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链霉菌发酵液中提取红霉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其他
(1)萃取时pH一般在>10,反萃取时pH一般在<5,容易引起红霉素 的降解,尤其易发生酸性降解; (2)发酵液碱化过程中,局部的过酸过碱降解红霉素; (3)板框过滤各板框间差异性大,过滤工艺稳定性差,导致产品质 量和收率波动较大。
2、红霉素的作用及应用范围:
• 红霉素是广谱抗生素,对格兰阳性菌作用强,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道感 染、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及胃肠道感染等。用于治 疗腹泻、菌痢、胆结石、胆囊炎、绿脓杆菌继发感染、支气管炎、哮喘 和脓毒性心内膜炎皆有效。红霉素还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用于辅助 治疗肺癌和节段性回肠炎。亦可用于预防风湿季节性发作。红霉素得多 副作用小。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适用于青霉素过敏 者。 • 其作用机理是:核糖体是细胞中蛋白合成场所,无论原核或真核细胞内 核糖体的含量都与细胞蛋白合成活性直接相关。一旦核糖体功能受到破 坏,细胞会由于不能合成蛋白而死亡。红霉素在细胞中的作用对象就是 核糖体,其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抑制50S核糖体大亚基的形成,另一 个是抑制核糖体的翻译作用。 •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红霉素商品有:红霉素软膏、罗红霉素、红霉素眼 膏、红霉素肠溶胶囊、红霉素肠溶片、红霉素片、罗红霉素片、红霉素 分散片等等。
• (5)通氨
• 红霉素适宜后期通氨对提高发酵单位和成品质量均有好处,氨 水加入方式以滴加最好。
(6)发酵液浓度的控制
• 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红霉素c含量与发酵液浓度呈负相关的关系。因此, 适当提高发酵液浓度能减少红霉素c组分的比例,从而保证成品质量。 • 发酵液熟度与搅拌功效、氮源补人量及培养温度有关。通过减慢搅拌转 速、改变搅拌叶型式、降低罐温、增加有机氮源补量,滴加氨水等能提 高发酵液的教度。但熟度过高会影响溶解氧的浓度,单位明显下降,所 以必须因地制宜进行发酵工艺控制。
(4)中间补料
• 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控制在1.2%一1.6%范围内,每隔6h加入 葡萄糖,直至故罐前12—18h停止加糖。有机氮源一般每B4r 3— 4次。根据发酵液浓度的大小决定补入量的多少,若浓度低可增 加补料量;反之,则减少补料量,甚至适量补水,故罐前24h停 止补料。前体一般在24h,当发酵液变浓,pH高于6.5时开始补 入,每隔24hAR一次,全程共加4至5次,总量为o.7%一o.8%。
2、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成分由黄豆饼粉、玉米浆、淀粉、 制钩糖、碳酸钙、硫酸铵、磷酸一氢钾等组 成。 • (1)氮源 • (2)碳源 • (3)前体
(1)氮源
以黄豆饼粉为主,其次是玉米浆和硫酸铵 中间补料有花生饼粉、蛋白陈、酵母粉及氨水。 分析:1、黄豆饼粉因消毒时泡沫较多,故一、二级种子罐及 后期补料用部分花生饼粉代替,玉米桨质量对红霉素生物合 成也有影响。 2、有的工厂以玉米胚芽粉代替,因玉米胚芽粉的合磷 量低于玉米浆,因此配方中无机磷用量相应增加。 3、采用丰富培养基往往能提高发酵单位,但培养基丰 富了,固形物增加使溶解氧随之下降,限制了抗生家产量的 近—步提高。采用基础原料液体化,即用蛋白酶水解各种饼 粉,取滤液(酶解液)代替固体饼粉进行发酵,加上酶解液进 行中间补料就使摇瓶发酥单位大幅度提高。
1.3、红霉素的生产一般原理及步骤简介
产生菌培养
生物合成 发酵
精制
红霉素的提取
发酵液预处理和过滤
目录
2
二、红霉素的生产流程
2.1、一般流程 2.2、发酵工艺要点 2 二、红霉素的生产流程 2.3、发酵液的成分和提取难度分析
2.1红霉素生产的一般流程
孢子培养 孢子培养
沙土孢子
母斜面孢子
37℃,7~10天
发酵液
0.05%甲醛,3%~5%ZnSO4,NaOH 调pH7.8~8.2
滤洗液
[提取、离心分离]
用BA做二级顺流萃取,一级 pH10~10.2,二级Ph10.4~10.6
