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生命——百岁征婚宫杜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生命——百岁征婚宫杜若  (2010-04-12 144229)

百岁老人宫杜若行医图

自从7年前我开始从事健康学的创设以来,我每天所做之事,基本上就是两句话八个字:“阅读生命,诠释健康”。7年见我阅读生命无数:既阅读自己的生命,也阅读别人的生命;既阅读健康的生命,也阅读患病的生命;既阅读长寿的生命,也阅读夭亡的生命;既阅读猝死的生命,也阅读被慢病煎熬的生命……我甚至养成了一些“坏毛病”、“怪毛病”,就是特别爱去病房探望亲戚朋友,爱参加遗体告别,爱参加追悼会,爱打听人们为什么生病,为什么死亡……我还积累了千余名百岁老人和千余名“高龄名人”的资料,并且作为素材认认真真地阅读着生命,仔仔细细地诠释着健康,并以此为基础创设着我的健康学。

这里我选出一部份我阅读过的生命,以饗各位博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且从中受到教益。

这第一个就是百岁征婚的宫杜若。一个在坎坷中度过了100多个年头,居然还有自己的梦,这样的生命难道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我从媒体中了解到他的事迹后,一直在寻找他,打过无数次的电话,希望能够当面采访他,并且希望能够力所能及帮助他实现梦想。后来他的儿子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但是即使是他自己亲生的儿子,有一段时间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最后这个儿子告诉我他刚刚得到消息,说他爸爸过去了,最后几天没有进食,身体各个器官组织衰竭而死,享年108岁……

我从媒体那里节录了他百岁征婚的视频,刻了一张碟子,并且收集了尽可能详细的资料,经过整理,在此发表一篇介绍这位百岁老人的完整的文章。

百岁征婚宫杜若

想像一下,一个人到了105岁以上会是什么样?

那是一个人活的年龄吗?

如果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那恐怕也是一个“躺在床上”插满管子,万念俱灰,形同槁木,苟延残喘,混吃等死的行尸走肉……

根据我的收集,全世界现有人口近65亿,百岁老人约21万,每10万人里面大约会有3个百岁以上的老人。把全世界的户口簿统统集中起来,随意抽取10万个人,那么在这一组人里,到了105岁这个岁数的,我敢说会有99999个不是“挂在墙上”就是“躺在床上”的,其中绝大多数人是“挂在墙上”了的,只有个别一两个可能还“躺在床上”。

你能够想象居然还会有一个人,他活到了105岁以上,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根本不需要别人照顾,而且心里还有梦,心里还有渴望,心里还有使命……这就是他,一个105岁还要征婚的老人宫杜若。

宫杜若,满族,户口本上记载他的出生日期是1901年11月11日,(瞧瞧你挑的那个出生的日子,还征什么婚?——开玩笑!)身份证也能对应上,内蒙古五原县人。他儿子打电

话告诉我,老人出生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是正黄旗后裔,他家是中医世家,爷爷曾是御医,父亲也是名医。后因医疗事故获罪朝廷,被发配到现在的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恳荒,从此就在五原县定居。18岁那年,他在呼和浩特读高中。宫杜若30岁考上了当时的齐鲁大学医学院,攻读神经精神学(高龄学生)。抗日战争爆发后,齐鲁大学医学院迁入成都

华西协和大学,他在此完成学业并于1938年获得华西协和

大学医学专业硕士(一说博士)学位,同时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硕士(一说博士)学位。1938年,他到昆明的中国空军

某部担任医生兼翻译。1941年,他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留学。看来,他求学时间很长,40多岁了还在学校里读书。1946年,他在美国完成学业(又用了5年,时年已经45岁)去了上海,1947年,他在陕西成固西北联大教书,也曾经

执教于察哈尔医科专门学校(后张家口医学院)……后来,宫

杜若回到五原县医院工作。在文革时,宫杜若失去工作,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去过很多城市,当过教员也做过医生。高学历,长学历而没有得到好工作。

记者通过公安机关了解到宫杜若的家确实在五原县,户口显示他是孤身一人(是1901年11月11日的生日使然否?),

当地政府每月按时给他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记者曾经致电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卫生局,值班人员称,宫杜若老人确实曾经是当地正规医院的医生,后来在文革中失去了工作,就成了个体医生,在各地采药行医,目前靠领低保生活。

他虽然前半生求学经历过大都市繁华的生活,可后半生因为却云游四海,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吃在病人家,住小旅馆甚至露宿野外,“于毒蛇猛兽为伍”。由于他生性散漫,不愿意接受管束,丢了正式的工作,于是云游四方,给乡民治病,感情就给耽误了,也没存下积蓄,目前只能靠领低保生活。

他漂泊大半生,经历了3次婚姻,但他仍然乐观豁达。他曾有的3段婚姻是:

第一次婚姻是父母包办的,那是18岁那年,他在呼和浩特读高中时,家里人让他与15岁的王志学结婚,他同意了。两人结婚后,他继续求学,王志学留在婆家操持家务。由于性格不和,他们经常吵架。1931年,他考入齐鲁大学后,与王志学的联络少了。1946年,他在美国完成学业去了上海,此时王志学已经带着他们的女儿去了台湾,后来定居美

国,从此没有了音信。

第二次是在1947年,他在陕西成固西北联大教书时,认识了身材高大的成都女子叶奶娥。叶奶娥比他年轻20多岁,是一名中学教员。叶奶娥性格泼辣,两人结婚后经常吵架。1948年初,叶奶娥回到了成都,4年后患肺结核去世。后来,他才知道叶奶娥离开他时已经怀孕,回到成都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儿子取名邝昌才,住四川成都郫县红光镇金珠村,没有跟他姓。后来他到成都征婚就是住在这个当时已经68岁的儿子家里,儿子还算不错,收留了他,还和他同居一室,把房子里最好的向阳的地方,让给爸爸,还陪伴他去婚介所,但是毕竟以前没有共同的生活经历,而且有过许多情感上的伤痕,儿子说他不负责任,没有责任感,不管他们娘和儿,不那么同意他的择偶条件。儿子还在吃饭时掀翻饭桌和他闹翻过,但是事后能够承认错误,表示道歉。估计他年轻时脾气很大,个性很强,但是后来经过生活的磨练,他学乖了,脾气随和了,心态也调节好了……

第三次是在1951年,他又与一个比自己小20多岁的女子结了婚,婚后生下一个女儿,但是他们的感情一直不好。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