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采主义》读书报告

一.对尼采思想的理解误区

尼采对现代主义的影响,在早期被人们视为是坏名声。麦克斯在《退化》一书中探讨了尼采等几位作家,探讨了艺术反映并促使社会的退化。反映了进步、理性的主题,反对尼采作品中的非理性、非道德主题,以及瓦格纳的反犹太主义。

尼采的全部作品创作于1872至1888年间,他并非对现代主义的英语作品产生影响,而是预言了现代主义作品中复杂的主题和复合的世界观。他在美学,艺术,历史,语言,道德,神话,科学以及形而上学的中介等方面进行的激进的文化批评,在很多现代主义作品中有相应的反映。但是大众简单地将尼采的思想理解为反叛的思想和态度,但这只是大众对尼采的理解。

此外,理解尼采的一些关键词,如,超人,权力意志,永恒再现,等观念,人们将这些观念理解为尼采提供的教条。但是,尼采也不仅仅是为个人生活或政治中提供教条式引导,而是他敏锐的意识到思想的形而上学,真理的相对性以及信念的幻象。现代主义与尼采的相似处在于,反对系统的,理想化的思想,对文学体裁以及语言作为媒介进行考虑。

尼采本身的思想就是自相矛盾的,并且不需要理论上的追随者。对尼采的理解实际上是对其解读者思想的反应。尼采认为,世界的存在就是人类对它的解读。而尼采本人的思想也在于后人对他的解读。斯威夫特认为,在讽刺作品中,读者看不到自己,而尼采则认为,读者在解读尼采过程中实际是在理解自己。

他以自然主义、生物学、进化论的角度重新思考了以前的思想家以及艺术家探讨过的人类价值观。但是,尼采的作品翻译成英文的顺序并不是按照作品的重要性为先后的,他对于文学和美学最具价值、最有影响的《悲剧的诞生》直到1909年才翻译成英文。他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宣称的上帝已死这种观点,如果没有《道德系谱学》做铺垫,是很难理解的。

二、尼采在英国的接受

1898年到1903年间出现《鹰与蛇》对“自我主义”与“利他主义”展开了争辩。“自我”的发现吸引人们开始研究尼采、爱默生、梭罗、歌德、惠特曼、易卜生等人的思想。早在乔治梅瑞迪斯的《利己主义者》,就反映了个体的合法要求开始挑战维多利亚时期放弃思想的权威,《新自由女性》在1914年更名为《自我主义者》。一些作家则认为利他主义其实是一种剥削,继续造成社会的不平等。杂志通过传播尼采的观点,实际是为了宣扬个人主义,宣扬民主。托马斯科门指出尼采对社会进步主义的态度与杂志民主目的是不相容的。编辑则表明尼采反对民主,但却是自我主义的哲学家。

尼采思想传播的另一个途径是1907年由阿尔弗莱德奥瑞吉接管的《新时代》这本杂志,让读者注意新的发展方向以及用批评和肯定的方式来理解现代主义,随后人们开始重视人的生存状况,如民主问题。世纪之初的反民主似乎也不那么令人反感,甚至被看作是有先见之明的,预言性的。尼采的贵族个人主义成为后来人们用以反对民主的主要支撑论点。对一些作家如萧伯纳来说,民主意味着平民主义的原则,政府管理很少。(后来的德国纳粹以及斯大林时期的俄国社会主义都是利用了民众的意愿,这也说明当时反对民主是不无道理的。)同时,由于德国成为英国的经济对手,英国在维多利亚时期对德国思想的尊重转向对德的敌意上,尼采与德国国家精神和战争主题联系在一起。虽然《新时代》强调,尼采

强调权力并非国家、政治意义,并且也是反对俾斯麦政府的,但是,由于尼采思想的复杂和变化的相对论使他无法避免这样的解读。

对尼采作品的翻译主要由奥斯卡李维完成。他认为英国文化务实,注重效用,与尼采思想没有一点相似,因而吸收尼采的思想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文化转向,并且英国已经成功地抵抗民主化,所以尼采思想将会在英国获得积极反响。但是,李维对尼采的推广,是具有政治倾向,并且支持尼采对英国知识文化的蔑视,反而最终损害了尼采思想。李维本人赞赏文艺复兴时期犹太人的那种坚毅的性格,致力于重塑旧约中英雄般的犹太民族,而不是现代犹太人,有种族主义倾向。他仇视民主,尼采关于权力意志等的言论将有利于达到他的目的。

另一位为李维翻译尼采作品的是安东尼路德维茨。在《尼采与艺术》中,他强调尼采的美学思想,即,美学是人类基本的行为。路德维茨将美学赋予了政治概念,认为,现实主义不仅是低等的,而且是一种民主的形式。在劳伦斯以及叶芝那里,也可以找到对现代民主的反对。李维在总结尼采主义在英国的发展时,认为艺术家而不是哲学家吸收了尼采的观念。例如,乔伊斯和叶芝都反映了尼采美学的形而上学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从尼采那里获得启发,也不是说对尼采全部思想全盘接受。相反,他们常常通过其他的来源来吸收尼采的思想。

三、尼采与英语文学

尼采与叶芝。叶芝从19世纪诗人转型为20世纪诗人,两者之间表现了传承,而不是对立,尼采的思想也经历了相似的转型。早期叶芝是受到佩特的美学主义影响,而尼采是受到叔本华的美学主义影响。尼采早期受到叔本华忧郁的意志形而上学影响,认为,只有通过宗教否定或者艺术超越来逃脱自然盲目的过程,所以,艺术站在生活的对立面。但是后期,他反对叔本华的寂静主义和自我克制。因为他把艺术看作是生命庆祝自身的模式,强调生命的乐观、积极。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沉思》和《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中提出的创作神话的观点也反映在叶芝的诗歌里。尼采在解读历史时,认为神话不是一个静态的,超越时间的,而是从当下历史内部进行的神话创造。叶芝则在他的创作中将历史与神话结合,将历史解读为一轮一轮的兴衰循环。

乔伊斯则综合了福楼拜和尼采两人的观念。尼采和福楼拜都思考了受过教育的现代人的处境,但是两者的态度是相反的。乔伊斯将福楼拜的讽刺转变为喜剧风格,得到了尼采的形而上学角度,福楼拜的虚无主义与尼采的悲剧式肯定是乔伊斯在作品中群球平衡的两个端点。叶芝在作品中强调了从历史时间体验中创造神话,在历史化的解读中融入了非历史性的元素,而乔伊斯则提出在古代结构中存在着穿越历史的神话,提出了超越历史的神话性解读。

劳伦斯尽管是公开支持尼采思想,但他与尼采是争论性的。他的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主人公Birkin是真正的尼采式的人物,Gerald则反映了尼采主义的虚无主义的主题的批判。此外,权力主题对劳伦斯影响巨大。劳伦斯与叶芝和尼采都认为基督教使弱者成为了强者的统治者,也就是现代民主。尼采并没有将这种批判具体推进到人与人的关系之中。而劳伦斯则全面关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的内部动力学,他的作品则探讨了社会阶层,性别,宗教所形成的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尼采认为,文化如果无法在个人以及社会层面上宣布权力主题则会受损,而劳伦斯则在作品中验证是否如此。

尼采关于语言的论断,对艾略特和庞德也产生了影响。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目的存在于本身的系统,人类世界是语言的创造物。这在后来成为了语言学转向,导致了诗学语言与意识形态语言之分。前者认为,人们从语言系统中创造性的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