一次萃取液
[乳酸盐沉淀]
缓慢加入用BA稀释至20%~30% 的乳酸pH6.0加完后继续搅拌0.5h
乳酸盐湿晶体
[提取、离心分离]
红霉素分子结构中有一个二甲基氨基官能团,是一个弱碱, pKa=8.6,在酸性条件下与某些酸会形成盐,如红霉素乳酸盐。 在一次或二次有机溶剂萃取液中或者在一次或二次反萃液中 使红霉素转成盐的形式沉沉下来,包括草酸盐、乳酸盐和硫氰酸 盐,以硫氰酸盐和乳酸盐最为广泛。
红霉素乳酸盐沉淀的工艺流程:
[预处理、过滤]
(2)温度
• 采用全程31℃培养,红色链霉菌对温度较敏感,若前期33℃培养,则菌丝 生长繁殖速度加快,40h新度即达最高峰,但衰老自溶亦快,发酵液容易 下降。31℃培养菌丝生长虽比33℃馒,48h新度方达最高峰,但衰老较馒, 使新度下降速度减缓,转稀时间推迟。
• (3)pH
• 整个发酵过程维持在6.6—7.2,菌丝生长良好,不自治,发酵单位稳定。如 在接种后24h内pH过低或偏高,则菌丝生长较馒,生物合成水平的差别也 很显著,特别在发酵前期,当pH为5.7—6.3时发酵终厂的单位仅为对照的 一半。当PH为5.3时已经生成的红霉素全部失效,菌丝自溶。当PH为6.3时 红霉素部分失效,pH在6.7—6.9有利于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醋酸缓冲液
[提取、离心分离]
用BA做三级顺流萃取,pH分别为 9.8~10、9.9~10.2、10~10.2,38~40%
二级萃取液
[结晶]
加10%的丙酮,-5%以 下,静置24~36h
结晶液
[分离、洗涤]
离心甩滤,蒸馏 水洗涤
[制粒、干燥]
湿晶体
70~80℃, 2666Pa干燥20h
成品
2、中间盐沉淀法:
红霉素结构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碱性抗生素 红霉素可分为四类:红霉素A、B、C、D(根据R1、R2基团不 同)
• 红霉素A是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微有吸湿性, 味苦,易溶于醇类、丙酮、氯仿、酯类(如乙酯、丁酯、 戊酯等),微溶于乙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mg/ml (25℃左右),它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室温和 pH 6~8的条件下,其溶液相当稳定,温度升高稳定性 下降。红霉素熔点为135~140℃(游离碱水合物), 190~193℃(无水游离碱)。且具有旋光性和紫外吸收 峰。红霉素碱能和有机酸或无机酸类结合成盐,其盐类 易溶于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用途的是红霉素A,它的 抑菌活性最高。
各种分离方法的优缺点和经济性、高效性,选出最优的分 离方法。 红霉素提取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的选择、制作PPT
目录
1
2
一、设计背景
二、红霉素的生产流程
三、提取红霉素的方法选择 四、工艺流程设计
3 4
目录
1
一、设计背景
1.1、红霉素简介
1、抗生素分类
Biblioteka Baidu
(1)、β -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1 一、设计背景 (2)、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3)、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麦迪加霉素等 (4)、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类等
1.2、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原料来源: 红霉素的生源主要来自葡萄糖和氨基酸 合成主要步骤: ①丙酸盐经过多步反应形成中间体6-脱氧红霉内酯B; ②在C-6上进行羟基化反应形成红霉内酯B; ③L-红霉糖转至内酯环的C-3位羟基上形成3-α -L-碳霉糖基红霉内酯B; ④D-红霉氨基糖结构部分转移至C-5羟基后得到红霉素D; ⑤红霉素D在C-12羟基化可得红霉素C,红霉素C再甲基化则得红霉素A; ⑥红霉素D的红霉糖部分甲基化可形成红霉素B 。
适量BA洗涤,55℃干燥
干晶体
[溶解]
在搅拌下将红霉素乳酸 盐加入10%丙酮水溶液 中溶解,pH6.0
红霉素溶液
[碱化转化]
加氨水碱化,pH10 水解温度55℃
[分离、洗涤、干燥]
湿晶体
甩滤,水洗至 pH7~8,55℃干燥
成品
