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Modified Asphalt Pavement

JTJ 036-98

主编单位: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施行日期:1999年3月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北京

关于发布《公路改性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

交公路发[1998]729号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重庆市交通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

现批准发布《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编号JTJ036-98),作为行业标准,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

该标准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希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98年12月1日

前言

近年来,我国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在研究、开发和使用改性沥青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改性沥青和具体的工程实践,编制了相应的技术标准、施工指南、手册、规范等文件,这些文件对我国改性沥青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这些文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制订系统、完整、实用、可操作性较强的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为了适应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应用的需要,交通部以交公路[1994]1265号文下达了编制《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任务,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主持编写。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的制备,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压实的有关规定,改性沥青路面接缝的施工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等。

目前可用于沥青改性的添加剂有很多,本规范所涉及的仅是其中应用比较广泛、技术比

较成熟的几种聚合物改性剂。

本规范大量采用了国内有关改性沥青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参考、引用了国外改性沥青技术标准、规范、指南等的有关内容,各单位在使用本规范的过程中,如发现有问题或有修改意见,请随时函告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地址:重庆市南岸五公里邮政编码:400067),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参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公路局

同济大学

四川省公路局

主要起草人:周进川、沈金安、姜锡志、吕伟民、杜秋仙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层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2 基质沥青

4.3 集料与填料

4.4 改性剂

4.5 成品改性沥青

4.6 贮存

5 改性沥青

5.1 一般规定

5.2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5.3 改性沥青制备

6 改性沥青混合制

6.1 一般规定

6.2 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

6.3 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7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

7.1 一般规定

7.2 施工准备

7.3 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

7.4 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

7.5 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

7.6 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

7.7 接缝施工

8 施工质量管理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总则

1.0.1 为了适应使用改性沥青铺筑路面的需要,保证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公路热拌热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及养护,使用者应根据道路的使用环境和交通条件等特殊要求,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改性沥青的应用。1.0.3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与施工组织设计,实施中应严格控制生产与施工质量。

1.0.4 改性剂、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5 凡使用本规范未作规定的其它改性剂或改性沥青,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验研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其技术要求与指标,制订相应的施工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1.0.6 改性沥青应用于钢桥桥面等特殊工程,宜单独制订比本规范更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2 术语、符号

2. 1 术语

2.1.1 沥青 bitumen

黑色到暗褐色的固态或半固态粘稠状物质,由自然形成或人工制造而得,主要为高分子的烃类和非烃类所组成。

2.l.2 基质沥青 basis bitumen

用于生产改性沥青,掺加改性剂进行改性的基础沥青。

2.1.3 改性剂 modifier

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可熔融或分散在沥青中,以改善或提高沥青的路用性能。

2. l. 4 改性剂剂量 modifier mass percentage

改性剂在改性沥青(包括基质沥青与改性剂)中的质量百分数。

2.1.5 改性沥青 modified bitumen

基质沥青与一种或数种改性剂通过适宜的加工工艺形成的混合物。

2.1.6 结合料 binder

在沥青混合料中,把集料粘合在一起的胶结料,包括各类沥青和改性沥青。

2.l.7 改性沥青混合料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由改性沥青(或由改性剂、基质沥青)与矿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2. 1. 8 改性沥青路面 modified asphalt pavement

沥青面层中任一层采用改性沥青为结合料铺筑的路面。

2. 1. 9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tone matrix asphalt(SMA)

由沥青结合料、稳定剂、填料和少量细集料组成的玛蹄脂填充于较多粗集料间隙中的间断级配混合料。

2.l.10 开级配沥青表层 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s(OGFC)

具有抗滑、降噪等功能的开级配沥青路面表面层。

2.1.11 橡胶 rubber

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高弹性及伸缩性的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代表性品种有SBR、CR、EPDM等。

2.1.12 热塑性橡胶 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

又称热塑性弹性体,兼具橡胶和热塑性塑料特性,在常温下显示橡胶弹性,受热时呈可塑性的高分子材料。可按交联性质分成化学交联型和物理交联型,也可按结构特点分为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等。代表性品种有SBS、SB、SIS等。

2.l.13 热塑性树脂 thermoplastic resin

树脂的一大类,可反复受热软化(或熔化)和冷却凝固的树脂,一般是线型高分子化合物。代表性品种有EVA、PE等。

2. 1. 14 胶乳 latex

聚合物微粒分散于在水介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胶体多相分散体系。

2.1.15 稳定剂 stabilizer

能增加溶液、胶体、固体、混合物等稳定性能的添加剂。当用于改性沥青时,可以保持改性剂与基质沥青之间的化学平衡,降低表面张力,防止改性剂凝聚、离析,提高改性沥青的贮存稳定性。

2.l.16 分散剂 dispersant

吸附在液-固界面,从而显著降低液-固界面的界面自由能,使被分散的固体微粒能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并不再重新聚集的添加剂。当用于改性沥青时,能使改性剂微粒均匀地分散在基质沥青中。

2. 2 符号

CR——聚氯丁二烯(氯丁橡胶),Polychloroprene之略语

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Vinyl-Acetate之略语

LDPE——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之略语

OGFC——开级配沥青表层,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s之略语

PE——聚乙烯,Polyethylene之略语

S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Styrene-Butadlene-

Rubber之略语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ryrene-Butsdi-

cne-Sryrene Block CoPolymer之略语

SMA——沥青玛蹄脂碎五混合料,Stone Matrix Asphalt(或

Stone Mastlc Asphalt)之略语

3 基层

3.0.1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基层的材料、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93)的规定;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只有在基层质量符合要求时才能进行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

3.0.2 改性沥青路面基层可采用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细粒土的半刚性基层、级配碎石(或砾石)基层、沥青贯入式、沥青碎石基层以及碾压式水泥混凝土基层等。

3.0.3 用于改性沥青路面基层的材料应按照现行部颁有关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试验。3.0.4 用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时,原路面应经过必要的补强、修补及整平,应符合设计规定的公路等级、线形、几何尺寸以及强度和平整度的要求。

