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战后卷)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2-17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苏联恶化中苏关系和加强对东欧的控制
一、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
1.苏联恶化中苏两国关系的步骤
(1)中苏关系的恶化
中苏关系的恶化并非一日之寒,有着意识形态的分歧、国家利益的冲突和外交战略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因素。

苏联恶化中苏关系的严重步骤是把两党在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

①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苏联制定了“三和路线”并力图把这条路线强加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把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轨道。

中苏意识形态的分歧开始。

②1960年6月24~26日,赫鲁晓夫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突然对中国共产党坚持的独立自主立场大加指责,诬蔑中国共产党是“疯子”、“要发动战争”、“纯粹民族主义”,并得到了党派的附和。

③苏联共产党还纠合所谓多数企图压服中国。

在其企图失败后,变本加厉地采取一系列步骤对中国施加压力,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援华专家、挑动边界事件和在中国境内制造民族分裂,致使两国关系不断恶化。

(2)中国的应对
①1960年26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发表了一项书面声明,严正指出赫鲁晓夫的行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开创了一个极端恶劣的先例,中国共产党决不会向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观点屈服。

②中国政府对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退专家,试图以高压手段来解决两国分歧的恶劣行径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对苏联在新疆地区进行的分裂与颠覆活动进行了严肃的交
涉与严正抗议。

③尽管苏联采取恶化两国关系的严重步骤,中国党和政府仍然从整个共产主义运动和中苏友谊为重采取了一些维护的措施与举动。

④1960年11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次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并访问了苏联,强调中苏友好,反对和抵制不友好的言行。

2.苏联挑起边界冲突和珍宝岛事件
(1)背景
①沙俄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不断蚕食中国领土,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
②苏联政府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③中苏关系的恶化。

(2)边界冲突
随着中苏两党在思想和意识形态分歧的产生和不断加深,由于苏联方面的骚扰,两国边界冲突时有发生。

1960年,苏联边防军在中国新疆博孜艾克尔山口附近地区挑起第一次边境事件。

从此,苏联不断破坏两国边界现状。

从1962年到1963年,中苏边界发生的事件多达9000起。

中国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方针是十分明确的:通过谈判解决,在未解决之前应维持边界现状,避免发生武装冲突。

①1960年8月22日和9月21日,中国政府向苏联方面提出举行边界谈判的建议。

②1963年8月23日,中国又向苏联正式提出了关于维持边界现状、避免边境冲突的六项建议,遭到苏联的无理拒绝。

③1964年2~8月,在中国的倡议下,中苏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在北京举行。

双方陈
述了各自对边界问题的立场与态度。

由于双方立场的根本对立,中苏边界谈判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④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后,苏联在中苏边界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和制造流血冲突,边境局势更加恶化。

⑤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军越过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侵人中国七里沁岛地区,制造了一次流血事件。

中国政府对苏联的这一野蛮行动提出了严重的抗议。

⑥1968年勃列日涅夫主义在捷克斯洛伐克得手后,苏联更加加剧了对中国的挑衅和侵略活动。

⑦1969年苏联在中苏边境的东段和西段连续挑起了两次事端。

a.3月2日和15日,苏军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

中国边防军进行英勇自卫反击,挫败了苏军的入侵,捍卫了神圣的国土。

b.1969年5月24日,中国政府声明指出,根据国际法公认的准则,珍宝岛理归中国。

苏联在中苏边界东段谋求中国领土的梦想被粉碎了,但却连续在中国西北边境制造事端。

c.1969年6月10日,苏联武装人员在中国新疆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制造流血事件,绑架和打死中国牧民。

d.8月13日,苏联又在该县的铁列克提地区挑起更为严重的流血事件。

⑧1969年9月11日,周恩来和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会晤。

双方达成了如下谅解:首先签订一个关于维持边界现状、防止武装冲突、双方武装力量在边界争议地区脱离接触的临时措施的协议,进而举行边界问题的谈判以图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

