了解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产后出血的分类及各类的临床表现及失血性休克程度的估计

(二)详细讲解产后出血的的处理、抢救原则及各种预防措施,尤其对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治疗

(三)一般介绍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第二节羊水栓塞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羊水栓塞早期诊断及急救的处理原则

(二)熟悉羊水栓塞的治疗原则和预防

(三)了解羊水栓塞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急救的处理原则

(二)详细讲解羊水栓塞的治疗原则和预防

(三)一般介绍羊水栓塞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第三节子宫破裂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子宫破裂的定义和先兆子宫破裂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熟悉子宫破裂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子宫破裂的分类和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先兆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详细讲解子宫破裂的病因及临床急救原则

(三)一般介绍子宫破裂的分类及预防

第四节脐带异常(自习)

一.目的要求

了解脐带过长、过短、脐带先露、脐带脱垂、脐带绕颈、脐带打结、脐带扭转及脐带帆状附着的概念、病因、诊断、处理及对母儿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脐带异常的概念及病因

(二)讲解脐带异常的诊断、处理及对母儿的影响

第二十三章异常产褥

第一节产褥感染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产褥感染的定义、治疗原则

(二)熟悉产褥感染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和诊断

(三)了解产褥感染病因和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产褥感染的定义、治疗原则

(二)重点讲解产褥感染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和诊断病原菌种类

(三)一般介绍产褥感染病因和预防

第二节晚期产后出血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二、教学内容

(一)了解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原因

(二)熟悉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第三节产褥期抑郁症(自习)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了解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

(二)熟悉产褥期抑郁症的治疗及预防

第四节产褥中暑(自习)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产褥中暑的病因、症状及防治

二、教学内容

一般了解产褥中暑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第二十四章妇科病史及检查(自习)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妇科病史的书写方法和特点

(二)熟悉妇科检查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熟悉妇科病史的书写顺序、内容、方法及特殊要求,以便临床实践

(二)结合临床,示教妇科检查方法,包括双合诊、三合诊和直肠腹部诊的检查方法,顺序和应注意的问题

(三)熟悉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介绍如何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拟定诊断、并制定初步诊断计划

第二十五章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自习)

一、目的和要求:

(一) 熟悉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定义及外阴上皮疾病分类法

(二) 了解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的病因和病理

(三) 熟悉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 掌握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的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 详细讲解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定义及外阴上皮疾病分类法

(二) 一般讲解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的病因和病理

(三) 详细讲解熟悉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 重点讲解熟悉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适应症及长期随访的必要性

第二十六章外阴及阴道炎症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外阴尖锐湿疣、滴虫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细菌阴道病的定义、病因、传播途径

(二)熟悉外阴及阴道各种炎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三)了解外阴及各种阴道炎症的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外阴尖锐湿疣、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二)重点讲解外阴及各种阴道炎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一般介绍外阴及各种阴道炎症的预防和随访

第二十七章宫颈炎症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分类和分度、临床表现

(二)熟悉急性宫颈炎的诊断、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疗

(三)了解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的病因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急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分类和分度、临床表现

(二)详细讲解急性宫颈炎的诊断、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疗

(三)一般介绍宫颈炎的病因及病原体

第二十八章盆腔炎症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盆腔炎症的临床表现、诊断

(二)熟悉盆腔炎症的定义、分类、病原体及其致病特点、感染途径,急性盆腔炎的病因、生殖器结核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盆腔炎症的治疗,生殖器结核的病理、鉴别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诊断。生殖器结核的临床表现

(二)详细讲解盆腔炎症的病原体及其特点、感染途径,急性盆腔炎的病因,生殖器结核的辅助诊断方法

(三)一般介绍盆腔炎症的治疗,生殖器结核的传染途径及病理、治疗

第二十九章外阴肿瘤(自习)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分级及处理

(二)了解外阴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分级及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外阴癌的临床分期及处理原则

