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边缘暗柱区别

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边缘暗柱区别
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边缘暗柱区别

2011-12-21 15:13

约束边缘暗柱

目录

定义

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边缘暗柱区别

定义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在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

边缘暗柱区别剪力墙柱编号

约束边缘构件截图

剪力墙柱类型代号序号约束边缘暗柱

约束边缘端柱

约束边缘翼墙(柱)

约束边缘转角墙(柱)

构造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端柱

构造边缘翼墙(柱)

构造边缘转角墙(柱)

非边缘暗柱

扶壁柱YAZ

YDZ

YYZ

YJZ

GAZ

GDZ

GYZ

GJZ

AZ

FBZ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2、从图集上体会,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3、从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4、图集引用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抗震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参考该规范加深理解。约束构件是根据抗震等级要求来设计的,截面和墙长墙高有关系,配筋是要进行受力计算的。构造构件是根据规范做的剪力墙增强构件,根据构造要求设计截面和配筋;“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约束边缘暗柱是承重结构了,配筋有具体要求的,构造边缘暗柱不是承重结构,没有特殊用处时,只要满足相应规范中最小配筋率即可;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抵抗变形能力.在剪力墙两端

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暗柱是构造边缘暗柱相对约束边缘暗柱,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拉筋代替箍筋?答: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的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约束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分别按抗震规范图6.4.7和图6.4.8的要求采用。对于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对于构造边缘构件,在底部加强部位及抗震墙转角处宜用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箍筋范围内的其他部位用拉筋即可。

约束边缘构件解析

常见边缘暗柱详解 1、平法中的边缘构件 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高抗震等级时采用约束边缘构件,低抗震等级时采用构造边缘构件。因此我们常见的图纸楼层表中会用括号扩起注明(约束区)。而楼层高出位置一般是构造边缘。由于构造边缘简单,无毒无危害,在这大致讲一下约束边缘。 2、软件中的处理。 约束边缘构件根据设计单位,有不同的风格。如下: 案例一:

这种设计可以看到分为阴影区和非阴影区。一般会在说明中作如下说明: λv/2区域为阴影区,详见柱大样详图。边缘构件和框架柱内的拉筋植筋及间距同相应箍筋植筋及间距……… 这句话通俗来讲就是阴影区该怎么样怎么样,做成普通暗柱。非阴影的λv/2区域纵筋同剪力墙钢筋,而拉筋是同柱(暗柱)的箍筋规格。 那么在广联达中就存在两种画法: 第一种方法: 1、暗柱如图绘制轮廓,剪力墙照常布置,不同的拉筋输入在其他钢筋中。 但此种方法有个弊端,就是剪力墙本身在λv/2区域的拉筋不会扣除,这部分的拉筋会重复计算。 第二种方法:(如下绘制轮廓)

将λv/2区域画入暗柱,单独设置此部分的拉筋及纵筋规格。这样的话,由于暗柱和剪力墙重合部分是全部扣除剪力墙的,拉筋不会重复计算。 弊端是由于λv/2区域的拉筋间距是独立的,精确布置边筋不好设置(GGJ2013有所改善) 综合来看的话,方法二是目前比较稳妥的。 第二种约束边缘设计 这种设计是最让人抓狂的,也就是墙身水平筋形成封闭箍筋。并于暗柱自身箍筋一起构成完整短肢剪力墙后。再与附加钢筋隔一布一进行绘制。具体可以参照右边的图。 那这种的话,因为懒,我就不截图了,只写下来。大家凭空想想。 首先可以参考,附加箍筋和自身箍筋的规格。如果规格一样。如上图,那么间距缩小一倍处理。那么就是个人性化的设计。省事非常多。 第二种是两边箍筋规格不一样。 那么观察上图,右边附加箍筋区域一般是由完整暗柱箍筋构成的。那么就以附加箍筋作为暗柱的钢筋定义暗柱。剪力墙钢筋照常绘制,默认来说端部是封边15d,转角是外侧连续通过,内侧弯折15d。把节点改为墙后减两个保护层的宽度即为封闭。(当然也是因为懒,我一般也不改,出入不大)。那么只剩下左侧图的水平方向的大箍筋和拉筋没有处理,输入到其他钢筋处理。我曾经天方夜谭的教人在编辑钢筋中复制一份出来,然后改直径。现在想想真是折磨人的一种做法,在此忏悔。 其他钢筋无论是对量还是干嘛的都要方便很多,很强大。 以上,结束了。 By 喻工 2014.04.29 希望大家在群里多交流,空闲了问题统一做整理做成这样的文档。当然,空闲的时候不多。O(∩_∩)o 哈哈

