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皮肤病与全身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病与全身病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器官,约占体重的5%,总面积约为1.5-2.0㎡,紧密地联系着机体的内部与外界,敏锐地反映这两方面的情况。人体是一个整体,许多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各种皮肤症状,有些疾病则可同时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故许多皮肤病并不是由于皮肤本身的局部原因,而是与皮肤有密切联系的内脏器官病理变化的结果,是全身病的外在表现、组成部分或首发症状。皮征作为机体的一面镜子,有些对全身病有诊断价值或可提供诊断的线索。在临床上,皮肤科与临床各科特别是内科、传染病科、儿科等关系密切,因此,皮肤科医师必须有整体概念和系统知识,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以下谈谈一些全身疾病的皮肤表现或一些皮肤表现的全身意义。

1 具有皮征的传染病、寄生虫病

1.1 病毒性疾病

1.1.1 麻疹:小儿多见,潜伏期9-12天,以发热、卡他症状,第2-3天颊粘膜出现Koplik斑开始,第4天耳后、颈部发疹,逐日向面、胸、躯干及四肢扩散,为暗红色斑丘疹,可持续5-7天,少数为出血性,黏膜有瘀点,有时四肢有水疱,愈后留下短暂的色素斑。可合并“麻疹肺炎”。

1.1.2 风疹:见于婴幼儿,主要发生于冬、春季。全身症状轻,皮疹为蔷薇色圆形斑丘疹,较小,低热当天在面、后颈开始迅速增多广布全身,但不见于掌跖,有枕下、耳后淋巴结肿大,皮疹经2-4天消退,无鳞屑。

1.1.3 水痘:潜伏期2-3周,突然发病,有发热等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面、躯干和腋部,四肢少见,初起为斑疹逐渐成周围带有红晕的小水疱,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发生,故其特点为在同一皮损区域内斑丘疹、水疱结痂等同时存在,如无合并症预后良好。但新生儿水痘、出血型、坏疽型水痘预后较差,应与丘疹性荨麻疹相鉴别。

1.1.4 小RNA病毒感染:其中肠道病毒的Coxsackie病毒、ECHO病毒在2-3岁的婴幼儿常可引起多形性的皮疹如麻疹、猩红热样皮疹、疱疹、荨麻疹、瘀点和紫癜样损害,一般全身症状并不重。在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也可见类似皮损。这些病毒疹的特点为:⑴多在发热1-2天后起疹,常有细小黏膜疹;⑵向心性分布(手足口病例外)从面颈到躯干,如为四肢皮损,以伸侧较密;⑶多为不融合的淡红色斑或水肿性斑块,中心常有小水疱;⑷常有淋巴结肿大和上感症状;⑸病程一周,症状轻微,退后不留痕迹。

1.1.5 急性病毒性肝炎:约5%在先驱期可发生皮疹,往往在黄疸或其他症状之前数天至6周出现,以荨麻疹居多(淡黄色风团),其他有斑点状红斑、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紫癜、多形红斑、血管性水肿等。

1.1.6 流行性出血热(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由汉坦病毒经鼠类传播,病毒损害血管内皮,有高热、三痛(头、眶、腰),三红(面、颈、上胸),皮肤(依次出现于腋下、胸前、背部、颈部、上肢)和粘膜(口腔、眼)瘀点、瘀斑。

1.1.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形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200阳性为特征。是EB病毒感染所致,1/3有皮疹,包括眼睑水肿、斑疹、斑丘疹、风团、紫癜、粘膜瘀点等。

1.1.8 登革热: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骨痛、结膜充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病第3-5天时,躯干四肢出现麻疹样、猩红热样或紫癜样皮疹。

1.1.9 艾滋病:皮肤表现多样,主要有卡波西肉瘤、口腔毛状粘膜白斑、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脂溢性皮炎、干皮症、Reiter综合征、银屑病、获得性鱼鳞病、毛发异常(斑秃、休止期脱发、白发)及合并感染(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尖锐湿疣、口腔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分枝杆菌感染、挪威疥等)。

1.1.10 口蹄病:有发热、头痛、口腔充血等,2-3天后,口腔、舌唇及掌跖指间皮肤出现水疱、脓疱,破溃后结痂,脱痂后不留疤痕,通常一周内痊愈。

1.1.11 川崎病:本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有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眼粘膜和口腔粘膜充血、