第三十章宫颈肿瘤

第一节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CIN的诊断方法

(二)熟悉CIN的病因、治疗及临床表现

(三)了解CIN的病理学诊断及分期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诊断的检查方法

妇产科护理学精品课程5套模拟无答案

妇产科护理学试卷 综合练习1 1.正常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泌期发生在月经的第()天 A.1-4 B.11-14 C.15-24 D.25-28 2.保持正常子宫前倾位置的主要韧带是() A.阔韧带B.圆韧带C.主韧带D.宫底韧带 3.脐带中有几条静脉() A.4条B.3条C.2条D.1条 4.正常足月妊娠时,羊水的量约为() A.500ml B.1000ml C.2000ml D.2500ml 5.枕左前位时,胎儿的枕骨在母体骨盆的() A.左前方B.右前方C.左侧D.左后方 6.下列关于胎先露的指示点,描述错误的是() A.枕先露----枕骨B.面先露----颏骨C.臀先露----臀部D.肩先露----肩胛骨 7.末次月经1999年5月28日,其预产期是() A.2000年2月28日B.2000年3月5日C.2000年3月6日D.2000年3月7日 8.出口的横径正常值应为() ?18-20cm B.12cm C.10cm D.8.5-9.5cm 9.胎头的最大横径为() ?枕下前囟径B.枕颏径C.枕额径D.双顶径 10.枕右前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以下列哪条径线衔接() ?枕颏径B.枕额径C.枕下前囟径D.双顶径 ?有关于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产后第1日,宫底稍下降B.产后初期产妇脉搏增快 C.产后宫缩痛多见于初产妇 D.子宫复旧因授乳而加速 ?一产妇,G 1 P 1孕40周,因羊水三度粪染,产钳分娩,新生儿出生1分钟时心率110次/分,呼吸20次/分,不规则四肢屈肌张力略小,吸痰有喉反射,肤色青紫,正确的Apgar的评分应是() ?4分B.5分C.6分D.7分 13.新生儿出生后体重下降,能恢复到出生时体重的时间是() A.2-3天B.4-6天C.7-10天D.11-14天 14.妊娠图中最主要的曲线为() A.体重B.血压C.腹围D.宫底高度 15.正常胎动为每小时() A.每小时1-2次B.每小时3-5次C.每小时6-10次D.每12小时3-5次 16.关于难免流产,叙述正确的是() A.阴道流血量较多,伴阵发性腹痛B.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经休息和治疗后流产可以避免 C.宫颈口关闭D.子宫接近正常大小 17.妊高征患者发生抽搐时,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A.使病人取头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B.加床挡,防止受伤C.观察病情,详细记录 D.用舌钳固定舌头,防止舌咬伤及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18.诊断前置胎盘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是() A.阴道检查B.肛门检查C.放射线检查D.B型超声检查 19.孕妇血容量达高峰值是在()