建筑结构设计板的边界问题

关于板支座嵌固度的确定,判断比较灵活,何时取为嵌固,何时取为铰接,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例如,板块在平面端部,板上铁配筋只能进入支座(如边梁或边混凝土墙)锚固,此时一般支座视为铰接,以使得边梁平面外避免受到扭矩的不利作用,或卸掉板传递给周边剪力墙的附加弯矩,再如板块的某一边界与楼梯、电梯或其他洞口相邻,该边界亦须视为铰接,因为板钢筋不可能伸过洞边锚固,需在洞口断掉,该边界于是也该作为简支。还有一种情况集中了上述两种情况,也就是板块的某一边界,局部与楼电梯或其他洞口相邻,剩余部分与其他板块相邻,或者说有一部分上铁可进入相邻板块锚固,而另一部分上铁须在洞口边断掉,这种情况处理比较灵活,保守的做法可以将此整个边界视为简支边计算,但相邻板块能进入本板块的上铁仍然伸进本板锚固。(一般具体视此边界中洞口尺寸所占的比例,若洞口尺寸占的比例小于此边界总长度的1/3,仍然视此边界为嵌固端,本板块此边界处的上铁,能进入相邻板块的仍然进入相邻板块锚固,不能进入相邻板块的则在洞边断开)以上两种方法在概念上都是正确的。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何时边界条件可取为固定端,一般多跨连续的板块,中间支座均可视为固定端,因为板钢筋可伸过中间支座进入相邻板块锚固,这是最一般的情况。当然也有极特殊的情况,比如有些跨度较大(比如7~8m)的单跨单向楼板,两端均搭在梁(混凝土墙)上时,如果两端按通常方法取为简支,那么跨中弯矩很大,甚至造成超筋,为了不超筋,因此要人为的让支座承担一部分弯矩,相应分走跨中造成超筋的一部分弯矩,于是跨中与支座处均取qL2/11或qL2/10(相当于一端简支,一端固定)。其实只要满足跨中弯矩加上支座弯矩之总弯矩大于qL2/8,就都是合理的,因为板内弯矩的分配是按照钢筋集度分布的,钢筋集中使用在了支座,那么支座会相应地多些承担弯矩,跨中相应少一些。这实际是一种支座向跨中调幅(简称“向下调幅”)的反方法“向上调幅”,亦即跨中向支座调幅。假定某单向板支座负弯矩设计为qL2/8,此时板跨中理论弯矩为0,跨中可布置一些构造下铁,若整个结构是稳定的,结构受力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

