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小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悲剧比较

摘要:一直以来,悲剧就被喻为艺术的“最高阶段”,以其所蕴藏的深切的内涵和无尽的魅力成为艺术库的一枚瑰宝。不论是中国的悲剧还是西方的悲剧,其内容中总是包含正义势力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但在悲剧的主体,悲剧的冲突和悲剧的过程和结局上,中西方具有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悲剧西方悲剧差异比较

引论:自古以来,因为生产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从而铸就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人保守,注重内敛;西方人开放,注重表达,这些差异也造就了东西方在戏剧的编剧手法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反观,这些在戏剧中突出的不同性,也正是深入研究东西文化不同的突破口。

正文: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节——为纪念酒神狄奥尼索斯举行的宗教仪式,

其原名为“山羊之歌”是酒神赞美歌的序曲。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并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在中国,戏剧的发展是迟缓而漫长的,悲剧没有具体的起源,也有学者认为最早的一部悲剧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最富盛名的中国古典悲剧是《窦娥冤》,其作者关汉卿有着自己鲜明的写作特点,也是中国式悲剧特点的写照。

一、中西方悲剧主体的差异

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悲剧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的悲剧,另一种是以命运本身为主的悲剧。我认为莎士比亚悲剧属于第一种,而中国的古典悲剧则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这两种类型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对悲剧的主体的刻画不同。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悲剧由上层人物组成,而喜剧由下层人物组成。”这句话体现了西方戏剧的主体差异。西方悲剧中的主体通常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并且是多为男性,例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他是一名复仇的丹麦王子,但他所处的境遇却与之身份十分不符,作者就是利用这种强烈的身份和境遇的对比,来铸造震撼。

而中国的悲剧透露了一种人物的世俗性和民间性,正面主人公通常为正直善良的社会下层百姓,并且,以女性居多,例如《窦娥冤》里的窦端云。中国悲剧的主体所透露出来的性格特征只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中国悲剧不敢正视悲剧人物的自身缺陷,即使存在某种缺陷,也曲意修正美化。往往因为追求人物的完美,所以容易一概委过于外在的邪恶势力,缺少主体内部的碰撞,将全剧的重点放在正面势力和反面势力的斗争上。

二、中西方悲剧的主要冲突的差异

在西方悲剧中,冲突通常是指人本身与异己的力量的抗争。这种异己的力量可以是外部的邪恶势力,也可以是人本身存在的性格弱点或工作过失。例如:在《哈姆雷特》中的异己力量就是主人公自身存在的弱点——软弱和犹豫。西方悲

剧中的主体始终是想摆脱命运对其的束缚,走出命运的泥潭,获得真正控制自己命运的权利,他们不仅仅是带表着正义的一方,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诉求和欲望,更多时候,他们并不是彻头彻尾的毫无错误和缺点的英雄,悲剧的产生和推动正是因为这些主体的弱点和过错。所以,他们挣扎的越多,人性的丑陋暴露的越多,也就越来越偏离自己所选择的道途。但也正是这种主体内部的矛盾冲撞更加完善了戏剧人物的性格,使人物更加鲜活生动。

在中国的悲剧中,这种冲突通常是指善良正直的人与外部反面势力的抗争。这种抗争在某种程度上是决绝的、坚定的,但最终却又是徒劳的。小人物善良隐忍的抗争面对邪恶的外部势力犹如九牛一毛,而往往此时,会出现第三方势力,以帮助正面势力夺取正义。这些第三方势力通常是拥有更大的权利的人或者是神鬼出现等,总之,矛盾的冲撞是十分激烈的,但却缺乏对主体自身的反思。

三、中西方悲剧的过程和结局的对比

西方悲剧以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来引发人们的反思,例如:《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都走向了死亡。西方悲剧善于采用“一悲到底”的悲剧模式,从头至尾都带有明显的悲剧色彩。因为人物性格的饱满和剧情的跌宕,不再有固定的英雄模式,没有特定的好人和坏人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使观看戏剧的观众得到思想上的解放。

虽然是悲剧,但中国的悲剧更加强调一个大团圆的结局,通常是悲喜相间的反衬手法、鬼神形象的出现以及大团圆的结局模式三种手法的使用。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虽然两人为对方殉情,但最终却化为两只蝴蝶得以相守,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悲剧结局。相较于西方的悲剧结局,中国悲剧中的人物的正反面设定是从头至尾都不会改变的,好人一直都是好人,坏人一直都是坏人,好人和坏人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

结论:以悲为美是中西方美学的共识之一,中西方学者都肯定了悲剧能赋予人美感,但在表达“悲”的时候,中西方存在的差异不言而喻。中国人强调善恶分明,侧重于正义方与邪恶方的不懈斗争,并且出现一种异己的力量,使正义方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胜利。而西方则更注重对人性本身的探索,虽然同样有两方势力

的斗争,但悲剧主体存在的内部碰撞才是整个悲剧衍生的推动力。所以,我们始终要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懂得反思自我,以寻求更多的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中西方悲剧特点与分析》——邹红

《中西方美学的悲剧观差异及其原因浅析》——崔冠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