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成为自主阅读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幼儿成为自主阅读者

田林六幼陈慧

阅读是孩子了解社会和自然界的主要方式,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能够独立思考。唯有成为自主阅读者,才算真正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才会对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具有持续的兴趣和热情,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广度和心灵高度的培养。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中,不乏科学性、创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还存在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教学束缚在教师规定的范围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不会自主地阅读。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让幼儿收获“阅读”的成功。为此,我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中不断改变理念,从“悦”字入手,提高幼儿的“悦”读兴趣,通过对各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环境等创设,增强幼儿阅读的自信,为孩子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建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快乐的阅读。

在阅读活动中,有了宽松的心理环境,孩子才想说、愿说,从而才能感受到说的快乐。因此,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理解接纳、支持与鼓励的。

1、平等交谈,接受孩子的言语方式

完整语言观指出,完整语言应指语言的所有类型,包括普通话、行话、方言等。因此,教师应主张并支持孩子各种语言的发展。当小草枯黄了,孩子说“小草死了”时;当说起“小动物真好玩”,有的孩子说“小动物老‘好别相’”时,教师都应认真倾听,认可他们的见解。因为,孩子正尝试着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他们能使用语言交流、表达及解决问题比正确地使用语句或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等待,满足不同孩子的阅读需要

在阅读活动中耐心倾听幼儿的说话,耐心等待他们把话说完,耐心关注进步慢的孩子的成长等等,都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热忱。在活动中,常有几个发展较好的孩子争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其他人就人云亦云。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而且使孩子言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两极分化更为明显。在实践中,针对孩子的表述,我采用“缓一缓”的方法,常表示“是这样吗?”“他说得有道理吗?”等,让活动可以继续下去,并促使其他孩子都去思考、表达,进一步观察。

3、合理竞争,减轻孩子阅读发展的压力

针对孩子不同的差异,教师应提倡合理竞争。如,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孩子,采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其竞争的水平;对于阅读水平中等的孩子,就采用“开火车”、“接龙”等游戏活动来促进其竞争的能力;对于滞后的孩子则采用“自我竞争”的方法,通过教师的体态语如树大拇指、抚摸、微笑和贴画五角星等奖励,使孩子对自己做出评价,促进其进步。

二、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让孩子有序的阅读

观察能力是发展孩子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幼儿阅读的基础。幼儿尚未到达凭借书面文字阅读阶段,他们所面对的是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最具吸引力的是有故事情节的图书,而色彩鲜艳、有趣的画面能最快闯入其视野,使之产生持久兴趣。因此,选择内容时多选用一些有情节,利于发展孩子思维的图片;在活动过程中可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运用描述性问题对画面做出初步、基本的分解。然后,运用推想性问题,如“在说什么?”、“在想什

么?”等,对画面外在内容的分析和判断进行推想。与此同时,还可结合“为什么?”、“是什么原因?”等分析性问题使讲述由表及里,由里到外地深入开展。还可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看、演相结合等方法,使孩子能主动去看、去想、去说;使孩子参与机会多、讲述顾虑少;使孩子能按自己想法进行表演,进一步理解图片内涵,从而孩子的讲述就有头有尾,有情节有过程,逐渐做到了言之有序。

三、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让孩子有趣的阅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阅读实践中,教师可着重从两方面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使之丰富、独特,使孩子说的有趣,说了还想说。1、丰富孩子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

教师除了利用文学作品、实物、图片等来引导孩子观察、积累较丰富的表象外,还应注意在平时散步、远足、参观等活动中来引导丰富孩子的知识,如从城市的发展变化,了解建筑、交通等设施:从农村的田野风光,了解花卉树木的生长特性等。认识的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丰富阅读的内容。

2、陶冶孩子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阅读活动必须创设一定有意义的活动情境,才能引发孩子的情意冲动,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活动与思维的“内驱力”,才能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想象与创造。如教学《萝卜回来了》时,可运用投影图像和配乐故事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故事内容,从而创设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情境,使孩子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受到了好朋友相亲相爱的情感感染,进而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还有谁会在雪地里找东西?会找到什么?萝卜还会送给谁?”

四、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让幼儿有新意的阅读

在阅读实践中,要进行创新思维的活动,教师应直观形象地让幼儿愿意去理解、学习,还要重视启发孩子对画面的联想、对比、归纳、推理,使孩子掌握阅读应有的技能。

1、设置开放性问题,引起思索

针对孩子好奇的特点,对其未知事物进行开放性的质疑,以此来点燃其投入活动的兴趣及求知欲。教师可在活动前精心设计导入语,在活动中适当点拨来巧设悬念,以引发思索。如阅读《泡泡找来的朋友》时,教师可一开始就让孩子思考“泡泡”和“朋友”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为什么?这样将引发孩子的积极思维,使孩子们的思维就呈辐射状,沿着不同的方向思索开了。

2、探索一题多解,开阔思路

孩子的想象思维正处于发生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定势少,有利于形成创新思维。教师可引导孩子一题多解,开拓孩子的思路,对于同一事件的结果,教师可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按不同的线索去揣摩起发生的过程;对于若干幅相同的图片,可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排列构成不同的语言表达内容等。

3、引导迁移想象,积极评价

教师要创设将活动内容中的经验与孩子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的机会,以扩展孩子的思维。如阅读活动《香香的黄色》中,教师可引导孩子去观察、寻找周围的黄色的水果和事物,再让孩子去寻找周围其它颜色的事物,再让孩子迁移作品经验“亲亲绿色”、“纯净的白色”等。这样,不仅加深了孩子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还为扩展想象和语言表达打下了基础。由于缺乏经验,孩子的创造性表现常与错误、缺陷、出人意料等相联系,教师应以赞赏的态度,积极的评价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变错误的为正确的,孩子才能合理迁移、大胆想象,焕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

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时捕捉教育契机,重视幼儿的创造火花,营造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鼓励幼儿敢想、敢说、敢做,成为幼儿阅读活动的有力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