边缘构件选筋规则

精心整理边缘构件选筋规则 纵筋的选筋规则 1)按照纵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间距计算确定边缘构件纵筋的允许根数范围; 2)按照纵筋的优选间距计算出优选纵筋根数(在根数范围内),根据该边缘构件需要的纵筋面积计算出纵筋直径规格,如果该规格在纵筋直径优选序列中且不小于最小构造直径要求则纵筋选配成功; 3)如果按优选间距未成功选配,则按纵筋直径优选序列进行选配。先对排在最前面的满足最小构 4)如果仍未配出,程序自动逐次增加两根纵筋并重选纵筋直径,直至能选配出箍筋或者纵筋根数达到构造最多根数。所以一般情况下,很少会有选配不出来箍筋的情况。 5)如果有选配失败的情况,软件将标记为N/A(NotAvailable,不可用)。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箍筋的选筋规则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只对配箍提出了要求,非阴影区的箍筋需要墙身的竖向分布筋来固定,所以其位置需要尽量与墙身的竖向分布筋协调。同时为了尽量利用墙身的水平分布筋替代非阴影区的封闭箍,还需要考虑非阴影区的箍筋间距与墙身水平分布筋的直径、间距协调问题。 所以本软件在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箍筋的选筋中执行的是协调优选原则,具体来说: 1)非阴影区拉筋的水平间距(肢距)取200mm和相应墙身竖向分布筋间距的较小者,非阴影区长度200和竖向分布筋间距的较小者的整数倍且不小于计算值(参见04SG330P4); 2)如果墙身配筋强度等级和直径不小于边缘构件箍筋等级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墙身水平分布筋替代封闭箍筋。 3 注意:(优先级低) 4 显大于2 尽量是 5 6 条件, 的钢筋, 箍钢筋条件,则完全标记为等级直径@竖向间距。如下右图中的Ф8@100表示:非阴影区长度为600mm,采用一级直径为8mm的钢筋,竖向间距同阴影区箍筋的间距为100mm,水平间距同墙竖向分布筋间距为150mm。这种情况下,是否还可以由墙身水平筋替代非阴影区封闭箍钢筋,由设计方和施工单位判断,比如右图示意情况下还可以部分利用墙身水平筋替代非阴影区封闭箍钢筋。 边缘构件箍筋计入墙水平分布筋原则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均可以选择考虑墙水平分布筋。 《高规》第7.2.15明确提出约束边缘构件可以考虑墙水平分布筋的。 图集11G101-1给出了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做法。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实例篇 关键字: 约束 在结构的静力分析中载荷与约束的施加方案对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计算结果不可信,笔者在《结构设计CAE主业务流程》的博文中也提到这一点。那么到底如何施加载荷与约束呢?归根到底要遵循一个原则——尽量还原结构在实际中的真实约束和受力情况。本文着重介绍几种约束的施加方法与技巧,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进一步说明。 1 销轴约束 销轴连接在结构中是很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约束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有所不同,下面以一个走行装置为例具体介绍一下。 走行装置是连接平动轨道与上部结构的,其约束应是轨道通过车轮对走行装置的约束,但是通常对于车轮只要验证其轮压满足要求即可,因此在模型中往往将车轮简化掉,因此对于走行装置的约束就变为销轴约束。 图1 某走行装置 图1 中1-10是与车轮相连接的轴孔,车轮行驶于轨道上,约束位置在10对轴孔处,如果把整个轴孔都约束则约束刚度太大,结果会导致圆孔周围应力过大,因此应简化为约束轴孔中心点,将中心点与轴孔边缘通过刚性单元连接,简化为点约束。首先y方向(竖直向上)是应该约束的(此处假设车轮及轴为刚体),其次由于轨道与轮缘的相互作用,z方向(侧向)也应该是约束的,然后由于走行装置在向下的压力下会产生沿x方向(运行方向)的位移,因此x方向约束应放开,但是如果10对轴孔中心x方向的约束全放开则会导致约束不全无法计算,因此应在1

轴孔或10轴孔中心处施加x方向的约束,这样实现全自由度约束。 2 转动轨道约束 图2是一个翻车机模型,该结构通过电机驱动,托辊支撑,2个端环在轨道上转动来实现翻卸功能。 图2 翻车机 由于翻车机托辊支撑端环,由电机驱动不断地翻转卸车,造成其约束位置方向不断变化,针对一个具体翻转角度,翻车机端环在与托辊接触处(线接触)应约束沿翻车机端环径向,另外,由于翻车机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沿翻车机轴向的位移,所以两端环中要约束一个端环的轴向自由度。 3 对称面约束 图3是某钢水罐模型,该模型关于y-z面对称,下面介绍一下该结构的约束处理。

