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中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参考文献:杨斌主编《财政学》,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蒋洪主编《公共经济学》,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摘要:教育是我们国家的大计,是走向兴旺发达的基础,政府的教育支出对教育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不仅在教育支出总量上而且在支出结构上存在着问题。

关键字:教育支出,财政支出,现状,问题,对策

教育对人的确很重要,用知识获得的报酬远远要比劳动获得的报酬高,现在的社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那就是教育,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获得更多的GDP,教育还可以提升人的修养,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条件,教育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和尺度,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政府的基本的几个职能为国防和社会治安,教育和重大疾病防控,教育便列入其中,教育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问题,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政府在教育上花了不少的心思,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财政方面也是大力支持。但现实中对财政支出对教育的支持还是明显乏力,尽管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但相对数量涨幅却很小,4%的目标迟迟不能达到,这反映了我国目前的教育支出结构确实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

1:教育的效益外溢。教育是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内在推动力,教育使人觉醒,教育使人摆脱愚昧,教育有助于减少犯罪,教育使人观念更新~~~~教育使整个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社会秩序稳定。

2:教育是一种优值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优值品,即由于消费者的偏好不合理,大大低估了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有些消费者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不愿对其子女进行教育投资,因此在优值品的情况下,纯粹的市场提供会造成巨大的效率牺牲,现实的选择就是由政府出面来纠正由于消费者偏好不合理而导致的市场缺陷。

3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

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它就具备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成本等于零;而另一个方面,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使用。

二: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

1: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如下表所示,教育支出不断增加,从1980年的114.15亿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9010.21亿元。但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始终不到GDP的3%,一直都在低位徘徊。在2000年时竟然达到了1.64%,从

表中也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教育支出占GDP的支出不断增长,体现了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

2: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1)由上图的表格可以看出,在初、中、高三级教育支出上,我国严

重失衡忽视初等教育,过分注重高等教育。根据统计我国初中高等教育人均教育经费与人均GDP的比例分别为0.05,0.15和1.93。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过高,所占比例不仅高于与我国同档次的低收入国家还高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尽管近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高等教育几乎都有政府提供,能够真正接收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并不大,因此在经费上,显得高等教育的投入有些偏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等教育,而是取决于初等教育,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反应出高等教育比例偏高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初等教育投入的不足。

(2)对职业教育的不够重视。相比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支出严重不足,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技术人员的培养,不利于长夜结构调整与升级。

(3)地区性支出不平衡。我国对于西部指出远远小于对东部的支出,我们可以从一些报告可以看到,西部的教育条件的确很差,没有好的教室,好的老师,辍学率很高,这种现象极易引起中西地区的不稳定。

(4)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所以我国教育投入基本走了一条先城市后农村的道路,导致城乡教育支出差距显著。但我国有80%以上的小学、64%以上的初中设置在农村。从公平原则看,城乡学生的人均政府教育投入应当相等。但事实并非如此。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资金严重不足,这种地区之间教育投入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各地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极大的影响了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三:完善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1.重新定位教育的功能。正是由于教育的产业化定位,我国高校收费高引发各阶段教育收费的全面走高。应当看到,国际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多注重教育的公益功能。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大学学费,个人缴纳比例一般只占应交学费总额的20%~40%左右,其余则为社会公共团体捐

赠资金和政府资金解决。而我国教育收费,即使在义务教育的中小学阶段,个人负担费用亦偏高。这固然有我国尚不发达的经济因素,但教育功能定位不当也难脱其责。只有重新强调教育为国家社会未来育人的公益功能,才能使教育更能贫民化。

2.建立和完善补偿机制。完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通过"奖、贷、助、补、减、免"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降低辍学率,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

3.采取措施扭转社会教育观念。教育是一项优值品,虽然在短期得不到什么效益,长期是有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的。

4.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法治化。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