妇产科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考试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7年制本硕班用) I 前言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妇产科学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Ⅱ考试内容 生殖生理 一、核心内容: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重点内容: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以及它所分泌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与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妊娠生理 一、核心内容:胎盘的形成及胎盘的功能,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 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二、重点内容:受精、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条件、过程;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的 形成,胎盘的功能;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循环、泌尿系统的变化;妊娠诊断。 孕期监护与保健 一、核心内容:围生医学的概念,胎儿宫内监护及胎儿宫内诊断方法。 二、重点内容:围生医学的概念,胎儿宫内监护及胎儿宫内诊断:胎儿宫内监护、胎盘功能检查、胎儿宫内诊断。 流产 一、核心内容:流产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流产的几种特殊情况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二、重点内容:流产的病因;流产各不同阶段的临床类型及处理;习惯性、感染性及稽留流产等特殊类型流产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流产的概念、诊断及鉴别诊断。 异位妊娠 一、核心内容: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分类;输卵管妊娠的病因、临床特点、辅助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 二、重点内容:异位妊娠的定义、分类及高危因素;异位妊娠病因;输卵管妊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后穹窿穿刺的价值;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原则。异位妊娠的病理、鉴别诊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等专业 一、课程简介 妇产科学就是医学临床课程,就是国家规定的主要课程之一,就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妇产科学包括妇科学、产科学、围产医学及计划生育等,在优生学方面也担负着重大的任务。妇产科学的范围主要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妊娠生理与诊断;正常分娩;妊娠病理;妊娠合并症;异常分娩;分娩期并发症;异常产褥等。妇科特有疾患包括:生殖器官炎症、肿瘤、功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滋养叶细胞疾病、计划生育等。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实验、演示、自学、讨论,辅导等各种形式。已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教、学双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发挥教、学双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基本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本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理论课52学时,3、0学分。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详述产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正常妊娠的诊断,正常分娩的处理;并熟悉常见异常妊娠,异常分娩的诊断及防治原则。 2、能熟练进行孕期检查,正常接生,高危妊娠的处理,能初步进行常用产科手术操作,能开展围产期保健及优生咨询工作。 3、掌握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妇科盆腔检查方法与妇科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与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计划并能从事生育工作。 4、能很好地询问病史,书写完整的妇科病历。运用妇科基础知识与诊疗技术对妇科常见急症进行诊断与处理。进行计划生育宣教咨询与指导。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确立实事求就是的科学态度与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为妇女的健康服务。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产科检查,如四步触诊法,听胎心、骨盆外测量、肛查等。 2、基本掌握妇科检查,如外生殖器检查,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三合诊检查以及肛查,并能按解剖部位顺序记录。 (三)基本素质 1、态度具有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服务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 2、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床工作的思维能力。 3、体质注意体育锻炼与临床防护,以健康的体魄从事医疗及保健工作。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02 课程代码:01400052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总学时数:64 学分数:4.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养生与治疗的原则(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即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中医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配合多媒体教学。课时共计64学时。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绪论(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等。 自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色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自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8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熟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了解精气学说。 自学: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气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基本概念:包括精概念的源流。 (二)气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概念的源流。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气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 课程名称:《妇产科学》 英文名称:《Obstetric and Gynecology》 课程类型:学科临床课 总学时: 75学时理论课学时:54学时见习课学时:21学时 学分:3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专业 基本要求 妇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生殖系统及与妊娠相关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临床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主要介绍妇产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生理产科、病理产科的基本知识及妇科、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及其疾病的诊治。主要分为妇科学和产科学两大部分。 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理现象、心理和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和处理,以及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学科。产科学包括产科学基础、生理产科学、病理产科学、胎儿及早期新生儿学四大部分。 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妇科学包括妇科学基础、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生殖内分泌疾病、女性生殖器损伤、女性生殖器畸形及其他女性生殖器疾病等内容。 妇产科学还包括计划生育,主要研究女性生育调节,包括避孕、绝育和优生等内容。 根据当前我过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我校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妇产科学总学时数为75学时,课堂授课54学时,临床见习21学时。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听课和自学,当掌握生理产科的诊断和处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通过临床见习课的学习,学会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培养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 本大纲根据乐杰主编,第六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妇产科学 教学大纲 Teaching-Learning Outline of Obstetric and Gynecology (适用专业:5年制专业使用) 妇产科学教研室 修订日期:2017年8月

妇产科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妇产科学 英文名:Obstetric and Gynecology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80(大科讲授32,习48) 学分:4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知教学目标:熟悉和掌握妇女在妊娠、分娩、产褥期的生理和病理,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等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学习掌握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并适当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吸引有志青年进一步致力于妇产科学的深入研究。 技能教学目标: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灵活的临床工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执业素养教学目标:针对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在课堂及临床见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保护病员隐私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相关的交流沟通技巧,促进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Cognitive Instructive Object: The course aims to mak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and gain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women in pregnancy, delivery and puerperium,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 such as female reproductive and endocrine diseases; gain the basic theories, skills and knowledg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by learning the course; understand the frontier research direction in related fields, and are attracted to further engage in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kill Teaching Objective: The course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nsolidates and deepen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class teaching contents, and expands students’clinical thinking, and develops students’ rigorous and flexible clinical service abilities and the abilities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m to become qualified doctors in the futur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Teaching Objective: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obstetric and gynecological patients, the course, in lectures and clinic probation teaching, develops students’ basic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accomplishment including respecting the rights of patents and protecting the privacy of patients, and the spirit of dedicating to medical work and serving the patients whole-heartedly; the course also develops students’ relate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doc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供中医、中西医、针推、中医骨伤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前言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今后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按72学时设计,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学、讨论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与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熟悉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木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3、了解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要点】 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学的基木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属融入人文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阴阳的基木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木内容; 3、掌握五行的基木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木内容; 4、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木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目的要求】 1、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概念的形成; 3、掌握占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4、了解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妇产科学大纲