结构设计板的边界条件说明

结构设计板的边界条件说明 关于板支座嵌固度的确定,判断比较灵活,何时取为嵌固,何时取为铰接,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例如,板块在平面端部,板上铁配筋只能进入支座(如边梁或边混凝土墙)锚固,此时一般支座视为铰接,以使得边梁平面外避免受到扭矩的不利作用,或卸掉板传递给周边剪力墙的附加弯矩,再如板块的某一边界与楼梯、电梯或其他洞口相邻,该边界亦须视为铰接,因为板钢筋不可能伸过洞边锚固,需在洞口断掉,该边界于是也该作为简支。还有一种情况集中了上述两种情况,也就是板块的某一边界,局部与楼电梯或其他洞口相邻,剩余部分与其他板块相邻,或者说有一部分上铁可进入相邻板块锚固,而另一部分上铁须在洞口边断掉,这种情况处理比较灵活,保守的做法可以将此整个边界视为简支边计算,但相邻板块能进入本板块的上铁仍然伸进本板锚固。(一般具体视此边界中洞口尺寸所占的比例,若洞口尺寸占的比例小于此边界总长度的1/3,仍然视此边界为嵌固端,本板块此边界处的上铁,能进入相邻板块的仍然进入相邻板块锚固,不能进入相邻板块的则在洞边断开)以上两种方法在概念上都是正确的。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何时边界条件可取为固定端,一般多跨连续的板块,中间支座均可视为固定端,因为板钢筋可伸过中间支座进入相邻板块锚固,这是最一般的情况。当然也有极特殊的情况,比如有些跨度较大(比如7~8m)的单跨单向楼板,两端均搭在梁(混凝土墙)上时,如果两端按通常方法取为简支,那么跨中弯矩很大,甚至造成超筋,为了不超筋,因此要人为的让支座承担一部分弯矩,相应分走跨中造成超筋的一部分弯矩,于是跨中与支座处均取qL2/11或qL2/10(相当于一端简支,一端固定)。其实只要满足跨中弯矩加上支座弯矩之总弯矩大于qL2/8,就都是合理的,因为板内弯矩的分配是按照钢筋集度分布的,钢筋集中使用在了支座,那么支座会相应地多些承担弯矩,跨中相应少一些。这实际是一种支座向跨中调幅(简称“向下调幅”)的反方法“向上调幅”,亦即跨中向支座调幅。假定某单向板支座负弯矩设计为qL2/8,此时板跨中理论弯矩为0,跨中可布置一些构造下铁,若整个结构是稳定的,结构受力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

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

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 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见03G101-1中的第3页 2.约束边缘构件的抗震性能要高于构造边缘构件。从03G101-1的18、49、50页可以看出,如构造边缘构件的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而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3. 构造边缘暗柱是按构造配置,而约束边缘暗柱是按计算配置。 4.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的部位和三级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 约束边缘暗柱。 定义 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在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边缘暗柱区别 剪力墙柱编号 剪力墙柱类型代号序号 约束边缘暗柱 约束边缘端柱 约束边缘翼墙(柱)约束边缘转角墙(柱)构造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端柱YAZ YDZ YYZ YJZ GAZ GDZ XX XX XX XX XX XX

构造边缘翼墙(柱)构造边缘转角墙(柱)非边缘暗柱 扶壁柱GYZ GJZ AZ FBZ XX XX XX XX 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 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2、从图集上体会,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3、从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4、图集引用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抗震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参考该规范加深理解。 约束构件是根据抗震等级要求来设计的,截面和墙长墙高有关系,配筋是要进行受力计算的。构造构件是根据规范做的剪力墙增强构件,根据构造要求设计截面和配筋; “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约束边缘暗柱是承重结构了,配筋有具体要求的,构造边缘暗柱不是承重结构,没有特殊用处时,只要满足相应规范中最小配筋率即可; 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 在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 ; 构造边缘暗柱是构造边缘暗柱相对约束边缘暗柱,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 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拉筋代替箍筋? 答: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的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约束边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1.工程实例: 第一类:短肢墙的边缘构件 (一):构件信息 图一 横向墙的信息如下: 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0.7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AS=873.(图一取为9) 竖向墙肢的信息如下: 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1.850 墙分布筋间距(mm)SW=20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计算配筋为0 (二):边缘构件信息:

