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3“康乾盛世”的开创者 康熙教案 人民版选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1.3“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教案
人民版选修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概述康熙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比较康熙时代的中国和西方,分析此后的中国之所以落后西方的原因,进而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康熙的主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比较、归纳和诠释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康熙的勤奋好学、文治武功中体会康熙积极进取的精神。
2、通过学习康熙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康熙时代的东西方历史情况的比较,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观来认识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
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进程中的主要功绩教学难点如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给予客观而辩证的历史评价。
一、“少年天子”
1、少年皇帝与太皇太后1661 年顺治帝去世,其第三、年仅8 岁的玄烨即位,年号康熙。
康熙是在他祖母博尔吉特氏的照护和教养下长大的。他的祖母能谋善断,富有才识。顺治帝生前没有确立太子,康熙是由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做主继承皇位的。康熙早期的重大军国决策,大都是经他祖母指点而制定的。
2、剪除权臣鏊拜的威胁(1)玄烨幼年即位,政务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鏊拜四位辅政大臣主持。四人之中,鏊拜虽居末位却大权独揽。索尼病故后,鏊拜更是目空一切,俨然以首席辅政大臣自居。
(2)康熙亲政后,依然想独揽朝政的鏊拜,严重地威胁了皇帝的权威。鏊拜不仅在朝廷中布满了同党,在八旗军中的势力也不容小觑。因此,康熙亲政以后,表面上对鏊拜优礼有加,先封他一等公,第二年又加官太师。与此同时,康熙召集一批年轻的侍卫练习摔跤,为除掉鏊拜悄悄做准备。康熙八年,一举剪除鏊拜集团。在这场重大斗争中,16 岁的康熙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和果断,足以令人称道,也预示着这位少年天子日后必将创造不俗的业绩。
二、平定三藩
1、何谓三藩三藩是指清朝开国时所封的三个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吴三桂原为明朝山海关总兵,后引清军入关,镇压李自农民军,被封为平西王。尚可喜和耿精忠也都是清军入关前降清的名将。吴三桂镇守云南、贵州、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镇守福建。他们拥有重兵,把持当地军政,不断扩充军力。其中,吴三桂所占地盘最大,兵力最众,势力最强。三藩势力日益膨胀,严重地影响了全国军政的统一和清王朝的安危。
2、平定三藩之乱康熙二年(1673)三月,尚可喜上疏,请求朝廷允许他归返辽东养老。康熙认为这是裁撤三藩的好机会,于是下诏应允其归老辽乐,并令该藩所属全部将士随尚可喜撤回辽东。
这一来,触动了吴三桂和耿精忠。他们为了试探朝廷意图,假意奏请撤藩。康熙决心撤藩。
吴三桂收到撤藩令后,便公开举起了叛旗。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无帅”,率兵进入湖南,并策动各地汉族将领倒戈叛清。于是,四
川、广西、福建等地将先后发动叛乱,湖北、浙江的一些将领也倒向吴三桂。不到半年时间,叛乱之势几乎遍及半个中国。
(2)获悉吴三桂反叛的消息后,康熙决意平叛。他先派八旗精锐部队开赴荆州,挡住吴实业界北时,同时分东西两路集中兵
力,组成战略预备队,随时保证前线用兵。南下清军与北上吴军在荆州开成隔江对峙之势。康熙又预先加强了南昌方面的防御力量,切断了吴三
桂和福建叛军耿精忠的会合之路,从而形成各个击破之势。此时,陕西提督、内蒙古察哈部首领也加入了叛军的行列,使西北局势迅速恶化。康熙果断起用智勇过人的图海担任指挥,用八旗家奴组成一支临时部队,先后平定察哈尔、陕西的叛乱,稳定了西北局势。
(3)康熙五年,吴三桂进攻广东、尚可喜之子叛附吴三桂,终成三藩之乱。清军在稳定了西北局势后,全力进兵福建,击败耿精忠,并以重兵迫使尚可喜归降,吴三桂陷于孤立状态。康熙七年(1678),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病死,其孙继位,继续与清军作战。康熙二年一月,清军攻入昆明,最终平定了叛乱。
(4)平定三藩的战争打了整整八年,它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清王朝的中内集权制度也随之加强。
三、统一台湾
1、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明、清易代之际,荷兰殖民者乘机侵入台湾,盘踞台湾40 年之久。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1 年率兵驱逐荷兰侵略者,光复台湾。郑成功病逝后,其子郑经嗣位,同清廷处于对峙状态。
2、统一台湾(1)康熙亲政以后,采取了攻抚兼施的方针,开始筹划统一台湾。为了准备军事攻取,他经过反复斟酌,选定了既熟悉军事又了解台湾情况的姚启圣和施琅。康熙二年(1681)正月,郑经去世,其幼子郑克爽即位。康熙认为时机已到,即派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着手进取台湾。
(2)施琅原为郑成功之父郑芝龙部下,降清后在福建沿海同台湾郑氏部队多次作战,后被康熙召往北京,当了13 年内大臣。康熙深知其才干过人,故委以政台重任。施琅到福建后,积极训练部队,运集物资,察候风势,做好进兵准备。为了统一事权,康熙只令姚启对负责粮饷物资等后勤供应。康熙二二年(1683)六月,施琅率水师从福建铜山出发,经过7 天战斗,攻下澎湖岛,促使郑克爽奉表投诚。
3、设置台湾府统一台湾后,康熙决定在台湾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于福建省,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使闽粤江浙沿海连成一片,以此来强固东南海上防务。从此,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四、抗击沙俄
1、沙俄对我国东北的侵略从16 世纪中叶开始,沙皇俄国不断向东方进行武力扩张,武装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黑龙江北岸的雅克萨和上游石勒喀河畔的尼布楚等地。
2、筹划自卫还击为了收复被占国土,康熙进行了周密筹划。他两次亲赴塞外,巡视江北,实地观察边防情况,做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