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的发酵及提取工艺

合集下载

红霉素的制备工艺

红霉素的制备工艺
成品
发酵液预处理之前通过料管道先进行预处理(沉淀加碱调节PH值,加絮凝剂沉淀处理)之后通入板框过滤机过滤。
板框过滤后,收集滤液,滤液通过管道输入收集罐中,之后通过下图设备进行两级逆流萃取,使红霉素从水相转移到溶媒相。使用蝶式离心机离心处理。
向溶媒相加入NaSCN,使红霉素以硫氰酸红霉素形式结晶出来,之后经过烘干,再溶解在丙酮中,然后结晶即可得到产品红霉素。
成品
废渣:主要是培养基中的营养废渣和发酵后产生的菌渣。
废气:主要指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异味、有害的气体。
废水:主要是菌渣的分离、纯化、精制及原材料和设备的清洗生产车间地面的冲洗所产生的废水。
在早期主要采用“混合稀释,再生化处理”的处理方法,现多采用 “预处理—厌氧—好氧”的处理方法。
用微波干燥法干燥湿料废渣,至干废渣的含水量为8%~12%,用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得到的干废渣在70℃~75℃温度下进行灭酶10~15分钟。酶解液加工成多肽和氨基酸产品或酶解残渣晾晒干制成花卉营养土 。
(4) 、温度 发酵全过程温度控制在31℃ (5) 、pH 整个发酵过程必须保持pH6.6~7.2 (6) 、中间补料 发酵过程中还原 糖应控制在1.0% ~1.4%范围内
、发酵液粘度的控制 、泡沫与消沫 、污染杂菌的控制 、染菌处理 、发酵时间 整个发酵时间150~160h
汇报人姓名
缓慢加入用BA稀释至20%~30%的乳酸pH6.0加完后继续搅拌0.5h
红霉素乳酸盐湿晶体
[提取、离心分离]
适量BA洗涤,55℃干燥
二级BA萃取液
[溶解]
在搅拌下将红霉素乳酸盐加入10%丙酮水溶液中溶解,pH6.0
红霉素溶液
[碱化转化]
加氨水碱化,pH10水解温度55℃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完整版PPT资料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完整版PPT资料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优选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主要内容
1、红霉素的简介 2、红霉素的发酵工艺流程 3、红霉素发酵工艺中的废水及废渣的处理
简介
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所产生的大 环内酯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主要对革兰 氏阳性菌具有抗菌性。
红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末; 无臭,味苦;微有引湿性。在甲醇、乙醇 或丙酮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毒素联用则疗效显著。 优选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红霉素肠
溶胶囊 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所产生的大环内酯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
适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新生儿结膜炎、婴儿肺炎、生殖泌尿道感染(包括非淋病性尿道炎)、军团菌病、白喉(辅助
治疗)及白喉带菌者、皮肤软组织感染、百日咳、敏感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药理作用
本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青霉素近 似,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梭状芽孢杆菌 、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有强 的抑制作用。
对革兰阴性菌,如淋球菌、螺旋杆菌、百日咳 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脑膜炎双球菌以及流感 嗜血杆菌、拟杆菌、部分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也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 球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金黄色葡萄球 菌感染。亦用于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 所致的呼吸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 皮肤软组织等感染,此外,对白喉病人, 以本品及白喉抗毒素联用则疗效显著。
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及 腹泻,反应与剂量大小有关。 2、过敏反应,可有荨麻疹及药物热。 3、可引起肝脏损害,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升高,出现黄疸等。 4、静注或静滴乳糖酸红霉素可引起血栓性 静脉炎,静注发生的可能性较多。肌注局 部刺激性大,可引起疼痛及硬结,因此不 宜肌注。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PPT课件)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PPT课件)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处理,丙酮得到了回 收利用(回收的丙酮浓度达到96%以上), 这样就节省了生产成本。
21
废渣处理系统
湿菌体 (含水80%~90%)
压榨脱水
螺旋输送进料
一级气流干燥 (95℃)
17
滤渣 脱水干燥
肥料
发酵液 超滤
连续立交除杂 纳滤浓缩
加碱或NaSCN
透析液
废液排放
三达公司红霉素提取 新工艺
晶体 丙酮溶解 加水再酮

18
废水处理
滞留 5 小时
栅格
生产车间污水
一级调节池
滞留 3 天 一级气浮池
滞留 3.5 小时 二级调节池
氧化沟曝气池
曝气沉淀池
3
药理作用
本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青霉素近 似,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梭状芽孢杆菌 、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有强 的抑制作用。
对革兰阴性菌,如淋球菌、螺旋杆菌、百日咳 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脑膜炎双球菌以及流感 嗜血杆菌、拟杆菌、部分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也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2
13