上部 中部 下部 图二 (三):配筋计算结果及过程 图二中,竖向墙肢上部(标注上部的地方)边缘构件配筋信息及计算过程: 第28号:约束边缘构件 抗震等级:3 楼层属性:加强层 竖向墙肢总长度1850,底部加强区三级短肢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1%(高规规定),墙宽300,所以整个墙肢的配筋为: 1850*300*1%=5550(cm2) 图二中间部分按照分布筋配筋(分布筋配筋率为0.25%): (1850-400-400)*300*0.25%=787.5 剩下的部分两边边缘构件按面积分配,两边面积相同 所以上部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 (5550-787.5)/2=2381.25(cm2)(包括竖向分布筋和阴影区纵筋?) 图中横向墙肢的配筋:从构件信息中知道AS=873 横向墙肢总长700,计算的时候,aa取40 (350-40)*300*0.25%=232.5 计算配筋+分布筋=873+232.5=1105.5 两边分布筋相等,下面也是232.5 图二下部第15号:约束边缘构件 楼层属性:加强层 由2个边缘构件合并而成

(1)纵筋原始数据: 阴影区面积(cm2):2700.0:(300*300+300*600=270000) 构造配筋率(%): 1.00 构造配筋(mm2):2700.00 计算配筋(mm2):3487.15 3487.15=下部配筋面积+分布筋面积+横向墙右侧配筋=2381+873+232.5 (2)纵筋当前结果: 采用最大构造配筋率的计算结果:3900.00 构造钢筋取值:采用求和后,再调整的算法(3900.00) 有效阴影区面积(cm2):3900.0 构造配筋(mm2):3900.00 计算配筋(mm2):4593.07(=3487.15+1105) 主筋配筋率(%): 1.18 第二类:转角加洞口的边缘构件 异形柱框剪的工程,6层,按照规范此工程是3级框架,2级剪力墙,底部一层加强区,构造配筋率0.008Ac和6Φ14中较大值,为其他部位的构造配筋为0.006Ac和6Φ12,那PKPM 里的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0.94怎么来的?

如何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开裂

如何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开裂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除采用低热水泥、减少水泥用量等技术措施外,在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方面也可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合理分段浇筑、设置滑动层、避免应力集中、设置缓冲层、合理配筋、设应力缓和沟等。 (1)合理分段浇筑 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尺寸过大,通过计算证明整体一次浇筑会产生较大温度应力,有可能产生温度裂缝时,则可与设计单位协商,采用合理分段浇筑,即增设“后浇带”的方法进行浇筑。 用“后浇带”分段施工时,其计算是将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内结构被分成若干浇筑段,使之能有效地减小温度和收缩应力;在施工后期再将这若干段浇筑成整体,继续承受第二部分降温温差和收缩的影响。“后浇带”的间距,在正常情况下为20 - 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宜小于40d,带宽以70 - 100cm为宜,其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提高5- 10N/mm2。湿养护不得少于15d。“后浇带”的构造和型式,如图2.51所示。 (2)合理配置钢筋 在一般常温和允许应力状态下,钢的性能是比较稳定的,其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相差不大。因而在温屡变化时,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内应力很小,而钢的弹性模量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大6 -16倍。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极限强度、变形达到极限拉伸值时,应力开始转移到钢筋上,从而可以避免裂缝的开展。 在构造方面进行合理配置钢筋,对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有很大作用。工程实践证明,当混凝土墙板的厚度为400 - 600mm时,采取增加配置构造钢筋的方法,可使构造筋起到温度筋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配置的构造钢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例如配置直径6 - 14mm、间距控制在1OO - 150mm。按全截面对称配筋是最合理的,这样可大大提高抵抗贯穿性开裂的能力。若

约束边缘构件详解

1、关于约束边缘沿构件的长度lc是设计图籍的规定详见03G101-1 P49页(附图1),具体数值和抗震等级有关。具体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这个LC长度范围内钢筋配筋的增加 2、bw表示剪力墙的厚度,bf表示二相交剪力墙的另一边墙的厚度,hc和bc分别为约束边缘端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尺寸。 这些符号详见附图2