《妇产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妇产科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 学分与学时:理论课31学时,见习课24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妇产科学是一门关于妇女保健和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学科。包括产科(围生医学)、妇科、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等内容。主要研究妇女一生尤其在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生理和病理,胎儿和新生儿的生理和病理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学生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妇产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保证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以及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妇产科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围生保健、生理、病理产科和妇科知识,掌握其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熟悉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的意义和内容、各种妇产科常用的诊疗操作。在课堂讲授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讲授效果,加强基础理论,阐明妇产科基本知识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介绍祖国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努力做到中西医结合,适当介绍国内外本领域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并说明某些课题研究方向,使学生逐步熟悉社会-心理-生物的医学模式。通过见习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结合临床病例讨论,CAI、SP模型、幻灯、示教等方法达到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妇产科教学内容分三部分: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和生产实习。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目的要求】 一、熟悉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熟悉女性内生殖器的解剖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熟悉女性生殖器的血管分布;熟悉女性型骨盆的结构与特点。 二、了解淋巴与神经分布;了解骨盆底及会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1+1/2学时 【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女性外生殖器。 二、详细讲解女性内生殖器。 三、详细讲解女性生殖器官的血管(包括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一般介绍淋巴和神经分布。 四、详细讲解骨盆。 五、一般介绍骨盆底。 六、一般介绍邻近器官。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掌握卵巢的功能,掌握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掌握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二、熟悉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的分泌。 三、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了解月经周期的调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1+1/2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妇女一生中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二、重点讲解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三、详细讲解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以及它所分泌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妇产科护理学见习》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31042 大纲执笔人: 见习时数:18 大纲审稿人: 学分:3.5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护理学 一、大纲说明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统一教学和实习内容,根据护理学专业2006年教学计划,特编写了该教学大纲,供带教老师与同学参考。 二、见习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护理学科,临床实习(见习)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护理实习大纲是指导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实习(见习)过程中,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妇产科临床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使学习过程成为吸收、总结、提高的过程。为了保证实习(见习)教学质量,适应妇产科临床护理学的发展,体现护理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特修订此大纲。 本见习大纲是妇产科护理学的实践性环节,在实习过程中,要求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当介绍国外动向,将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与护理,在临床实习(见习)中,学生应结合课本知识,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并掌握妇产科疾病常用的临床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程为考试课,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见习课时为18学时。 三~六、见习的基本要求、内容、形式与方法、考核及成绩评定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一)基本要求: 认识:1.首次产前检查的内容;2.建立围产期医学的重要意义;3.孕期及胎儿保健孕期及胎儿保健 4.妊娠期常见症状及护理。 会操作:1.胎儿监护和指导;2.四步触诊法;3.听取胎心音及胎心率的正常范围;4.产科病史的询问 5.预产期计算方法(指月经周期28—30天); 6.测量宫高及腹围。 掌握:1.骨盆外测量及意义; (二)见习内容: 1、地点:围产期门诊;电教室 2、内容: (1)产前检查内容及病史特点。 (2)产前检查除一般检查外,更应注意: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理论部分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目标要求: 1、掌握:女性骨盆的形态与结构,并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2、了解: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功能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女性骨盆的形态与结构特点,一般介绍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2、一般介绍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功能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自学盆腔血管、淋巴及神经的分布。 4、自学女性骨盆底的解剖。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目标要求: 1、掌握: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和性激素的分泌。 2、掌握: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3、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4、了解: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一般介绍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2、详细讲解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过程,以及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3、重点讲解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及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 4、详细讲解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第四章妊娠生理 目标要求: 1、掌握:胎儿附属物的形成,掌握: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2、掌握: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3、了解: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输送与着床。 4、了解:胎儿的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1、一般讲授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输送与着床。 2、详细讲解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羊水及脐带)的形成,重点讲授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3、详细讲解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循环系统、血液及泌尿系统的生理变化特点。 4、一般介绍胎儿的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第五章妊娠诊断 目标要求: 1、掌握:早期、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 2、掌握: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妇产科学第8版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第8版教学大纲 前言 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生育调控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由产科学和妇科学组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妇婴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中条理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适当介绍国外新成就,指出某些课题的研究方向。此外,应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计划,本学科教学时数为85学时,课堂授课57学时,临床见习21学时,实验课7学时,此外另有6周毕业实习。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目的要求】 1. 掌握女性外、内生殖器的解剖,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 2. 熟悉盆腔血管,淋巴的分布。 3. 了解女性骨盆的形态与结构,熟悉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4. 了解女性骨盆底的解剖,熟悉会阴体结构,熟悉女性生殖器官的临近器官。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女性骨盆的各个组成部分、骨盆的分界、各平面及各平面径线。 2.详细盆腔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3.一般讲解骨盆底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模型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目的要求】 1. 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2. 掌握月经及月经周期的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3. 掌握卵巢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4. 熟悉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5. 熟悉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及前列腺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妇女一生中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2.详细讲解卵巢内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以及它所分泌的激 素。 3.重点讲解卵巢性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和所引起的周期性变化。4.重点讲解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神经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doc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doc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A教学大纲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为学习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阴阳五行学说,掌握和了解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主要病理表现,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 绪论 ,要求, 1、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2、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特点 ,内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医药的起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要求, 1、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2、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在中医中的应用。 ,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自学)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自学) 第二章藏象 ,要求, 1、掌握五脏六腑的功能 2、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 ,内容, 第一节藏象学说的概论 第二节五脏 一、心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 ,附,心包络 二、肝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三、脾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四、肺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五、肾 (一)主要生理功能(二)志、液、体、窍、华、时第三节六腑一、胆;二、胃;三、小肠;四、大肠;五、膀胱;六、三焦生理功能第四节奇恒之腑