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
(1)滤饼中含有大量Zn2+,滤饼无法实现在利用, 污染土壤 ; (2)滤液萃取后的废水中存在大量SO42+,废水处理时产生有毒气体 H2S,污染大气;
• (7)消泡
• 因发酵培养基有黄豆饼粉,故在培养基消毒及通争气时泡沫较多。一般 以植物油(豆油或菜油)做消沫剂,不宜一次多量加入。
目录
3
三、提取红霉素的方法选择
发酵液成分 仅有约4%~8%的红霉素,其余为
菌体、蛋白质、色素、油脂等
3 分离提纯
三、提取红霉素的方法选择 性质不稳定,pH过高、过低均 产品性质
1、ZnSO4作为絮凝剂
2、板框过滤
(1)过滤质量差,导致了乳化现象,降低了萃取收率,增加了溶媒用 量,影响了产品的品质; (2)过滤过程加入助滤剂影响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3)需要人为添加滤布、清洗滤布,无法自动化,生产效率低; (4)产生废水量大,增加废水处理成本;
3、DRY500碟片式离心机(国内对红霉素分离时多采用)。自动化程 度低,需要人为拆卸、清洗,费时费力,影响生产进度;人为监测pH 值,不能及时监控生产实况。 4、乳化现象。降低了萃取收率。 5、破乳剂。用量大,价格昂贵,对人体有害,污染环境。 6、萃取剂。消耗大,成本高,回收耗能大,废液处理处理困难。
工艺流程
发酵液
[预处理、过滤]
0.05%甲醛,3%~5%ZnSO4,NaOH 调pH7.8~8.2
滤洗液
[提取、离心分离]
用BA做二级顺流萃取,一级 pH10~10.2,二级Ph10.4~10.6
一级萃取液
[提取、离心分离]
醋酸缓冲液做二级逆流萃取,一级 pH5.0~5.2,二级Ph4.6~4.8
会破坏红霉素的结构
用途
直接作为医药用品
提纯的特点:
1、目标产物低; 2、杂质多,黏度大; 3、红霉素是多组分抗生素; 4、性质不稳定;
5、(药品)符合特殊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传统的提取工艺:
1、溶媒萃取法。碱性条件下,红霉素可以由水相转移到有 机相——萃取;酸性条件下,红霉素由有机相转移到水相——反 萃取;反复的相转移中实现浓缩和除杂。 当pH>10.0时红霉素基本以游离碱的形式存在,能溶于乙酸 丁酯中,当pH<6.0时,红霉素以盐的形式存在,其在水中的溶解 度随pH降低而迅速增大。 提取采用在乙酸丁酯及在醋酸缓冲液中反复萃取。
(2)碳源
• 以葡萄糖为主(占80%一85%),其次是淀粉(占15%一25%)。为了 降低成本与节粮,生产上常用母液糖代替固体葡萄糖。
• (3)前体
根据红霉家生物合成途径,红霉素c转为红霉素A需要甲基供体, 发酵过程加入丙酸或丙醇作为前体以提高红霉家A的产量。 注意: 丙酸或者丙醇作为前体时其加入量、加入速度及加入浓度控 制不当易使菌丝自溶,甚至全罐损失。最好加入水稀释降低丙酸 浓度,减慢加入速度或用丙酸钠代替。丙醇作前体时,代谢较稳 定,对pH影响小,发酵单位及成品的量都比较高,但要注意防火 安全。 菌种选育时用豆油作碳源可使产生菌利用脂肪酸的能力提高,培 养基用豆油作碳源,可不加前体,不但能提高单位,还可延长周 期
子斜面孢子
种子培养
5℃.60~70h
一级培养液
种子培养
二级培养液
33~35℃,35~40h
发酵
发酵液
31 ℃,150~160h
提取与精制
2.2、发酵工艺要点
1、种子 2、培养基 3、培养条件的控制
1、种子
红霉素斜面袍子培养基是由玉米浆、淀粉、氯化钠、硫酸铵 等组成 袍子培养基消毒后必须快速冷却为妥,过长对袍子生长不利。 温度37℃,湿度要求50%左右,母瓶斜面培养9d,子瓶斜面 培养7d。要求成熟的孢子菌落呈深米黄色,色泽新鲜、均匀、 无黑点,并要求每瓶的孢子数不低于1亿个。 将子瓶斜面孢子菌落制成袍子悬浮液,用微孔接种的方式接 人种子罐
红霉素链霉菌发酵液中提取红霉素
小组成员:
丁武斌、关祖元、何秀炎、纪昌卫、刘蕴杰
任务分配
队员
丁武斌 关祖元 何秀炎
任务
撰写报告,画流程图、制作PPT,查找文献
设计背景(红霉素的性质、红霉素的生产原理简介)
链霉菌发酵合成红霉素的过程,料液特性,发酵液的成分, 分离红霉素时面临的困难及如何解决
刘蕴杰 纪昌卫
3、培养条件的控制
(1)通气搅拌 (2)温度 (3)pH (4)中间补料 (5)通氨 (6)发酵液浓度的控制 (7)消泡
(1)通气搅拌
• 发酵最初12小时内通气量保持在0.4vvm,12小时后控制在0.8~1.0vvm,所 用搅拌输入功率为1.5~2kW/1000L。增大空气流量和加快搅拌转速会提高 发酵单位,但必须加强补料的工艺控制,防止菌丝早衰自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