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四级抗震墙小应小于%;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二级不宜超过。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第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的规定值时可按本章第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一、二级抗震墙的其他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均应按本章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图。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和配箍特征值应符合表的要求,一、二级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在设置箍筋范围内(即图中阴影部分)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和%。

约束边缘构件

1::关于约束边缘沿构件的长度lc是设计图籍的规定详见03G101-1 P49页(附图1),具体数值和抗震等级有关。具体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这个LC长度范围内钢筋配筋的增加 2:bw表示剪力墙的厚度,bf表示二相交剪力墙的另一边墙的厚度,hc和bc分别为约束边缘端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尺寸。 这些符号详见附图2 举报

6.4.1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6.4.2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小应小于0.20%;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 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6.4.4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6.4.5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 6.4.6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第6.4.7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6.4.6的规定值时可按本章第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一、二级抗震墙的其他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均应按本章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

从图集上体会,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从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约束构件是根据抗震等级要求来设计的,截面和墙长墙高有关系,配筋是要进行受力计算的。构造构件是根据规范做的剪力墙增强构件,根据构造要求设计截面和配筋; “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约束边缘暗柱是承重结构了,配筋有具体要求的 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拉筋代替箍筋? 答: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的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约束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分别按抗震规范图6.4.7和图6.4.8的要求采用。 对于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 对于本工程说明第四点:Y区构造图 本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约束边缘构件的墙身拉筋加强区(Y区),其构造为:在Lco范围内布置与约束边缘构件(AZ)内箍筋同一直径水平间距为100,竖向间距同墙水平筋间距的拉结筋,同时墙身竖向筋在Lco范围内加密间距100,该范围内竖筋同墙身竖筋.

剪力墙边缘构件

剪力墙边缘构件 剪力墙边缘构件基本概况: “边缘构件”是11G101图集中暗柱和端柱的统称,分为两大类: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YDZ、YAZ是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暗柱,均属于约束边缘构件;GDZ、GAZ是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暗柱,均属于构造边缘构件。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中特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剪力墙边缘构件基本类别: 分为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 构造边缘构件有GAZ(构造边缘暗柱)、GDZ(构造边缘端柱)、GYZ(构造边缘翼缘柱)、GJZ(构造边缘转角柱)等。 约束边缘构件有YAZ(约束边缘暗柱)、YDZ(约束边缘端柱)、YYZ(约束边缘翼缘柱)、YJZ(约束边缘转角柱)等。 剪力墙边缘构件区分: 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2、从图集上体会,第71-73页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3、从11G101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

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4、11G101图集引用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抗震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参考该规范加深理解。

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要点

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要点 一、地下室设计易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底板和顶板的高差。 、 二、约束边缘构件 《高规》7.2.15 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按本规范第7.2.16条的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新抗规三级也要设置)

举例说明: 计算此构件的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和体积配箍率场地类别:二类a,C50砼,纵筋8Ф14,箍筋Ф10@150,二级抗震等级 1、计算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二类a场地由《砼规》表9.2.1有剪力墙保护层为20mm。 则剪力墙截面有效面积=160x460+160x300=121600mm2 纵筋配筋率=3.14x(142/4)x12/(200x300+200x500)=1.15%>1.0%(纵筋配筋率按全截面) 满足要求,可根据PKPM计算结果配Ф14及以上的纵筋。 2、计算体积配筋率ρv ρv=λv?c/?yv λv—约束边缘构件配筋特征值 ?c---混泥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yv—箍筋或拉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超过360Mpa时应按360Mpa计算。 C50:?c=23.1N/ mm2 构造: ρv=0.2x23.1/360=1.28% 实际:ρv’=箍筋体积/核心区砼体积=3.14x(102/4)x(170x4+570x4)/(121600x150)=1.27%<ρv 故Ф10@150不足,选Ф10@120,ρv’=1.59%>ρv,满足要求。 一、构造边缘构件(体积配筋率问题) 《高规》7.2.17第4点:抗震设计时,对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混合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B级高度的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筒体),其构造边缘构件中箍筋的配筋范围宜取图7.2.17中的阴影部分,其配箍特征值λv不宜小于0.1. 举例说明:图形同上,环境类别二类a,C25砼,箍筋Ф8@200 构造:ρv=λv?c/?yv=0.1x11.9/210=0.57% 实际:ρv’=3.14x(82/4)x(168x4+468x4)/(121600x150)=0.53%<ρv,应配箍Ф8@180,ρv’=0.59>Ρv,满足要求。