妇产科学见习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31010、30120049大纲执笔人:胡建铭、黄沁实习时数:18学时大纲审稿人:沈宗姬 学分:2.5 开课学期:7、7、7、6、7 适用专业:儿科学、心理学、医学影像学、检验医学、法医学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儿科学、心理学、医学影像学、检验医学及法医学专业2006年教学计划制定。

目录 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二、卵巢功能测定及妇产科特殊检查 三、异位妊娠 四、正常分娩 五、产科查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六、妇产科病史及检查、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七、妇科查房、功血及子宫肌瘤 八、妇科肿瘤病案讨论 九、计划生育 附一 1.四步触诊法图示 2.分娩机转图示及难产手术图示 3.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分类、处理图示 附二围生期登记表 附三围生期保健 附四讨论病例 附五妇产科常用药物 附六妇产科常用数值表 附七妇产科骨盆测量 附八功能性出血病的临床类型和特征补充教材

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见习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次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理论课的见习,是打好妇产科学的最根本的基础,也是将来当 妇产科医师所要掌握的最基本要求,尽管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在解剖学已学,本次见习有必要强调,以加深印象,确保掌握女性内外生殖器各部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二)见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认识女性内外生殖器各部名称、正常形态、大小、位置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2.认识女性骨盆组成、骨盆平面及各平面的径线和临床价值。 3.认识女性盆底结构及产道组成。 4.初步认识盆腔血管、淋巴及神经的分布。 (三)见习内容: 1.小班授课方式,地点:妇科示教室。 2.时间安排:教师讲授2学时,学生亲自演示教具、提问答疑1 学时 3.内容:女性内外生殖器、女性骨盆组成、骨盆平面及各平面的径线、女性盆底结构及产道组成、女性盆底结构及产道组成。 (四)见习形式与方法 1.以挂图或放映录相片方式让学生观察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各部分的名称、部位、形态及相互间关系。 2.以教学模型给学生演示骨盆底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形态,特别是泌尿生殖膈及骨盆膈的构成及其与尿道、阴道、直肠的关系。 3.通过模型或录相片观察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内生殖器的名称、部位、形态、大小、位置、相互关系与膀胱、直肠、阑尾、输尿管的关系。 (五)见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以提问的方式对女性生殖器解剖进行考核,成绩评定等次为优、良、中、差。 (六)见习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妇产科学》,第六版,乐杰主编,2003,人民卫生出版社 2.《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鏗主编,2005,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中华妇产科学》,曹泽毅主编,2004,人民卫生出版社 4.《Williams Obstetrics》,21th,2001,Cunningham FG,Gant NF,leveno KJ,et al.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基础专题研究

