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社会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間與社會理論

2005 春季*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研一必修2學分

*夏黎明O:#2105 360461 H:321134 mailto:att50@.tw *每週三8:00-10:00 分組教室

*教學目標

本課程以一系列有關空間與社會的主題和選讀文獻,嘗試接觸和了解空間與社會的相關理論。主題和文獻的選取與組織,則強調其多重性和任意性,目的在開展對空間與社會的理論視野,以及對空間與社會議題的論述內涵。同時,非系統性的主題安排,切合由學習者建構知識的教學理念。因此,在課程的進行上,除了講述與報告之外,更重視課堂上的討論與互動,以期不斷檢視和反思這些理論或論述的預設和觀點,進而強化思辨的學術能力。

*課程大綱及指定讀物(見另頁)

*教學方式

每週上課由同學報告40分鐘,教師補充20分鐘,討論60分鐘。

*作業規定

1.口頭報告

2.文獻評讀

3.專題報告

*評量方式

1.口頭報告20%

2.課堂討論20%

3.文獻評讀30%

4.專題報告30%

*課程大綱及指定讀物:

第一週(2/23):課程介紹分組

第二週(3/2):身體/ 感官經驗

Yi-Fu Tuan(1999),經驗的透視,《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國立編譯館譯),台北:國立編譯館

Yi-Fu Tuan(1999),人體與空間價值,《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國立編譯館譯),台北:國立編譯館

Jan Gehl(1999),步行、駐足、小坐、觀看和愉悅的場所,《戶外空間的場所行為─公共空間使用之研究》(陳秋伶譯),台北:田園城市

第三週(3/9):場所/ 地景

Norberg-Schulz(1991),場所Ⅶ,《場所精神》(施植明譯),台北:尚林

Doreen Massey(1995),權力幾何學與進展式的地方感,《空間與社會理論譯文選》(王志弘譯),台北:譯者自刊

Hilary Winchester,etc(2003),Cultures and Landscapes,” Landscapes:Way of

Imagining the World”,Harlow:Pea rson Education Ltd.

第四週(3/16):意像/ 想像

Kevin Lynch(1986),環境的意像,《都市意像》(宋伯欽譯),台北:臺隆書

Kevin Lynch(1986),城市意像與其原則,《都市意像》(宋伯欽譯),台北:

臺隆書局

Derek Gregory(1994),Introduction: Strange Lessons in Deep Spac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s”,Oxford:Blackwell

第五週(3/23):敘事/ 旅行

Yi-Fu Tuan(1999),神話空間和地方,《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國立編

譯館譯),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Yi-Fu Tuan(1999),可見度:地方的創造,《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國

立編譯館譯),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陳長房(1997),建構東方與追尋主體:論當代旅行文學,《中外文學》26(4):

29-69

第六週(3/30):書寫/ 影像/ 再現

Gaston Bachelard(2003),微型,《空間詩學》(龔卓軍、王靜慧譯),台北:

張老師文化

Gaston Bachelard(2003),秘密的浩瀚感,《空間詩學》(龔卓軍、王靜慧譯) ,

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林文淇(2001),九O年代台灣都市電影的歷史、空間與家國,《他者之域:

文化身分與再現策略》,台北:麥田

劉紀雯(2001),城市/國家/愛人,《他者之域:文化身分與再現策略》,台北:

麥田

第七週(4/6):歷史

王銘銘(2001),明清時期的區位、行政與地域崇拜:來自閩南的個案研究,《空間˙記憶˙社會轉型》,上海:人民出版社Edward Soja(2004),歷史:地理:現代性,《後現代地理學─重申批判社會理論中的空間》(王文斌譯),北京:商務

第八週(4/13):時間

Yi-Fu Tuan(1999),時間與地方,《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國立編譯館

譯),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Doreen Massey(1995),政治與空間/時間,《空間與社會理論譯文選》(王志

弘譯),台北:譯者自刊

第九週(4/20):權力/ 性別

蘇碩斌(2000),傅柯的空間化思維,《台大社會學刊》28:155-187

Henri Lefebvre(1995),接近城市的權力,《空間與社會理論譯文選》(王志弘

譯),台北:譯者自刊

Doreen Massey(1994),Space, Place and Gender,”Space, Place and Gender”,

Minnesota: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第十週(4/27):知識/ 帝國

Michel Foucault(1988),空間、知識與權力,《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

本》(夏鑄九譯),台北:明文

Clifford Geertz(1983),地方知識:比較觀點下的事實與法律,《地方知識:

詮釋人類學論文集》(楊德睿譯),台北:麥田梁一萍(2001),女性/地圖/帝國,《他者之域:文化身分與再現策略》,台北:

麥田

第十一週(5/4):社會生產

王志弘(1998),空間與社會:邁向社會優位的空間理論,《流動、空間與社會》,台北:田園城市

Henri Lefebvre(1995),列斐伏爾與空間生產,《空間與社會理論譯文選》(王志弘譯),台北:譯者自刊

第十二週(5/11):差異/ 階層化

Edward Soja(2004),探索差異造成的空間,《第三空間》(王志弘、張華蓀、

王玥民譯),台北:桂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