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而 苏联在工业化中的成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苏联模式 的优越性。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 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 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 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 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 财、物等。


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 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 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 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 想。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 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 败告终。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
邓小平理论中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邓 小平理论立论的依据。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即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和发展

(1)南巡谈话的台前幕后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 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巡讲话。讲话针对人们思 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 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 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个讲话标志着继毛 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 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

毛主席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 “揭了盖子,又捅了漏子。他破除了那种认为苏联、 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有利于反对教 条主义,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 头脑思索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 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吴冷西《忆毛主席》
第三,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不同意见视为“路线
斗争”、“阶级斗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
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以至后来又发 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老认识
两个主要矛盾说
道德至上 平均主义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 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 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它所 阐述的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当时 乃至后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毛泽东回顾说,“前八年照搬外国的经验, 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 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外交关系上:严重 的官僚主义
毛泽东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
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 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 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论十大关系》


1959年的庐山会议及反右倾运动,300多万人被划 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把阶级斗争引入党内,损 害了党内的民主生活,打断了纠左进程; 1960年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危机; 1960年夏,“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 提出; 1962年1-2月,七千人大会。



资料: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 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中央局、省、地、 县(包括重要厂矿)五级领导干部,共7118人。人 们习惯地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这是我们 党在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经验大会。 会上,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初步 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这次会 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 的“左”的错误,起了积极作用。

第一, 经过“一五计划”,积累了初步经验,这就 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自己的探索, 提供了可能。

第二,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苏联的经 验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
建国初期照搬苏联模式 为什么要照搬?
第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期 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
《乌托邦》 1516年 抨击资本主 义的罪恶, 描述了未来 “最完美的 国家制度”。
《太阳城》 1623年
描述了充满 阳光和温暖 的理想国家。
第 二 次 飞 跃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主要标志: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日), 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在列宁和布 尔什维克党领导下首先举行武装起义。以停泊在涅 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彼 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开始向冬宫发起攻击,深夜攻 入冬宫。当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第二次全俄苏维 埃代表大会,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中央和地方全 部政权已转归苏维埃。第二天,列宁在大会上作报 告,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 成了以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 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毛泽东说:“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 并且学习一定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 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们的 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践相结合。” ——《论十大关系》
(1)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 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相联系的。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2009年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两个民意调查: 1.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谁更好(亚洲周刊) 中国模式见优 2.BBC全球民调显示多数人对资本主义心存不满 柏林墙倒塌: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电视观众 目睹了在柏林上演的伟大一幕,长久以来作为东西 方对抗最有力标志的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了,有1%的 东德公民涌入西德与他们自1961年因关闭边境而被 迫分离的朋友和亲戚们再度团聚。

二是1956年9月,中共中央 召开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制 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 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确定 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 的中心任务。
中共八大主要贡献:

第一,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 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 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 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第二,由于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阶级斗 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表现: 第一,在经济建设上容易急于求成,以为依靠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就能很快 改变国家落后面貌; 第二, 在观察和处理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 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

影响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揭了盖子 捅了娄子
解放思想
引以为戒,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成果

一是《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的发表(1957.4.25), 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4)
《论十大关系》主要内容: 第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第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第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第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第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第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第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第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第九,是非关系; 第十,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主要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 程。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 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 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 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毛泽东提出阶级
斗争存在于整个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
1963年,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防修反修;
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宣布1958年11月8日 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
(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
1957年的整风运动与反右派运动;

1957年9月,八届三中全会同意了毛泽东提出的我国 主要矛盾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观点;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二,经济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
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第三,八大明确提出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的 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国 防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

第四,其它主张:扩大国家民主生活,健全法制;强调加 强思想文化建设,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实行双百
思 考: 1.柏林墙为什么会倒塌? 2.上述两个民调数据透露出什么信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社会主义发展的四次飞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3.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发展的四次飞跃
第 一 次 飞 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第 三 次 飞 跃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单模式到多模式的飞跃

主要标志有二:
一是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一大批国家建 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越南、古巴、朝鲜、 老挝等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第 四 次 飞 跃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果
来自百度文库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2)

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 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 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 施,有的后来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 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 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966年5月16日,毛泽东宣布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年6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文化大革命哄然 而起。
超英赶美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 桥梁
(2)社会主义建设发生曲折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
第一,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 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有待于继 续探索。
方针,杜绝用行政方法干预科学和艺术;着重提出了执政
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 颂德的方针。
中共八大召开( 1956.9)

三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主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第三,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 活的主题。 第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