3.0.5 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时,应检查水泥混凝土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或修整,接缝处宜采取防止反射裂缝的措施。

4 材料

4. 1 一般规定

4.1.1 采购材料时应向材料供应商提出材料规格、质量、技术要求、供货时间要求等,并签订相关合同。

4.1.2 材料出厂应有质量检验单,材料到场后应进行检测验收,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4.1.3材料到场后,应按规定进行贮存与管理。

4. 2 基质沥青

4. 2. 1 本规范规定的基质沥青应采用道路石油沥青。

4.2.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某些特殊重要工程的沥青面层,当采用改性沥青时,其基质沥青应采用符合现行规范“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规定的石油沥青。

4. 2. 3 选择基质沥青的标号时,宜在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交通情况等确定的道路石油沥青标号的基础上,采用稠度相当或稠度降低一个等级的沥青。

4. 3 集料与填料

4. 3. 1 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破碎砾石,其粒径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的规定。

1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且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

2 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破碎砾石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应采用较大颗粒的砾石破碎,并至少应有两个以上破碎面。

3 酸性石料用于铺筑公路路面时,应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93)规定的方法检验其与改性沥青的粘附性,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抗剥离措施。4.3.2 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并与改性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细集料的粒径规格与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的规定。4.3.3 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填料应洁净、干燥,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规定的技术要求。

1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僧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中不应含有泥土等杂质。

2 采用水泥、消石灰粉做填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量的2%。

3 采用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的回收粉尘做填料时,回收粉尘必须洁净、无杂质,塑性指数应小于4,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50%。

4.4 改性剂

4.4.1 改性剂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1 根据拟改善的路面性能,可对改性剂作如下初步选择:

(1)为提高抗永久变形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或热塑性树脂类等改性剂。

(2)为提高抗低温开裂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或橡胶类改性剂。

(3) 为提高抗疲劳开裂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橡胶类或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

(4)为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宜使用各类抗剥落剂等外掺剂。

2 应考虑改性剂处理与贮存条件、生产与施工方法的难易程

度、对基质沥青与集料的要求等。

3 应考虑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在热贮存或使用温度下的离析程度应符合本规

范的规定。

4 应考虑改性剂及其辅助材料、专用设备的价格,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及其路面施工成本。

4.4.2 改性剂生产者或供应商应提供产品的名称、代号、标号与质量检验单,以及运输、贮存、使用方法和涉及健康、环保、安全等有关的资料。

4.4.3 适用于本规范的改性剂有如下种类:

1 热塑性橡胶类,代表性品种有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

2 橡胶类,代表性品种有丁苯橡胶(SBR)及其乳液。

3 热塑性树脂类,代表性品种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烯烃等。也可使用回收废旧塑料制造的再生聚乙烯产品。当使用废旧塑料薄膜做改性剂时,应经过清洗、干燥、切碎处理,并应特别注意不混入低密度聚乙烯以外的塑料制品,如聚氯乙烯薄膜等。

4.4.4 根据需要,在改性沥青中还可加入稳定剂类、分散剂类等辅助外掺剂。

4.4.5 各类改性剂及辅助外接剂应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的技术与质量要求。

4.4.6 制备改性沥青可采用一种改性剂,根据需要也可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改性剂进行复合改性。

4.4.7应根据不同的基质沥青与使用要求确定适宜的改性剂剂量。

4.5 成品改性沥青

4. 5. 1 成品改性沥青应附产品说明书,注明产品名称、代号、标号、运输与存放条件、使用方法、生产工艺、安全须知等。

4. 5. 2 外购的成品改性沥青,在使用前应取样融化检验是否有离析现象,确认无明显的分离、凝聚等现象,且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方可使用。

4.6 贮存

4.6.1 沥青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的规定贮存,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4.6.2 集料应堆放在坚实、平整、具有铺面的场地上,集料堆场应具有良好的排水设施。4.6.3 粗集料应按粒径规格及材质类别堆放,贮存过程中应保持集料洁净,防止污染。

4. 6. 4 细集料贮存时宜采取防雨措施。

4. 6. 5 填料应在室内贮存,贮存过程中应保持干燥、洁净,防止污染,受潮结块的填料不得使用。

4.6.6 改性剂应按产品所规定的条件贮存在室内,保持干燥,注意通风和防火,并按进库顺序使用,不应超过保质期。

4.6.7 胶乳贮存时应密闭存放,并注意防冻,其贮存期以不破乳为度。

4.6.8 改性沥青成品的贮存应符合规定的要求,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保质期,经检验,确认已经发生离析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5 改性沥青

5.1 一般规定

5.1.l 当确定采用改性沥青铺筑路面时,首先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交通及其他特殊使用要求选定设计的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然后选择适宜的基质沥青、改性剂类型,根据已有经验初步确定改性剂剂量,并制备改性沥青进行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改性沥青的相

应等级,如该相应等级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则接受选定的基质沥青、改性剂及其剂量。当该技术指标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重新选择基质沥青、改性剂类型或调整改性剂剂量,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5.1.2 制备改性沥青时,应采用适宜的生产条件和方法进行,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改性剂剂量和适宜的加工温度,制订详细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改性剂在基质沥青中应分散均匀并达到一定的细度。

5.1.3 在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时,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进行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以保证改性沥青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使用质量。

5.1.4 工厂生产改性沥青作为成品出厂时,在使用改性剂的同时还必须使用合适的分散剂、稳定剂,以防止改性沥青在使用前发生分离。

5.2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5.2.1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的规定。各项指标的试验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93)规定的方法执行。

5.2.2 当采用复合改性沥青时,应根据所用改性剂的类型、比例、剂量等,参考表5.2.1确定各项技术指标。

5.2.3 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93)规定的方法测定的改性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添加抗剥离剂。

5. 2. 4 本规范未作规定的其它改性剂或改性沥青,可参照国内、外使用经验并经试验研究确定相应的技术要求。

5. 3 改性沥青制备

5.3.l 制备改性沥青可以采用一次掺配法,也可以采用二次掺配法。搅拌法、混融法、胶乳法适用于采用一次掺配法制备改性沥青,母体法适用于采用二次掺配法制备改性沥青。5.3.2 搅拌法