100℃ 压缩空气
级 冷 却



















进 无菌空气 发

精过过 尘埃滤掉>0.3um器
分 过
40℃ 左 右 , 65-70%湿度
总 过
酵尘埃<0.01um 滤
滤 过 滤 掉 5- 滤

10um尘埃

红霉素发酵工艺控制及操作

红霉素发酵工艺控制及操作

改进培养基配方
引入新型发酵技 术
加强生产过程控 制与管理
降低成本的方法及途径
优化发酵工艺: 通过改进发酵过 程,降低原材料、 能源和水资源的 消耗,从而降低
生产成本。
开发新型分离提 取技术:采用高 效、低成本的分 离提取技术,提 高产品的纯度和 收率,降低分离
提取成本。
实现智能化和自动 化生产:通过引进 先进的生产设备和 技术,实现智能化 和自动化生产,提 高生产效率,降低
政府和企业将更加重视红霉素发酵工艺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相 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红霉素发酵的工艺流程
菌种制备:选择适合的菌种,进行 种子制备和扩大培养
产物提取: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 收集菌体,再通过萃取、沉淀等方 法提取红霉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发酵培养:将菌种接种至发酵罐中, 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溶氧等条 件下进行发酵培养
精制与干燥:对提取的红霉素进行 精制和干燥,得到最终产品
红霉素发酵工艺控制及 操作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红霉素发酵工艺简介
02
红霉素发酵的原料及 设备
03
红霉素发酵的过程控 制
04
红霉素发酵的操作步 骤
05
红霉素发酵的异常处 理及安全防护
06
添加章节标题
红霉素发酵工艺 简介
红霉素发酵的基本原理
红霉素发酵的微生物:利用红霉属微生物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微生物在适宜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产生红霉素 代谢途径:微生物通过代谢途径产生红霉素,涉及多个酶促反应 影响因素:温度、pH、溶氧、培养基成分等对红霉素发酵的影响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精选2021版课件
6
临床上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 球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金黄色葡萄球 菌感染。亦用于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 所致的呼吸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 皮肤软组织等感染,此外,对白喉病人, 以本品及白喉抗毒素联用则疗效显著。
精选2021版课件
7
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及 腹泻,反应与剂量大小有关。
公司立足自身资源,整合了膜技术、连续 离交技术以及EA(有机溶媒萃取吸收)技 术,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红霉素提取新技 术,新工艺采用超滤膜、树脂以及纳滤膜 技术来浓缩和纯化红霉素料液,替代了原 有的板框+萃取来浓缩料液的工艺,可以 明显的降低红霉素生产成本,再结合新工 艺的后续纯化措施,可有效的提高红霉素 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或丙酮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精选2021版课件
3
药理作用
本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青霉素近 似,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梭状芽孢杆菌 、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有强 的抑制作用。
对革兰阴性菌,如淋球菌、螺旋杆菌、百日咳 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脑膜炎双球菌以及流感 嗜血杆菌、拟杆菌、部分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也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
适应症
适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新生儿
结膜炎、婴儿肺炎、生殖泌尿道感染(包括非淋 病性尿道炎)、军团菌病、白喉(辅助治疗)及 白喉带菌者、皮肤软组织感染、百日咳、敏感菌 (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 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 咽峡炎、李斯德菌感染、风湿热的长期预防及心 内膜炎的预防、空肠弯曲菌肠炎,以及淋病、梅 毒、痤疮等。

红霉素提取工艺

红霉素提取工艺

,废液可用于其他工业生产过程,减少废弃物排放。
03
清洁生产技术应用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如绿色溶剂替代、酶法提取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连续化、自动化生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霉素提取工艺将向连续化、自动化方向 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智能化技术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红霉素提取过程进行智能化 控制和管理,实现精准化生产。
利用超临界流体(如CO2)对红霉素进行萃取。优点是提取效率高,且操作条 件温和,避免了对红霉素结构的破坏。缺点是设备投资大,操作技术要求高。
微波辅助提取法
利用微波加热原理,加速红霉素在溶剂中的溶解和扩散。优点是提取时间短, 效率高,且节能环保。缺点是可能对红霉素结构造成一定影响,且需要进一步 优化提取条件。
中间条件试验
03
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之间设定一组中间条件,进一步了解红
霉素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化。
06
红霉素提取工艺优化与改 进方向
提高原料利用率途径探讨
原料预处理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 原料进行预处理,如破 碎、浸泡、酶解等,以 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
提取溶剂选择
针对不同原料特性,选 择适宜的提取溶剂,如 乙醇、丙酮、乙酸乙酯 等,以提高目标成分的 溶解度和提取效率。
红霉素提取工艺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 红霉素概述 • 红霉素提取原料与预处理 • 红霉素提取方法与工艺流程 • 红霉素纯化与分离技术 • 红霉素产品质量控制与分析方法 • 红霉素提取工艺优化与改进方向
01
红霉素概述
红霉素结构及性质
化学结构
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具有内酯环结构,通过糖苷键

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

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

第三节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红霉素的产生菌是红色链霉菌(5zrfA‘帅yc‘‘fr)/jA雕M)。

红霉京是多组分的抗生素,其中红留素A为有效组分,红霉素B、红霉素c为杂物。

国产红霉素中c为主要杂质。

红霉素c和A的结构极为相似,但红霉京c抗菌活性比A低很多,其毒性却是它的2 倍。

由于两者在提炼过程难以分离,故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抗菌活性和降低毒性(即减少成品中的红霉素C含量)。

一、菌种我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红霉素的工业生产,采用的产生菌是门2—102菌株,生产水平不高,并易产生噬茵体污染。

随后,选育了抗噬菌体的菌株,并使用自然分离、紫外线、氮芥子气、硫酸二乙酯、亚硝酸、激光及快速中子处理等方法选育高产菌种。

随着菌种选育的发展,从控制红霉素生物合成的代谢路线进行定向筛选,得到抗乙琉氨酸的菌株,并采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获得高产优质的菌种。