《中医基础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Basis Research on Current Iss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S0123 开课时间:第二学期 总学时数:30 开课部门:基础医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生 考核方式:撰写论文 预修课程:中医学方法论 主讲教师:何裕民教授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何裕民主编.《中医学方法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资料: 童谣主编.《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参考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王新华主编.《中医基础理论高级教学参考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概念、术语等的确切表述:了解这些理论、知识、概念、术语等的大体源流、发展脉络,了解相关的现代研究进展,关注中医的更多理论热点及怎样和现代的研究结合。

第一章、世界文化的类型与中国文化的特点 1主要内容 一、文化的概述 二、文化的地理环境塑造论 三、世界的三大文化类型 四、中国的文化特点 五、农耕 2教学要求 了解世界及中国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粗线索 1主要内容 一、轴心时代的概念 二、粗线索 2教学要求 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线络 第三章世界医学发展纵横史 1主要内容 一、医学的滥觞 二、巫医:早期的医学形态 三、西方医学发展概况 2教学要求 熟悉各个时期东西方医学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东西方的天人观 1主要内容 一、浑浑沌沌的天人观(上古)巫术时期、天地未开、一个整体,星云假说 二、巫术与宗教的天地人三分观 三、在中国,天地人三才说 四、地中海的例外 五、中世纪 2教学要求 掌握东西方天人观的不同之处 第五章自然观 1主要内容 一、早期的众说纷纭 二、原子论、元气论比较 三、为什么会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观 2教学要求 掌握东西方形成不同自然观的原因 第六章心身观、形神观

06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五年制)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2学时) 一、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 1. 卵巢、子宫内膜、宫颈粘液及阴道粘膜的周期性变化。 2. 雌、孕、雄激素的生理功能。 3.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二)熟悉: 雌、孕、雄激素的代谢和周期性变化。 (三)了解: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二、重点内容 月经及月经期临床表现;卵巢周期性变化(卵泡发育及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卵泡闭锁);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甾体激素的作用机制;子宫内膜、阴道粘膜、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着重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三、讲授要点 1.卵巢的功能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3. 雌激素、孕激素的代谢及周期性变化。 4.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的生理功能。 5. 子宫内膜、宫颈粘液、阴道粘膜及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6,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HPOA)的相互关系。 四、自学内容和要点 (一)自学内容: 1.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2.性激素的生物合成。 3.雌、孕、雄激素的作用机制。 4. 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及前列腺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二)要点: 女性从新生儿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可分为新生儿期、幼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老年期。各期都有不同的生理特点。 五、参考书籍和文献 (一)妇产科内分泌学(上册),俞霭峰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11月第一版,第4章,女性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学与生物化学P6—17。 (二)实用妇产科学,王淑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2月第 一版,第3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学P25—39。 六、外文词汇 neonatal period, childhood, Puberty, secondary sexual, menareh, sexual maturity, Premenopause , menopause, Postmenopause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供本科90学时用) 教材主编:孙广仁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供中医药类专业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

编写说明 本教案根据现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为蓝本,结合我室教学特点,按90学时设计、编写而成。 本教案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学、美容学等专业本科学生授课时使用。 本教案中教学目的要求,按主次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教学内容除明确概念外,对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教学上的详略处理等均加以标示,并提出注意点,以突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章后面附有主要参考书目和复习思考题,以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 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2007年8月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9)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 (22) 第三章藏象 (34) " 第四章经络 (56) 第五章体质 (64) 第六章病因 (68) 第七章发病 (78) 第八章病机 (81) 第九章防治原则 (97) 《

绪论 【学时】6 【目的要求】 % 1.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3.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性,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时期:战国至秦汉。 2.基础:(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2)医药知识的大量积累。 3.方法:(1)古代医家先后采用直接观察法和整体观察法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以探求人体生命的奥秘及生命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2)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