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合力论中的_合力_概念新解_林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合力论中的“合力”概念新解
林 娅 王多吉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对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厘清合力概念的科学内涵。合力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包括主体合力、客体合力和主客体合力。群体合力是个体分力达到社会总合力的中介合力。正确理解合力概念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合力论;主体合力;客体合力;群体合力
[中图分类号] B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7)02-0014-04
一、恩格斯提出“历史合力论”的缘起
在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遭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歪曲和挑战。一方面是来自以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另一方面是来自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巴尔特歪曲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论点是:第一,他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技术经济史观”和“社会静力论”,把承认历史必然性同机械决定论、社会宿命论混为一谈。第二,极力论证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意识与存在的不可分割性,根本否认物质条件和思想领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第三,捏造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对立,认为马克思原先只承认纯粹生产、技术的决定作用,而恩格斯则到处扩展“经济结构”概念,超出了纯粹从技术生产方面来理解这一概念的界线。“青年派”的主要论点:第一,同巴尔特等人一样,“青年派”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歪曲为机械决定论和社会宿命论。在他们看来,唯物史观只承认经济关系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只不过是经济关系的“棋子”,历史必然性的“奴隶”。第二,“青年派”不是从具体历史事实出发去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不是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是把它当作现成的套语和标签硬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当作僵死的共识去裁剪历史。他们的这些错误,恰好被巴尔特等人利用,成为攻击历史唯物主义、否认其科学性的口实。
1890年9月,柏林大学数学系学生约·布洛赫(1871-1936)写信向恩格斯求教。信中说:“请允许再向您提出一个问题。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原理应当如何理解?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经济关系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或者经济关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其他一切关系的固定的基础——虽然这些关系本身然后也可以发生作用?……因此,我想请教您,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经济关系到处地、直接地、唯一地和完全不依靠于人地,像自然规律一样,不变地和不可避免地发生作用,或者说,其他的关系——当然,它们归根到底决定于经济关系——本身能够加速或阻止历史发展的进程,实际情况是这样吗?”[1](P284)这是当时德国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青年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信中对问题的表达方式来看,年轻的布洛赫本人在研究唯物史观方面确实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布洛赫信中所涉及的实质性问题在于:肯定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是否意味着否定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反之,如果承认个人创造历史的作用,则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是否能够成立?
对此,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给布洛赫的复信中回答道:“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
*本文系北京大学211工程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子课题阶段性成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而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即这样一些事物和事变,它们的内部联系是如此疏远或者是如此难于确定,以致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联系并不存在,忘掉这种联系)向前发展。否则把理论应用于任何历史时期,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2](P695-696)在恩格斯看来,第一,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这无疑是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出发点,是不可动摇的;但这只是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的,所以恩格斯对这四个字加了着重号。强调这一点,既把历史唯物主义同主张意志、动机决定历史进程的历史唯心主义区别了开来,又与那些把历史唯物主义曲解为“经济决定论”的庸俗化做法划清了界限,从而全面地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元论。第二,唯物史观肯定经济因素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但经济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在恩格斯看来,整个总体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状况,因而“经济状况是基础”,别的因素是在这一基础上发生作用;但是,就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说,在经济基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别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成为该具体历史事件的决定性因素。第三,恩格斯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基于“经济基础上的各因素相互作用论”。历史过程就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在这一切因素中,经济运动最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复杂性可以概括为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统一,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这是在归根到底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基础上的交互作用。经济运动归根到底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偶然的东西表现出来,呈现为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懂得这种交互作用,就等于抛弃了历史辩证法,就会把历史发展的研究简单化,从而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二、“合力”概念的多维解读
为了全面回答布洛赫所提出的问题,恩格斯在对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过程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历史决定论的基本观点作了完整的阐发以后,进而提出并阐发了作为“历史决定论”重要补充的“历史合力论”。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2](P697)对恩格斯关于“历史合力论”的集中表述,我们几乎耳熟能详。问题在于,究竟应当怎样理解恩格斯这些思想的科学含义?它在何种程度上完善了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它又是怎样阐释个人创造历史的作用和物质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在笔者看来,要想深入理解历史合力论的理论精髓,我们就必须对“合力”这一概念进行多维审视。比如,按照在历史进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我们可以将合力分为大合力与小合力;根据合力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可以分为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等。根据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原初语境,联系人类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我们可以对“合力”概念做如下分析。
1.广义合力与狭义合力
合力的原意何在?是指社会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还是单指不同人的意志相互冲突、交错影响而出现的合力?学者们对此认识不一。在笔者看来,恩格斯的合力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合力,是指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等交互作用形成的合力。所谓狭义的合力是指不同人的意志相互冲突、相互影响形成的精神动力要素的综合。
我们先来看恩格斯的论述。恩格斯指出:“我们自己创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