经生产实践,其红霉京A的含量高,c的含量低,结合工艺控制条件的改进,发酵单位提高I叫左右点证了成品的质量。

二、发酵工艺及过程(一)发酵工艺流程沙土袍子羊至罕字十母瓶斜面袍子(二)发酵工艺要点I.种子红霉素斜面袍子培养基是由玉米浆、淀粉、氯化钠、硫酸铵等组成。

其中玉米浆质量对袍子的外观及生产能力有直接影响,会出现“黑点”(即灰色焦状茵落)。

有的生产厂以蛋白陈代替玉米浆会使黑点减少甚至不出现,但其袍子量少。

袍子培养基消毒后必须快速冷却为妥,过长对袍子生长不利。

温度37℃,湿度要求50%左右,母瓶斜面培养9d,子瓶斜面培养7d。

要求成熟的把子呈深米黄色,色泽新鲜、均匀、无黑点,把子瓶背面有红色色素,并要求每瓶的袍子数不低于1亿个。

将子瓶斜面把子制成袍子悬浮液,用微孔接种的方式接人种子罐。

种子罐及繁殖罐的培养基由花生饼粉、蛋白陈、硫酸铵、淀粉、葡萄糖等组成。

种子罐的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65h左右;繁殖罐培养温度33℃,培养时间40h左右。

均按移种标准检查,符合要求进行移种。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100℃
压缩空气
一 级 冷 却 器
二 级 冷 却 器
三 级 冷 却 器
旋 风 分 离 器
加 热 器
40℃ 左 右 , 器 精过滤掉>0.3um 器分 进 无菌空气 65-70%湿度 尘埃 过 过 发 酵尘埃<0.01um 滤 滤 过 滤 掉 5罐 10um尘埃 器蒸 蒸汽(含锈渣) 汽
总 过 滤 器
压榨脱水
螺旋输送进料
一级气流干燥 (95℃)
冷却(室温)
二级旋风分离器
二级气流干燥
一级旋风分离器
装料
发酵液 滤渣 脱水干燥 肥料 超滤 连续立交除杂 纳滤浓缩 加碱或NaSCN
透析液
废液排放
晶体
丙酮溶解
水溶液 EA 工 序
三达公司红霉素提取 新工艺
加水再结晶
结晶过滤烘干
回收丙酮
废水处理
滞留 5小时 生产车间污水 栅格 一级调节池 滞留 3 天 一级气浮池 滞留 3.5 小时 二级调节池
氧化沟曝气池
药理作用
本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青霉素近 似,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梭状芽孢杆菌 、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有强 的抑制作用。 对革兰阴性菌,如淋球菌、螺旋杆菌、百日咳 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脑膜炎双球菌以及流感 嗜血杆菌、拟杆菌、部分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也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废水中有机物的回收处理工段:主要是丙 酮的回收,初馏和精馏两道工序。 废液贮罐→粗馏再沸器→粗馏塔→冷却 器→精馏塔→精馏再沸器→精贮藏罐→冷 凝器→冷却塔→冷凝器→贮罐→装桶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处理,丙酮得到了回 收利用(回收的丙酮浓度达到96%以上), 这样就节省了生产成本。

红霉素的提取原理

红霉素的提取原理

红霉素的提取原理
红霉素的提取原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 发酵:用产红霉素的霉菌发酵培养基,培养霉菌产生红霉素。

2. 分离:将发酵液进行过滤或离心,将红霉素和固体颗粒分离开。

3. 萃取:采用适当的溶剂将红霉素从菌体中萃取出来。

常用的溶剂是乙酸乙酯。

4. 提纯:将萃取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蒸馏或结晶,分离红霉素以提高纯度。

5. 干燥:通过除湿或真空干燥等方法将红霉素溶剂去除,获得干燥的红霉素。

需要注意的是,红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但其未经纯化的提取物可能包含其他杂质,因此在提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工艺。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行业特制]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行业特制]
要大量的酸碱清洗再生,造成溶媒中残留红霉素 的损耗 c.离心机投资运行成本较高 萃取时需要大量的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投资大能 耗高,并且由于是在溶媒环境中运行,非常危险。
一类荟萃
16
基于红霉素原有提取工艺的缺点,三达
公司立足自身资源,整合了膜技术、连续 离交技术以及EA(有机溶媒萃取吸收)技 术,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红霉素提取新技 术,新工艺采用超滤膜、树脂以及纳滤膜 技术来浓缩和纯化红霉素料液,替代了原 有的板框+萃取来浓缩料液的工艺,可以 明显的降低红霉素生产成本,再结合新工 艺的后续纯化措施,可有效的提高红霉素 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4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是用硫氰酸红霉素其原有工艺如下
发 酵 液
碱 化
加4% 硫酸锌


调节

PH

溶媒 萃取
溶媒 再生 套用
废水 排放
离心 机分

晶体 烘干
过 滤
一类荟萃
加入 NaSCN
溶媒

15
主要缺点为:
a.需要大量絮凝剂 红霉素过滤时消耗的絮凝剂主要是硫酸锌,并且硫
酸锌作为重金属,过滤菌渣不容易处理。 b.萃取工艺成本较高 红霉素萃取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复合溶媒,溶媒需
一类荟萃
17
滤渣 脱水干燥
肥料
发酵液 超滤
连续立交除杂 纳滤浓缩
加碱或NaSCN
透析液
废液排放
三达公司红霉素提取 新工艺
晶体 丙酮溶解 加水再结晶
一类荟萃
结晶过滤烘干
水溶液
EA

