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如果把精彩的生成比做一棵粗壮的树,那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则是这棵树的种子,没有种子就没有树茁;教师深钻文本则是这棵树生长的水分,只有不断地深钻文本,不断地给精彩的生成这棵树浇水,树才会生根、发芽;教师的深层反思是这棵树生长所需的养料,只有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给这棵树施肥。
它才会越长越壮;课堂的深度民主是这棵树生长的土壤,离开了民主这土壤,精彩的生成这棵树便无法生长。
1教师深厚底蕴——精彩生成的种子
【案例】《山行》一课教学片段。
生l:“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应该是深浅的“深”,而不是生活的“生”。
师:到底是“生”还是“深”呢?请多读几遍古诗。
再进行讨论。
(学生读几遍古诗后展开了讨论)
生l:深浅的“深”是说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即远,从“白云生处”、“远上寒山”这些语句可以看出这里应是山高,所以不能用深浅的“深”。
生2:生活的“生”,能说明这里是白云飘动,变静态美为动态美,使这里看起来就像一幅活的美丽的画,而深浅的“深”却没有这种美感。
生3:用生活的“生”字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美。
从“霜叶红于
二月花”可以看出作者赞美秋天的美,隐约有一种二月鲜花那样的生机勃勃之美。
师:你们真会读书!古人一般都把秋天看做是萧条、衰败、萎靡的象征,所以往往是悲秋的,而作者却把秋景描写得那么美,霜叶那么孤傲不屈、富有生机。
令人奋发向上。
这也是这首诗被古今吟唱的一个重要原因。
(师拿了一张白纸在黑板上“飘动”,并在“人家”这个词前停顿了一下)
生4: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正是由于白云的飘动,才能时隐时现地看见“人家”。
所以应该用生活的“生”。
生5:如果用深浅的“深”,那么远,又是白云笼罩,就不能看见“人家”了。
【反思】上面的课例,精彩的生成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显现,是由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的。
特级教师滕春友说:“生成抓不牢的老师是不智慧的。
”的确,生成的时机是稍纵即逝的,需要教师敏锐的目光和灵活的头脑加以捕捉,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以削枝强干,加以引导,促其生成。
特级教师王崧舟、孙双金、支玉恒等。
他们之所以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精彩的生成能在其课堂中不断涌现,正是仰仗他们渊博的知识、厚实的积淀、精深的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听一个历史老师上课。
听课时竟忘了记录一个字,因为那节课太精彩了。
课后,他问那个历史老师:“你备课花
了多长时间?”那个老师说:“我备这节课的直接时间是15分钟,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
”无独有偶,著名特级老师贾志敏也说:“虽然他初中还没毕业,但能用一生的时间备课。
”老师们,为了那“精彩的生成”,请你也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练好你扎实的语文功底吧!要知道:这可是“精彩生成”的“种子”和根本,千万不能舍本逐末。
2教师深钻文本——精彩生成的水分
【案例2】《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
(教师出示:“过了一会儿,黑暗里发出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
”)
生:老师,在扬科看来,小提琴的声音不是非常美妙吗?这里怎么说它是凄惨的?
师:谁能帮一帮他?
生:因为这时候扬科非常害怕,所以平常他最爱听的小提琴声在他听来也是凄惨的、不好听的。
师:你从哪些句子读懂扬科十分害怕?(师引导学生回到上文朗读感悟有关句子,读出扬科的害怕。
然后再回到原先的句子,问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我认为这个句子中“不小心”用错了,应该是“很小心”。
师:你从哪里读懂扬科很小心?(教师又因势利导,网到上文指导朗读感悟有关描写扬科小心的句子。
之后又问:课文中为什么说
“扬科很不小心触动了琴弦”?
生:因为扬科太爱小提琴了。
师:可以把“不小心”换成什么词?
