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VS中国茶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巴克VS中国茶馆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欧洲喝咖啡还是根深蒂固的一种家庭消费习惯,人们都还习惯于在办公室和家里煮咖啡。而城市里的咖啡馆绝大部分都属于自发的、分散的、小打小闹式的自然增长方式发展,在广阔的咖啡馆市场面前,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1971年,星巴克在西雅图平民的传统市场区诞生。1996年,星巴克正式跨入国际,现在更以每一天这个地球上就多了3、4家星巴克的速度成长。这个发展历程,就像企业版麻雀变凤凰的传奇。

正是因为星巴克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了泛着温厚奶香的拿铁,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习惯在星巴克里小坐。可以说,星巴克造就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咖啡馆市场。

现在星巴克已经在中国最前沿的城市落地生根,而中国咖啡馆市场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从京城的国贸、西单到上海的新天地、淮海路,星巴克无疑赚得盆满钵盈。

看到了赚钱的机会,谁也不想放过!于是真锅、上岛等咖啡馆纷纷杀入,回想3年前,很多省会城市、二线城市都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咖啡馆。现在呢?全国各地咖啡馆星罗密布。如果当初你成功赶上这股咖啡馆投资风潮,少说也能当个百万富翁。

喝咖啡,居然喝出了一个产业,居然喝出了众多品牌!

中国有上千年的茶文化,为什么没能喝出一个产业?为什么没能喝出品牌?为什么没能喝出生意来?……

在都市的时尚前沿地带,为什么中国茶馆都只能节节败退?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一番讨论……

茶馆商机与咖啡馆商机共同的基石在于第三空间

人有第一空间,那就是家庭,那里是生活之所;人有第二空间,那就是公司,那里是工作之所;人还有第三空间,那里是精神栖息之所。灵魂不仅住在身体里,灵魂也需要一个物理的空间,个人的喜好、趣味与追求才得以像植物一样静静生长。我们所有纵横杂乱的人际关系都归于第三空间之中,这个空间只留给自己。

厌倦了家与工作单位两点一线的生活,人们在公共空间寻求安慰。在派对、旅途、网络、休闲场所、虚拟世界以及别人的空间中,我们疏离了旧的人际关系、旧的圈子和旧的活动空间,也不可避免地拉出了新的社交纽带、新的趣味和新的追求。这催生我们需要一种第三空间来调剂和分配不甘平淡的自我们。这种第三空间在哪里?部分富裕的人们用第二套房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它是属于自己、又不一定称之为家的所在,它是城市人居住的一次物质升级和精神备份,它是容纳个性、品质、精神流向和成就感的温室,它是真真正正的差异化生存。而对平常人来说,第二套房的门槛虽非每人都跨得过,第三空间的憧憬却应常驻在每人心中。于是我们在第三空间里,释放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我们在第三空间里,或谈情说爱,或老友重逢,或思考人生,或交流心得。

正是因为人生活中的第三空间具有非常大的商机和市场,于是出现了上海的“新天地”,台湾的“钱柜”,央视的“同一首歌”,美国的“迪斯尼”等等。

我们看到星巴克通过为顾客创造第三空间,从而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体验。在环境布置上,星巴克努力使自己的咖啡店成为一个舒服的社交聚会场所,成为顾客的另一个“起居室”,既可以会客,也可以独自在这里放松身心。在这种时尚且雅致、豪华而亲切的浓郁环境里,人们放松心情,摆脱繁忙的工作,稍事休息或是约会,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报偿。通过情景,星巴克来创造“体贴”。

通过对第三空间的探索和对星巴克氛围的分析,我们才能了解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根本原因。

而对于中国茶馆[坊]研究,也正是希望通过了解那些可以刺激顾客内心情感的细微末节,从而探索一条适合市场需求的发展轨迹。

中国茶馆[坊]与星巴克的差距在哪里?

对于星巴克的成功,有过很多的分析,就笔者看来,星巴克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两条:一是星巴克善于吸引消费者,这是咖啡馆的生意来源;二是星巴克善于管理,这是星巴克能够迅速扩张的根基。

经营获利能力上的差距体现在:谁能吸引时尚消费者、谁能制造时尚

作为一家拥有25年历史全球连锁店超过6000家的咖啡公司,星巴克(Starbucks)咖啡馆行业的楚翘。因此它在宣扬其咖啡文化和制造时尚方面有其独特的管理哲学和经验。

在中国星巴克的选址策略一直是在最繁华的商业区域开设咖啡馆。这大大有利于吸引商务消费者和情侣消费者这两大类消费群,由于这两类消费群本身就属于时尚的制造者和追逐者。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星巴克里有人在使用最新流行的手机接电话,有人在用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这种店内风景就在不断地制造照着星巴克式流行风。同时,从收入和支出角度看,这两类消费者关注的是星巴克的氛围,而非产品或价格。

从其良好的店堂环境看,星巴克迎合了现代人文化消费的需求,提高了商品(服务)的外在质量和主观质量,使商品(服务)的形象更加完美,顾客在听、看、嗅的过程中,产生喜欢的特殊感觉,作为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星巴克真正把这种感觉传递到了顾客的心中。

因此对于星巴克来说,咖啡只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氛围传送给顾客。这种氛围就是“浪漫”。星巴克努力把顾客在店内体验化为一种内心的体验——让咖啡豆浪漫化,让顾客浪漫化,让所有感觉都浪漫化,都是让顾客在星巴克感到满意的因素。星巴克主席兼CEO霍华德·舒尔茨说:“我们追求的不是最大限度的销售规模。我们试图让我们的顾客体会品味咖啡时的浪漫。”

正是星巴克定位于一间真正顾客至上的咖啡店,把满足顾客情感上的感受放在了第一位。现在,从销售咖啡到销售咖啡文化的星巴克,实现了以产品为中心到以顾客体验为中心的转换,这正是新经济的一个核心特征。于是,在星巴克,没有顾客再去关心价格、份量、质量这些原本在咖啡的产品经济模式中最直接的竞争要素,顾客要的就是情调上的体验。

而星巴克在营造其咖啡文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每家商店都陈列着介绍咖啡历史的图片和样品,琳琅满目的袋装咖啡豆标着Java,FrenchRoast等字样,后面墙上挂着一幅古色古香的地图。开放式的吧台、友好而富有知识性的服务、工艺考究的咖啡器具、全木质的桌椅、清雅的音乐以及绿色为主的色彩基调,即使是一张餐巾纸,也配以简洁淡雅的色彩线条,让顾客一走进星巴克,就感受到它的独特,体验到环境氛围对自己的影响。

坐在星巴克门外的椅子上,膝头摊开一本书,咖啡在手,消费者能体会走在时尚前沿的浪漫。看看中国茶馆[坊],我们就能感受到我们与星巴克存在巨大的差距,有多少茶馆能够表现时尚,有多少茶馆在表现文化的同时还能进行你所期望的消费者教育?

这种差距的结果就是中国茶馆[坊]的经营获利能力远不及星巴克的根本原因。

管理上的差距体现在:谁有更完善的标准体系

什么企业容易失败?

就是那些缺乏考核机制的企业,尤其在中国。研究表明:2/3的成功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保持长久的客户关系。相比之下,那些业绩较差的公司,这方面做得就很不够,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降低成本和剥离不良资产上。

而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考核体系和激励制度的基础是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标准体系。这种标准体系使企业的发展比较稳健,同时又能使企业再扩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星巴克认为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保证标准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执行的唯一手段。在2001年,星巴克共进行了190万小时训练,平均全球每个员工每天要接受近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