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一、制度供求分析 (一)制度类型 1、宪法秩序。宪法是用以界定国家的产 权和控制的基本结构。它包括确立生产、 交换和分配的基础的一套政治、社会和 法律的基本规则,他的约束力具有普遍 性,是制定规则的规则。
2、制度安排。指约束特定行为模式和关 系的一套行为规则。 3、规范性行为规则。意识形态。 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被认为是外生 变量。 宪法秩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一旦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 在相当一时间里是不易显著变动的,而可 把他们视作外生变量影响制度创新以及制 度的需求和供给,把制度安排看作是内生 变量,是因为在现有宪法框架内,在制度 的成本与收益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制度安 排是一个相对活跃、相对革命的因素。
6、规范性行为准则 规范性行为准则是一个植根于文化传统的制度类型。规范 性行为准则对制度安排的选择和制度供给会产生深刻的影 响 。新制度经济学家们 ( 如诺思、 Hayami 及拉坦等等 ) 反复强调制度安排应与文化准则相和谐,否则就使一些制 度安排难以推行或者使制度变迁的成本大大的提高。规范 性行为准则是制约制度供给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 7、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 (三)愿意制度供给与实际制度供给 涵义; 两者为什么产生不一致? (1)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是意愿制度供给与实际制度供 给不 一致的主要原因 。如前所在 , 强制性制度变迁并不是 建立在一致性同意基础之上的。当强制性并不 “ 强制 ” 时 , 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就 “ 修正 ” 上级的意愿制度供 给 。 并使这种制度更适合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原则。
意愿制度供给与实际制度供给的差异并非完全是坏事 , 它在一 定程度上弥补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 , 使强制性制度供给 具有了一定的弹性与灵活性。这是因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并没有考 虑地方差异 , 而意愿制度供 给与实际制度供给的差异就在一定 程度上使强制性制度供给有了一定的弹性与灵活性。 三、制度供给的两个案例 1、泰国的灌溉政策:工程师与政府官员的较量 国家安全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冲突 政府高层官员的私人利益与国家的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 2、中国为什么实行双轨制的制度分析 国家财政收入得约束 国有企业的压力 既得利益集团的寻租需求 我国三次大的经济转型与腐败。
第二 , 宪法秩序直接影响进人政治体系的成本和 建立新制度的立法基础的难易度。如果在现有宪 法秩序下利益主体无法承受进人政治体系的成 本或者既得利益格局对新的立法阻力过大 , 都将 有可能限制制度创新 ; 反之 , 则有助于制度创新。 第三 , 宪法秩序为制度安排规定了选择空间并影 响着制度变迁的进程和方式。如宪法通过对政体 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规定来界定制度创新的方 向和形式。 第四 , 一种稳定而有活力的宪法秩序会给政治经 济引人一种文明秩序的意识--一种关于解决冲突 的基本价值和程序上的一致性,这种意识会大大 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1、在政府主体与非政府主体参与制度阿 安排 的社会博弈中,由于政府主体在政 治力量与资源配置权力上处于优势地位, 所以政府主体是决定制度供给的方向、 形式、进程及战略安排的主导力量。 2、由于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差异,政 府与非政府主体对某一新的制度安排的 成本与收益的预期值不一样,这就难以 避免非政府主体对制度的需求与政府主 体对制度供给的差异,既存在制度供求 上的矛盾。
2、制度设计成本:每一项能预期带来收益的制度安排都需要 耗费成本。制度设计的成本 , 取决于设计新的制度安排的人 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要素价格。 3、现有知识积累及其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 如何降低制度发展的成本? (1)制度安排选择集合受到社会科学知识储备 的限制。即使政府有意建立新制度安排以使制度从不均衡 恢复到均衡 , 但由于社会科学不足 , 政府也不可能建立一 个新的制度安排。 (2)第二 , 知识的积累和社会科学的进步 , 以及与工商 业和政府机构的发展密切相夫的统计资料储备的增长 , 减 少了与某种制度安排革新相联系的成本 。 (3)第三 , 舒尔茨根据近三个世纪以来英国和其他西方 经济的历史发现 , 一个社会中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安 排的变动和确立 , 都是由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 诱发和塑造的。
二、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一)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 1、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 2、宪法秩序。 3、技术。 4、市场规模。 (二)影响制度供给的因素 1、宪法秩序 第一 , 宪法秩序可能有助于自由的调查和社会实 验 , 或者可能起根本性的压制作用。如果是后者 , 制度变化所依赖的知识基础将受到削弱 , 变化将 受到扭曲或阻碍。
4、实施新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 制度安排的供给还受实施上的预期成本的影响。制度 从潜在安排转变为现实安排的关键就是制度安排实施 上的预期成本的大小。一些好的制度安排因实施的预 期成本太高而无法推 行。 5、现存制度安排 我们在前面分析制度变迁中的 “ 路径依赖 ” 问题时 曾指出 , 初始的制度选 择会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和惯 性 , 因为沿着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和既定方向前进 , 总 比另辟路径要来得方便一些 。我把这比喻为制度变迁 中的一种“惯性” 。如果初始制度安排 ( 尤其是宪法 秩序 ) 选择方向正确 , 那么这种“ 惯性 ” 有利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 ; 反之 , 这种干惯性 “ 就成为新制度安排 的一个障碍。
“ 修正 ” 上级制度 安排的方法有 :" 层层截留 " 、 " 曲 解规则 " 、 " 补充文件 " 、 " 改头换面 " 等。经过这种 种修正措施 , 意愿制度供给与实际制度供给必然出现 差异。 (2) 在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中 , 由于信息不对称、不确 定性、地方差 异等因素的影响 , 权力中心 ( 中央 ) 的意 愿制度供给与下级 ( 包括企业 ) 对制度创新的需求可能 并不一致 。因此 , 下级往往会对新制度规则作出符合 其自身利益的理解 , 以机会主义的态度实施新规则。 (3) 在强制性制度变迁中 , 中央限于财力因素 , 一般把 新制度安排的实施成本 “ 转移 ” 给地方。地方将根 据实施成本的大小对新制度安排作出局部调整。这也 是导致意愿制度供给与实际制度供给差异的一个原因 。
需求诱致型与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的需求决定论模式假定:追求利益 最大化的单个行为主体总是力图在给定的制 度约束下,谋求确定预期对自己最为有利地 的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 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在一定的宪法秩序和行 为的伦理道德规范下,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 度安排的能力和原意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 因素,而这种能力和愿望主要决定于一个社 会的各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结构活力力量的 对比。其特征表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