1 本法适用于各种可通过搅拌工艺直接与沥青均匀混合的改性剂。

2 搅拌法是将改性剂直接掺入热沥青中,通过机械强力搅拌,使改性剂颗粒与沥青在高温下混合制备成具有所需改性剂含量的改性沥青。成品改性沥青可直接用于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

3 采用搅拌法生产改性沥青时的拌和时间、温度、搅拌速度等应通过试验研究确定。5.3.3 混融法

1 当采用一般的机械搅拌法不能生产出混合均匀的改性沥青,或机械搅拌所需时间过长时,宜采用本法。

2 混融法宜采用高速剪切设备或胶体磨。

3 采用混融法生产改性沥青的混融时间、温度、遍数等参数应根据不同基质沥青、改性剂及设备能力来设定,生产前应制订详细的生产工艺、操作步骤及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方法。

4 改性沥青宜在施工现场随产随用;需要短时间贮存时,应转入贮存罐并进行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在贮存期间改性沥青不得降低使用效果。

5. 3. 4 胶乳法

1 本法主要适用于橡胶类胶乳改性剂。

2 使用时根据胶乳中改性剂固体物的含量,按要求的比例进行掺配。可预先将胶乳与沥青混合制备成改性沥青后使用,也可在生产现场直接将胶乳喷入拌和机中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

3 胶乳应按照产品生产厂或销售商的要求妥善运输、装卸与存放,严禁长时间曝晒或冷冻,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保质期;胶乳在使用前应取样进行质量检验。

4 使用前应按有关规定检测胶乳中改性剂固体物的含量,胶乳中改性剂固体物的含量不宜小于45%。

5. 3. 5 母体法

1 本法适用于各类可生产改性剂含量高的改性沥青母体的改性剂。

2 改性沥青母体中改性剂的含量应适当。用溶剂法生产SBR改性沥青母体时,残留溶剂含量不应超过5%,且母体中的改性剂不得离析。

3 掺配时应根据改性沥青母体中改性剂的含量,按比例与基质沥青混合,制备成具有所需改性剂含量的改性沥青。

4 改性沥青母体与基质沥青掺配时,应充分拌和均匀,掺配温度应适当;宜随配随用,需要短时间贮存时,应继续保温并进行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

6 改性沥青混合料

6. l 一般规定

6.1.1 根据各种不同的使用目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应有适宜的矿料级配,可以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或SMA、OGFC等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6.1.2 在进行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时,宜通过改性沥青的粘湿关系,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与压实的等粘温度和操作条件。

6.2 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

6. 2. 1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94)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改性沥青用量。

6.2.2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进行马歇尔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改性沥青用量及矿料级配;马歇尔试验结果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的有关技术要求,但试验温度应相应提高10℃~20℃。对于橡胶类及热塑性橡胶类改性沥青混合料,其流值可放宽到2mm~5mm。必要时,经试验研究,可以对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进行调整。

6.2.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使用的粗集料应采用破碎石料,细集料宜采用破碎人工砂,填料不应含有机物质,稳定剂可采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或聚合物纤维。采用马歇尔试验法进行设计的马歇尔稳定度宜大于6kN,流值宜为2mm~5mm,空隙率应为2%~4%,矿料间隙率不应小于17%。经马歇尔试验确定的结合料用量宜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O52)中的“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及“肯塔堡沥青混合料飞散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如检验不合格,应调整结合料用量或重新进行混合料设计。

7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

7. 1 一般规定

7.1.1 改性沥青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SMA和OGFC等类型的混合料。

7.1.2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的有关规定。

7.1.3 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和压实等施工作业应采用机械化施工。7.1.4 施工前应准备符合要求的材料,同时提供正式材料质量检验报告。所有路用材料都必须经批准方可使用。

7.1.5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正式开工前,必须铺筑100m~200m试验路段,进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拌、试铺和试压试验,并据此制订正式的施工程序,以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和路面施工的顺利进行。

试验路试验应开展如下工作:

1 确定拌和温度、拌和时间,验证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2 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

3 确定压实温度、压路机类型、压实工艺及压实遍数;

4 检测试验路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重新铺筑试验路,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7.1.6 根据改性剂的不同类型、改性沥青的粘稠情况,按6. 1. 2条确定改性沥青混合

料路面的施工温度;通常宜在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规定的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基础上提高10℃~20℃,特殊情况由试验另行确定。

7.1.7 当气温低于10℃时,不得进行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7.2 施工准备

7. 2. 1 施工前应按以下要求备好各类材料:

1 集料

(1) 应按设计要求准备各种不同规格的集料,对不同料场、批次的材料应进行筛析验

收。

(2)集料应堆放于清洁、干燥、地基稳定、排水良好、有硬质铺面的场地上,不同规格的集料应分开堆放。

(3) 集料宜采取分层堆放的方法,在整个难料区逐层向上堆放,以防止集料离析。

2 结合料

(1)沥青宜贮存在可加热与保温的贮藏罐中,根据不同沥青类型和等级采用不同的贮存温度,使用前应加热到适宜的加工温度。

(2)改性沥青应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宜随配随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3)对购置的成品改性沥青,在使用前应按表5.2.l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7. 2. 2 正式施工前应准备好需用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压实等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验工作。

7.2.3 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其下层的质量,按规定喷洒透油或粘层油。

7. 2. 4 在旧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辅改性沥青面层时,应修补破损的路面、填补坑洞、封填裂缝或失效的水泥路面接缝;松动的水泥混凝土板应清除或进行稳定处理;表面应整平,摊铺前应清扫干净,喷洒粘层油。

7.2.5 喷洒透层油或料层油时,宜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油管宜与路表面形成约30°角,并有适当高度,以使路面上喷洒的透层油或粘层油形成重叠。

7.3 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

7.3.1 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应按该类改性剂或改性沥青所要求的工艺条件和生产方法进行。当需要改变生产条件或生产方法时,应通过试验研究确定。