在剪力墙中,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怎么区分

在剪力墙中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怎么区分03G101图集把暗柱和端柱统称为“边缘构件”,又把它分为两大类: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那么如何区分呢? 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2、从图集上体会,第49.50页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3、从03G101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4、03G101图集引用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抗震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参考该规范加深理解。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一个温暖和谐永盛的家,一定有位胸怀大志,豁达大度,认真负责有担当的好男人。 一定有位温柔体贴,善良贤惠,尊老爱幼的好妻子。 一定有位知书达理,言传身教的好长辈。具备这些,家成了宁静的港湾,温馨的家园,春风和煦,波澜不惊。家的和谐美满,需要我们用心经营,需要我们在人生的航程中永远并肩前进。才如此温馨如一,幸福永远。 人生犹如一场长跑,途中有磕绊和摔跤,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你就是一位成功者。 我们工作岗位,上有领导下有同事,整天生活一起,难免有口角,有矛盾,有委屈,有批评。 如果我们把心用在工作上,不计较,就少了很多杂念。 如果我们把委屈,当动力,把批评当鞭策,就少了很多烦恼。 工作不攀比,踏踏实实做事,安安分分做人,你一定是胜者。上班钱多钱少不重要,重要是几年工作中,你涨没涨见识,有没有收获,阅历丰富胜过一切。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1.1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高规的7.2.15条规定:抗震设计时,一、二级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的墙肢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 三、四级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对于这两类边缘构件,程序都可以通过自动搜索确定。边缘构件的一些特征尺寸、主筋面积、箍筋面积或者配箍率,用户都可以在边缘构件简图中看到。 新规范程序对于剪力墙配筋结果的表示提供两张图,一张是配筋简图中对于各个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结果,另一张是边缘构件配筋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直线剪力墙段的暗柱主筋给出的是计算值,如果计算值小于零则取零,并不考虑构造要求;而边缘构件简图中的配筋结果则同时考虑了钢筋计算值和构造值,也即二者当中取大。简言之,剪力墙的配筋结果以边缘构件简图为准,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图仅供校核之用。 2 程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剪力墙配筋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般采取直线段配筋模式,所以产生以下问题: 对超长直线段墙,采用平截面假定配筋,截面刚度估计偏大,配筋偏小。 尤其是地下室外墙的配筋问题。而把长墙分段配筋也是没有依据的。 对有面外墙相连的直线段墙,没有考虑面外墙的翼缘作用,如果考虑翼缘作用,则配筋将减少。 对弧墙的配筋,目前没有好的办法。 当有边框柱与墙相连时,没有考虑边框柱与墙的共同工作,使得边框柱和与之相连的剪力墙配筋都偏大。 >>边缘构件配筋存在的问题 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是两个墙肢配筋的叠加,这样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将偏大。 带边框柱的边缘构件配筋,是柱配筋与墙配筋的叠加,则这样的边缘构件配筋也偏大。 弧墙的边缘构件配筋,有时生成得不对,要注意察看、复核。 超长墙产生的边缘构件,由于受到配筋合理性的影响,也需要复核。 对于多肢斜交墙肢的端部,是多个墙肢配筋的叠加,造成这个边缘构件配筋很大,须注意。 3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 >>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加强区及约束边缘构件的确定: 加强区按要求取1/8~1/10的结构总高度,并不小于2层。 在加强区及以上一层为约束边缘构件。 加强区的设计调整系数与非加强区不同。 地下室程序自动认为是加强区,也可用人工指定加强区的起算层号的手段来指定地下室为非加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