回收丙酮

18
废水处理
滞留 5小时
栅格

红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红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污水净化
污水进入沉淀池,向其中加入碱式氯化铝 进行沉淀,再将上清液通入酸化池进行酸 化,进入厌氧塔,在进入中心调控池,在 进入好氧池。检测BOD是否达到国家标准
≤150.
其生产流程如下:
❖ 废水Alcl3沉淀池酸发池(PH 7.3)厌氧塔 中央 调控池曝气池检测(COD<300)排放
温度控制:红霉素过滤 时车间温度控制在32- 33℃;头孢、青霉素类过滤时车间温度控制在 8 ℃左右
粗提取
收集滤液,滤液通过管道输入收集罐中 滤渣回收用作饲料添加剂,活性污泥,有机化
肥等。 处理量为每小时每台/2吨共有20台机器
溶媒萃取
❖ 萃取溶剂:丁酯、辛醇。煤油。 ❖ 萃取设备:DYR4000型号的碟片式离心机,
红霉素生产工艺
〈 空气净化
种子罐

原料配比
发酵罐
精干包 ← 晶体
发酵
预处理
(板框过滤)
粗分离

精分离
↓ 加入硫氢酸钠
← ← ← 抽滤
结晶
制备红霉素盐

废液回收
酸碱处理
重新使用
空气的净化
❖ 采风塔(含滤网) ❖ 采风进入除过滤器(五纺布) ❖ 再进入空气压缩机(无油润滑空压机),温度升高到
160℃ ❖ 冷凝器 ❖ 旋风分离器 ❖ 进入发酵车间前先经旋风分离器除去冷凝水滴 ❖ 加热器(除湿) ❖ 经空气粗过滤器和精过滤器(聚胼风乙烯膜)过滤后通
发酵温度:32-33℃ 发酵终点:PH升高、粘度增加、效价不再提

发酵液预处理
发酵液预处理:

调节PH到8.5-9.0使其发酵液中的蛋白
变性凝聚,在加入碱式氯化铝8-12%使其蛋

红霉素的发酵及提取工艺课件

红霉素的发酵及提取工艺课件
母液处理
结晶过程中产生的母液中含有少量 红霉素,可进行再次处理,提高收率。
04
红霉素的质量控制和安全 性
红霉素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质量标准
红霉素的质量标准包括纯度、含量、 微生物限度、有关物质等指标,以确 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
检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微生物限度检 查法等方法对红霉素的质量进行检测, 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感谢观看
质合成起到杀菌作用。
治疗白喉
02
红霉素可以抑制白喉杆菌的生长,减少毒素的产生,对于治疗
白喉有良好效果。
治疗军团菌病
03
红霉素可以有效抑制军团菌的生长,对于治疗军团菌病具有重
要意义。
红霉素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饲料添加剂
红霉素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植物生长调节剂
低浓度的红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无机盐
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提供合成代谢产物 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离子。
氮源
豆粕、玉米浆等有机氮源,提供合成蛋白质、 核酸等细胞成分所需的氮元素。
前体物质
生物素、维生素B1等,促进菌体合成红霉素 所需的酶系合成。
发酵过程控制和工艺优化
温度控制
根据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不 同阶段,控制发酵温度在适当
的范围内。
利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手段提高红霉素产量的研究
基因工程技术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产生红霉素的微 生物进行基因敲除或敲入,以改变其 代谢流向,提高红霉素的产量。
代谢工程技术
利用代谢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代谢 流分析和代谢通量分析,找出限制红 霉素产量的代谢瓶颈,并通过代谢途 径改造和优化提高产量。
THANKS

红霉素的发酵及提取工艺演示课件

红霉素的发酵及提取工艺演示课件
菌体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发酵接种量较大且保持在合适的浓度,则缩短细菌生长期,使 产物合成时间提前;但是如果接种量过大,超出适宜值,则生长 过快,物料黏度增加,导致溶氧不足,最终影响产物合成
碳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按菌体利用快慢而言,分为迅速利用 的碳源和缓慢利用的碳源。前者(如葡萄糖)能较迅速地参与代谢、 合成菌体和产生能量,并产生分解代谢产物,因此有利于菌体生 长,但有的分解代谢产物对产物的合成可能产生阻遏作用;后者 (如乳糖)为菌体缓慢利用,有利于延长代谢产物的合成,特别有 利于延长抗生素的生产期,也为许多微生物药物的发酵所采用。
丙酸是红霉内脂〈合成红霉素的三中产物之一〉合成的前 体物质,但丙酸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所以发酵时以 丙醇为发酵前体物质,丙醇在发酵时对菌丝的毒性作用 相对较小,对pH的影响也较小,代谢稳定,发酵单位 和产品质量都较高。此外,正丙醇除了起前体作用外, 还对红色糖多孢菌中乙酰CoA合成的诱导物。
在无机元素中,铁离子抑制红霉素的合成。
红霉素的发酵工艺
3)培养条件: (1) 温度:红霉素发酵采用31℃恒温培养。温度过 高时,会产生红霉素C,红霉素C与红霉素A结构相似, 但毒性却是红霉素A的两倍,
(2)pH:整个发酵过程中pH维持在6.6~7.2,菌丝生 长良好,发酵水平稳定。红色糖多孢菌最适生长pH为 6.7~7.0,而红霉素合成的最适 pH为6.7 ~6.9。
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氮源有无机氮源和有机 氮源两类。 如谷氨酸发酵,当NH4+供应不足时, 就促使形成α-酮戊二酸;过量的NH4+,反而促使谷氨 酸转变成谷氨酰胺。 发酵培养基一般是选用含有快 速利用和慢速利用的混合氮源。 如氨基酸发酵用铵 盐(硫酸铵或醋酸铵)和麸皮水解液、玉米浆。