生:忍不住、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很小心、忍无可忍……
师:把“不小心”换成这些词行不行?(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得出结论:用这些词虽然也能看出扬科酷爱小提琴,但太直截了当了) 师:是呀!用这些词缺乏含蓄感,而用“不小心”既写出了扬科对小提琴的异常着迷,又有一种含蓄美,很耐人寻味。
这就是作者显克微支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语言魅力。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词的精妙还体现在“过了一会儿”上。
(学生一脸困惑) 师:如果把“过了一会儿”换成“突然”或“忽然”,句子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生1:“过了一会儿”表示过过了一段时间。
“突然”或“忽然”表示扬科一进屋就立刻摸小提琴。
而从上文看,扬科一直很小心、很害怕。
所以他会“过了一会儿”才摸小提琴。
生2:扬科那么爱小提琴,他会先欣赏一会儿,然后再摸小提琴。
师:堆砌华丽的词藻不一定就是好词好句,而像“过了一会儿”这个词,作者用得精确、贴切,这就是好词好句。
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好好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读后,教师再问:“文中除了小提琴声音凄惨外,还有什么是凄惨的?”从而自然过渡到下文) 【反思】教师抓住这个句子进行教学:“过了一会儿,黑暗里发
出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感受扬科凄惨的命运。
与第一课时中感受到的扬科是一个音乐天才、一位音乐家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从而酝酿一种强烈的悲剧情感,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这是教师深入钻研文本、精心预设而产生的精彩生成。
可是,我们许多教师往往不去好好地读课文,不去深人地钻研文本,课文还没读几遍,就去查阅《教学参考书》等资料,然后借鉴资料写下教案,对文本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久而久之,就丧失一了钻研文本的能力。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很多老师读课文等于没读,至少有一半的语文老师不会读课文。
”这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悲哀!这是教育界的悲哀!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我每教一篇课文,总是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
”还说:“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诱导下超常发挥。
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特级教师靳家彦说:“备课如同打井,只有深钻,才能得水。
”……这些功力精深的名师在备课时尚且“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更何况我们呢!我们如果在备课时不深入钻研教材,就想追求精彩的生成不断,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特级教师李梦钤说得好:“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有法儿。
”
3教师深层反思——精彩生成的养料
【案例3】《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教学。
王崧舟老师说他有一次到江苏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当师生都沉浸在邱少云被烈火活活烧死的悲痛之中时,突然有一“愣头青”站起来发言:“我觉得邱少云真是个傻瓜。
”全场震惊,王老师也无言以对。
后来,王老师对此不断进行深层反思,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应对策略。
两年多后,有一次到四川上这一课,又出现了一个“愣头青”,说了同样的一句话。
只见王老师略一沉思(故作沉思),然后说:“是呀!将心比心,谁不想活下去,我相信邱少云也想活下去。
但是,你们仔细听,你将听到另一种声音在对邱少云说,怎么说?”
生1:“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你要坚持住!”
生2:“邱少云,战友们在望着你,朝鲜人民在望着你,祖国人民在望着你,你千万不能动!”王老师那精彩的生成赢得了听课教师、专家的阵阵掌声。
【反思】深层的反思就如种树的施肥过程,你想精彩的生成这棵树长得大、长得壮,就必须给予施肥!在每一位名师成功的后面,无不凝聚着他们对自己教学的深层反思。
其实,我们从“前车之鉴”、“失败乃成功之母”、“学而不思则罔”等俗语上也可知道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4课堂高度民主——精彩生成的土壤
从上述三个案例中可看出一个共同点:即学生都敢向课本质疑。
敢于挑战权威。
这其实要建立在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体系中,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
因此,作为教师。
理应“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权,尊重并珍视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并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作为学生,必能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学习场”中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必能在思维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课堂的高度民主、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是精彩生成这棵树生长所需的土壤。
没有土壤,树焉能生根、发芽、长大?
如果我们教师能不断丰厚文化底蕴(播种),深入地钻研文本(浇水)。
经常进行深层的教学反思(施肥),再植根于高度民主的课堂土壤中,那精彩的生成这棵树就一定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