7.3.2 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若因生产或其它原因需要短时间贮存时,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以及粗细集料颗粒离析。当由于贮存而引起结合料老化、滴漏、混合料降温过多、粗细集料颗粒离析以及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时,应予废弃并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7. 3. 3 当在拌和厂采用将胶乳直接喷入拌和机的方法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时,胶乳喷射

量应准确计量,胶乳供给系统的工作压力宜为0.2MPa~0.4MPa,同时应经常检查胶乳的乳化状况,已破乳的胶乳不得使用。

7.4 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

7. 4. 1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自卸车辆运输,车辆的数量应与摊铺机的数量、摊铺能力、

运输距离相适应,在摊铺机前应形成一个不间断的供料车流。

7. 4. 2 为便于卸料,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车厢底板和侧板应抹一层隔离剂,并排除

可见游离余液。使用油水混合液作隔离剂时,应严格控制油与水的比例,严禁使用纯石油制品。

7.4.3 运料车装料时,应通过前后移动运料车来消除粗细料的离析现象。一车料最少应

分三次装载,对于大型运料车,可分多次装载。

7. 4. 4 雨季施工时,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采用防水的

篷布遮盖,防水苫布应覆盖整个运料车。

7. 5 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

7.5.l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的有关规定。

7.5.2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的摊铺。

7.6 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

7.6.1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根据路面宽度、厚度,改性沥青与混合料类型,混合料温度,气温,拌和、运输、摊铺能力等条件综合确定压路机数量、质量、类型以及压路机的组合、编队等。

7.6.2 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应在摊铺以后紧接着进行,不得等混合料冷却以后碾压。在初压和复压过程中,宜采用同类压路机并列成梯队压实,不宜采用首尾相接的纵列方式。7.6.3 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cm,但采用静载钢轮压路机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少于20cm。

7.6.4 压路机碾压速度的选择应根据压路机本身的能力、压实厚度、在压路机队列中的位置等确定。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可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中表7.7.4的规定执行。

7. 6. 5 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压路机的振动频率、振幅大小应与路面铺筑厚度协调,厚度较薄时宜采用高频低振幅,终压时不得振动。

7.6.6 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碾压施工时,应根据混合料的温度和降温速率掌握好碾压时间,应在混合料温度降到120℃前结束碾压作业。

7. 6. 7 在有超高的路段施工时,应先从低的一边开始碾压,逐步向高的一边碾压。7.6.8 当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由于在碾压过程中操作不当而造成损坏,或达不到要求时,应予铲除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

7.6.9 对SMA及OGFC混合料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7.7 接缝施工

7.7.1 纵向缝

l 当采用两台摊铺机成并列梯队方式进行摊铺作业时,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两台摊铺机相距宜为15m~30m,整平板设置在同一水平。

2 当不得不采用冷接时宜采用平接缝,也可采用自然缝。

(1)平接缝:施工时采用挡板或施工后用切割机切齐可形成平接缝。

(2)自然缝:在施工中自然形成的缝,若具有较整齐的边时可以不切割直接采用,但应清除松散的混合料,若混合料未受污染可以不涂粘层油。自然缝宜通过试验段试验确定施工方法,并严格控制搭接材料的数量。

(3)摊铺前切缝应涂上粘层油;摊铺时,搭接宽度不应大于l0cm;新铺层的厚度应通过松铺系数计算获得。

(4)当摊铺搭接宽度合适时,可将搭接部分新摊铺的热混合料回推,在缝边形成一小的凸脊形。如果搭接材料过多,则应直接用平头铲沿缝边刮齐,刮掉的多余混合料应废弃,不得抛撒于尚未压实的热混合料上。

7.7.2 横向缝

1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铺筑期间,当需要暂停施工时,中、下面层可采用平接或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平接缝,宜在当天施工结束后切割、清扫、成缝。

2 接续摊铺前应先用直尺检查接缝处已压实的路面,如果不平整、厚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切除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3 横向缝接续施工前应涂刷粘层油并用熨平板预热。

4 重新开始摊铺前,应在摊铺机的整平板下放置起始垫板;垫板的厚度应等于混合料松铺厚度与已压实路面厚度之差,其长度应超过整平板的前后边距。

5 横向接缝处摊铺混合料后应先清缝,然后检查新摊铺的混合料松铺厚度是否合适。清缝时不得向新铺混合料方向过分推刮。

6 横向接缝碾压时宜按垂直车道方向沿接缝进行,并应在路面纵向边处放置支承木板,其长度应足够压路机驶离碾压区。如果因为施工现场限制或相邻车道不能中断交通时,也可沿纵向碾压,但应在摊铺机驶离接缝后尽快进行,且不得在接缝处转向。

要求。

8.0.5 改性沥青应在尽量靠近供拌和混合料使用的部位取样;对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取样后应立即灌制试样并进行试验,不得在冷却后重新加热或用室内改性沥青制作机械加工后再做试验。

8.0.6 当采用钻孔取样法检测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压实度有困难时,可以不钻孔检查,但应增加核子密度仪的检测数量、范围和额度,并严格控制碾压遍数,以保证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8.0.7 当采用抽提试验方法检测沥青混合料中的改性沥青结合料含量时,对不溶于试验溶剂的改性剂,如PE,应根据生产改性沥青时投放的改性剂剂量和抽提试验结果进行计算,以确定实际的结合料含量。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为了准确地掌握规范条文,对执行规范严格程度的用词作如下规定:

一、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二、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三、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应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资料

1 总则 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1.0.2 本规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油沥青的全过程禁烟火。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 2.1术语 2.1.1沥青结合料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 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liquid bitumen(英), cutback asphalt(美) 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2.1.4改性沥青modified bitumen(英) , modified asphalt cement(美)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1.5 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 emulsified bitumen (英),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美)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2.1.6 天然沥青natural bitumen (英)natural asphalt(美) 油在自然界长期受地壳挤压、变化,并与空气、水接触逐渐变化而形成的、以天然状态存在的油沥青,其中常混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按形成的环境可以分为湖沥青、岩沥青、海底沥青、油页岩等。 2.1.7透层prime coat 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体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2.1.8粘层tack 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2.1.9封层seal coat 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2.1.10稀浆封层slurry seal 用适当级配的屑或砂、填料(水泥、灰、粉煤灰、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1.11微表处micro-surfacing 用适当级配的屑或砂、填料(水泥、灰、粉煤灰、粉等)采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04 条文说明 2004年9月16日