红霉素及其生产萃取工艺

红霉素及其生产萃取工艺
素提取的简单步骤是先将发酵液进行预处理 ,
得滤液。将滤液pH调节至9.8~10.2,用乙酸丁(戊 )
酯萃取,得乙酸丁酯萃取液。然后再用乙酸丁酯以 同样的pH进行第二次溶媒萃取,得第二次乙酸丁 酯萃取液。在第二次丁酯萃取液中,加入定量的丙 酮,冷至﹣5℃以下,放置结晶,即析出红霉素, 经离心、分离、干燥,就得成品。
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 ,反应与剂量大小有关。
2.过敏反应,可有荨麻疹及药物热。 3.可引起肝脏损害,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升高,出现黄疸等。
4.静注或静滴乳糖酸红霉素可引起血栓性静脉 炎,静注发生的可能性较多。肌注局部刺激性大 ,可引起疼痛及硬结,因此不宜肌注。
部分红霉素成品药
药理作用
该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 谱与青霉素近似,对革兰阳性菌, 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 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 罗红 霉素粉剂、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阴性菌 ,如淋球菌、螺旋杆菌、百日咳杆 菌、布氏杆菌、军团菌、脑膜炎双 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拟杆菌、
实验室萃取装置
实验室萃取装置
生产装置
发酵液膜分离澄清设备
溶媒萃取及回收设备
原有生产工艺
红霉素提取新工艺
工艺过程
基于红霉素原有提取工艺的缺点,三达公司 立足自身资源,整合了膜技术、连续离交技术以 及EA(有机溶媒萃取吸收)技术,开发出了一 套全新的红霉素提取新技术,新工艺采用超滤膜 、树脂以及纳滤膜技术来浓缩和纯化红霉素料液 ,替代了原有的板框+萃取来浓缩料液的工艺, 可以明显的降低红霉素生产成本,再结合新工艺 的后续纯化措施,可有效的提高红霉素产品的质 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红霉素提取技术

红霉素提取技术

红霉素提取工艺简介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所产生的大环内酯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

主要为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性。

LD50 200―400毫克/公斤,作用机理在于与细菌的聚核糖体结合而抑制肽链的延伸。

红霉素提取工艺中常用到的工艺是板框过滤加溶媒萃取发酵液→碱化→加硫酸锌→板框过滤→调节pH→溶媒萃取→离心分离溶媒相→加入NaSCN→过滤→晶体烘干工艺说明:发酵液经碱化和絮凝处理后,用板框过滤,滤液再用复合溶媒萃取,溶媒相加入硫氰酸钠和冰醋酸,使硫氰酸红霉素结晶出来,晶体经过洗涤、烘干,既得硫氰酸红霉素。

此工艺应用时间较久,工艺稳定。

旧工艺的缺点需要大量絮凝剂红霉素过滤时消耗的絮凝剂主要是硫酸锌,加量约为发酵液的4%,折合到每公斤产品成本约为25-30元,费用很高;并且硫酸锌作为重金属,过滤菌渣不容易处理。

萃取工艺成本较高红霉素萃取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复合溶媒,据统计,生产一公斤硫氰酸红霉素需要消耗溶媒1升;溶媒需要大量的酸碱清洗再生,造成溶媒中残留红霉素的损耗,降低收率。

离心机投资运行成本较高萃取时需要大量的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投资大,能耗高。

针对红霉素旧提取工艺的缺点,现在很多制药公司以及研究机构致力于红霉素提取优化的研究,并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下面进行简单介绍:一、运用超滤膜过滤发酵液,不需要添加助滤剂,过滤成本极低,并可有效去除发酵液营养物质残留和大分子蛋白,有效的避免了萃取中乳化现象的发生,料液质量稳定,设备自动化成都高,人员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艺收率高。

由于过滤时发酵液不需要加入硫酸锌,不用担心重金属污染,滤渣处理也比较容易。

二、新工艺对红霉素的浓缩依靠纳滤技术来完成,纳滤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浓缩技术具有常温下、能耗低、无相变、收率高、无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制药行业的重视。

优化后工艺流程简图发酵液→超滤→纳滤浓缩→加入NaSCN→结晶→过滤烘干大孔树脂分离提取红霉素是近来发展的一种新工艺,总收率相当或高于溶媒法,质量与溶媒法相当。

红霉素提取技术

红霉素提取技术

红霉素提取工艺简介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所产生的大环内酯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

主要为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性。

LD50 200―400毫克/公斤,作用机理在于与细菌的聚核糖体结合而抑制肽链的延伸。

红霉素提取工艺中常用到的工艺是板框过滤加溶媒萃取发酵液→碱化→加硫酸锌→板框过滤→调节pH→溶媒萃取→离心分离溶媒相→加入NaSCN→过滤→晶体烘干工艺说明:发酵液经碱化和絮凝处理后,用板框过滤,滤液再用复合溶媒萃取,溶媒相加入硫氰酸钠和冰醋酸,使硫氰酸红霉素结晶出来,晶体经过洗涤、烘干,既得硫氰酸红霉素。

此工艺应用时间较久,工艺稳定。

旧工艺的缺点需要大量絮凝剂红霉素过滤时消耗的絮凝剂主要是硫酸锌,加量约为发酵液的4%,折合到每公斤产品成本约为25-30元,费用很高;并且硫酸锌作为重金属,过滤菌渣不容易处理。

