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看电影《推手》的中美跨文化交际冲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李安执导的电影《推手》是跨文化交际典型范例,体现了中美跨文化交际的种种冲突,这些冲突可以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分析和解释。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看,其中的价值观冲突主要可分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五类。

关键词:《推手》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李安执导的电影《推手》是跨文化交际典型范例。故事发生在美国,计算机博士朱晓生在美国娶妻生子,为尽孝道把父亲接到美国生活。洋儿媳玛莎是自由作家,觉得公公的到来侵入了她的私人空间,干扰她写作。以父亲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和以洋媳妇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引发了系列冲突,体现了中美价值观的不同。我们从跨文化交际角度,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标准探讨电影反映的中美价值观差异。

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是荷兰文化协作研究所所长吉尔特?霍夫斯泰德于20世纪60年代末对ibm跨国公司的40多个国家分公司员工进行文化价值观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文化维度理论从提出到拓展完善,总结了研究和对比分析国家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体主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松散联系的社会:人们只照顾自己及其核心家庭”[1]80。集体主义是指“人们从出生起就融入到强大紧密的群体当中,这个群体为人们提供终身的保护以换取人们对于该集体的绝对忠诚”[1]81。这一维度用个人主义指数衡量,指数数值越大,社会个人主义倾向越明显;反之,社会集体主义倾向越明显。

2.权利距离

霍夫斯泰德将权利距离定义为“在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中,弱势成员对于权利分配不平等的期待和接纳程度”[1]49。任何社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但不同社会的弱势群体对权力不平等的分配状态接受的程度不同。对不平等状态接受程度高的国家为高权利距离国家,这样的国家,下级直接与上级商讨问题的可能性很小;反之是低权利距离国家,这样的国家,下级容易与上级商讨问题甚至反驳上级的观点。

3.不确定性规避

霍夫斯泰德将其定义为“某种文化中的成员面在某种不确定的或未知的情况时感到威胁的程度。此外,这种感觉经常通过紧张感和对可预测性的需求表现出来”[1]177。具体表现就是文化中的成员对成文和不成文规定的需求,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比低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更重视和依赖成文规定。据调查结果,中国和美国的指数都较低,中国大陆指数为30,美国指数为46。中国是低不确定规避国家,美国是高不确定规避国家。

4.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

这组术语是指“由社会和文化决定的性别角色”[1]123。阳刚气质社会中,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差别明显,男人表现得自信坚强,具有竞争力;女人则谦逊温柔,关注生活质量。相反,阴柔气质社会中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互相重叠。这一维度用阳刚气质指数衡量,阳刚气质指数数值越大,该社会阳刚气质越明显;反之,该社会阴柔气质突出。结果显示,中国社会阳刚气质指数为66,美国社会为62,都是阳刚气质突出的社会,相对而言,中国文化更加具有阳刚气质。

5.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

长期导向文化的社会更倾向于社会稳定和长期利益的获得;短期导向文化社会则更倾向于当下需求的满足。中国在调查的3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美国排名第31,中国是长期导向国家,美国是短期导向国家。

三、霍氏理论与电影《推手》

接下来,我们结合霍夫斯泰德五个文化价值维度理论,分析电影《推手》的中美跨文化交际冲突。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据霍夫斯泰德的调查结果,中国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美国文化是个人主义文化。朱晓生将父亲接到美国,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凸显了朱晓生重视大家庭关系的集体主义文化特征。在美国,个人主义意味着追求对个人自由,尤其注重隐私,人们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玛莎不希望公公和他们一起住,但朱晓生不理解妻子对父亲到来的过度反应和排斥。

“自然环境是文化特质的历史缘由”[2]30,从自然环境差异出发,我们能逐渐理清中美两国个人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区别。中国文明是大河文明,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明,这样的经济形态下,人们安土重迁,团结协作从事生产并以集体力量抵御自然灾害,自然而然形成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社会文化形态。“在血缘关系至上的宗族集团中,道德是建立宗族内部秩序的主要工具,其中‘孝道’更是维系家庭中长幼尊卑名分和体现个人对家庭人身隶属关系的基本原则”[3]53。《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夫孝,始于是亲,中于侍君,终于立身。”[4]6这正是儿子朱晓生在美国取得事业成绩以后将父亲接来颐养天年的思想缘由。相反,美国文化属西方文明,西方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海洋文明中孕育成长的工商业文明奉行独立自由平等的处事准则。西方不是没有“孝”,但这种“孝”以个人本位为基础。《圣经》是西方社会的道德规范,也要求信徒孝敬父母,这种尊敬“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平等”,“他们虽然也敬父母,但父母的位置在神之下”[5]291。不同于传统中国三世同堂的联合家庭模式,最早的北美殖民者从欧洲大陆移民到北美大陆,“由于移民家庭的不稳定性,……三代同堂从移民时期一开始就很少存在”[6]36。美国文化中,孩子长大成人后不管结婚与否,都会搬离父母家分开居住。关于赡养老人,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大多老人也不想依赖孩子的赡养,这正是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反映。受集体主义思想影响的朱晓生将父亲接到美国的家中居住,必然遭到信奉个人主义的妻子的反对,夫妻间冲突无可避免。

2.权利距离

影片中,儿媳妇玛莎和公公老朱的冲突最明显。老朱看电视会把声音开很大,使儿媳妇无法专心写作,儿媳妇便把耳机给老朱,示意他安静一点儿。两人单独在家吃饭,玛莎没等老朱上桌就自己吃起来。全家人一起吃饭时,老朱夹肉给她,希望她补补身体,她却不领情说“no”,夹给孙子,她也拦着说这不适合孩子吃。老朱和儿子说话,玛莎在旁争夺话语权。在老朱看来,玛莎不懂孝敬父母,不会关心长辈。

不仅是生活相处方面,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老朱和儿子儿媳的分歧也很大。如杰米在吃饭,突然想看电视,玛莎说喝完牛奶才能看。老朱则“批评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宽容,缺乏家长的权威”[7]108。老朱教杰米家乡的颠倒话娃娃调时,念到“出门看到人咬狗”,孙子立刻反驳,应该是“狗咬人”,但老朱硬是纠正孙子念“人咬狗”。相反,西方家庭教育目标是“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大人只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8]173,影片中,杰米给玛莎讲自己编的故事,玛莎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尊重孩子的创意,由衷夸奖儿子。

传统中国重视宗法人伦和等级秩序,讲究礼法和“三纲五常”,其中的“父为子纲”足以体现中国是典型的父权社会国家。因此父亲会因为洋儿媳不礼貌的行为生气。也是在这种家长权威思想影响下,老朱不认同儿子儿媳对孙子“客气”的教育方式,他教育孙子时,按照“中国家长喜欢包办一切,总是强制性地要求孩子顺从长辈的意愿和看法”[9]247的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