1 总则 1.0.1 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1.0.3 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所以,材料直接影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密切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 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 2 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 3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 4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 5 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采用专用程序计算厚度; 6 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提出推荐的设计方案。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资料。 7 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1.0.4 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鼓励积极开展旧沥青面层、破碎水泥混凝土板和旧基层材料的再生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0.5 分期修建的方案,由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1.0.6 新条文强调了设计目的不仅确定路面结构厚度,还应为行车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现行弹性层状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指标,主要是考虑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使路面具有相应的整体刚度(即承载能力),以及抵抗各结构层因拉应力或拉应变而产生的疲劳破坏。对于当前出现的水损害、车辙、推移、拥包等病害,用弹性层状理论尚难以得出符合实际的设计结果,故需通过沥青混合料的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0.2条本规范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 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范相应的规定使用。 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第1.0.3条 的规 定。 第1.0.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 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 第2.0.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四、与面层结合良好。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 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

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各种基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 查的 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范的规定执行。基层的质量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 第一节沥青材料 第3.1.1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第3.1.2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第3.1.3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3.1.3选用。 第3.1.4条沥青标号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采用其他标号的沥青及稀释剂进行掺配,配制所需材料的比例应由试验室在施工前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配后决定。施工时配制成的沥青,应由试验室每天取样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调整配制比例。 第3.1.5条沥青材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表3.1.5的规定.加热后的保温时间宜为:道路石油沥青不超过6小时;煤沥青不超过3小时。当天加热的沥青宜当天用完,避免对沥青多次加热。 在城市沥青厂中,沥青在贮油池中的保温温度,一般石油沥青宜为80~110?;煤沥青宜为70~90?。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机械铺筑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的有关规定。 2.2 机具设备 2.2.1 主要机械设备 2.2.1.1 履带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轮胎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2.2.1.2 压实机械:6?14t双轮钢筒振动压路机,16?20t轮胎式压路机,1?2t手扶式小型振动压路机。 2.2.1.3 其他机械:铣刨机、运输车、铲车、水车、加油车、路面切缝机。 2.2.2 施工及检测工具 2.2.2.1 施工工具:平铁锨、耙子、小火车、浮动机准梁、筛子、镦锤、烙铁、手锤、测镦、铝合金导梁、钎子、绕线支架、紧线器、喷灯。 2.2.2.2 检测工具:3m 直尺、测平机、核子仪、取芯机、数显测温计、水平仪、经纬仪、钢尺、小线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必须在基层验收合格并清扫干净、喷洒乳化沥青24h后方可进行施工。 2.3.2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施工应在路缘石安装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路缘石与沥青混合料接触面应涂刷粘结油。 2.3.3 沥青混凝土中、表面层施工前,应对下面层和桥面混凝土铺装进行质量检测汇总。对存在缺陷部分进行必要的铣刨处理。 2.3.4 沥青混凝土中、表面层施工应在下面层及桥面防水层施工完成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对中、下面层表面泥泞、污染等必须清理干净并喷洒粘层油。 2.3.5 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做全面检查,经调试证明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机械数量足够,施工能力配套,重要机械宜有备用设备。 2.4 技术处理 2.4.1 调查现场情况,编制详细可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审批后组织交底。 2.4.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必须成立施工组织机构,使施工准备、摊铺、压实、质检、后勤和设备保障等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4.3 对计划使用的机械设备和混合料配合比,应通过铺筑试验段进行检验,对拌合、运输、摊铺、碾压以及工序衔接等进行优化,提出标准施工方法。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方法 3.2.1 测量放线:参照本册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忸101 )测放。 3.2.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 3.2.2.1 运输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车辆应每天进行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对运输车司机应进行教育培训。 3.2.2.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采用后翻式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为防止沥青

停车场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停车场沥青路面工程 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沥青面层下面层为6㎝厚AC-20,上面层为3㎝厚AC-13C改性沥青混凝土。主要结构形式和工程数量见下表: 二、施工组织 (一)工程用电 工地能够满足正常施工用电要求。 (二)机械设备配置(表1) 表一投入机械设备数量表 (三)人员配备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我单位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并加强施工现场、后台等人员配置及分工,定岗定员,专人负责。

现场人员配置:现场工长1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1名,质检工程师1名,机手3 名,普工8名(修边1人,导梁架设1人,摊铺机前后平料4人,碾压辅助2人) 。 运输车队:队长1名,司机9名,运输车辅助工人3人。 (四) 施工原材料 1、石油沥青: a 要求质地均匀、无水份,当加热到170℃时不起泡沫。 b 每批托运到现场的沥青都应附有制造厂的证明和出厂实验报告,说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规定的试验结果。 c 沥青使用前要按规定进行复检试验,提出合格的试验报告。 2、集料及机制砂 A 粗集料 1 、集料应为按要求尺寸轧碎的坚固、强韧、耐久的石料。全部材料必须干净,不得含有泥土、有机物和其它有害杂质,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扁平细长颗粒长与厚或和短边之比超过3:1 的扁平料含量不大于15。 2、当按照JTJ054-94 进行磨耗试验时,沥青路面联接层石料的磨耗率不得超过40,沥青路面面层石料磨耗率不得超过30。 3、当按JTJ057-94 标准方法试验时,其联结层石料饱水抗压强度不应低于80MPa,压碎值不得大于28%;沥青面层石料饱水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00MPa,压碎值不应大于25%。 4 、当按HT054-94 标准进行方法试验时,集料的裹附率应在95%以上;按JTJ052-93 最佳方法试验时,对沥青的粘结力不得低于IV级。否则,应自费掺加外掺剂,其外掺剂应取得监理工程师批准。 5 、2mm 筛孔筛余的混合集料应是碎石轧碎的砾石,粗集料中轧碎颗粒含量应在95%以上按重量计。 6 、当按适当比例同其他必须的细集料和填充料混合而成混合料时,所合成的混合料应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 B 细集料 1、细集料应为干净、坚韧、表面粗糙而棱角的颗料,其石料质量应满足粗集料中15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要求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0.2条本规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 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相应的规定使用。 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第1.0.3条的规 定。 第1.0.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 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 第2.0.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四、与面层结合良好。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 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