萃取工艺成本较高红霉素萃取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复合溶媒,据统计,生产一公斤硫氰酸红霉素需要消耗溶媒1升;溶媒需要大量的酸碱清洗再生,造成溶媒中残留红霉素的损耗,降低收率。

离心机投资运行成本较高萃取时需要大量的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投资大,能耗高。

针对红霉素旧提取工艺的缺点,现在很多制药公司以及研究机构致力于红霉素提取优化的研究,并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下面进行简单介绍:一、运用超滤膜过滤发酵液,不需要添加助滤剂,过滤成本极低,并可有效去除发酵液营养物质残留和大分子蛋白,有效的避免了萃取中乳化现象的发生,料液质量稳定,设备自动化成都高,人员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艺收率高。

由于过滤时发酵液不需要加入硫酸锌,不用担心重金属污染,滤渣处理也比较容易。

二、新工艺对红霉素的浓缩依靠纳滤技术来完成,纳滤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浓缩技术具有常温下、能耗低、无相变、收率高、无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制药行业的重视。

优化后工艺流程简图发酵液→超滤→纳滤浓缩→加入NaSCN→结晶→过滤烘干大孔树脂分离提取红霉素是近来发展的一种新工艺,总收率相当或高于溶媒法,质量与溶媒法相当。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讲解

红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讲解

此外,对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立 克次体、衣原体、奴卡菌、少数分枝杆菌 和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 菌对本品易耐药。
作用机制主要是与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 单位相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影响核 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妨碍肽链增长,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系抑菌剂
适应症
适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新生儿 结膜炎、婴儿肺炎、生殖泌尿道感染(包括非淋 病性尿道炎)、军团菌病、白喉(辅助治疗)及 白喉带菌者、皮肤软组织感染、百日咳、敏感菌 (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 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 咽峡炎、李斯德菌感染、风湿热的长期预防及心 内膜炎的预防、空肠弯曲菌肠炎,以及淋病、梅 毒、痤疮等。

100℃ 压缩空气
级 冷 却

二Leabharlann 三级级冷













进 无菌空气 发

精过过 尘埃滤掉>0.3um器
分 过
40℃ 左 右 , 65-70%湿度
总 过
酵尘埃<0.01um 滤
滤 过 滤 掉 5- 滤

10um尘埃

锅 炉 房
器蒸 蒸汽(含锈渣) 汽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是用硫氰酸红霉素其原有工艺如下
要大量的酸碱清洗再生,造成溶媒中残留红霉素 的损耗 c.离心机投资运行成本较高 萃取时需要大量的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投资大能 耗高,并且由于是在溶媒环境中运行,非常危险。
基于红霉素原有提取工艺的缺点,三达
公司立足自身资源,整合了膜技术、连续 离交技术以及EA(有机溶媒萃取吸收)技 术,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红霉素提取新技 术,新工艺采用超滤膜、树脂以及纳滤膜 技术来浓缩和纯化红霉素料液,替代了原 有的板框+萃取来浓缩料液的工艺,可以 明显的降低红霉素生产成本,再结合新工 艺的后续纯化措施,可有效的提高红霉素 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红霉素的发酵工艺及提取工艺

