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要求开展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第二次开学典礼上再次强调加强调查研究。中央领导同志如此重视调查研究,就是因为调查研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功,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尤其是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过程中,在应对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背景下,夯实这一基本功,做好这项基本功,是摆在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紧迫课题。我们要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认真思考探索、研究总结这一“基本功”的内在规律与客观要求,以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质量。

紧紧扣住调查研究的“的”

调查研究从来不能也不是为调查而调查,为研究而研究,调查研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更高目的的途径、手段与方法。现在之所以会有一些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官样文章的调查研究,就是一些同志把调查研究行为本身当成了目的,为完成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其实,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很明确的,这就是帮助科学决策、密切联系群众、汲取实践智慧。着眼于这三大目的的调查研究才是有意义的调查研究。

帮助科学决策。毛泽东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连口都张不开还怎么去决策?但是现实中没调查就决策的情形并不鲜见。现在有些决策名为“应变之策”,其实与实际情形完全不搭界;一些决策理论上讲得很通顺,到了实际环境中根本行不通;更甚至有些决策纯属满拧,本来头痛它去医脚,本来发烧它还拱火。为什么会如此,没有进行足够的调查研究,都是在会议室里捣鼓出来的。

决策不是想当然,决策也不能拍脑袋。科学决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决策的针对性,就是要理清一项决策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和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群众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拥护的多少、反对的多少、持中间态度的人又有多少;某一决策的实际可操作性有多大,实施成本与政策收益是否得不偿失;某一决策会不会产生尚未预料的负面效应,引发“并发症”,按下葫芦起了瓢,等等。这些都是决策的前提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做不到心中有数,决策是不可能符合实际的。而这些问题只有经过深入细致有效的调查研究才有可能解决。

密切联系群众。随着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交通越来越便捷,过去吉普车要跑大半天的路现在用不了一个小时;通信越来越便捷,过去连邮政都难通的地方都有了手机宽带。由于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加之现代社会运行模式逐渐定型,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事实上越来越淡薄。别说在

部委大机关工作的同志很少直接面对群众,就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也整天被困在会议室里、办公桌前。但是,90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法宝,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只要真正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血肉相连,纵有千难万险也能逢凶化吉,纵使山重水复也能勇往直前;如果脱离了群众,哪怕办好事、办正事,群众也不会买账。那么,如何密切联系群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走到发展的第一线去,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欲。以心交心,自会心心相映;我们心中装着群众,群众也会在心里装着我们。

汲取实践智慧。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办法、新的举措去切实解决。但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我们头脑中固有的,只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毛泽东一直主张“群众就是孔明”,经常到群众中间去才会知道我们的政策该怎么定,才会知道什么政策是好的,什么政策是不好的。邓小平多次号召全党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像

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就很谦虚地说,这是群众的发明。

我们搞调查研究,就是要广泛地听取各行各业群众提出来的好意见和好建议,认真学习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中摸索试验出来的新办法和新思路,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政策和科学的制度,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火热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牢牢守住调查研究的“本”

检验一项调查研究的质量好与坏、水平高与低固然最终是要看是否对作出科学决策有借鉴,依此做出的决策在实践中是否有成效,但就调查研究本身来说也还是有自己的一定之规,这就是真实、全面、客观。我们把这三大要求称为调查研究之“本”。如果说“的”针对的是调查研究真心诚意的问题,“本”则是强调调查研究真知灼见的问题。

了解真实。任何调查研究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为了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真实性是调查研究的生命。如果说跑了一大圈看到的都是布臵出来的虚假景象,得到的都是编出来的不真实情况,这样的调查研究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当然,有些时候真实情况确实可能不那么令人高兴,甚至还有些难堪,但这些情况并不会因为我们不高兴就自然消失。所以,我们讲领导干部在调研过程中一定要正视

“没想到”与“不合意”,这些甚至是调查研究中最可宝贵的东西。过去没想到的情况今天看到了,就会成为明天想得到的政策;把今天不合意的事情提出来并改善了,明天就会成为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了解真实并不意味着不可以适当“装装糊涂”。曾经有位领导干部讲,在调查研究中,面对一些应该解决但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装作不知道,但不能真的不知道;可以假装没看到,但不能真的看不见。虽然嘴上不说,但要心中有数,只要时机与条件一成熟,我们就可以大大方方地把它提出来并且解决掉,但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过分渲染会欲速则不达乃至好心添乱。这样的“装糊涂”并不是不去了解真实,而是对真实更深层的认知。

把握全面。真实是最基本的,但只有真实还是不够的。我们不否认有些调查研究看到的是真实的,听到的也是真实的,但这真实很可能是管中窥豹,看到的只是斑点不是整个豹子;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看到的也都是真的,但并不是庐山全貌。要想让调查研究了解到的真实成为真正的真实,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握全面。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尤其在现代社会,利益分化越来越深刻,甲方得到的很可能就是乙方失去的,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很容易顾此失彼甚至一叶遮目。我们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去把握利益相关的不同方面,尤其是对立双方的情况。比如调查研究干群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