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分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7
二、电泳技术原理
生物技术研究对象: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
蛋白分子带电荷的基团:正电荷(氨基、亚氨
基、酰氨基)、负电荷(羧基、苯酚基、巯
基);
基团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随溶液环境(如
pH和离子强度)变化。
蛋白分子在电场内迁移所受到的力(F)与
电场强度(E)及蛋白分子的净电荷成正比
关系。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3
区带电泳 :是在半固相或胶状介质上 加上一个点或一薄层样品溶液,然后加电 场,分子在支持介质上或支持介质中迁移。
是应用最广泛的电泳技术之一。
精品课件
14
精品课件
15
精品课件
16
按电场分:常压(<500V,适用大分 子)、高压(>500V,适用小分子) 仪器装置分:水平式、垂直式、悬架式
③ 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影响蛋白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同时消除了不同蛋白质分子的固有电 荷差异。
5
从本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1950年Durrum 用纸电泳进行了各种蛋白质的分离以后, 开创了利用各种固体物质(如各种滤纸、 醋酸纤维素薄膜、琼脂凝胶、淀粉凝胶等) 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方法。
精品课件
6
1959年Raymond和Weintraub利用人工合 成的凝胶作为支持介质,创建了聚丙烯酰 胺凝胶电泳,极大地提高了电泳技术的分 辨率,开创了近代电泳的新时代。30多年 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仍是生物化学和 分子生物学中对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 物大分子使用最普遍,分辨率最高的分析 鉴定技术,是检验生化物质的最高纯度: 即"电泳纯"(一维电泳一条带或二维电泳 一个点)的标准分析鉴定方法,至今仍被 人们称为是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鉴定的 最后、最准确的手段,即"Last Check"
应用最普遍的是以滤纸或凝胶作为载体,故 称为纸电泳法或凝胶电泳法。
精品课件
3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
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Рейсе首次发 现电泳现象。他在湿粘土中插上带玻璃管 的正负两个电极,加电压后发现正极玻璃 管中原有的水层变混浊,即带负电荷的粘 土颗粒向正极移动,这就是电泳现象。
1909年Michaelis首次将胶体离子在电场 中的移动称为电泳。他用不同pH的溶液在 U形管中测定了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电 泳移动和等电点。
18
另一种表示方法:
μ
由上式可知:蛋白质在电场内迁移速度与它的 净电荷成正比,与它的精品分课件子的半径及溶液的黏 19
注意:电泳使用的缓冲液的pH值、缓冲剂的类
型、浓度及样品中的盐浓度均需要仔细选择。
原因?
低离子 溶液中,带不同电荷的蛋白分子之间会发
生相静电作用,形成大的分子团,从而影响到迁移
速度;
加大离子强度,可减少此种情况,但会提高电流,
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温度升高会促进蛋白质分子
扩散,使电泳区带变宽,降低分辨率。
精品课件
20
应用最广泛的聚 丙烯酰胺电泳, 具有分子筛作用。
实验证明“在分 子筛范围”内蛋 白质的电泳迁移 速率(u)与蛋白 质分子量的对数 成线性关系,如 图。
精品课件
精品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I. 实验室中强有力的分析、鉴定和分离技 术——更大规模的制备应用。
II. 与HPLC相比在可靠性、分辨率、使用的 难易度和成本上具优势。
III. 在生物技术研究和产物分离纯化应用的 是区带电泳。
精品课件
12
电泳分类
按分离的原理区分: 区带电泳 移界电泳 等速电泳 等电聚焦
精品课件
7
由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 是化学和生化分析鉴定技术的重要新发展, 己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
精品课件
8
电泳技术的重要性
电泳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检测手段,与其它 先进技术相配合,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可使人们用较少代价获得最优效益。比如 它对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食品、能源、 环境和疾病等一系列迫切问题,都有积极 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电泳技 术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重视,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
21
三、电泳技术问题和对策
影响迁移率的有3个因素:
各组分的分子净电荷数; 分子量; 电泳系统介质的有效黏滞度。 此3因素又受控于电泳条件。
精品课件
22
① 电泳缓冲液的pH值(决定蛋白分子所带的净
电荷) 调pH值应在允许的范围内(pH4.5-9.5)尽可 能使各组分分子的净电荷数的差异加大。
② 选择适当的缓冲系统(缓冲液种类、浓度和 其他电解质浓度。) 这些都会影响到蛋白质所带的净电荷及蛋白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精品课件
4
1937年瑞典Uppsala大学的Tiselius对电 泳仪器作了改进,创造了Tiselius电泳仪, 建立了研究蛋白质的移动界面电泳方法, 并首次证明了血清是由白蛋白及α、β、 γ球蛋白组成的,由于Tiselius在电泳技 术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了1948年 的诺贝尔化学奖。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9
在医院临床检验中,利用电泳技术分析血 清中的酶及同工酶,可以诊断肾病综合症、 心绞痛、肝硬化、肝癌、多发生骨髓瘤、 恶性肿瘤、乙型肝炎、慢性肝炎等疾病; 分析血色素组份,可以判定血细胞的正常 与异常
精品课件
10
一九八四年九月,美国在航天飞机上首先使用 电泳技术提炼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胰 岛素β细胞,为全世界上百万糖尿病患者带来 了福音。电泳技术在太空的应用,更使它一时 身价百倍,由于太空无重力作用,电泳液中不 存在冷热对流现象,从而不影响分离效果。被 分离的物质纯度高,成本低,如治疗血栓病的 尿激酶,在太空生产,产量可以提高四百倍, 售价可降低百分之九十,美国每年患血栓病的 人有一百多万,只此一项即可节约几亿美元。
第八章 电泳分离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电泳技术原理
三、电泳技术问题和对策 四、在生物技术研究上应用的电泳技

五、生物技术产品分离纯化上应用的 电泳技术
精品课件
2
一、概述
电泳技术是指带电荷的供试品(蛋白质、核苷 酸等)在惰性支持介质(如纸、醋酸纤维素、 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中,于电场 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 进行泳动,使组分分离成狭窄的区带,用适宜 的检测方法记录其电泳区带图谱或计算其含量 (%)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