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火山驾驭课堂 悬权而动把握时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林火山驾驭课堂悬权而动把握时机

——观摩一次优质展示课有感

刘宏海

Email:redsnow1098@

(苏州市吴中区碧波中学 215128 江苏苏州)

摘要: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孙子兵法》

关键词:疾如风徐如林侵如火安如山悬权而动课堂品质

在经历了新课程改革试行和正式实施最初的阵痛以后,新课程已经从蹒跚学步的幼年期进入成熟期。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都逐渐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摸索出了新的课堂模式。课堂形式丰富多样、课堂结构变化万千,教学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老师对课堂的要求也从有效高效升华到提高课堂品质的程度。

2011年4月,我刚好参加了在木渎实验中学举行的吴中区优质课评比活动,并有幸从旁边者的角度学习了其他参赛老师的几节课。因为临近中考,比赛的课题均与复习有关。这些复习课精彩纷呈,展现了老师们的精心设计、匠心探索。在驾驭课堂时,他(她)们有的大气,有的舒缓,有的稳重;在把握时机时,他(她)们有的严谨,有的机敏,有的精确。这与著名军事家孙子的一些战术思想不谋而合。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史称“四姓之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著有《孙子兵法》一十三篇。在其《军政》篇中对行军之法有这样的描述:“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前四句大致意思是:军队快的时候要如风一般,队伍要整齐。攻势的时候要向烈火一样猛烈,防守时应当像山一样巍然不动。这里体现出的是一种治军的严谨和将帅决策的果断。“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后面三句讲的是攻城要分兵而进,防守要看准要害部属防守兵力。行军中只有权衡好利害关系才能在战争中取等先机!教学从某些方面类似于用兵,教师起着与将帅相类似的作用,因此本文我结合《孙子兵法》将几节课的听课感受稍作阐述。

疾如风,侵如火,风风火火。

疾如风、侵如火,风风火火。这就是木渎实验中学的周才萍老师的课给我的整体印象。

她的课题是“奇妙的熟石灰”。课堂以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石灰吟》开始。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学生在吟诵诗句的过程中,再次体会了作者的伟大情怀和石灰的复杂变化。有了这个引入,接下来关于四句诗各包含什么变化、是何种类型的变化的提问就变得顺理成章。教师巧妙的以学生感兴趣的“前世”、“今生”和“来世”来比喻“生石灰”、“熟石灰”和“石灰石”,并把三者的关系用三角形展示出来,让学生类比初中阶段两个常见的三角:“碳三角”和“石灰三角”。在对主角“熟石灰”的重点复习时,教师利用两个定语加在熟石灰的前面。分别是“给力”和“奇怪”。先用多媒体展示出其给力之处:熟石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极为广泛。可以消毒杀菌、制成石灰水为鸡蛋保鲜、砌砖抹墙、与纯碱、草木灰(含碳酸钾)等混合制作松花蛋、与硫酸铜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处理酸性污水等等。性质决定用途,这些用途与哪些性质有关呢?这时让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归纳总结就显得水到渠成。而如何体现熟石灰的奇

怪呢?周老师设计了两组对比实验,一组对比是将稀盐酸与加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互换顺序并振荡;另一组是用吸管向久置的石灰水和新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两组对比探究的目的分别是体会试剂滴加顺序对反应的影响和掌握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的变化。最后用“关于氢氧化钙,曾经这样考”这个吸引学生注意的环节,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经典的中考题型相结合,起到了及时巩固、及时反馈的作用。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可以说是疾如风、侵如火,将周老师的精心备课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展现的淋漓尽致。在高速的思维过程中,学生们将注意力紧紧围绕在“氢氧化钙”的身上,从性质、变化、用途、制备等各个方面加深了理解,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风风火火且精彩优秀的课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在许多复习课(包括部分新授课)中我们都可以加快节奏、充实容量,让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思维锻炼。

徐如林、安如山,老成持重。

徐如林、安台山,老成持重。与周老师的风风火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城西中学的倪荣生老师。

倪老师的课题是“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是沪教版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新课学习时的重要知识点,学生普通都有相当认识。因此倪老师在这些地方没有过多的耗费时间,利用简洁而慢节奏的谈话法跟学生一起回顾了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总结了一般规律。在描述时教师着重强调了排水法适用的范围:不易溶于水(包括氢气、甲烷等难溶性,氧气不易溶及二氧化碳这种可以溶少量的);不与水大量反应。严谨的表述比沪教版教材上的描述更为科学。课堂的主要时间放在两个学生探究实验上:①二氧化碳气体的两种收集方法的对比;②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探究(一)中涉及的实验操作学生们普通已掌握,因此教师主要提醒学生一些细节上的注意点,团队配合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如:收集二氧化碳的速度与收集一小试管二氧化碳的气体所需时间的关系;两人配合时要喊开始计时的口令;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满的标志;二氧化碳的纯度需要用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后溶液变浑浊的程度来体现等等。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并参与到一些小组的活动中。探究(二)的设计更有创意,为了探究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的氧气的浓度,需要收集含氧气不同体积分数的空气,目前许多老师采用的方法是先用排水法通一段时间氧气,然后再通空气,其装置原理如下图(1)所示,而倪老师则设计成先用量筒量取不同体积的水,倒入集气瓶中,盖上琉璃片后再倒置入水槽内的水中,此时集气瓶上方就留有不同体积的空气,其装置如图(2)。实验探究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需要学生确定首先确定一个能使带火星木

(1)(2)

条复燃的大的范围,然后不断在此范围里具体化、精细化。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先设计好探究的计划,分步进行。先排除比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还低的数据10%、20%的数据,还后让不同组别的同学探究不同的体积分数范围,第一轮完成后交流讨论下一轮探究的更精确的范围。此过程还让学生联系到了李咏主持的《幸运52》的猜商品的环节,在掌握方法之余还增添了趣味性。在结论的得出问题上,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是否是集气瓶内最终氧气的体积?让学生展开讨论,去综合考虑集气瓶内的氧气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假设一开始加入量筒的水的体积为V1,量筒的体积为V2则其中空气的体积为(V2-V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