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成语的活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成语的活用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

2008291037 周鑫指导老师:柳国栋

【内容摘要】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结构紧密,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成分,也不能像惯用语那样可以拆散开来插进一些成分。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立意和行文的需要,是可以活用成语的。其中在结构方面可分为简化、扩展、词序变更;在意义方面可分为直解、色彩的改变、仿拟;在词性方面可分为名词性的活用为动词性的,成语作谓语时带上宾语、补语等。除此以外,成语的活用也可能是上述几种情况的综合,且成语活用具有一定的规范。

【关键词】成语特点运用语法结构

【正文】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它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两大特点。其意义一般不是构成成语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不能简单地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成语。一般成语,结构紧密,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成分,也不能像惯用语那样可以拆散开来插进一些成分

1、探索成语的来源

成语有一定得渊源,也有一些演变的情况,很多成语如果不知道它的来源,不了解它的演变情况,就难以理解,也难以正确运用,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来源古代文献

这是最主要的方面,寓言故事自相矛盾:《韩非子》: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后来概括为自相矛盾,寓意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1.2 来源神话传说

如夸父追日出自《山海经·海处北经》: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意思是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邓林。现比喻自不量力。

1.3来源历史事件

闻鸡起舞:《晋书·祖狄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共被同寝,中夜间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说的是祖狄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勉,夜里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刻苦

练武,后来概括为“闻鸡起舞”,比喻乘着某个好时机及时奋起行动。

1.4 来源古书中名言警句

例如:水落石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出类拔萃——“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1.5 来源群众口头相沿习用

这类成语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口语色彩,一般是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之后才见于书面的,比较通俗生动。例如:欢天喜地、七嘴八舌、水到渠成、得过且过。

1.6 来源宗教经典或外国寓言

这类成语数量不多,其中大部分是佛经里的。例如:五体投地——来自《楞严经》《圆觉经》。种豆得豆——来自汉代安世高泽《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火中取粟——来自法国寓言是人拉·封登的《猴子与猫》。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不少新的成语,例如:力争上游、忆苦思甜、分秒必争、百花齐放等。

2、成语的特点

语言中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词,另外还包括一些固定的词的组合,这就是熟语。汉语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成语,它的特点是:

2.1 结构的稳固性

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上凝固成型,构成成语的语素,一般不能随意颠倒、更换,也不能任意增减。例如,不能把“欢天喜地”改为“欢天笑地”,也不能把“南腔北调”说成“东腔西调”,不能把“狼狈为奸”增添为“狼狈而为奸”,同样,“患得患失”减缩为“患得失”也是不允许的。从结构关系来看,也是不能任意变动的。比如“愚公移山”的内部结构是主谓关系,“重见天日”是动宾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一经固定,便不能随意更动。不能把“愚公移山”改成“移山愚公”,也不能把“重见天日”改成“天日重见”。

2.2 意义上整体化

意义上整体化是指成语的意义跟词的意义一样,往往不是成语各个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整体来表达特定意义的。这就是说,要透过字面的意义来深入领会成语的意义。例如:“问道于盲”,词免试说“向盲人问路”,实际是指“向无知者求教”。有好多成语来自深化、传说、寓言和历史故事,都有具体的事情演化而成,这类成语实际所指的对象就不限于表层所说的事物,例如:“画蛇添足”,来自《战国策·齐策二》的一则寓言,它的整体意义是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把事情弄糟。

2.3 不能从语素意义推断

有的成语的意义与组成的语素意义已经丧失联系,整个成语的意义不能从语素意义推断出来,例如“瓜田李下”,尽管每个语素的意义我们都能理解,但是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古乐府)和习惯用法,就根本无法从语素意义去理解其整体的比喻义。

2.4 高度融合的整体意义

也有一些成语,它们的意义与语素意义联系紧密,或者相当于各个语素的合成,一看就能理解。但是,就是这样的成语也不同于普通的短语,其意义并不限于各个语素的简单搭配,而在于表示一种高度融合的整体意义。例如“视死如归”的表层意义是“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深层的整体意义是“形容为了某种正义的理想或事业而不惜牺牲生命”。

2.5 功能的单词性

成语是比词大的语素单位,构造比单词复杂,涵义也远比单词的功能丰富,可是,成语在句子中的功能与单词的功能相同,都是充当造句单位,成语在句子中通单词一样,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这是成语的基本功能,例如:(1)暴风骤雨袭击了这个村庄。(作主语)(2)在战斗中,战士们视死如归。(作谓语)。

(3)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作定语)

(4)大家把他驳斥的哑口无言(作补语)

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作状语、作宾语)

3、揭示成语的内涵

有些成语,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通过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从而更深入了解成语的意义。

成语“鞠躬尽瘁”,出自蜀汉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可教育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