草莓舌、肢端红斑、硬肿、脱屑、全身皮肤红斑、斑丘疹。

1.2 细菌感染

1.2.1 猩红热:为A组馊苎 粤辞蚓 腥舅 拢 梅⒂ 3-9岁儿童,潜伏期2-7天。有高热、咽炎、杨梅舌,皮疹为弥漫性猩红色小点,压之褪色,口周苍白,皱褶部有帕氏线,出疹期5-7天,消退期有脱屑。

1.2.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起病急,有高热、畏寒,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烦躁、惊厥昏迷、中毒面容、颈强直和角弓反张等。在早期可出现皮肤瘀点或瘀斑,直径多在2 mm以上,病后3-5天可起单纯疱疹。在华-弗氏综合征时,可出现坏疽型紫癜(暴发型紫癜)。

1.2.3 伤寒:起病慢,体温梯形上升、稽留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白细胞下降、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在病后一周胸腹部可出现少许玫瑰疹。用氨苄青霉素治疗后药疹增多。

1.2.4 败血症:有畏寒、高热、中毒性休克,白细胞升高,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及其他内脏迁徙症状。皮肤可出现瘀点和急性荨麻疹。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部分病人有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铜绿假单孢菌败血症,该菌可产生蛋白水解酶使皮肤发生出血坏死性病变,先起水疱,以后成中心发黑的坏死性溃疡,少数可呈大疱,皮疹部可查出该菌。

1.2.5 炭疽:分为皮肤、肺和肠炭疽三型,全身症状显著,有高热、虚脱、易并发出血性纵隔炎和播散性出血性脑膜炎。在发病初期,在手臂、面和颈等部出现红色丘疹、很快变成水疱、坏死与结成黑色焦痂样,局部淋巴结肿大。

1.2.6 布氏杆菌病:有高热(波状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伴发皮疹者占5%-10%,在发病后2-3周出现红褐色斑疹、小丘疹,有时可融合成片,有剧痒,轻型病人可有一过性红斑,可为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皮疹,少数可出现结节红斑、瘀斑等。

1.2.7 类丹毒: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其皮疹为境界清楚的紫罗兰色水肿性红斑。在全身型皮肤广泛,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在败血症型全身反应严重,有广泛性红斑和紫癜,可伴发心肾等多种内脏损害。

1.2.8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由Ⅰ组噬菌体(尤其是29型)起反应的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以高热、低血压、累及胃肠道、肌肉、肾、肝、血液系统(血小板<10万/mm 3)等3个以上的器官为特征。皮疹表现为非瘙痒性猩红热样红斑,1-2周后脱屑,并伴眼、口、阴道等黏膜炎。

1.2.9 猫抓病:已确定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汉氏巴尔通体)在猫抓部位出现结痂性丘疹和结节,少数皮肤有丘斑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和紫癜。

1.2.10 鼠疫:鼠蚤叮咬处出现鼠疫痈(丘疹→水疱→脓疱→坏死性溃疡→蜂窝织炎),邻近化脓性淋巴结炎和败血症。

1.3 立克次氏体感染

1.3.1 斑疹伤寒:突发高热、头痛、结膜充血、肌痛、呕吐、肝脾肿大,重者有谵妄、烦躁、脑膜炎刺激征。在4-7天出现红色斑疹,先见于肩背部,24小时内迅速蔓延到颈、背、腹和四肢,面部往往无皮疹,开始为直径2-5 mm散布的红斑,以后变成暗红色或出血性斑疹,微隆起,病程约2周,出现后1-2日到1-2周消退。

1.3.2 恙虫病:病原体为东方立克次体。突然寒战高热、四肢酸痛、头痛、严重者有谵妄、昏迷。恙虫幼虫叮咬处可有血痂,单个、卵圆形、直径为0.5-1cm,周边突起潮红,表面有黑色痂皮,脱落后成溃疡(外阴、肛周、腋窝处多见)。全身浅淋巴结肿大,病后4-6天出现暗红色斑丘疹,重者呈出血性,以躯干四肢为主,肝脾可肿大,并可出现结膜充血,血压偏低,相对缓脉、表情淡漠。

1.4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是介于病毒与细菌间的一种微生物。支原体肺炎是多形红斑的原因之一。

1.5 寄生虫病

1.5.1 黑热病:为利什曼原虫引起,皮肤可出现东方疖—皮肤肿胀,出现斑疹、丘疹、结节、溃疡、硬结。有发热、贫血、乏力、肝脾淋巴结肿大、心悸、鼻衄,体检是全血减少。

1.5.2 血吸虫病:血吸虫幼虫尾蚴钻入病人皮肤引起尾幼皮炎。尾蚴钻入后,几分钟内出现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