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设计单位:

作品地点: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北京市政府、国家科技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建设的《批复》,启动北京高科技“248”重大创新工程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现代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被喻为新世纪永远成长的“钻石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激烈竞争、势在必夺的战略制高点。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建设21世纪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发展知识经济的对外窗口,是国家级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基地。生命园将以我国863计划生物领域重大项目为主要依托,为在北京地区形成生物领域创新资源的战略整合,提供一个功能齐全的创业平台。

摘要:由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修建性规划在2000年国际开竞标中获第一名,2003年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第八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关于原总体规划

1生命细胞概念

设计一个创新网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与设计一个结构完善,生态功能健全,可持续的景观综合体是一致的。正如一个细胞,因其有完善的结构,使其具有卓越的适应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及自我繁殖功能一样,一个具有完善格局的景观综合体,具有健康的生态过程和有利于人类创新过程的特质。

基于生命细胞的概念和上述构思来源,本规划有以下四大特征:

(1)生态基质:一个可持续的湿地系统

这一湿地系统犹如生命细胞的细胞液和细胞基质,滋育着园区创

新功能体的生长和发育。湿地的水源有三个:一是汇聚园区地表径流;二

是汇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三是在必要情况下少量引灌上庄水库清水。

湿地系统分为两部分:

第一,外围生活污水处理湿地:这是一条与污水处理温室相结合的线性湿地走廊,环绕整个园区外围边界。来自各个功能体的污水。集中后,引入污水处理温室。后顺地势沿湿地走廊缓慢绕园一周,使之与湿地植物充分接触和降解,最后排入中部湿地。

第二,中部景观和休闲湿地将雨水和处理后的灰水汇集于中部,形成以景观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湿地系统,湿地走廊枝状延伸八周围的建筑群。这里生长着荷花、菖蒲、茨菇等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多种生物及鸟类,纵横的栈道穿越其间,成为独特的景观和休闲地。

这个湿地系统构成了一个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续的生态基质,成为高技术人员创新思维的源泉。

(2)功能体:高效的创新单元

功能建筑群如同细胞核及胞间体,有完善的结构,高效运作,富于创新能力。功能建筑群在总体分布上以园内环路为界,形成内圈和外圈。内圈建筑呈半岛状延伸入湿地,与中心湿地环境有充分的接触。它们是科技人员相对集中的研发场所以及各类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场所(酒吧、茶座等)。外圈则以外围绿地为环境,借助于东西两侧的公路复道,可向外直接开口,方便货物出入同时避免对内部研发环境的干扰,因而布局货流集中,科技人员相对较少的实验配套设施、动物饲养场地,植物温室,以及大型集中实验室。

(3)流通网络

犹如细胞的信息及物质联系的通道,生命科学园的物质流通网络主要包括:车流交通,环路加尽端路,人流:车流完全分开的便捷系统;货流:借助东西外围复道,直接进入实验配套建筑;水流:生命环境的载体,分为两部分:一是污水流,实行管道分流排污,将含有害物的污水单独排放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八城市下水道。而将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温室——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再利用作为湿地水源。二是地表径流通过地形改造,取中部之土,堆于四周,汇雨水于低洼之处,形成中部湿地。

(4)边界

内与外的界定,犹如细胞膜,它是园区各功能区之间及其与外界联系与隔离的介面包括园区外围边界地形、密林、及湿地走廊,形成一条视觉上和实际上的隔离边界是生命科学园区的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形成个相对隔离的技术学者圈;功能体间的边界:半岛本身的结构及尽端东路的交通模式,结合地形和绿地,使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而通过步行道和非正式交流场所将它们联为一体;内环路两侧边界:通过降低路面和地形改造形成两道绿色屏障,使车行于绿色谷地之中而不骚扰两侧的办公区。

中央水体景观规划设计

中央水体景观是生命园科学园区比较完整,也是较大程度上反映原设计的一个部分。

1.场地状况分析

现状用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西半壁店村,主要用地为农田,另有少量村庄。从现状场地的属性来看,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到中央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

一是气候条: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降水量550-600mm且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很大,主要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局部低洼地区容易积水。空气干燥,年蒸发量也比较大。

二是地形地貌:该场地位于北京平原区上,西北部沙河,清河,温榆河的冲洪积平原上。地形坡度很小,没有明显的起伏但存在数条1~2m深的水沟。

三是水文地质:场地以山前冲洪积物沉淀为主,沉淀物主要为颗粒较细的粘性土层和颗粒相对较粗的粉土层,砂卵石地层的交互沉积,在勘测深度30m范围内主要存在3个含水层,即上层滞水层,第一承压含水层和第二承压含水层。

2.主要设计思想

根据总体规划的生命细胞概念和总体景观规划提出了双螺旋的概念中央水体是主体双螺旋结构的区域。强调水生态环境的营造。配置水生——沼生——湿生——旱生的植物群落景观。便捷的步行道网络穿越其中,使人能够充分利用水际景观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充分配

对和交流,从而使科技人员具有最佳的创新意境。在这个大的原则的指导下,中央水体景观规划设计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设计。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体系,是动态的平衡系统,有其自身的演替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为无法设计和模拟的。但是充分考虑场地的生态特征,遵循场地自然的生态过程,并运用合理的生态技术就可以使设计的水体成为一个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续的生态基质。设计过程中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依照场地的自然立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原则,另一个是分步实施,随时调整的原则。植物的选种以乡土种为主,只做适当的人工的,可持续的生态基质。设计过程中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依照场地的自然立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原则,另一个是分步实施,随时调整的原则。植物的选种以乡土种为主,只做适当的人工干预,以丰富景观色彩,增强季节变化。突出景观特点。水质净化机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水体设计的各种生态技术手段,达到有效吸收、沉淀,降解污染物和营养盐份的目的。以促进水的循环利用。

二是景观美学和人本思想:力图突破传统的园林美学观念,强调景观功能,为人的日常生活而设计,满足人们室外活动和交流对空间和室外家具的要求。并仔细推敲尺度,比例和材料。

总体景观布局有以下特征:一是延续总体规划中的由园区东南角步行广场直插中央水体的做法,并使其成为一个主要的景观轴线:二是借鉴北京城市中央的北海一中海一南海布局形式,中央水体的景观设计将整个大水体用步行桥分成三个部分,便捷的步行道网络穿越其间,使人能充分享用水际景观三是整个水体由南向北逐步由规整向自然过渡,南水体采用倒三角形式南侧和东北侧按8m模数布置水际种植池,从入口广场出发的斜向轴线在穿越这些种植池时形成很多锐角。中间水体为过渡区域,北水体则以自然为主,水体周围布置较宽的浅水区种植各种水体植物。木质栈桥穿越其间再点缀以木建筑。总体风格以简洁大方为主。

3.水源

中央水体水源水质要求为“景观娱乐用水C类水质标准,主要水源以园区东南角的持续的工程排水备用的中水系统和地表径流。园区东南角抽水泵站,水质为洁净地下水且水量充足,可满足补水要求,从水体东南侧注入水体。另在湖面北端做两处中水预留,以备条件成熟时利用中水补充水源。地表径流则通过地形高程变化和水体周围的生态绿地进入水体中。水体周围的绿地浇灌则直接从水体中抽取,经离心泵提升后再流经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