红霉素的发酵工艺及提取工艺
• (5)发酵黏度的控制:发酵液的黏度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菌丝生长浓度,并对红霉素A.B.C组分的比例有直接 的影响
最新编辑ppt
7
红霉素的提取工艺
在碱性条件下,红霉素一游离碱的形式存在,可容于有 机溶剂中。在碱性的条件下,可与一些酸形成盐。目前, 国内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或大孔树脂吸附进行提取。
最新编辑ppt
8
红霉素的提取工艺
预处理过滤
提取离心分离
发酵液
滤洗液
BA萃取液
甩滤、洗涤、干燥
红霉素乳酸盐湿晶体
干晶体
溶解
碱化转化
红霉素溶液
红霉素碱湿晶体
分离、洗涤、干燥
红霉素碱成品
最新编辑ppt
9
结构式及药剂
红霉素药物粉剂
红霉素结构式
罗红霉素粉剂
最新编辑ppt
10
有关药物
罗红霉素分散片
红霉素软膏制品
最新编辑ppt
5
红霉素的发酵工艺
(3) 培养条件: (1) 温度:红霉素发酵采用31℃恒温培养。温度过 高时,会产生红霉素C,红霉素C与红霉素A结构相似, 但毒性却是红霉素A的两倍, (2)pH:整个发酵过程中pH维持在6.6~7.2,菌丝生 长良好,发酵水平稳定。红色糖多孢菌最适生长pH为 6.7~7.0,而红霉素合成的最适 pH为6.7 ~6.9。
最新编辑ppt
4
红霉素的发酵工艺
(2)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最适合的碳源为蔗糖、其次为葡萄糖、淀粉、糊
精。生产上常用葡萄糖和淀粉为混合碳源,效果与使用葡萄糖相 似。
氮源的代谢对红霉素合成影响很大,当适于菌体生长的氮源 耗尽时,菌体才停止生长并迅速合成红霉素。红霉素生产中一般 都用有机氮源,其中以黄豆饼粉、玉米浆为最佳。由于黄豆饼粉 菌时泡沫较多,故一、二级种子罐及后期补料用部分花生饼粉代 替,但全用花生饼粉则最终产品会出现带会现象。在发酵培养基 中加少量硫酸铵,可促进菌丝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件: (1) 温度:红霉素发酵采用31℃恒温培养。温度过 高时,会产生红霉素C,红霉素C与红霉素A结构相似, 但毒性却是红霉素A的两倍, (2)pH:整个发酵过程中pH维持在6.6~7.2,菌丝生 长良好,发酵水平稳定。红色糖多孢菌最适生长pH为 6.7~7.0,而红霉素合成的最适 pH为6.7 ~6.9。 (3)通气和搅拌:红霉素发酵为好氧发酵。一般地, 发酵最初12h,通气量保持在0.4vvm(每分钟通气量与 罐体实际料液体积的比值),12h后到放罐可控制在 0.8~1.0vvm。搅拌速度不宜太快,容易损伤菌丝,不 利于发酵
红霉素的发酵工艺
2>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最适合的碳源为蔗糖、其次为葡萄糖、 淀粉、糊精。生产上常用葡萄糖和淀粉为混合碳源,效 果与使用葡萄糖相似。 氮源的代谢对红霉素合成影响很大,当适于菌体生 长的氮源耗尽时,菌体才停止生长并迅速合成红霉素。 红霉素生产中一般都用有机氮源,其中以黄豆饼粉、玉 米浆为最佳。由于黄豆饼粉菌时泡沫较多,故一、二级 种子罐及后期补料用部分花生饼粉代替,但全用花生饼 粉则最终产品会出现带会现象。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少量 硫酸铵,可促进菌丝生长。
接种 发酵菌种接种菌龄必须掌握恰当时机,接种过早或过晚都将不 利于发酵的进行。发酵接入菌种太年轻,前期生长缓慢,产物开 始形成时间推迟,整个发酵周期延长;如果太老,菌量虽多,却 导致生产能力下降,菌体过早自溶。 菌体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发酵接种量较大且保持在合适的浓度,则缩短细菌生长期,使 产物合成时间提前;但是如果接种量过大,超出适宜值,则生长 过快,物料黏度增加,导致溶氧不足,最终影响产物合成 碳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按菌体利用快慢而言,分为迅速利用 的碳源和缓慢利用的碳源。前者(如葡萄糖)能较迅速地参与代谢、 合成菌体和产生能量,并产生分解代谢产物,因此有利于菌体生 长,但有的分解代谢产物对产物的合成可能产生阻遏作用;后者 (如乳糖)为菌体缓慢利用,有利于延长代谢产物的合成,特别有 利于延长抗生素的生产期,也为许多微生物药物的发酵所采用。
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氮源有无机氮源和有机 氮源两类。 如谷氨酸发酵,当NH4+供应不足时, 就促使形成α-酮戊二酸;过量的NH4+,反而促使谷氨 酸转变成谷氨酰胺。 发酵培养基一般是选用含有快 速利用和慢速利用的混合氮源。 如氨基酸发酵用铵 盐(硫酸铵或醋酸铵)和麸皮水解液、玉米浆。 补加有机氮源 根据产生菌的代谢情况,可在发酵过 程中添加某些具有调节生长代谢作用的有机氮源,如酵 母粉、玉米浆、尿素等。 补加无机氮源 补加氨水或硫酸铵是工业上的常用方 法。氨水既可作为无机氮源,又可调节pH值。在抗生 素发酵工业中,通氨是提高发酵产量的有效措施。当 pH值偏高而又需补氮时,就可补加生理酸性物质的硫 酸铵,以达到提高氮含量和调节pH值的双重目的。
磷酸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磷是微生物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成分,也是合成 代谢产物所必需的,磷酸盐浓度的控制,对于初级代谢 来说,要求不如次级代谢那么严格。对抗生素发酵来说, 常常是采用生长亚适量(对菌体生长不是最适合但又不 影响生长的量)的磷酸盐浓度,其最适浓度取决于菌种 特性、培养条件、培养基组成和来源等因素。 工艺控制 比如溶氧控制结合,发酵时,在数1之前我们控制 比较小的通气量(目前我们的发酵控制点在发酵6小时 为延迟期),一来节约成本,二来适应地衣芽孢杆菌的 发酵需要;而到了数1-3的时期我们采取高通气量来配 合地衣的生产,数3以后又要降低通风量。 在发酵 地衣芽孢杆菌时,形成芽孢期对整个的发酵生产至关重 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量和收率,经过多次 实验和 总结我们找出了依pH为指标的关键控制点。应该说这 个小小的细节对我们整个产品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保障 作用
红霉素药理学作用:红霉素是由链球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所产生的一种碱性抗生素,属大环内酯类。本 药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高度敏感的细菌也具杀菌 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 (“P”位)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转 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多肽链 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使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到 抑制,从而起抗菌作用。红霉素仅对分裂活跃的细菌有 效。红霉素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 阴性菌及一些非典型致病菌有效。本药对葡萄球菌属 (包括产酶菌株)、各组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 破伤风梭杆菌、白喉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 杆菌、百日咳杆菌、空肠弯曲菌属、军团菌属、李斯特 菌、伊斯雷尔放线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梅毒螺旋 体、肺炎支原体、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等也 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丙酸是红霉内脂〈合成红霉素的三中产物之一〉合成的前 体物质,但丙酸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所以发酵时以 丙醇为发酵前体物质,丙醇在发酵时对菌丝的毒性作用 相对较小,对pH的影响也较小,代谢稳定,发酵单位 和产品质量都较高。此外,正丙醇除了起前体作用外, 还对红色糖多孢菌中乙酰CoA合成的诱导物。 在无机元素中,铁离子抑制红霉素的合成。
