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战斗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胡风主观战斗精神
内容摘要
胡风文艺思想是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议论的重要成就,其中“主观战斗精神”是其思想体系的一个独特的命题。主观战斗精神主要强调创作主题的个体心理意识,是一种“人”的文学观,同时也是主客观相结合的文艺思想。
关键词
主观战斗精神主客观相结合人的文学观
中国二十世纪的文艺理论界是一个急剧动荡的时期,当时文艺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更加注重其政治意义。艺术家们也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文艺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是胡风却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对“革命文艺新方向”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出了异议。对《讲话》中“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的文艺思想进行了思考,打破了“只能有一个声音,让一个人思想”的文艺格局,还原了文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坚持了文艺创作的自身发展规律。他主张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思想,并由此提出主观战斗精神这一独到的命题。主观战斗精神具体来说就是指作家面对客观世界应该表现出蓬勃高昂的人格力量和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批判的战斗精神。
一作家主观力量的体现
主观战斗精神要求作家对客观世界要有把握力,拥抱力、突击力。作家要想拥有主观战斗精神就必须首先培养自己的人格力量,其次就是勇于深入现实生活。胡风认为作家的创作过程就是和血肉的现实的人生的搏斗,同时也是作家自我扩张自我斗争的过程。这是一个作家和现实生活之间相生相克的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作家的主观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胡风又将作家的主观力量分解为“思想力”和“艺术力”两种。思想力其实就是指作家对于文学题材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而所谓的“艺术力”则包含了
作家对表现对象的基本的发现能力,对所发现的对象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对已经获得的素材的分解能力,对分解后的素材的整合能力以及在整合基础上的想像变形的创造能力。这些不同因素的“力”,是作家的“主观力量”亦即作家的心理能量在创造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它们构成了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心理能量的“磁场”,这个心理场对创造对象的“感应”和“辐射”程度的强弱,决定了作家创作能力的高低。
二主客观相结合
“主客观的融合”这一提法使他与作为他批判的靶子的“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区分开来。主观公式主义者以为他自己是思想的工具,所以在作品里面用人物这个工具来说明思想,因而,那并不是从客观对象把握出来的真实,只不过是由于他自己那一种‘意识的存在’底活动特性,使他的思想和他的人物实际上反而成了他自己的工具。客观主义者以为他自己是客观对象底工具,只要实事求是地去观察它,熟悉它,不让实事求是后面有什么主观要求在把握过程里面起作用,客观对象就可以原样地装进他自己这个工具里面而被反映出来“主观公式主义者”把作品人物当成说明思想的工具,“客观主义者”把作家视为反映客观对象的工具,两者都没能做到主观精神与客观对象的融合。而胡风主张的主观战斗精神要求做到主客观的相互结合。也就说形成作品的材料、印象,不但须是最令作家感动的,而且还得跟一种基本的思想、观念相结合。不过,这种基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是作家在自己的心中早就孕育起来的。换句话说,作家用来和材料起化合作用的思想、观念原来是生活经验的结果。胡风主张与对象的完全融合那就是作者底诗心要从感觉,意象,场景的色彩和情绪的跳动更前进到对象的深处,那是完整的思想性的把握,同时也就是完整的情绪世界的拥抱。与对象的完全融合需要一个主观精神力量与客观对象的相结合。
三人的文学观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也是一种人的文学观,强调作家的主体意识及其在创作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文学是人学,作家在反映生活时不只是反映生活本身,而且也要表现作家的自我及爱憎、感受、喜怒哀乐等倾向。要求作家要有献身的意志、仁爱的胸怀,对现实人生的真知灼见不存一丝一毫虚伪的真诚的态度,和为民族
解放而不懈斗争的献身精神,用强大的人格力量进行创作。作家对于生活感受的深度和他对生活的理解是成正比的。
这种人的文学还体现在把人当作人来描写,把人当作感性活动的主体来对待。对此,他多次表述:“人是活的人,行动着的人,被赋予着意识的人,凭着各自被各种各样的杠杆所规定的反省和热情,向着一定的目的经营着生活的人,各自底反省和热情在各种各样的路径上和历史底冲动联系着,各种各样地被历史所造成,又各种各样地对历史起着作用的人,这叫做感性的活动。文艺作品不是社会问题的图解成通俗演义,它的对象是活的人,活人底心理状态,活人底精神斗争他反对将创作对象憧憬为清一色的通体优美,主张从实践要求出发,表现人物在历史大潮中的“饥渴”“愿望”“负担”“觉醒”的多重心理的内容。只有进入人物心灵繁复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获得现实主义文学的历史真实性和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尊重人物的客观性———即其主体性,避免使人物成为纸扎的人物,沦为作家传播主观意图的木偶,这也是“主观战斗精神”的重要特点。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的文艺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有着相当的大影响,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却受到了迫害,他在1955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件全国规模的思想罪案的主角。这也是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一大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