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和选择育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种和选择育种
引种和选择育种
重点:1、引种规律;2、利用自然变异选育新品种的基本程序。
难点:引种与性状变化。
要求:了解纯系学说和纯系育种、混和选择和混合选择育种;理解引种和选择的概念,明确引种和驯化的原理,系统选择的原理;;掌握引种和选择内容、方法,作物引种规律。
§4.1 引种和驯化
§4.2 选择育种
§4.1 引种和驯化
4.1.1 引种的概念
所谓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或有价值的品种资源,经过试验成功后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驯化则是指选择培育成本地推广的作物品种的措施和过程。
从外地引进的种质资源或品种,在当地种植后,除引种失败,即完全死亡或无法繁殖后代者外,如果能留存下来,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 一经引进即能适应。如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小麦品种引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很可能有直接利用的价值;中国的中籼稻品种珍珠矮、南京11号,引到非洲一些国家种植,表现产量很高,甚为适应; 美国的陆地棉品种岱字15号等引到中国,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被直接推广利用。有的甚至比原产地更好。如河北省培育的冀84-5418小麦品种,在华北麦区未能推广, 而引到黄淮麦区很快发展为该区的主要品种。
(2) 引种后,最初不适应,生长不正常,经过一定的选择培育过程, 逐渐由不适应发展到适应。引种的目的如果在于直接利用,则须注意一定的引种规律;如果在于间接利用,即从原始群体中通过选择培育、驯化育成新作物或新品种, 则要探讨其一定的驯化规律。
4.1.2 引种的作用和意义
1. 解决当地对品种的需求如广陆矮4号;广东园果种黄麻→江、浙,增产7-45%,→河北、山东增产37-81%。
2. 扩大良种的种植面积延伸作物种植界限番茄从原产地墨西哥、秘鲁一带传入我国,大面积种植才几十年,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蔬菜。
3. 提高产量
4. 改进品质如陆地棉引种
5. 充实育种资源如IR系统,从意大利引进的小麦品种阿勃、阿夫等作亲本育成的良种占了很大比如说例。
4.1.3 引种的理论依据
1. 作物的生态环境
作物的生态:是指作物在某一环境条件作用下,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的状态。也就是它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生态环境:即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在生态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环境因素,就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但是任何一个生态因素都不能单独的对作物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一定的地段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复合体。并对作物起综合作用,生态环境因地而异,也因时而异。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我们把作物或品种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表现生育正常的反映成为生态适应性。
2 作物生态类型
对于某一种作物他所处的生态因素大致相同的地区称之为生态地区(简称生态区)。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品种的特征特性表现不同,因而可以把其分为不同品种类型。
作物生态类型(简称生态型)就是一种作物中在一定的生态地区形成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生产要求最相适应的品种类型。也就是说每一个生态类型都是同每一个生态区的自然条件、栽培条件及生产要求相适应的,不同的生态条件形成不同的生态类型。如水稻可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
对于同一生态型(或同一生态区)的品种来说它们对光、温的效应生育期的长短,各种抗性的表现都是比较一致的,但不是绝对的。
生态型是在光照、温度、雨量、病害等因素作用下长期形成的。对某一作物来说它是在自然条件下经自然选择和栽培条件下经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因此,一定生态型的品种,对其分布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条件具有最大的适应性;生态型相似的品种,也具有相近和相似的适应性。
生态区和生态类型的划分,可为制订育种目标、正确进行品种区域试验,特别是对引种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参考依据。
4.1.4 纬度、海拔与日照,温度和雨量的关系
作物的引种,受气候因素和土地因素的影响。但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是光照、温度。而且它们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变化。
1. 纬度、海拔与日照的关系
春分秋分,目夜平分;夏至最长,冬至最短。
夏半年:夏至到冬至之间,低纬度地区,白昼日照短,太阳辐射较强;高纬度地区,白昼日照长,太阳辐射较弱。
冬半年:冬至夏至到夏至之间,低纬度地区,白昼日照长,太阳辐射较强;高纬度地区,白昼日照短,太阳辐射较弱。
2. 纬度、海拔与温度的关系
南高、北低。
3. 我国雨量的分布
南方、春夏雨水较多。
4.1.5 不同作物对温光的反应
1. 不同作物对温度的反应:作物对温度的反应称为感温性。根据作物或品种类型对温度反应的强弱,可分为敏感型和迟钝型两类。有些作物通过春化阶段要求低温,否则会延迟发育过程或不能通过春化阶段。但同一类型作物由于生态类型不同对低温的要求和反应也不一样,如小麦根据其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低温条件和时间长短而分为春性、弱冬性、冬性等不同类型。对低温反应迟钝(感温性弱)的品种类型引种范围较大(如春小麦),相反,另一些作物通过春化阶段要求较高的温度,否则延缓其发育。因此,引种时必须注意两地的温度条件不能相差太大。
2. 不同作物对光照的反应:作物对光照的反应称为感光性。长日照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等)在长日照条件下发育快,光照时间缩短其发育延迟。而短日照作物(如水稻、大豆等)则与此相反。还有一些作物对光照的反映不明显,我们称为中间型作物(如棉花、玉米等)。
4.1.6 引种的规律
1 不同纬度南北相互引种的反应
短日照作物的引种:
南种北引表现生育延长,抽穗推迟,但植株变高穗增多,粒增大,病虫减少等,因此要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