乳糖酸红霉素为红霉素的乳糖醛酸盐(lactobionate)。乳 糖酸红霉素吸收后,水解释放出活性成分红霉素。红霉 素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与细菌核糖体 成可逆性结合,阻断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 上,同时也阻断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 使细菌细胞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从而起抗菌作用。乳糖 酸红霉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及一些 非典型致病菌有效。本药对葡萄球菌属(包括产酶菌株)、 各组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杆菌、 白喉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 菌、空肠弯曲菌属、军团菌属、李斯特菌、伊斯雷尔放 线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梅毒螺旋体、肺炎支原体、 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等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红霉素的发酵工艺
孢子培养 孢子培养
沙土孢子
37℃ 7 ~ 10 h 种子罐培养
母瓶斜面培养
37℃ 7 ~ 10 h
子瓶斜面培
34 ~ 35℃ 60 ~ 70h 种子罐培养 发酵
一级种子液
发酵液
二级种子液
31℃ 150~160h
32 ~35 ℃ 30~32h
红霉素的发酵工艺
1〉种子培养:
〈1〉生产孢子的制备:红色糖多胞菌斜面孢子培养 基由淀粉、玉米浆、硫酸铵等组成,孢子培养的温度为 37℃,湿度50﹪左右。母瓶斜面培养9d,子瓶斜面培 养7d。成熟的孢子呈深米黄色,色泽鲜艳、均匀、无黑 点,孢子瓶背面有红色色素。 〈2〉生产种子的制备:种子罐及繁殖罐的培养基由 淀粉、葡萄糖、花生饼粉、蛋白胨、硫酸铵和碳酸钙等 组成,灭菌后将子瓶斜面孢子制成孢子悬液,用微控注 射的方式接 入种子罐。种子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 间为65h,繁殖罐培养温度为33℃,培养时间为30~ 32h左右。种子培养成熟并经检验合格后以10﹪的接种 量移入发酵罐。
红霉素的发酵工艺及提取工艺
报告人
赵训平
小组成员:
陈云、杜婧文,李安、陈哲
红霉素的产生菌及育种
1950年,Lily研究室首次从菲律宾的一个土 样中筛选到了一株产红霉素的红色链霉素 ~ 〈现称为红色糖多胞菌〉。该菌在合成培养 基上生长时,气生菌丝为白色,孢子丝呈不 紧密的螺旋状,3~5圈,孢子呈球状 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红色糖多胞菌P32– 103为菌种开始红霉素的工业生产,该菌发 酵效价低,且易染噬菌体。随后,国内学者 不断以该菌为原始菌进行了传统的诱变育种, 获得许多生产性能良好的菌株。
红霉素的提取工艺
在碱性条件下,红霉素一游离碱的形式存在,可容 于有机溶剂中。在碱性的条件下,可与一些酸形成盐。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或大孔树脂吸附 进行提取。 1)发酵液的预处理:向发酵液中加入碱式氯化铝 沉淀蛋白质,促进菌丝结团加快过滤。 2)有机溶剂萃取: (1)防止和去乳化:用酸性的十二烷基磺酸钠, 在碱性条件下留在水相中,使产品色泽有所改进。 (2)pH:发酵液碱化时控制pH在10±0.4的范围 内。 (3)温度:控制提取过程的温度有利于提高萃取 收率。
红霉素 【别名】威霉素;福爱力;新红康; 【外文名】Erythromycin, EM, EMU-V, Eryc, Ethryn, E-Mycin, Gluceptate, Ilotycin
红霉素适应症:红霉素在临床上可作为下列感染的选用 药物:1.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 炎、急性咽炎、鼻窦炎。2.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 蜂窝织炎。3.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4.气 性坏疽、炭疽、破伤风。5.白喉(辅助治疗)及白喉带菌 者。6.沙眼衣原体结膜炎。7.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 泌尿生殖系感染。8.李斯特菌病。9.军团菌病。10.淋球 菌感染。11.空肠弯曲菌肠炎。12.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 13.百日咳。14.放线菌病。15.皮肤科主要用于非淋菌性 尿道炎(宫颈炎)、淋病、梅毒、软下疳、衣原体淋巴肉 芽肿(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痤疮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 皮肤感染、猩红热等
红霉素的发酵工艺
(4)补料: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浓度控制在1.0%~1.4 %范围内,每隔6补加葡萄糖一次,直到放罐前1218 停止补糖。40后补加有机氮源,每日34次,若发酵罐 的黏度上升则增加补料量,反之则减少,放罐前24停 止补氮。发酵后期添加氨水可以提高发酵单位,减少 脱水红霉素的形成,改善产品质量,补加硫酸镁可以 改善菌丝生长状况,提高发酵单位。前提一般在24后 补加 (5)发酵黏度的控制:发酵液的黏度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菌丝生长浓度,并对红霉素A.B.C组分的比例有 直接的影响
红霉素的分类名称 : 一级分类:皮肤科用药 二级分类:抗生素类药物 三级分类: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品英文名 : Erythromycin 药品别名: 艾狄密新、福爱力、红丝霉素、红霉素碱、阿达霉素、Eritromicina、 Ermycin、Eryc、Erythromycin Base、Erythromycinum、 Paedlathrocin 药物剂型 1.肠溶片:0.125g,0.25g;2.眼膏:0.5%;3.软膏:1%;4.栓剂:0.1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