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各种基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 查的 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的规定执行。基层的质量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 第一节沥青材料 第3.1.1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第3.1.2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第3.1.3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3.1.3选用。 第3.1.4条沥青标号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采用其他标号的沥青及稀释剂进行掺配,配制所需材料的比例应由试验室在施工前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配后决定。施工时配制成的沥青,应由试验室每天取样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调整配制比例。 第3.1.5条沥青材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表3.1.5的规定.加热后的保温时间宜为:道路石油沥青不超过6小时;煤沥青不超过3小时。当天加热的沥青宜当天用完,避免对沥青多次加热。 在城市沥青厂中,沥青在贮油池中的保温温度,一般石油沥青宜为80~110?;煤沥青宜为70~90?。

(完整word版)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第四章 路面结构设计 1.1设计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济南绕城高速,道路路基宽度为24.5米,全长5km ,结合近几年济南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情况,根据近期的交通量预测该路段的年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γ=4%。路面结构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2)土基回弹模量 济南绕城高速北环所在地区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据区域资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道路沿线土质路基稠度 c ω=1.3;因此该路基 处于干燥状态,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可知济南绕城高速处于5 Ⅱ区,根据【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5.1.4-1可确定工程所在地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6MPa 。 (3)交通资料

1.2交通分析 (1)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为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1-2确定。 ○ 1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时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Pi 的作用次数Ni 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的计算公式为: 35 .4121∑=? ?? ??=k i i i P P N C C N 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次/d ); Ni ——被换算的车型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 P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 C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系数,当其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 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其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1=1+1.2(m-1); C2——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 四轮组为0.38。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为: 35 .41 21∑=? ?? ??=k i i i P P N C C N = 4709.00(次/d ) ○ 2当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N ': 8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 式中: 1C ' ——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注:轴载小于50KN 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纳入当 量换算。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7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2——94) 1.0.5 沥青面层不得在雨天施工,当施工中遇雨时,应停止施工。雨季施工时必须切实做好路面排水。 1.0.6 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液体石油沥青的车间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的施工人员应防止吸入煤沥青蒸气或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使身体受到损害。 4.2.1 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各类沥青面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铺筑沥青路面时,应采用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1“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规定的沥青。 表C.1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AH-13 0AH-11 AH-9 AH- 70 AH- 50 针入度(25o C,100g,5s)(0.1mm) 120~ 140 100~ 120 80~ 100 60 ~80 40 ~60 延度(5cm/min,15o C)不小于(cm)10010010010080 软化点(环球法)(o C) 40~ 50 41~ 51 42~ 52 44 ~54 45 ~55 闪点(COC)不小于(o C)230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3 密度(15o C)(g/cm3)实测记录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0 薄膜加热试验163o C5h 质量损失不大于(%) 1.3 1.2 1.00.80.6针入度比不小于(%)4548505558延度(25o C)不小于(cm)7575755040

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表C .12的技术要求。 表C.12 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视密度不小于(t/m3) 2.5 2.45含水量不大于(%)11 粒度范围<0.6mm (%)<0.15mm (%) <0.075mm (%) 100 90~100 75~100 100 90~100 70~100 外观无团粒结块 7.3.4 对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应不小于800次/mm,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mm。 7.6.7 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10℃、其他等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宜摊铺热 拌沥青混合料。 7.7.1 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l0cm。 7.9.1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11.4.4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项目与频度应不少于本规范附录E表E.1的规定。 表E.1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内容与要求 材料检查项目 检查频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 石油沥青针入度 软化点 延度 含蜡量 每100t 1次 每100t 1次 每100t 1次 必要时 每100t 1次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2 - 86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由交通部及城乡建设部的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 本规范总结了建国以来修筑沥青路面的经验,并对一些主要技术问题,如沥青混凝土技术标准、路面平整度指标、沥青质量要求、石料压碎值指标、粗粒式混凝土试验方法等进行了科研及调查工作,收集及吸取了国外修筑沥青路面的先进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由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十一章和七个附录。内容有: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上拌下贯式、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等路面;还有透层、粘层、封层和附属工程(人行道、自行车道、广场、停车场、桥面),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 1985年12月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0.2条本规范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范相应的规定使用。 第1.0.3条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 第2.0.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四、与面层结合良好。 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 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 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各种基层的材料 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范的规定执行。基层的质量经检 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 第一节沥青材料 第3.1.1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 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 源等情况选用。 第3.1.2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 的规定。 第3.1.3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 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选用。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示例

7.2路面结构设计 7.2.1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新建沥青路面按以下步骤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1)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路面等级及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2) 按路基土类型和干湿状态,将路基划分为几个路段,确定路段回弹模量值。 (3) 根据已有经验和规范推荐的路面结构,拟定几中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实验及测定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4) 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对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验算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如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层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7.2.2 路面结构层计算 该路位于中原黄河冲积平原区,地质条件一般为a)第一层:冲积土;b)第二层:粘质土;c)第三层:岩石。平原区二级汽车专用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使用年限为12年,年预测平均增长率为6%。 (1)轴载分析 本设计的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7-1确定。 表7-1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表7-2起始年交通量表

1)以设计弯沉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 ① 轴载换算 各级轴载换算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4.35 1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7-1) 式中:N 1—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 —标准轴载,kN ; P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 k —被换算车辆类型; C 1—轴数系数,C 1=1+1.2(m -1),m 是轴数。当轴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应考虑轴系数; C 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38。 计算结果如下表7-3所示。 表7-3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 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 累计当量轴次为:

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

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压实度的检测方法,是从成型的面层中钻取芯样,按jtj052-9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规定 方法测定芯样密度 我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压实度的检测方法,是从成型的面层中钻取芯样,按jtj052-9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规定方法测定芯样密度。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以沥青拌和厂取样试验的马歇尔 试件密度为准。路面中取出芯样密度测定方法应与马歇尔试件标准密度测定方法 相同。这样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标准密度计算的压实度称为马歇尔密度的压 实度,我国规范对压实度要求规定为96%。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以马歇尔密度 的压实度为理论基础,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密实度检测方法与步骤进行了检验分 析研究,以供参考 检验沥青路面面层压实度是用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标准进行计算,最 大理论密度是取松散沥青混合料用真空法测定,将混合料试样浸入水中,在真空度为97.3kpa下持续15±2min,解除负压后测定其最大理论密度。这样用最大 理论密度计算的压实度称为最大理论密度的压实度。本文结合规范有关条款及实际,就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中的标准密度取值、实际密度测试方法及压实度标准 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理论密度作为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对任意一种沥青路面而言,压实度都是施工工艺中最重要的施工质量管理项目,在路面质量评定中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以下简称“测试规程”)给出其定义式为:K=ρs/ρox100(%)式中:K—沥青面层某一测定部位的压实度(%),ρs—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实际密度(g/cm3),ρo—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g/cm3)。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以下简称“评定标准”)中规定,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为拌和厂当天取样的马 歇尔试验标准制件密度ρs或试验路段路面芯样密度ρo,客观上实际密度和标准密度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定值,因此,压实度也为定值。但由于标准密度取值方法、实际密度试验方法等不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 沥青混合料标准密度检测 按照现行规范,标准密度可以有两种取值方法,即试验路段路面芯样密度或当天 取样的马歇尔试验标准制件密度。结合多年的沥青路面施工以及质量管理经验, 我们发现此二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1.1 试验路段路面芯样的密度我们知道,在正式摊铺之前都要铺筑试验 路段,其目的主要是:①确定生产采用的标准配合比;②确定松铺系数;③确定 碾压方法和碾压遍数。只要确定了上述参数,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即可正常进行。 在确定上述参数时,压实度也是评价指标之一。当然,如果实际施工过程中所有 的因素如油石比、级配和施工条件等都不发生变化的话,以试验路段密度作为标准密度也是可行的。但实际上,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实际摊铺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密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值,它会因当时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以 及施工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以某路段的实际生产为例,所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型为AC-251,最佳油石比为 4.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每天的生产状况与试验路 的生产状况很难保持一致,在一定范围内有着相对较大的变化。因此,以试验路段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实际应用中也很少以此作为标 准密度。 1.2 当天取样的马歇尔试验标准制件密度在很多工程实践中,常用当天取样的马歇尔密度作为标准密度ρo来计算压实度,当天马歇尔密度是从当天生

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1.0材料 1.1路用的水泥、石子、砂等材料必须监理工程师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允许进场,更不准使用。 1.2水泥: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且宜用325#矿渣及普通硅酸盐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严禁使用。水泥品牌的选用应考虑其质量稳定性、生产数量、运距等各种因素。水泥每次进场前应有合格证书,每200T应对水泥的凝结时间、标号进行抽检。 1.3碎石:要求其压碎值不超过30%,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JTJ034——93中第 2.2.1.6中2#级配要求。为了施工方便,宜采用10——30mm的粗集料、5——10mm的中集料,0——5mm的石屑细集料三种粒料配合。其粗集料的压碎值、各种粒料的筛分(主要检查所进料的颗粒级配的偏差情况),0.5mm以下细土的塑性指数,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符合JTJ034——93中的要求,上述材料进场后的试验项目每2000m3做2个样品试验。 1.4水:凡人或牲畜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碎石的施工。 2.0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2.1组成设计原则:①粉料含量不宜过多。②在达到强度的前提下,采用最小水泥剂量,但不小于4.0%.③改善集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用量不大于6%.

2.2水泥剂量的配制可采用4%、4.5%、5%、5.5%、6%五种剂量。 2.3每种剂量的试件制取9个(最小数量)。 2.4试件必须在规定的温度(20±2℃)保湿养生6天,浸水养生1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并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偏差系数,并计算RX(1-1.645Cv)是否大于Rd(本工程设计强度为 3.5MPa)。设计剂量要选用满足强度的最小剂量,并不超过6%. 2.5根据设计剂量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试验,并通过试验确定应该控制的延迟时间。 2.6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与原设计相同。 3.0水泥稳定碎石的质量控制标准。 3.1具体检测技术指标: 3.2每一作业段碾压完成后,立即各项指标的检测,整理好内业资料向监理人员报验(24小时内)强度指标单独报验。监理人员应在现场及时抽检,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处理。 3.3各分项工程按照《河北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河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评比办法》进行评分。各项工程评分必须在97分以上。达不到此要求的不准交工。 4.0施工工艺要点 4.1水泥碎石的施工工艺详见JTJ034-9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中2.5-2.7条中的内容。 4.2底基层检测及培土模

小区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

第一节小区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 一、乳化沥青 (一)一般规定 <1>乳化沥青是指以石油沥青为原材料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乳化沥青。 <2>乳化沥青必须与矿料有良好的胶结能力。 <3>乳化沥青路面采用冷法施工。其成型期间,必须加强养护。 (二)原材料 <1>根据施工季节、所在地区的气候和交通状况,选用合适的道路石油沥青。 <2>选择乳化剂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2.1>抽样复验所选择的乳化剂的浓度和离子类型。复验结果必须符合生产厂的产品标准。 <2.2>选定的乳化剂试制乳化沥青样品,用显微镜观测,直径5μm以下的沥青微粒应大于微粒总数的80%。 <3>制备阴、阳离子乳化沥青用水,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TJ20)的规定。 (三)乳化沥青的制备 <1>制作乳化沥青时的乳化温度应通过试验确定。乳化剂水溶液的温度宜为40~70℃;石油沥青的温度宜为120~160℃;乳化机械的温度宜在60℃以上。低温季节制备乳化沥青时,应预热乳化机械、油泵及管线。 <2>乳化机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胶体磨、均油机或其它类型的乳化器。 <3>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 <3.1>按配比将乳化剂(需要时掺入稳定剂)充分溶解于水中,制成乳化剂水溶液。乳化剂用量宜为乳化沥青质量的0.3%~0.8%(按有效含量为100%计算); <3.2>石油沥青不应含杂质和块状物,必须经过脱水、过滤;