二、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勃列日涅夫主义
1.“布拉格之春”
(1)背景
①捷克斯洛伐克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不正常。

政治上缺乏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②人民希望改变现状,实行革命的变革。

③以杜布切克为代表的改革派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2)“布拉格之春”
①1966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的28名学者发表了《处在十字路口的文明》,发出警告:领导迷恋粗放式经济必然在经济发展中被抛到后面。

②在党的十三大上,有人提出了进行基本的政治改革的主张,遭到捷克党的压制与打击。

③1967年在经济限制放宽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了斗争。

④1968年1月,捷共中央全会选举杜布切克取代诺沃提尼为党的第一书记。

⑤同月,杜布切克出访莫斯科。

⑥2月,捷克改革的力度明显增大。

⑦3月28日至4月5日,杜布切克主持召开中央全会,对主席团进行了大换班,并通过了“行动纲领”。

⑧4月6日,原政府提出辞职。

⑨8月,组成了以杜布切克为首的新政府。

新政府在施政纲领中称,它主要向国民议会负责,而不是向党负责。

⑩6月27日在布拉格出现了一份“两千字声明”的文件,主张在不反对共产党的情况下进行民主复兴,警惕外国势力干涉阴谋。

(3)西方和苏联的态度
①西方
对于杜布切克提出的行动纲领以及据此在捷克斯洛伐克所掀起的改革,西方社会称之为“布拉格之春”,它们别有用心地进行鼓噪、煽动,把本来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运动描绘成脱离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它们所希望的和平演变。

②苏联
苏联则把它斥为“反革命”,“威胁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欲置于死地。

但一开始采取了沉默的态度。

a.4月9~10日,苏共中央举行全会。

全会公报称,苏联党要“对敌对思想进行不调和的斗争”。

b.4月12日苏联《真理报》报道了捷共中央全会并发表文章,公开指责在捷共中央全会期间发表了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见”,还提醒要保卫思想的纯洁性和警惕“修正主义”的危险。

c.对于6月27日的文件,苏联反应强烈,认为作为一个纲领“它会使反革命活动进一步活跃”,并采取了如下措施向捷党施加压力:
第一,苏联借频繁的双边会谈、访问对捷克施加政治思想影响与压力;
第二,协调华约成员国政策,借举行多边会议向捷施加压力;
第三,苏东国家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军事调动,对捷施加军事压力。

2.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
苏联动用华约的力量,采取政治和军事压力企图使捷克屈服、放弃已经开始的改革。

(1)出兵
①8月19日,苏共中央委员会举行“非常”会议,专门研究捷克的局势及可能采取的
进一步措施。

②8月中旬,苏联军方领导人同东欧国家军方频繁接触。

③8月20日23时,苏联等国的军队侵入捷克,并迅速占领捷克全境。

④21日凌晨,装备有轻型坦克和反坦克炮的空降部队在布拉格和布拉迪斯拉发机场降落。

⑤21日,苏联塔斯社说苏联军队进入捷克,是应该国党政活动家“请求”给予“紧急援助”。

⑥8月21日、22日,苏军包围了捷克总统府、外交、电台、内政等要害部门。

(2)反应
①捷克
苏联的入侵遭到了捷克举国上下的一致反对。

a.捷克政府和国民议会要求入侵苏军撤退。

b.捷克党中央委员会召开了党的十四大,重申对杜布切克的信任,要求苏联释放囚禁的捷克领导人和撤走入侵军队。

c.人民群众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严正抗议苏联的入侵。

②国际社会
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a.南斯拉夫对此进行了公开的谴责;
b.罗马尼亚实行总动员以保卫边界不受侵犯;
c.中国对苏联的行径进行了最为严厉的谴责,批评这是在推行社会帝国主义。

(3)解决
①苏军挟持捷克总统斯沃博达“访问”苏联和进行“谈判”,并提出了16点难以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