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考试作业.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学》社会调查报告

学院:树达学院

班级:行政管理

学号:200921030115

姓名:杨丽萍

2011年6月

《人口学》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两种方法考察当前树达学院在校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调查结果表明,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内心情感上是倾向于传统节日的,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浓浓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洋节”何以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流行,而传统节日反而愈见冷淡呢?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面临严峻考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文化大国,善于包容和接纳各种文化,如何做到在吸收外来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良好的保存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立性完整性和中国特色呢?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根源是什么?在现今更注重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的大众心态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又占怎样的一个地位?本文就从文化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传统节日走出尴尬的困境,在象征未来与希望的大学校园里展现它无与伦比的魅力。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节日意识

一.调查背景

2008年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项政策的颁布吸引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眼球。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WTO和申奥的成功,不仅中国的经济面临全球化,中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着全球化。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变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传统节日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许

多节日被炎黄子孙一代一代继承下来,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有些节日却在逐渐被新一代的年轻人遗忘,更有甚者我们年年过的中国传统节日,因为自身不够重视而被其他国家抢注。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及文化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希望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刻不容缓。

就此问题,我对我校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本次报告分别对以上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对如何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根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与节日密切相关的节气也被编成脍炙人口的节气歌流传下来。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体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

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露露女士的《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将中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统计归纳为20个,其中来自日月时令交会的,或与之有关系的有16个: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二月二日)、上巳节(三月三日)、清明节、天贶节(六月六日)、夏至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都与时气节奏大有关系;几个表面上与时气无关的,比如端午节、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祭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节,细查古制,也有时令的讲究。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此月多灾多难,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避五毒乃是过“端午”之初衷。腊八、祭灶以及除夕节,均是春节的“伴节”,自然也是与时气相关的。而其余四节正月初七的“人胜节”、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鬼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水官大帝诞辰)”则来源于传说、神话和宗教。中国传统节日之产生乃至传承发展的根源在于千年的农耕文明,具体的支撑又表现在三个方面,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中国农历历法为其刻画出具体的时令节点;中国人至为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三.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

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即便是“躲债七天”的杨白劳,也得“回家来”,并且虽然“钱少不能买”,也要“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过年对于中国人而言究竟有怎样的魔力,以至于躲债的杨白劳甘冒被抓的风险也一定要回家来?其实,杨白劳不但欠黄世仁的债,他同样还欠“年”一个“债”。前一个债务是有形的,可以量化,亦是能够暂且欠一欠、躲一躲的;后一个无形的债务则既不可量化,又不能拖欠和躲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