<3.3>将乳化剂水溶液和石油沥青均匀加热到规定的温度,按配比匀速注入乳化机械。加温时,应防止温度过高形成大量泡沫溢出,造成事故。 <3.4>乳化沥青制成后,应先送入贮存池,抽样检验合格后,再泵入贮存容器。 <4>寒冷地区乳化沥青的生产设备,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四)贮存与运输 <1>不同离子型的乳化沥青容器严禁混用。 <2>乳化沥青的贮存设备,应备有搅拌装置,以保证上下层浓度均匀。 <3>乳化沥青贮运温度宜在20℃以上。 <4>乳化沥青应采用油罐装运。 二、对基层的要求 <1>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基层,均可作为乳化沥青路面的基层。 <2>基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2.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3>拱度与面层一致,表面必须平整、密实; <2.4>与面层结合良好。 <3>各种基层的材料要求和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必须对基层(含旧路面做基层)的厚度、密实度、平整度、拱度、强度进行检验,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铺筑乳化沥青面层。 三、乳化沥青表面处治与贯入式路面 (一)一般规定 <1>乳化沥青表面处治与贯入式路面施工,工序必须衔接紧密。乳化沥青喷洒完毕待其表面破乳时,立即撒铺集料并及时碾压。 <2>用于表面处治与贯入式的乳化沥青,可根据集料的材质选择快裂阴、阳离子乳化沥青。 <3>集料宜采用碎石或轧制砾石,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的《沥青路面施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规范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P CJJ XX-2009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ode for Pavement Design of Urban Road 征求意见稿 2009-XX-XX发布2009-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ode for Pavement Design of Urban Road CJJ XX-2009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日期:2009年X月X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北京

前言 根据建设部2007年7月13日建标[2007] 125号“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相关研究成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本规范共分九章,即: 总则、术语与符号、基本规定、基层与垫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其他路面工程、路面排水,以及四个附录。 本规范的编制: 1 制定了路面设计的控制要素; 2 路面设计上引入了可靠度的概念; 3 沥青路面设计增加了沥青面层底面拉应变和沥青面层剪应力等指标; 4 制订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要点; 5 制定了砌块路面设计要点。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1]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1、编制依据 施工进度计划依据锦屏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金林乡、羊房沟段合同文件(合同编号:JPIC-200411、12)和设计补充通知、现行的与本工程相关的公路工程施工规范以及我公司的施工经验和专项工程施工能力编制。 2、编制原则 根据本合同工程(包括金林乡、羊房沟两个合同段,以下简称本合同段)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总体规划,结合在以往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初拟施工总进度编制原则如下: 1、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合同控制工期,充分发挥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优势,科学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确保合同总工期如期实现。 2、统筹安排、合理编制施工程序,组织好全线平行交叉作业和流水作业。 3、充分考虑现场各种施工干扰因素、突发因素对工期的影响,采用适中的施工强度指标安排进度计划,对施工中的不可预见因素皆有回旋余地。 二、路面工程进度计划 根据我公司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原则、施工程序,以及发包人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结合我公司的机械化施工能力和施工水平,具体进度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施工进度安排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就各项目工程施工工期具体安排如下: 1、施工准备 从2005年11月25日开始着手组织路面工程的施工,并在30天完成本合同段所需的全部临建设施的建设安装,以确保本合同工程顺利施工。

2、路面基层 本分项工程包括水泥稳定土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计划于2005年12月15开工,2006年3月15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3、路面铺筑 本分项工程按通知要求初拟于2005年12月25日开工,2006年3月31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8、其他附属工程 本分项工程初拟于2006年3月1日开工,2006年5月31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第四章路面结构设计 1.1设计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济南绕城高速,道路路基宽度为24.5米,全长5km,结合近几年济南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情况,根据近期的交通量预测该路段的年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γ=4%。路面结构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设计年限为15年。 (2)土基回弹模量 济南绕城高速北环所在地区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据区域资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 ω=1.3;因此该路基(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道路沿线土质路基稠度c Ⅱ区,根据【JTG 处于干燥状态,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可知济南绕城高速处于5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5.1.4-1可确定工程所在地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6MPa。 (3)交通资料

1.2交通分析 (1)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为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1-2确定。 ○ 1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时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Pi 的作用次数Ni 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的计算公式为: 35 .4121∑=? ?? ??=k i i i P P N C C N 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次/d ); Ni ——被换算的车型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 P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 C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系数,当其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 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其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1=1+1.2(m-1); C2——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 四轮组为0.38。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为: 35 .41 21∑=? ?? ??=k i i i P P N C C N = 4709.00(次/d ) ○ 2当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N ': 8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 式中: 1C ' ——轴数系数 2C '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注:轴载小于50KN 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纳入当 量换算。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为确保中心城区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如期完工, 量,根 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 据国家规、规程提出如下要求:一、开工条件及注意事项 1、对沥青路面所有原材料进行送样送检,将所有材料的品种(品牌)、数量、产地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提供产品合格证及试验合格报告。 2、应由具备试验资质的单位根据现场所有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报监理审批。 3、配合比确定后,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指派专人对拌合楼进行值守,并锁定油石比及出料温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马歇尔试验等由市质安监站检测。 执行标准、规 1、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2、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 3、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 4、GB50092-9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 5、JTG 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三、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1、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购进的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从国外进口的材料应提供该批材料的船运单。对首次使用的集料,应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 2、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规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对各种矿料是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对沥青是指从同一来源、同一次购入且储入同一沥青罐的同一规格的沥青为一“批”。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度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